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少时跟褚遂良学习,之后又师从张旭。颜真卿在早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楷书风格,书法上还有褚遂良书法的宽博与灵动。
在颜真卿书法中晚期,达到巅峰,形成自己旷世古今的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43岁书,《麻姑仙坛记》63岁书。
书法家颜真卿之所以成为颜真卿,与他书香望族的家传有关系,与他学习民间书法也有关系。说到颜真卿的书法老师,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旭。
书圣王羲之的笔法,由他的七世孙智永继承下来。智永传给了虞世南和欧阳询。虞(另说为欧阳)传给了他的外甥陆柬之,柬之传给了他的侄子陆彦远,彦远传给了外甥张旭。
颜真卿书法受传于张旭,有《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为证。也可以说这是颜真卿受教于张旭书法秘传的听课记录。其具体内容,见下面的文字及书法截图(其中,后面两个图片为颜真卿手稿拓片):
你最喜欢颜真卿书法的哪些作品?为什么?
我最喜欢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有称为《祭侄季明文》。颜真卿有多部书法作品存世。例《多宝塔感应碑》,《圣教序》,《麻姑山仙坛记》,《宋碑》等,或结体匀称,或清劲腴润,或真草并重,或顿挫纵横。《祭侄文稿》为祭侄季明而作。季明遇害,英年早逝。颜氏一家因抗击叛乱多人牺性,年幼的侄儿季明又遭杀害,仅余头部,身首两处。颜真卿作为长辈,目不忍睹,悲痛万分,愤恨交夹,愤笔疾书,写下祭文,发自肺腑,血泪并进,情不自禁。其意不在文字之间,更无章法制约,顿挫纵横,一泻千里,终为千古绝唱。自《兰亭序》之后,天下第二行书横空出世。《祭侄文稿》分若抵背,合如并目,自然流畅,法度备存,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殆出天造。所以,我喜欢《祭侄文稿》,并反复练习琢磨,从中吸取书法营养和盛德君子之风度及忠烈精神!
最喜欢颜鲁公的《自书告身帖》,其次是《祭侄文稿》。
我觉得《自书告身帖》才是颜鲁公楷书的巅峰之作!《自书告身帖》打破了以往楷书的樊篱,是趋向行书的笔意,然未有一处连笔,笔划浑厚雄健,沉稳之中加诸动感,真真正正地实现了把楷书往行书写的意境!
《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满纸的屋漏痕!直欲把满腔的愤懑倾注纸上,点似坠石,横恰阵云,飞白的墨色说明了颜鲁行笔迅捷无比,恣肆不羁,折转之笔也是显露了其收放自若,节奏分明,涂抹的笔痕亦强势见笔,不留俗迹!观其书如观其人之质表。
书如其人,颜鲁公!
中国书法史上5大圣人,二张二王都凭草书出名,唯颜真卿靠行书楷书,颜是“楷圣”吗?
颜楷豪迈雄壮,屋漏锥沙皆明,是书史牛重大里程碑。但史上认为欠含蓄,有所非议,故未有楷圣之名。其书坛亚圣之称当为其行草《祭文稿》及其忠烈人品之称颂于史册谓之天下第二行书之由也。
这就要看如何理解这个“圣”字了。首先,其实颜真卿的楷书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了,颜真卿的传统文化功底深厚,这使他的楷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庸之道在他的笔下提现的淋漓尽致。这可以视其为文化的“楷模”。
其次,颜真卿的楷书大气磅礴,端庄雄伟,厚重奇强,这与颜真卿所处的大唐盛世有很大的关系,后人都尊称其为“盛世书风”,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不像当下很多所谓的“书法家”追求标新立异,书法怪异,扭曲经典,推崇“丑书书风”。所以,颜真卿又可称为书风创作的“楷模”。
再者,颜真卿的人品人格非常崇高,他把国家气节放在高于自己生命的地位,面对叛乱分子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这不就是历朝历代所推崇的“精神状态”吗?他的这些气质完全提现在他的书法里,临写过颜真卿晚年楷书的就很有体会了。这些也可视其为精神的“楷模”。
所以,从这些方面理解,把颜真卿称为“楷圣”是毫不夸张,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