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中亚人开辟的,早在上古时期,丝路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青铜技术、马拉战车都是通过这条线过来的。后来波斯帝国专门开辟了国家形式的亚洲大陆贸易线,丝路属于该贸易线东延段,早在张謇之前就由中亚商人开辟了。张謇之后,不过是建立了官方认证而已。
我们一般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陆地丝绸之路”,一般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是联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因为由这条路运输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所以得名。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出现于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
附图,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沿线各国商贸发展的产物,在先秦时期就有商贸存在,但真正形成还是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始了中原政权和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此评价:“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
附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匈奴,所以派遣张骞前往西域联络被匈奴人驱逐的月氏人。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西行,张骞一行在河西走廊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匈奴内乱后乘机逃脱得以继续西行,先后到达大宛、大月氏、大夏。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先后到达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国阿萨息斯王朝等国。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对西域的政策由最早的联合变成了控制。前108年,汉将王恢率骑兵击破楼兰,赵破奴率军击破车师;前105年,西汉与乌孙王和亲,夹击匈奴;前104年前102年,李广利征大宛并最终获胜;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在此之后,“丝绸之路”日渐繁荣。
西汉灭亡以后,匈奴重新控制西域。73年,班超出使西域,重新打通隔绝数十年的丝绸之路,班超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一直到达条支海(今波斯湾),将丝绸之路从亚洲延伸到了欧洲,再次打通已经衰落的丝绸之路。
附图,班超像。
在两汉时期,中原和西域诸国的交往非常密切,佛教也是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五胡乱华”之后,“丝绸之路”的交流受到比较大的阻碍。589年,隋朝统一中国,而突厥则占据西域至里海间广大地区,河西走廊也受到吐谷浑的侵扰,但隋与西域的交流仍然很密切,西域商人到张掖互市,隋炀帝派裴矩专管这方面工作。
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击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唐高宗李治灭西突厥,正式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丝绸之路”重新兴旺。而著名的高僧玄奘正是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往印度取经,其历时十六年,著《大唐西域记》一书。
附图,玄奘像。
在唐代,在海路上同各国的交流也得到加强,坐船可以到林邑(今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河陵(今爪哇岛)、骠国(今缅甸),经天竺(今印度)直至大食。当时广州、泉州、是著名的对外港口,西方各国在陆上取道中亚、西域可以到达中国;海路则多由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出波斯湾到达东方。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衰落,吐蕃乘机占领西域,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减少;同时由于战乱,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丝绸之路走向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