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当代名人你认为谁的书法写的最好?

当代名人你认为谁的书法写的最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47 更新时间:2024/2/3 7:07:54

我个人认为当代真正写的好的人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原因如下,一是毛主席的书法具有扎实的传统基础,从小就临过颜体,小楷等,并长期持之以恒临池不辍,形成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为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毛主席的眼界。不论是在艰苦的环境还是革命胜利后的环境,毛主席都遍读各家名帖,这就大大提升了眼界,对于以后的出帖和创作是再次升华。三是毛主席的胸怀。毛主席从南湖渔船,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万里长征、圣地延安,西柏坡,首都北京一路走来,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到胜利的红旗高高飘扬,都给毛主席的书法艺术中增添了无形的光芒,这是别的书家骨子里没有的豪情。毛主席的书法艺术大气磅礴中又有俊美飘逸,融古寓新,又有哲学中的辩证关系,不管是题词还是诗词作品,已超越古人,独领风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了人民的喜爱和推崇。代表作品多不胜数,例如,为人民服务,人民日,光明日报,新华书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向雷锋同志学习,沁园春雪,长征等等。

林散之(1898年1989年),著名书法家,当代草圣。

世评林老大器晚成,只因出名晚矣。然其自幼聪慧,6岁入塾读书,后师从黄宾虹,专心习画,历经生活磨难,数十年寒灯苦学,涵养深厚,终成诗、书、画三绝,尤其书法:气、韵、意、趣均达超凡之极高境界,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林老于1956年任南京市江浦县副县长,1959年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1962年选为南京市文联副主席,1963年聘为江苏国画院画师。1973年1月,《人民中国》杂志刊出其草书条幅《清平乐-会昌》,震动海内外书坛,日本书道团体访华,以能够拜会林老为荣……当代草圣实至名归。

中国历史上谁的书法最牛?

历史上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各体最牛!

楷、行、草第二是颜真卿!

在中国书法历上正书之祖钟繇,东汉“草圣张芝。三国吴的书圣”皇象,大书家陆机、王询、王献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孙过庭、张旭、唐代草圣怀素、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第一大家赵孟、鲜于枢、邓文原、明代台阁体沈度、草书宋克、草书大家祝允明、明代书家第一人文微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书画大家董其昌!清代第一书法大家王铎!近代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雄伟草体!

王羲之一一书圣

-

-

卢秀辉

-

所有知道书法两个字的人,无一不知道他。他是书法的名片,是中国文化的名片。

他好像就是为写字而生的。他的伯伯王导、王敦既是权倾一时的人物,更是文章通硕,书法行家;他的岳父郗鉴和王导、庾翼三驾马车,管理着晋朝,但也是文学通懦,书法大家;他的朋友谢安,为人风度、政治品格、学问诸艺,更是引人神往,也是书法一代大家;他的几个儿子,敢不做书法家吗?他儿子不肯做,他们的妈妈也不肯放过他们,因为他们的妈妈也是个书法家。他们的妈妈叫郗,字子房,是郗鉴的女儿,郗家是书法世家。郗为王羲之生了七子一女。妈妈有多厉害?传说王献之小时候,因为天资聪颖,有些骄傲,他问他妈妈,以他的聪明,学三年可成功?妈妈摇摇头。王献之又问,五年呢?妈妈继续摇头。献之又问,究竟多久?妈妈指着门口十八个大缸对王献之说,把这些水磨墨写完,你就差不多出师了。

王羲之还有个姨妈,十分了得,叫卫夫人。卫夫人既是卫氏书派的中坚力量,又是江夏李氏书派的开拓者。而她有个得意门生,就是王羲之。卫夫人厉害在师承钟繇,并得了其法,把钟繇之法教给了王羲之。她还把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研究的书风与法门,倾囊相授。据传,王羲之的《姨母帖》就是写给他的。王羲之还有个媳妇,也厉害,叫谢道韫,才华逆天,魏晋风度。有一个地方不好,一辈子没有看得上她的丈夫,因为才华。

我们帮王羲之算一下,他从卫夫人那得了钟繇之法、卫氏书派,还有卫夫人自己之法;他自己家传的王家之法;夫人的郗家之法;朋友的庾家之法;乃至与谢安切磋的谢家之法。王羲之之法,必是在集大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才能创新,否则,无从谈起。成就这样的伟大的人物,团队的影响力绝对不能低估。

王羲之一直不肯入朝为官。王敦闹事时,王导把王家男丁二十多口自绑了,跪在皇宫外,请求问斩,以证清白。其中,就有年少的王羲之。可能这事给他留下了阴影,他种种借口,不肯回京城做官。他48岁时,获得了一个去会稽的机会。当时的会稽内史王述母亲去世,王述离职丁忧。王羲之得以补缺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于斯地,王羲之留下了永远不朽的名作《兰亭序》。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兰亭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从容于山川风物的情景。《兰亭序》成稿后,王羲之重录了几遍,无法满意,固以草稿传世。《兰亭序》一出,令当时的晋人想起58年前的一场雅集。那场雅集也留下了诗章,叫《金谷诗序》,那次的主办人是石崇,石崇此人穷极奢华,名噪后世。石崇在洛阳的时候,搜尽天下的奇珍异宝,营造了豪华的别墅金谷园。他搜集天下美女居于其中,供自己任意玩弄。他让美女劝酒助兴客人,客人不喝,就杀了劝酒的美女。石崇听说王恺家很有钱,就有心和他比一比。王恺听说后,就在家门口,用丝绸编成四十里长的屏障。石崇就用比丝绸还贵重的彩缎编织了五十里的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但是,有一点,不要以为石崇只会炫富,他也是一个文学家。

而王羲之的雅集是临河而聚,曲水流觞,感慨事物有生有灭,有乐有悲。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叹息时间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而生命之长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大自然的造化。对当时人们喜欢崇尚老庄,大谈玄理,寄情山水的思想进行了批评。既是批评,也是自省。从《兰亭序》的创作,从中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和老庄思想对王羲之形成的影响。他既表现了中庸之道中的充和,又表现出了简单玄远。

中国知识分子很纠结,居庙堂之高时,向往山林,退江湖之远时向往庙堂。他们就是这样神奇的游走在儒家思想和老庄哲学之间。李白居江湖时,向往庙堂,有机会了,又想把架子拿起来,觉得才高八斗,惜世不珍才。苏东坡也是这样,好在苏东坡做过高官,好多东西他也放下了,他只想终老阳羡。为什么谢安为历代知识分子仰慕?谢安想放任就放任,想做官就能到一人之下的位子。玩也轰轰烈烈,做事也轰轰烈烈。武能上马,文能下轿。一生不安常理出牌,做官善于团结团队,不搞内耗。位及人臣时,知进退,不留恋权力,谢安风度,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羲之自此留在了会稽,再也不肯走了。古时为官某处,同时终老于此,是个大福报啊。可怜苏东坡,天妒他啊,令他海内飘泊久,回身已残年。

王家祖辈信道,王羲之自己是天师道成员,他名字中的“之”是他们自己的暗语、徽章,所以,王家不避名讳。王羲之同辈人中,名字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中有“之”的22个,孙子辈中有“之”的12个,曾孙中有“之“的13个,玄孙中有“之”的9个,五世孙中有“之”的4个。王羲之把对道教的研究和书法学习都作为修练,互为支持,这是王羲之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关王羲之的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很多,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东床快婿”。郗鉴选女婿只听汇报,下人在二十多个王家子弟中,只有一个年轻人满不在乎,当然不开心,自然在老爷面前上他的眼药水。老爷偏偏不信邪,偏偏选择一个满不在乎的年轻人。于是,王羲之成了东床快婿,成全了一段美满的婚姻。郗氏为王羲之,生下了七个儿子,两个女儿。活下来的儿女中无一不成材,无一不成为大书法家。他的故事太多太多了,由于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尽现。

书圣王羲之,彪炳千秋,光照万代。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由锦上添花 衣锦还乡 锦绣河山等成语看出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谈谈你的感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古国。孔孟儒家学说对于中国礼仪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完善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丝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煌煌礼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丝绸服饰是分尊卑、别贵贱的礼仪制度工具之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物化表现。古代帝王所穿戴的服饰具有特殊的标记,需要有一套正规的服饰制度来加以规定,而

  • 欧阳询是如何学习王羲之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这题不知怎么回答,欧阳询学没学过王羲之都未可知,至于怎么学习的王羲之就更无从说起,欧阳询以楷书著称,王羲之以行书著称,其实欧阳询的行书也非常好,我们可以对比下欧阳询与王羲之的行书,看欧阳询是否学习过王羲之。上图为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图为王羲之《兰亭序》话说后世行书皆师兰亭之法,也就是说后世的行书都或

  • 伞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工具,承载着太多的文化与情怀,历史上有哪些有关的经典故事桥段?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雨伞的历史很长,已经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标题为“封面”的古代伞最初由羽毛制成。后来有人说,鲁班大师和妹妹打赌,无论谁制造雨具,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避雨,最后他的妹妹后来演变成了雨伞。“封面”获胜,伞的原型诞生了。“伞”的文字是根据伞的原型发明的。后来,历史演变后,有油纸伞,防水油布等。

  • 米芾晚年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和求新求变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晚年行书以意驭法,书无定法,随心所欲写心中之意境界。就以下二帖举例说明。一,《吴江舟中诗卷》这首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江面上逆风行驶的船。雇了许多纤夫来拉,十分费力。所以纤夫们百金尚嫌贱″,后来加了工钱就一曳如风车,拉船的纤夫们以声助气,以气助力。叫嗷如临战″。《吴江舟中诗卷》,31.3X559.8

  •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柳公权借书法希望穆宗要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反映了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的钦佩。)结论: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柳公权发愤

  • 玄奘从兰州什么地方过黄河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可能是从白马浪过河。回来时经过了永靖临洮。(根据有些寺庙址看)。也有传说两界山在临夏韩集附近。真伪不知。当时西果元这条路不通,玄奘应该是狄道(现临洮)经摩云关到和尚铺阿干镇清水营顺水磨沟至雷坛河口,从白马浪渡河西去的。黄河的民间传说相传有条龙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

  • 当代有多少人可以看懂范增的书法?他的书法师承何人,有何创新?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范曾的书法写的被书坛称作一大笑谈,根本谈不上叫做书法,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他是一个批量生产国画的打印机,在书法这门高冷的艺术面前,他的字有点像螳螂腿,竹节体。范增是公元前277年的那个范增【秦末农民起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重要谋士】,搞书画的是范曾,这俩人我也是傻傻的分不清楚。当代书坛乱象环生,良莠不

  • 在杭州旅游攻略中,有没有讲到杭州丝绸那个品牌好?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天堂故事是杭州最具价值的代表品牌之一,主要两个部门,一个是丝巾,丝巾的风格在杭州绝无仅有,可以说是杭州丝绸文化一张王牌,一个是家纺,其中蚕丝被性比很高的,以事实说话吧。我现在都有在用。一、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从地图上看,浙江省杭州市在秦岭淮河以南,如图所示:二、杭

  • 王羲之的故事赵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在国内的收藏市场中,古代名家法帖一直是“重中之重”,每有超级作品亮相,都会引发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从2002年亮相拍场的宋代名家米芾的《研山铭》,到2003年引起轰动的索靖的《出师颂》,再到去年秋拍北宋名家曾巩的《局事帖》与包括朱熹等名家在内的《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接连成交过亿元,再到今年春拍中

  • 丝绸之路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