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初三大名将分别是谁?汉初三大名将和汉初三杰是同一批人么?

汉初三大名将分别是谁?汉初三大名将和汉初三杰是同一批人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249 更新时间:2023/12/11 0:19:19

汉初三大名将和汉初三杰并不是同样的三个人,其中只有韩信是两边都占了一个名额,其余两人都不一样。可能我们更加熟悉的是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人,但这次要说的汉初三大名将可能知名度就要小一些了。汉初三大名将中的三人都是非常厉害的军事家,而且最后的结局也都是以谋反罪被杀,但其中的真相已经不得而知了。反正关于韩信真正的死因大家也都有各种说法,如果韩信想要谋反可能早就可以动手了。

刘邦在击败项羽,建立西汉后,曾表示自己能够得到天下,离不开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的辅佐。在刘邦看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后方,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而自己能够知人善用,所以得到了天下。在此基础上,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功臣被称为“汉初三杰”。除了“汉初三杰”,西汉时期还存在“汉初三大名将”的说法。不过,就汉初三大名将来说,最终都在公元前196年被杀。

首先,汉初三大名将指的是韩信、彭越英布(即黥布)三人,其中,韩信既是“汉初三大名将”,也属于“汉初三杰”。并且,对于汉初三大名将,在四面楚歌中,此三人与刘邦各围一面。《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在垓下之战中,韩信、彭越、英布均参与其中,也即三人率军和刘邦对项羽形成了四面包围,从而最终击败了项羽。

在击败项羽,辅佐刘邦建立西汉后,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位大将均都因为谋反,所以遭到了被杀的结局。就韩信来说,初属项羽,后归刘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信被后人奉为兵仙,可与白起吴起等著名将领相媲美。在楚汉争霸时,韩信帮助刘邦攻城略地,消灭了众多诸侯。最后,韩信率兵三十万与刘邦、彭越会师,与项羽决胜垓下,可谓西汉最重要的功臣之一。不过,在西汉建立后,韩信却砸到了猜忌,并被收回了兵权。公元前196年,一代名将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罪诱斩于长乐宫钟市内。

再者,就彭越来说,在秦朝末年,彭越初在魏地起兵,后率兵归刘邦,拜魏相国、建成侯,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楚汉战争快要结束时,彭越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下和刘邦的军队会师,于是大败楚军。在这之后,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公元前196年,彭越被告发谋反。一开始,刘邦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但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最终,刘邦没有放过彭越,下令将其诛杀三族,枭首示众。

最后,就英布来说,是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在秦朝末年,英布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封九江王。不过,在楚汉战争中,英布叛楚归汉,成为刘邦最终能击败项羽的功臣之一。由此,对于汉初三大名将来说,韩信和英布都曾是项羽的手下,不过,项羽不能用人,反倒让韩信、英布被刘邦所用。在西汉建立后,英布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淮南王。但是,公元前196年,英布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由此,非常巧合的是,对于韩信、彭越、英布这汉初三大名将,不仅合力击败项羽,而且都因为谋反,于公元前196年被杀。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汉初三杰

更多文章

  • 魏忠贤是怎么死的?魏忠贤和明朝灭亡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忠贤

    魏忠贤去世十几年后,明朝也跟着灭亡了。有人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真的是这样吗?魏忠贤应该算是中国厉害上最出名的太监之一了,魏忠贤顶峰时期就相当于是半个皇帝,掌管整个朝中大事,也和当时的皇帝不作为有关。但魏忠贤执政的功绩又是怎样的呢?实际上魏忠贤的治国能力是要打个问号的,因为他并不是一位读书人,也不是

  • 古代服妖是什么意思?古代也有潮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服妖

    爱美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千年以前的古人就有爱美之心了。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下,相当一位潮人也不容易,毕竟多数人都比较保守,就像你的爷爷奶奶看不惯你穿破洞的裤子一样。但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叫“服妖”,实际上就是给一些创新的服饰起的总称,反正在古代肯定不是什么好词。看来古人为了美观也

  • 为何电视剧一集时长45分钟 电影则是90到120分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电视剧

    我们看电视剧,一般时长都在45分钟,已经习惯于这样模式的我们从来都没有好奇过为何电视剧的时常都是如此,其中原因,既关乎电影史,也关乎收视率。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走错一步,满盘皆输”的经典案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国产电视剧,全都是45分钟,其中原因非常简单:广电

  • 百家争鸣的家是指什么_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局面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什么是“家”“家”,指一种学说或是一个学术派别;“百家争鸣”,是说诸学派各抒己见、相互辩驳。据载,至汉代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学术观点的有189家。汉史学家将其分门别

  • 少林寺的名字是谁起的_少林寺名字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少林寺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每个来到少林寺参观的人,都会在山门前拍照留影,那么山门牌匾上的“少林寺”三个字,到底是谁提笔写的?传说一:“少林寺”匾额是从

  • 城隍庙中供奉的是谁_城隍庙中是哪位神仙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城隍庙

    在中国,可以看到许多城隍庙,里面供着城隍老爷。每年,人们还会在特定的几个时间内祭拜城隍爷、赶庙会。那么城隍爷究竟是什么人呢?它是怎样逐渐发展而来的呢?古代传说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把城隍当作“剪恶除凶,护国保邦&rdqu

  • 包拯的官职和权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

    包大人当时是吏部郎中 龙图阁学士 权知开封府事。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官职:宋代的官职很复杂,复杂到混乱。“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事。” 历史上称为差遣制。其中官名只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叫做正官、寄禄官,简称为官。其他一些文官还有学士、直阁等头衔,

  • 枢密使简介_枢密使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枢密使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

  • 本命年介绍_本命年的习俗有什么_本命年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本命年

    本命年最初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rdquo

  • 竹林七贤是哪七位 竹林七贤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肆意酣畅,因此,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文章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