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吉思汗账下四獒介绍

成吉思汗账下四獒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8 更新时间:2023/12/14 10:19:18

蒙古四獒的介绍

蒙古四獒是四个人物,蒙古四獒分别为蒙古军大将: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四人。

四人因为勇猛忠心被称为“蒙古四獒”,意思为蒙古军中像凶猛而忠诚的猎犬的四位先锋。

蒙古四獒之一速不台

速不台:(1176~1248)蒙古军大将。兀良哈部人。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誉称“四獒”之一。1212年(金崇庆元年),蒙古军攻金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他率兵先登。后在进击篾儿乞残部时,在巴尔喀什湖俘获两将,攻灭该部。

1219年,从成吉思汗西征,次年受命与哲别率军追击花刺子模国王阿拉乌丁·摩柯末,先后转战于宽定吉思海(今里海)沿岸等地。进而击败斡罗思、钦察联军和不里阿耳军,1224年率师东还。

1231年(金正大八年),随拖雷率军绕道宋境迂回攻金,并献疲敌之计,以少击众,歼灭金军主力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地区。随后,率军进攻金南京(今开封),又参加攻破蔡州(今河南汝南)之战,为灭金立下战功。

1235年,以先锋随拔都西征,灭钦察,攻陷俄罗斯许多城池。1241年,率军攻入马札儿(今匈牙利),进抵马茶城(今布达佩斯),1243年还师蒙古,终年73岁。

蒙古四獒之二者勒蔑

者勒蔑:又作哲里麦。蒙古国大将,开国功臣。兀良哈氏。札儿赤兀歹之子。

居不儿罕山(肯特山)地区,与蒙古部为邻。自幼侍从铁木真(成吉思汗),多有功劳,被铁木真誉为是“有福庆的伴当”。曾相随成吉思汗逃避蔑儿乞人追击。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即蒙古部汗位时,与博尔术同被封为众官之长,参与运筹,随从统一蒙古各部,以果敢善战著称,有“饮露骑风”之美称,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中。

嘉泰二年(1202),在与泰赤乌部作战中,搭救受重伤的铁木真。翌年,孤军断后,截击克烈部进攻,掩护铁木真撤退。四年,充先锋,与乃蛮部作战。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封千户长,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蒙古四獒之三哲别

哲别:(?约1224年)蒙古大将。别速部人。原名只儿豁阿歹。初臣服蒙古泰赤乌部,后投降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箭之意)。又译者别。哲别骁勇善战,由十户长屡升至千户长。太祖六年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将兵南下攻金。金筑乌沙堡拒之。成吉思汗命哲别攻之,破乌沙堡、乌月营。蒙古军拔德兴府,金居庸关守将遁去。哲别率兵入关,抵金中都(今北京)。

十三年(公元1218年)奉成吉思汗命,率2万人讨伐屈出律,执斩之,灭西辽。十四年(公元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1223年,于阿里吉河(今乌克兰日丹诺夫市北)战役中击溃斡罗思诸国王公与钦察汗的联军,进掠斡罗思南境,又转攻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的突厥名,又译亦的勒)上的不里阿耳国,然后东返蒙古。病死在归途。

1219年,成吉思汗发兵西征时,哲别为先锋,后以速不台为援,再后以脱忽察儿为援。兵指不花刺(今乌兹别克布哈拉)时,哲别与速不台均遵照成吉思汗命令,行进时先不惊动摩诃末;但脱忽察儿违命掳掠,遂使摩诃末闻风逃逸,其子札兰丁迎战失吉忽秃忽,直逼成吉思汗大营。哲别与速不台、脱忽察儿倒杀回来,才使战局改观。

1220年春,成吉思汗兵锋指向撒麻耳干,闻知摩诃末南逃,即命哲别、速不台与脱忽察儿率领三万精兵穷追。哲别挥军渡过阿姆河的主源必阳札卜诃,先进抵巴里黑(今阿富汗北境的巴尔赫),随即紧追到你沙不儿,摩诃末又遁。

哲别与速不台分兵追寻,哲别经过木维因、祃桚答而、阿模里和阿思塔刺巴忒等城,对抵抗者均加杀戮,在刺夷城与速不台会合。摩诃末逃到阿模里答讷牙州的郊区,与随行大臣们商议,感到厄运难免,只得遁入宽田吉思海(今里海)的小岛上栖身,不久忧病而死。

哲别与速不台继续率军抄掠伊刺克阿只迷(或称波斯伊刺克)诸州和阿哲尔拜占(今译阿塞拜疆)、谷儿只(今格鲁吉亚)等国。哈耳、西模娘、刺夷、忽木、撒札思、赞章、可疾云、篾剌合、哈马丹、纳黑彻汪、薛刺兀、阿耳迭比勒拜刺罕、吉阳札等城均遭残破。

蒙古四獒之四忽必来

忽必来:(?1211),又作虎必来。蒙古国大将。八鲁剌氏。以雄勇著称。

早年与弟忽都思投靠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战争。宋淳熙十六年(1189),共同拥戴铁木真为蒙古部汗,充“云都赤”(佩刀侍卫)。

嘉泰二年(1202),受命整顿军纪,对战争中违令私掠财物之阿勒坛、忽察儿等予以惩治,籍设其所掠财物。四年,充先锋,征乃蛮部,威震群敌,战功居多。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封千户长,并总管汗国军务。为十大功臣之一,与者勒蔑、哲别、速不台并称“四獒”。

据《史集》载,其所辖千户隶属成吉思汗第五子阔列坚。后统兵西征哈刺鲁,成吉思汗六年(1211),迫使哈刺鲁部主阿儿思兰汗归降,并携其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行宫朝觐成吉思汗。旋卒。

标签: 成吉思汗

更多文章

  • 曹魏的五大骠骑将军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骠骑将军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提到武将的官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将军。不过,大将军作为武将的最高官职,自然是万中无一的存在。在汉末三国时期,仅次于大将军的武将官职,就是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沿置后,有时加“大&rdquo

  • 固伦恪靖公主嫁给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固伦恪靖公主

    联姻在古代是一种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与外族、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联姻是许多统治者都喜爱的维持政治稳定与国家和平的一种方式,历朝历代都有这种现象。在清朝时期,作为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有着这种现象的,在清朝统治时期,清政府为了保持与蒙古族交好的关系,也采取了联姻的

  • “杖刑”的历史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杖刑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古时并列为四大文学,清初至乾隆时期,小说发展进入了巅峰期,各种文体层出不穷,不过多以揭露官场黑暗文体为主,比如《儒林外史》,其中范进中举是家喻户晓。清末时期的小说更是多以批判黑暗的官场为主,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他还写了一部《活地狱》,这其中就关

  • 国子监的历史起源及职能介绍 祭酒是个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子监,祭酒

    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朗陵公何敬祖,咸之从内兄,国子祭酒王武子,咸从姑之外孙也。”西晋以来设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机构)最高级主管。相当于校长或教育部长(因为当时国子监为最高教育机构)。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ld

  • 古代武将头盔上的枪尖是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武将

    在我们现代的生活当中,战争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也早已经习惯了没有威胁的和平时代。但是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的过程中,战争基本是历朝历代最“普遍”的现状。内有起义军、外有倭寇匈奴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也使得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人们对于装备的作用非常看重。古人们对于战争当中使用的进攻型

  • 荀子有哪些弟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荀子除了将自己的思想著成《荀子》,他还重新整理了《诗经》、《春秋》、《易》等经典古籍。荀子的思想理论非常重视教育,反对各种迷信说法,在2000多年前,有人能有这样的认识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荀子还培育出了不少厉害的弟子,下面就来介绍下其中的六位。1、荀子俗话说

  • 衣裳中裳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裳

    说到衣裳两个字不知道大家理解多少,小编反正的理解就是穿的衣服呗,但是其实不仅仅如此哦,真正的衣裳还是有很多很多说法的,衣裳的意思不仅仅如此,那么衣裳具体指什么呢?衣裳中的裳又指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揭秘分析看看吧。1、衣裳中裳指什么衣裳中裳指的是:裙子。并不是裤子,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

  • 隋唐时期尚书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尚书省

    尚书省,为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尚书省是我国古代的官僚机构之一,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

  • 隋唐时期门下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其称为门下省,始自西晋。门下省一般设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 隋唐时期中书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曹魏改称中书监,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六部制),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唐宋以中书令为长官,任首席宰相;以中书侍郎为副长官,为固定编制的宰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