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欧阳询“八体尽能”,开创“欧体”。俗话说“上阵父子兵”,他的儿子欧阳通怎么样?

欧阳询“八体尽能”,开创“欧体”。俗话说“上阵父子兵”,他的儿子欧阳通怎么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93 更新时间:2023/12/24 3:55:55

欧阳通是唐代大臣,书法家。因反武承嗣为太子被害。书法学其父更瘦硬,更险劲。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等。

欧阳通是欧阳询第四子。他父亲离世时,还年少。母亲希望他能继承父业。重金收购其父散落在民间的手迹。欧阳通勤学苦练,书艺进步很快。

《泉南生墓志》是优秀碑帖,刻于调露元年十二月。一九二七年在河南洛阳出土。后藏河南图书馆。

此碑起笔方头较重,行笔瘦挺。稳重有力,精细严密而且一丝不苟。工整规范,典雅而洒脱。出自于家父碑帖而有自己风格特色。

欧阳通用笔、墨、纸都很讲究,张主谓其:常自矜能书,必以象牙、犀角为笔管,狸毛为心,复以秋兔毫。松以烟为墨末以麝香,纸必坚薄白滑者,乃书之。″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欧阳通(625----691)字通师,是大书法家欧阳询子的第四个儿子。欧阳询去世的时候,欧阳通只有4岁。他的母亲徐氏教他学书法,经常给他身上带上一些钱,叫他把流传在外面的父亲的书法,只要遇到就收购回来。

《泉男生墓志》欧阳通学习书法非常刻苦。母亲徐氏盼望欧阳通能够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一个大书法家,所以,对儿子的书法学习非常重视。

欧阳询的书法因为非常值钱,所以,当时就被求购一空,家里几乎没有欧阳询的书法。现在,要儿子学书法,徐氏不惜以重金购回一些欧阳询的书法给儿子欧阳通学习,欧阳通朝夕临摹,书法进步很快。

唐高宗时,欧阳通做了一个兰台郎的官。武后凤仪年中迁中书舍人,不久母亲徐氏病故。

欧阳通非常孝尽母亲,他在母亲的坟上守孝3年没有回家,时论称道欧阳询是朝廷官员中居丧最严谨者。

欧阳通的人品也非常好,他不喜欢高谈阔论,说话很有分寸,不该说的话,绝不说,公堂上除了公务,绝不言它。

欧阳通为人做官都很正直,所以,他的官运还是很亨通的。先后任怀州刺史、衡尉卿、殿中丞、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转司礼卿、判纳言事,还做了副宰相。

不过,欧阳通任宰相一个多月,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为太子,欧阳通作为宰相与岑长倩苦口进谏,请立睿宗为太子。但是武则天哪里听的进去。

天授二年(691)被来俊臣陷害下狱,五毒备至,终于也找不到欧阳通有罪的证据。来俊臣只好对岑长倩长子岑灵源用刑,诬欧阳通、格辅元等数十人谋反,在来俊臣的诬陷下,欧阳通被杀害。

《泉男生墓志》但是14年之后,朝廷于神龙元年(705),又给欧阳通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官职和家产,让欧阳通的儿子来继承。

事情是这样的,神龙元年二月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等起兵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拥中宗复位,废周为唐。但是年号还是沿用了武则天的“神龙”年号。

由于武则天执政50年,冤假错案非常多,所以,中宗复位以后,大赦天下,这其中就有对欧阳通的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

《道因法师碑》欧阳通工于楷书,深得其父欧阳询法度而险劲过之。后世以“大小欧阳”称赞他们的书法成就。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和《泉男生墓志》等。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书概》一书中评价欧阳通书法说:“大小欧阳书,并出分隶,观兰台道因碑有批法,则显然隶笔矣。”这是因为,欧阳通善用仰势、背势和锋棱之势,所以,给人的一种舒展飘逸的艺术美感。

欧阳通的书法,也受到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的欣赏,并且临摹过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这个字帖。

何绍基临摹的《道因法师碑》何绍基评论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说:“险劲横轶处,往往突过乃翁”。

诚如何绍基的评价,欧阳通的书法确实在险劲这一路书法风格上,比欧阳询更进了一步。

古人评价欧阳通的书法,都认为是从隶书中吸收看营养,加以发挥的。例如,刘熙载说:“大小欧阳书,并出分隶,观兰台《道因碑》有此法,则显然隶笔矣。”

刘熙载这样说,其实是按照传统的隶书与楷书关系而言,也没有什么错。千里马补充一下。

《道因法师碑》单字局部放大隶书发展到南北朝时代,实际上处于楷书与魏碑两路改造隶书的地位。因此,才有后世所谓的魏碑。

魏碑也是楷书之一种,只不过没有钟繇王羲之的这个楷书更统一。

所以,唐代以前,魏碑的书法也是很有影响力的,或者说是一支很强的的风格流派。欧阳询就是先走魏碑这一路,然后结合二王,而成为唐代最美楷书之一的。

我们再看欧阳通的楷书,应该说,与其说是对父亲欧阳询的承传,不如说他对魏碑的吸收更多一些。古代书法家没有明确的魏碑概念,所谓,说欧阳通的书法有隶书的味道也是对的。因为魏碑又是隶书也是楷书。

《道因法师碑》是欧阳通的代表作之一。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在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李俨撰文,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建。现收藏於西安碑林。

此外,欧阳通还有《泉男生墓志》这个书法作品。

这个墓志1921年出土于洛阳东岭头村。曾归陶北溟收藏,陶北溟又把《泉男生墓志》出售给一个日本人。张风台先生又以一千元大洋赎回。现藏河南开封市博物馆。

《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首题“大唐故特进行右卫大将军兼检校右羽林军仗内供奉上柱国卞国公赠并州大都督泉君墓志铭并序”。王德贞撰文,欧阳通书丹,调露元年(674)刻。较《道因法师碑》晚11年,应该说是欧阳通晚年的作品。

墓志的主人泉男生,本为高丽国人,入唐后高丽国亡,唐帝国在此设郡立县,泉男生二十八岁时继位莫离支兼授三军大将军。三十二岁时,”加莫离支,总录军国,阿衡元首“。后其弟男产,男建相互嫉恨,各树朋党,阴斗争权,男生被二弟所逐,遂“遣子献诚”入唐求援。

《泉男生墓志》

唐高宗命男生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兼使持节安抚大使”,并派铁靳人契必何力及李等出兵援助,迫使其弟难产投降,男建被俘,从而使大唐帝国在高丽设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又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泉男生也是因之晋为右卫大将军兼校右羽林军、上柱国、卞国公,赠并州大都督。

《泉男生墓志》这个书法从艺术性来说,要比《道因法师碑》这个碑刻更加趋于成熟。除了保持《道因法师碑》的险劲特点,还多了一些烂漫的味道。可惜,欧阳通死于非命,如果他能活到70岁以后,书法成就肯定还会更大的。

尤其是在《泉男生墓志》中的天真烂漫艺术味道如果进一步发展,中国唐代书法史也就要重写了。

武后唐玄宗开元时代的笔记小说作家张在《朝野佥载》记载了欧阳通成名以后,对书法笔墨纸砚的考究:“常自矜能书,必以象牙、犀角为笔管,狸毛为心,复以秋兔毫。松以烟为墨,末以麝香,纸必坚薄白滑者,乃书之。”

从张的这些记载,我们也可见欧阳通对书法的宝贵和热爱,真是发自内心的。他苦学书法还真不能说是昔年母亲徐氏的逼迫吧。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谁知到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

  • 为什么欧阳询是伟大的写字匠?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谁告诉你欧阳询是“写字匠”的?欧阳询是书法家,其字体险绝、挺俊。而至于“写字匠”指谁嘛,在书法圈混个一两年的人都心知肚明。要是欧阳询是字匠,那我们就是鬼画符了首先这是谁提出来的定义,请自带作品出来走两步。1.说欧公是字匠是没有读懂欧公。当你深入他的“欧楷法帖”,你会知道,那其中的变化和奥妙,回味无穷

  • 古代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书法家列表1姓名朝代年代籍贯褚遂良唐595658钱塘(今浙江杭州)董其昌明1555-1636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杜牧唐80385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高闲唐公元9世纪乌程(今浙江湖州市)贺知章唐659744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怀素唐725785湖南长沙柯九思[元]12901343台州仙居

  • “欧颜柳赵”,为什么唯独欧阳询姓“欧阳”书体却称其为欧楷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这应该是一个习惯性叫法。为了简洁顺口,当人们夸赞、列举杰出人物时,习惯性用他们的姓氏指代本人,是复姓的常称呼第一个字。比如,人们称赞北宋文学家晏殊、欧阳修为“晏欧”;称赞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为“欧虞”等。再者,在历史上,欧姓、阳姓皆源于欧阳姓,所以称欧阳询为“欧公”、称其书体为“欧体”并不为过。一、

  • 我国古代有哪些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俯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邢张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昊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

  • 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出生于衡州(现在的衡阳),祖籍潭州临湘(现在的湖南长沙)。他相貌非常丑陋,但是却聪明绝顶,博览经史子集,才华重于一世。据文献称,欧阳询八体尽皆擅长,最擅长的是楷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因此而被后世称为“欧体”。欧阳询学习书法极其勤奋,曾经半路偶遇索靖书写的石碑,

  • 欧阳询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如果你有心读一下欧阳询书法作品《九成宫》全文,你就会觉得欧阳询最大的功绩不仅仅是他的《九成宫》让人们学习书法,而是他的《九成宫》内容让后人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因为“九成宫”是劝诫李世民勤政为民的政治纲领,当然也是普通人的行为准则,人们在学习《九成宫》时,就会受到这种感染,写字才会有精神。欧阳询在历史

  • 欧阳询在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

  • 有关黄河的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

  • 范笑歌说赵孟的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专指二王书法,是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自古很多人解释过赵孟的这句名言,个人觉得只有范笑歌先生说的最有道理,“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就是指二王书法。首先,这句话就是写在《兰亭十三跋》后面,如果有所指,明显就是专指王羲之。第二,赵孟是不喜欢颜真卿等人的,所以他强调二王的用笔是千古不易,就是指其它的路子是野路子,不能与千古不变的王羲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