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该不该讲老掉牙的中国历史故事给孩子听?

该不该讲老掉牙的中国历史故事给孩子听?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201 更新时间:2024/1/25 17:14:39

传统故事可以讲,推荐讲老三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但是讲的角度不对,可能会有副作用。这里容我把我专栏章贴过来一篇。

和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相比,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最容易讲错的。

孔融让梨主流有四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融家传』里记录的:

四岁的孔融和兄长们吃梨,他拿了最小的一个,并说:“我是小朋友,按理应该拿小的。”家人都非常惊讶。

这里的“理”(原文为“法当取小者”),是现行的习惯、规矩,即尊敬长辈、尊敬兄长的规矩。家人所惊讶的,是年仅四岁的孩子便知道了习惯和规矩。故事体现了孔融自幼聪明懂事。

或许是认为这个故事重点不够突出,后世出现了一篇孔融让梨加强版,故事讲:

父亲(一说母亲)给孔融一袋梨,让他分给家人。于是他按照家人年龄和梨的大小进行分配。最大的给爷爷,最小的给自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分,孔融说: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

这个版本堪称完美。孔融以孝悌观为指导,组织开展物资分配,展现了领导力。这个故事讲的是伦理以及如践行伦理。

到了现代,某教材对故事做了修改,在此称作教材版,故事变成:

四岁的孔融和兄长们吃梨,哥哥让孔融先挑,孔融挑了最小的。他说,哥哥大,拿大的,我小,我拿小的。爸爸点明主题说,融融真是谦让的好宝宝。

故事主旨由尊长变成了谦让。哥哥谦让弟弟,弟弟谦让哥哥。这也是不错的品质。不过细想想,哥哥谦让弟弟,他有二分之一的几率拿到大的;弟弟把大的让给哥哥,自己拿到小的。看来,还是哥哥聪明一些。

有人说故事就是故事,要把握精髓,没有必要吹求疵。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妨看看流传更广的版本。在这个版本里,幼小的孔融成为了一个精神病患者:

四岁的孔融兄弟七人吃梨。孔融排行老六,他拿了最小的梨。他说,哥哥比我大,应该拿大的。弟弟比我小,我作为哥哥应该让着他。爸爸再次点明主题说,融融真是谦让的好宝宝。

在这个故事里,孔融不仅有着矛盾的世界观,并表现了一种愚蠢的狡黠。为了展现聪明而吃亏,到底还是不是聪明?改编这个故事的作者,如果不是智商低下,就是用心险恶。

综上,孔融让梨的故事,值得给孩子讲,但是要讲究角度和方法。

前两个版本,讲了一个遵守伦理的故事。伦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伦理,在于它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在于它相对公平。以分梨来说,公平不是每人分到一样大的梨,而是每个人都吃到符合自身食量的梨。遵守公序良俗,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如果孩子能比同龄人更早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会说,这孩子比较懂事,比较成熟。我们讲孔融让梨,就要讲清,大人吃的多,小孩吃的少,大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大家都吃得饱,不浪费。

在后两个版本中,这种智慧并不存在。谦让作为一种美德,并不是总是值得鼓励的。

第一种是,在一个零和游戏中,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如果牺牲个人可以保护甚至提升集体利益,比如在战争中流血牺牲,保家卫国,这种牺牲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尊重的!但是,如果牺牲了个人利益,只满足了某些人,这种牺牲是不值得的。比方说,孩子在竞争一个保送名额,大家都想要,这种时候要谦让吗?答案不言自明。神经病版的故事中,令人疑惑的就是,孔融的兄长在干嘛?他们为什么不让?

第二种是,处于弱势地位,还要穷大方。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最糟糕的就是,家长把价值观作为工具来使用,有时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社交目的。我们小的时候,被教育尊敬大的,大了以后被要求谦让小的。这里我干脆说一条原则,年龄与谦让无关。处于强势时,我们可以谦让弱者。处于弱势时,我们无需谦让。在神经病版故事里,孔融没有必要把大梨让给弟弟的原因就在于,他也是弱势的,他没有必要这么做。

我讲一个真事。我两个大学同学,一个家里打鱼,一个家里种地,日子都很紧。一年两个人申请奖学金,一个看另一个可怜,主动撤回了申请。结果呢,他俩都没戏。一个弄虚作假的学生会干部抢到了奖学金。这种谦让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所谓谦让,是我抢到了以后再跟你分。

谦让是美德,但是要讲原则。你有听说过哪个有着惊艳谦让史的伟人或名人吗?恐怕那些本可以成为伟人或名人的,把机会都让给别人了吧。

本来可以讲一个关于分配的智慧故事,千万不要讲成一个假道学的故事。

广告时间:

找专栏?在这里→爱童言-知乎专栏

在找微信号?在这里→爱童言微信公众号:arhats500或搜索爱童言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孩子必读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下面我说的基本上是大纲推荐读物以外的。《上下五千年》不错,或者订阅《意林》杂志少年版也可以,我们小时候有《东周列国志》等书籍,现在应到还有吧,那个也不错,还有前面的朋友提到的《世说新语》,如果要为学习打基础,《中华活页诗选》也不错,有古文有现代文。我个人比较倾向了解一定的中华历史作为积淀,然后

  • 如何写一个案例分析,或是写案例分析的步骤?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CaseStudy(案例分析)是大多数留学生们最常见的课堂作业或者课后论文类型,基本上CaseStudy的写作步骤是按照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情景解决问题这一种模式进行的,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通常是描述问题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把矛盾和冲突指出来。分析情景和问题这一部分不太容易,这一部分需要同学们借用

  • 有哪些很棒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这些堪称绝妙的古代典故,看完立马涨知识,轻松读懂文言文!每次阅读文言文时,总会碰到一些“古代典故”,它们看着似曾相识,却又说不出完整的意思。今天,纸条君就带来了7个广为流传的古代典故,听听唯美词语背后深藏的故事,一起长知识~赶快码住学习啦~典故一:二分明月典故二:庄周梦蝶典故三:莼鲈之思典故四:四

  •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为什么改名为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国家机构改革,将各地的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合并,合并进来后包括昌正旅游,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等管理部门皮蠢,所以更名为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燃迅陪育局。云蔚成,1984年-1988年期间担任所长,深圳“大家乐”活动创始人,曾任市文化局副局长、深圳有线电视台副台长、深圳高交会宣传办公室主任,现任深圳市文化

  • 中国文化历史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治世,大多国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轻摇赋税,疗养生息,为后面汉武帝的霸业奠定了根基;或者是想到唐朝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政治清明,知人善用,社会安定,为后面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但是很多国人不知道的是,在距现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王朝时,便出现了我

  • 有哪些经典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1981年,一研究生考察北京石经山,发现一座石碑,碑文内容惊得他目瞪口呆:山上石洞藏有佛祖舍利!1981年3月,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研究生罗,为了撰写毕业论文,只身一人来到北京石经山进行考察。这石经山素有“北京的敦煌”之称。1400多年前,隋朝高僧静琬担心灭佛运动再次发生,手写佛经全部化为灰烬,便在石经

  •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李二凤身上发生的几件事。1、玄武门事变逆风翻盘据《通鉴纪事本末》中记载,当时朝廷已经出现一种十分不正常的现象:“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敕并行”,使得执行的官吏们“莫之所从,唯据得之先后为定”。加上太子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势,使得二者之间关系更加对立。武德五年,在处理王世充集团的府库珍宝时,由于李世民拒绝

  • 文化历史典故内容(求一个历史典故的详细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应该是楚庄王绝缨的典故。其实这种事一般把你自己写的描述往百度一放也就能搜到了。原文: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

  • 有什么英文诗歌或者故事是适合一个2-3分钟朗诵演绎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王尔德的《玫瑰与悲伤》RosesandRuebyOscarWildeCouldwedigupthislong-buriedtreasure,Wereitworththepleasure,Wenevercouldlearnlovessong,WearepartedtoolongCouldthepass

  • 有哪些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作文题目?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国老师从教15余年,带出来众多高考作文满分的学生,也批阅过很多高分作文。的确!题好文一半,好标题有如文章的眼睛。好的作文标题可一句抵一万句,从高考阅卷实际来看,阅卷老师每天阅读了大量作文后一定会有疲倦感,而靓丽的标题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从而就会为作文赚到印象分。举个例子,某次大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