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收集王羲之书法家的故事选其中一个简要介绍一下

收集王羲之书法家的故事选其中一个简要介绍一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14 更新时间:2024/2/3 7:08:06

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吃饺子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两个,希望你满意!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是由哪些人开辟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是中亚人开辟的,早在上古时期,丝路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青铜技术、马拉战车都是通过这条线过来的。后来波斯帝国专门开辟了国家形式的亚洲大陆贸易线,丝路属于该贸易线东延段,早在张謇之前就由中亚商人开辟了。张謇之后,不过是建立了官方认证而已。我们一般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陆地丝绸之路”,一

  • 当代名人你认为谁的书法写的最好?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我个人认为当代真正写的好的人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原因如下,一是毛主席的书法具有扎实的传统基础,从小就临过颜体,小楷等,并长期持之以恒临池不辍,形成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为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毛主席的眼界。不论是在艰苦的环境还是革命胜利后的环境,毛主席都遍读各家名帖,这就大大提升了眼界,

  • 由锦上添花 衣锦还乡 锦绣河山等成语看出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谈谈你的感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古国。孔孟儒家学说对于中国礼仪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完善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丝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煌煌礼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丝绸服饰是分尊卑、别贵贱的礼仪制度工具之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物化表现。古代帝王所穿戴的服饰具有特殊的标记,需要有一套正规的服饰制度来加以规定,而

  • 欧阳询是如何学习王羲之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这题不知怎么回答,欧阳询学没学过王羲之都未可知,至于怎么学习的王羲之就更无从说起,欧阳询以楷书著称,王羲之以行书著称,其实欧阳询的行书也非常好,我们可以对比下欧阳询与王羲之的行书,看欧阳询是否学习过王羲之。上图为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图为王羲之《兰亭序》话说后世行书皆师兰亭之法,也就是说后世的行书都或

  • 伞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工具,承载着太多的文化与情怀,历史上有哪些有关的经典故事桥段?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雨伞的历史很长,已经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标题为“封面”的古代伞最初由羽毛制成。后来有人说,鲁班大师和妹妹打赌,无论谁制造雨具,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避雨,最后他的妹妹后来演变成了雨伞。“封面”获胜,伞的原型诞生了。“伞”的文字是根据伞的原型发明的。后来,历史演变后,有油纸伞,防水油布等。

  • 米芾晚年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和求新求变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晚年行书以意驭法,书无定法,随心所欲写心中之意境界。就以下二帖举例说明。一,《吴江舟中诗卷》这首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江面上逆风行驶的船。雇了许多纤夫来拉,十分费力。所以纤夫们百金尚嫌贱″,后来加了工钱就一曳如风车,拉船的纤夫们以声助气,以气助力。叫嗷如临战″。《吴江舟中诗卷》,31.3X559.8

  •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柳公权借书法希望穆宗要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反映了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的钦佩。)结论: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柳公权发愤

  • 玄奘从兰州什么地方过黄河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可能是从白马浪过河。回来时经过了永靖临洮。(根据有些寺庙址看)。也有传说两界山在临夏韩集附近。真伪不知。当时西果元这条路不通,玄奘应该是狄道(现临洮)经摩云关到和尚铺阿干镇清水营顺水磨沟至雷坛河口,从白马浪渡河西去的。黄河的民间传说相传有条龙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

  • 当代有多少人可以看懂范增的书法?他的书法师承何人,有何创新?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范曾的书法写的被书坛称作一大笑谈,根本谈不上叫做书法,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他是一个批量生产国画的打印机,在书法这门高冷的艺术面前,他的字有点像螳螂腿,竹节体。范增是公元前277年的那个范增【秦末农民起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重要谋士】,搞书画的是范曾,这俩人我也是傻傻的分不清楚。当代书坛乱象环生,良莠不

  • 在杭州旅游攻略中,有没有讲到杭州丝绸那个品牌好?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天堂故事是杭州最具价值的代表品牌之一,主要两个部门,一个是丝巾,丝巾的风格在杭州绝无仅有,可以说是杭州丝绸文化一张王牌,一个是家纺,其中蚕丝被性比很高的,以事实说话吧。我现在都有在用。一、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从地图上看,浙江省杭州市在秦岭淮河以南,如图所示:二、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