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地名的起源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中国地名的起源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54 更新时间:2024/1/25 16:37:37

它见证了元朝末代皇帝的仓皇出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场上被俘虏皇帝的诞生,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挽歌,它叫鸡鸣山。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么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却见证了元、明、清三代的惊天动地大事变。

1368年,徐达攻克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行至鸡鸣山,山峰破碎、声如巨雷,让仓皇出逃的元朝残余心胆俱裂。鸡鸣山见证了大元的覆灭、大明的升起。

1449年,明英宗在距离鸡鸣驿的上一站,距离不到三十公里的土木堡被也先俘获,如日中天的大明帝国差一点便衣冠南渡,从此之后,对蒙古由进积极进攻变为消极防守。鸡鸣山见证了大明帝国的由盛转衰。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一路狂奔,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出三百一十里的鸡鸣驿,在这里,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罪己诏》。鸡鸣山,见证了大清帝国大厦将倾的无奈与屈辱。

一、鸡鸣山的来源

鸡鸣山这个名字的来源很普通,与中国非常多的地名和山名一样,来源于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但又和许多名字一样,偶然的名字却冥冥中注定了未来的命运。

鸡鸣山,也叫磨笄山,“磨笄”与“鸡鸣”来源于春秋战国与唐朝的两段“历史”,或者说传说。按照《大明一统志》“卷之五保安州”中的记载:

磨笄山,在州城西北二十里,按《史记》,赵襄子姊为代王夫人,襄子既杀代王,迎其姐归,夫人曰:赵(注:应为代)已亡矣,吾将何归?遂磨笄自杀,百姓怜之,为立祠,因以名山。又唐太宗北伐至此,闻鸡鸣,故又名鸡鸣山。胡曾诗:春草绵绵岱日低,山边立马看摩笄;黄莺也解追前事,来向夫人死处啼。金赵秉文诗:烟蒸山腹晴犹湿,河带冰澌暖渐流。独上鸡鸣看日出,五云多处是皇州。

无论是赵襄子姊磨笄自杀的典故,还是唐太宗北伐的典故,都暗示着此地蕴藏的征伐、杀戮之气。鸡鸣一词,又暗示着老旧时代的落幕、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巡幸的荣光与北逃的仓皇

巡幸制度是作为异族大一统政权,元朝与清朝,政治体制中独特的一环,虽然汉族文人会以大禹巡行天下作为比附,但是两者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

特别的,元朝的两都巡幸制,不仅是皇室于四月与八月时,在大都与上都之间大雁一般的寒来暑往,还对帝国内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有着极大影响。

大都,外国人叫“汗八里”,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

上都,位于如今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内。

上都与大都之间一共有四条道路,东西两条辇路,只有皇帝北巡大都之时,才能由皇室及文物扈从使用,上面设有“捺钵”(可以看做行宫)。平常人无缘使用,更无缘一睹辇路上的风景。

幸好,还有东西两条驿路,每次皇帝北巡时,无缘扈从的文人墨客常常沿着这两条驿路向大都汇集。毕竟,皇权所在的位置,才是天下的中心。

按照罗新在《从大都到上都》中根据《元代大都上都研究》一书所绘制的地图,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到四条大都到上都之间的道路,也能看到元朝皇帝北巡的路线。

在最左边的驿路上,有一座山被作为地标标注了出来,那就是鸡鸣山。

鸡鸣山,成为了盛行游览上都之风的文人墨客心目中,回乡的独特的标。看到仿佛平地耸立的鸡鸣山,仿佛就能想象将要回到美酒、美人齐聚的世界中央“大都”。

元末文臣周伯琦在他南回大都的途中,写了一系列诗,其序言《右扈从诗并前后序》详细表述了他一路所经过的标志性地点,毫无意外,鸡鸣山占据了一席之地,:

南过坳儿岭,下临深涧,其流为浑河。岭头参亘四十里,至鸡鸣山,叠嶂排空,绵亘二十馀里。又南二十里乃平地,曰雷家驿。

“叠嶂排空,绵亘二十馀里”的鸡鸣山,是一路上无法忽略的存在。

有趣的是,他接着说“又南二十里乃平地,曰雷家驿”,是名不见经传的“雷家驿”,而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鸡鸣驿”。

是的,在元朝,鸡鸣山下只有“雷家驿”,而无“鸡鸣驿”。

所谓元朝的“鸡鸣驿”,一方面是景区为了增加附加值往自己脸上贴金,一方面也是学者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

实际上,在元朝的文集以及政书中,有鸡鸣山,有雷家驿,无准确的鸡鸣驿之说法。至于百度百科所谓的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更是无稽之谈。

这一点,周伯琦《近光集》中的“纪行诗十首其五”的自注,其实说得也很清楚:

自顺宁府历坳儿领,临浑河上源,过鸡鸣山雷家驿。

可见,鸡鸣山下的驿站为雷家驿,雷家驿可能就是后来元顺帝仓皇出逃时驻扎之所。

1368年闰7月28日(洪武元年闰七月丙寅),一路势如破竹的徐达北伐军,拿下了大都最后一个屏障通州,此时的大都已经是待宰羔羊,正常的急行军,早上从通州出发,下午就能直接把大都围了。

可是,徐达没动。7月29日,徐达做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命孙兴祖督军士修筑通州城,而且一修就是7.29、7.30、8.1日三天。这给了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充足的逃跑时间,7月28日当天,听说通州失守后,元顺帝带着王室还有高官连夜出逃,按照《北巡私记》的记载:

二十九曰,车驾至居庸关。三十曰,雨。车驾次鸡鸣山。辽阳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奏至,请入觐,诏止之。是夜,鸡鸣山西北峰崩,声如巨雷,御营中人马皆惊。上御行殿召见群臣,以为贼兵奄至。黎明,抢攘始定。

《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说:为君的是山。鸡鸣山以自己的崩塌,送别了大元这个曾经横跨欧亚的帝国。

二、堡垒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场上被俘虏的皇帝

永乐十八年,始建鸡鸣驿。作为北平进入宣府的第一站,鸡鸣驿位置险要。但是由于永乐朝国力强盛,鸡鸣驿还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内地,而非边关军事要地。

因此,鸡鸣驿一开始的性质很单纯,如其名,仅仅是驿站。

根据宁南左侯所做的“明朝都司驿站图-13.北平(节选)”

可以看到:

1、鸡鸣驿位于出北平府至宣府的第一站,下一站就是宣府马驿,上一站即位后世非常有名的土木驿(雷家驿当时是否存在,有论文持否定态度,待考);

2、明代的北平府到开平卫(即元代上都)的道路,有两路还保持着元代的格局,而从鸡鸣山至中都,再至大都的道路,则由于政治中心的南移,驿站已经废弃。

到了明代,鸡鸣山,这个元朝文人心目中的“近乡情更怯”之地,对于江南人来说,成了名副其实的塞外之地。

元末明初人江南瞿佑,于永乐年间被贬至鸡鸣山下的保安卫。瞿佑还有一个身份:明代第一部被禁小说《剪灯新话》的作者。瞿佑于洪武年间所做的《剪灯新话》,正统年间被李时勉认为有伤风化,“正人君子”李时勉提出的建议是:

乞敕礼部行文内外衙门及提调学校佥事御史并按察司官巡历去处,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禁毁,有印卖及藏习者问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为邪妄所惑。

基本上等同于现在学生家长要求禁网游。对了,这位李时勉先生就是当初嘴炮过于恶毒(可能嘲讽了仁宗的难言之隐)、使得好脾气的仁宗至死都不忘念叨“李时勉辱我”的人物。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大明境内被禁的《剪灯新话》,反而在朝鲜、日本产生了极大影响,更由于其生动的故事性及高超的写作技巧,成为了朝鲜李朝的汉语教材,朝鲜第一部小说《金鳌新话》,正是受《剪灯新话》的影响而写出。

但,身处鸡鸣山下的瞿佑,这一切都与他无关,此时的他,心情十分苦闷。与此地所做的诗词,仿佛边塞之诗,《唐多令九日登保安城楼》首云:

千里塞垣秋,风沙满戍楼。望天涯、何处是吾州?

此时的他,定有“此生谁料,心在苏州府,身老宣镇府”之叹。

苦闷的瞿佑,在此地作了大量的诗词。有的诗虽然格调不高,但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例如他的《木兰花慢郑钦长司诞日适逢任满之期奉贺》一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鸡鸣山下,为关市设立之所商旅颇为热闹。

望鸡鸣山色,和气势、与秋。正清景将中,金茎露润,丹桂香飘。遥瞻瑞云开处,见寿星一点在青霄。四境歌传善政,群仙来献蟠桃。三年抚字寸心劳,赞政试牛刀。喜关市开张,田庐展布,民业丰饶。马前彩旗摇动,又着鞭去赴紫宸。朝愿祝功名遂意,持杯满劝香醪。

但,很快,“喜关市开张,田庐展布,民业丰饶”的鸡鸣山下,将会被尸山血海所填满。

土木驿,是大明驿站系统中的鸡鸣驿上一站,距离不超过三十里。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战场上被俘虏的皇帝,也成为了后来的“叫门天子”,大明二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大明与蒙古的攻守态势,瞬间转换。若非于谦,甚至如日中天的大明朝就此衣冠南渡。

宣镇所属的包括鸡鸣驿在内的十七座驿站,随时有暴露在蒙古骑兵马蹄下的风险。孤零零的驿站,面对骑兵只能等待屠杀。作为宣镇进入北平的最后一战,这种情况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成化十八年,鸡鸣驿开始修建堡垒,完成了从驿站到堡垒的转变。嘉靖《宣府镇志》记载:

鸡鸣驿:镇城东南六十里,鸡鸣山下,永乐十八年建,成化十七年都御史秦会同镇守官筑堡卫之。

随着边关局势的日益紧张,鸡鸣驿的城墙逐渐加固。最后,它成为了当时城墙高度等同宣镇、如今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驿城。

但,这不是屈辱的结尾。

三、光绪的罪己诏与大清朝的落幕

世界的二十世纪,是从中国的屈辱开始的。

当历史从十九世纪迈入二十世纪的第一年,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一路狂奔,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出三百一十里的鸡鸣驿。

不知道是不是终于离开北平给了她慰藉。慈禧太后在鸡鸣驿中,似乎终于从天朝上国的幻灭中醒来,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了《罪己诏》,在诏书中先是自责知人不明,嘴炮一下光绪帝作为天下之主,理当舍生取义:

朕为天下之主,不能为民捍患,即身殉社稷,亦复何所顾惜!

但是一想到太后她老人家还活蹦乱跳的,我这一死,不就是不孝了吗?这不行,还是娘俩一起麻溜跑路吧。

后来可能越想越气,慈禧想着,骂不了洋人还骂不了你们?于是对大清国的大臣们开了群嘲,认为他们身受国恩,却不思报国:

果使大小臣工有公忠体国之忱、无泄沓相安之习,何至一旦败坏若此!

领导永远不会错的,错的只是错信了下属。

与崇祯帝的“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何其相似,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却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四、从历史走向现实

我曾以为,鸡鸣驿和它背后的鸡鸣山那已经被历史尘埃所淹没。今天却突然发现,他们依然相互依存的屹立在河北大地之上,鸡鸣驿陪伴着身后的巍巍鸡鸣山,一起构成了人工与天斧神功结合的大地画卷。

虽然未去鸡鸣驿现场(未来一定会去),但是历史的参与感让我心潮澎湃,决定动笔。

那巍峨的鸡鸣山,似乎平地直上云霄,山脚下,是那几百年来轮廓依旧的鸡鸣驿城墙,城门、角楼历历在目。

来自@长城摄影师杨东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2022 年你看过哪些有关中国历史的书可以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毕竟是中国史专业从业者,在这里推荐十本读过的2021-2022年度出版中国史冷门佳作,他们有的是外国人记录的中国史,有的是中国人记录的中国史,视角不一,皆有裨益:1.沈弘编译:《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2-1【点评】编者沈弘指出,从西方人

  • 有哪些历史故事让你一次就印象深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将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有着辉煌、光耀古今的历史;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至今,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传奇人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故事令我们回味无穷。经过一

  • 适合5岁小朋友的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绘本,有哪些值得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我发现好多妈妈和我一样,特别想让孩子看历史类的书籍,大家都认识到了,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文化记忆。就像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事情都是新发生的,可是翻开历史书看一看,会发现前人早就遇到过了,他们或替我们验证了

  •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小学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下面我说的基本上是大纲推荐读物以外的。《上下五千年》不错,或者订阅《意林》杂志少年版也可以,我们小时候有《东周列国志》等书籍,现在应到还有吧,那个也不错,还有前面的朋友提到的《世说新语》,如果要为学习打基础,《中华活页诗选》也不错,有古文有现代文。我个人比较倾向了解一定的中华历史作为积淀,然后

  • 中国有哪些经典的儿童文学?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作为一个90后,就主要谈谈9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吧。9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如同当年的市集一样热闹,作家们就像街巷里各自身怀绝技的民间手艺人,他们的作品就和那些画出的糖人、捏出的面人一样诱人,而买书更划算的一点就在于,精神食粮的“赏味期限”要远比那些真正的糖人、面人长久得多。最早接触中国儿童文学,有两

  • 有哪些短小精悍却很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公众号云在西湖同发。疫情凶猛,世事艰难。发点轻松点的话题,讲一些战争年代的趣事。一、王震抢俘虏1947年的西北战场上,四纵警一旅(旅长兼政委高锦纯,参谋长刘懋功)在韩城和宜川战斗中俘敌3700多人。西北苦寒之地,物产不丰,人口稀少,部队吃粮十分困难,大规模征兵不现实,也养不起,所以部队的兵员主要靠俘

  • 该不该讲老掉牙的中国历史故事给孩子听?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传统故事可以讲,推荐讲老三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但是讲的角度不对,可能会有副作用。这里容我把我专栏文章贴过来一篇。和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相比,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最容易讲错的。孔融让梨主流有四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融家传』里记录的:四岁的孔融和兄长们吃梨,他拿了最小的一个,并说:“我是小朋

  • 孩子必读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下面我说的基本上是大纲推荐读物以外的。《上下五千年》不错,或者订阅《意林》杂志少年版也可以,我们小时候有《东周列国志》等书籍,现在应到还有吧,那个也不错,还有前面的朋友提到的《世说新语》,如果要为学习打基础,《中华活页诗选》也不错,有古文有现代文。我个人比较倾向了解一定的中华历史作为积淀,然后

  • 如何写一个案例分析,或是写案例分析的步骤?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CaseStudy(案例分析)是大多数留学生们最常见的课堂作业或者课后论文类型,基本上CaseStudy的写作步骤是按照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情景解决问题这一种模式进行的,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通常是描述问题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把矛盾和冲突指出来。分析情景和问题这一部分不太容易,这一部分需要同学们借用

  • 有哪些很棒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这些堪称绝妙的古代典故,看完立马涨知识,轻松读懂文言文!每次阅读文言文时,总会碰到一些“古代典故”,它们看着似曾相识,却又说不出完整的意思。今天,纸条君就带来了7个广为流传的古代典故,听听唯美词语背后深藏的故事,一起长知识~赶快码住学习啦~典故一:二分明月典故二:庄周梦蝶典故三:莼鲈之思典故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