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献之的书法创新精神是否高于其父王羲之?

王献之的书法创新精神是否高于其父王羲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28 更新时间:2023/12/18 12:44:36

问,王献之的书法是否高过其父……?答一一各有千秋。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婿。历任秘书郎,丞,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人称王大令。善丹青,攻书,以行草见长。幼学于父,行草别创新法。用笔外拓(开朗),俊迈而有逸气。受当朝人追捧。下图分别是王献之的(鸭头丸)法帖和其父王羲之的(雨后)法帖,可以作为比较。王献之书法的最大长处是,开朗,拓展,并有连笔。王羲之书法严瑾,法度自然畅通,凛然正气。其最大优点是一变汉代书法之朴实,创立了独自个性的行草书法之先河。要说书法的创造和更新,王羲之在前矛。

对于王羲之与王献之的水平高低,历来是有不同看法的。整体而言谁高谁低暂且不说,但王羲之在内涵上更胜一筹,王献之在创新上更胜一筹,这已是定论。

近照封建世俗观念,子孙不能超越父辈,那么请问,创世之初,是否那一代人是最聪明的,而后一代不如一代?呜呼,按此道理,我辈现在是目前历史上最愚蠢的人了。

林则徐写过一幅对联: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显然,任何人都希望子孙是胜过我们的,否则,社会如何进步?

“献之胜父”最早见于和《论书表》:

谢安尝问子敬:君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谢安同志问献之同学:你的书法和你父亲比,如何?献之同学毫不客气:那还是我要好一点。哈哈,汝子可嘉。

一、从历史上看,献之的创新意识是很强的。

1、他虽自小在王羲之指导下学习书法,但他十五六岁时,对于书法就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故有直言父亲“宜改体”的典故。

他劝王羲之“改体”这件事,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他对书法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实践,并呈现出不同于王羲之的地方。

二是王羲之也能接受儿子表述不同看法,并非“封建”父亲。儿子从容不迫,父亲从善如流,父子关系融洽。

2、《书林纪事》中有则王献之的故事也很有意思:“献之自谓年二十四,隐林下,有飞鸟左手持纸,右手执笔,惠以......”这当然是个神话故事,但中一句“年二十四”值得玩味。

王献之24岁时,羲之已仙逝6年,故事中献之假托是飞鸟传授他书法当然不可信,但说明彼时他肯定自己对书法又有了新的认识,而这不可能是已经逝去的父亲传授。这从一个侧面也证实王献之的创新思想是非常强的。

二、二人的书法实践也证实:王献之的书法,创新意识要强过王羲之。

王羲之增损书法古形,裁成今体,自此行草脱离古字,“今草”出现,这是一大创举。但其“今草”还是保留有很多章草的意味,连接呼应还只是在单字之内,字与字之间少有连带。

但王献之的重要贡献是突破了单字内的连接,将其引申至字与字之间,这样行气更加连贯,作品一气呵成,大气磅。

不管如何,羲献是一个整体,没有羲之的“内”,就没有献之的“外拓”;没有献之的创新,就形不成“二王书风”。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书法能自学吗?为什么有人会看不起自学书法这件事?

学习书法可以肯定地说100%可以靠自学。

所谓自学,就是自己学习钻研,自行临贴练习。自学自练有个前提条件,因为书法是一种文字线条表现艺术,一幅书法(一幅毛笔字)是美是丑,要有辨识能力。如果连一幅毛笔字是好是丑、笔画是好是差都分辨不出,这种人靠自学是不行的。我说这段话意思就是说,自学书法要有基本的文化程度。笔者认为,最起码要有中学生以上文化程度,这是个自学书法的基本条件。文化程度较高,自学书法进步会越大。如果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或只有小学生文化水平的人自学书法,肯定不会有多大进步和成功。在县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基础上,自学书法完全可以取得成功。

现代书法字帖书法书藉多如牛毛,为我们自学书法者提供了临摹学习的有利条件。有了这个基本条件,自学书法也就有了保证。

怎样自学才能成功?这就要讲究方法和毅力了。方法和毅力,毅力应放在首位。

书法是一种文字线条表现出的艺术形态,汉字由图画演变而来,所谓书画同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书法练习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技艺,也是一辈子练到老用到老的艺术。想写好书法,首要培养爱好的兴趣,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然后需有坚持长期练习和一辈子练习的决心与毅力,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准备,即便学习方法对头也不能取得最后成功。就是说要经常练,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从不停顿间断,年年坚持,月月坚持。长期到老如此,这种久练可使用笔着墨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写出的书法自然一气呵成,随心所欲,必是上乘书品。

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就可以自学书法了。开始自学最好临学名家字贴,中国书法名家辈出,名家很多,古今均有,最好选唐宋清这几个朝代的名家字贴临摹练习,当然今人名家字贴也行,但中国书法今人不及古人,今人也是从古代书法大家临摹学习而来,所以建议还是选前人书法名家字贴为佳。名家哪么多,选谁的好?这要根据自已的喜爱,凡已成名的大家每人的书法都各有特色和风彩。前人名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王献之等最为出色,选自已喜欢的即可。

学习临摹名家书贴最好从正楷开始,开始对贴临摹,有一定基础后离贴临摹。熟练后可临摹行楷,再而行书。当然,可以多学几个名家的字贴,从中融会创出自已的风格。毛笔字的线条表现形式并非是固化不变的,只要围绕表现出“美”的形态,其笔画伸缩张驰,用力深浅均可自如适可而止。

临摹正楷名家书贴是基本功,功夫练到较熟练时则可升级临习名家楷书或行书。正楷字虽也算书法一种,但正楷字一般适用对联扁额及短语张门墙使用,没能表现出书法本身洒脱豪放的气势和曳风姿的情怀。所以正楷学习具有一定熟练程度后,应练习行书和行草书。自然应多模仿名家书贴体会其精神风格,再融入自已所学习掌握的正楷书体用笔及体势,这样练习久了便可形成自己的风格。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练习,则学者书法水平已达到相对较好较高的程度了。

天无止境,路无尽头,在上述基础上再进一步,还要阅读书法理论文章书藉,学习并掌握一些诗词,书法与诗有旁系关联,有丰富的诗词知识可供书法文本使用,古今书法名家都具有较好的诗词知识基础,对书法理论也必有研究。县有了以上较好的书法功夫,如学者喜欢草书,则又可学习草书。写出的草书(学草书要学习草书结构写法)则也会是一幅好书法。

其实,现实中相当大部份书法家都是靠自学而取得成功的,特别是从全国大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涌现出来的书法家,全是靠其爱好自学自练而成。从书法专业学校出来的书法家只占小部份。书法根本无需设置专业学校,可列为一门专业足矣。生活于现实中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书法家绝大部份是自练成才的,这种现实没人可以否认。

至于有的书法家说书法学习一定要在名家指导下才能成功,完全是自欺欺人愚弄老百姓之说,也是故意借此话题抬高所谓名家之声誉之为,我们切不可信之。

谢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观点,供题主参考之。

第一,书法完全可以自学!学习书法,碑帖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如果有人看不起自学书法者,那他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有人认为,自学书法等于“自杀”。我的观点正好与之相反!我认为,拜师学书法,如果找到一位有良心的、在书法方面造诣较高老师还可以。如果选一个水平一般的“南郭先生”当书法老师,那才叫“钝刀子”干啥啊?不但疼,还痛,而且疼的不利索。这样的人能教好书法吗?

书法,应以自学为主。古人的经典碑帖就是最好的老师,学书者,只要选准自己喜欢的碑帖用心临摹就可以了。即便是你找到一个老师,且这个老师还有点道行,他也要让你认真临摹字帖的。

据了解,近年来自学书法者取得成就的不在少数。一个退休老人通过自学书法,其书法作品都入“省展”了。他的自学秘诀就是:帖中而来,帖中而去。

关于有的人看不起自学书法的人这个问题,我认为,别人看起或看不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书法作品怎么样。做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书法家,作品才是硬道理。

如果有人看不起自学书法者,那是他的修养还没达到一定的境界,不必与之计较,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就可以了!做为一个学书之人,若想让别人对你另眼相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自己过硬的书法作品来。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颜真卿一生书法风格多变,他属于早熟的书法家还是大器晚成的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目前发现颜真卿最早的作品是《王琳墓志》,颜真卿书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时年34岁,可以看出刚过而立之年的的颜真卿还稍显稚嫩,许多字的结构也不够稳定,字形也更接近前朝隋碑,并没有典型的盛唐气象。《多宝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此时颜真卿44岁。人称“

  •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4个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1、张芝临池书法家张芝在书法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的贡献。张芝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的反光看得

  • 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超越了王羲之吗?王献之的艺术观为后世提供了什么思路?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邀请!大圣悟空又给我出题目了,题目是“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超越了王羲之吗?王献之的艺术观为后世提供了什么思路?”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讲个历史小故事:在王羲之作古之后,有一次谢安问王献之:”君书何如右军?“,王献之回答说:”故当胜。“,由此可知,王献之自视极高,自认为自己的书法水平超过其父王羲之了。

  • 学书法写半年是什么效果?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学书法半年后看效果要因人而宜。练书法,无论是硬笔或是软笔坚持练是第一动力。第二要临帖,开始练书法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自已自创字体,要耐心认真的模仿帖子,字的结构笔划轨迹,弄清后下笔试写。反复练书法,主要掌握字的偏旁部手,上下结构的字,因汉字是方形的,对每字要组成方形,下一步笔划搭配合适。俗话说得好:铁

  • 丝绸在中国古代代表什么和什么的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代表中国的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经济自信和战略自信。迄今为止,丝绸之路还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

  • 学习书法都喜欢号称“宗法二王”,但实际上学习王献之的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王献之最精彩的书法是什么?王献之最精彩的书法是草书,如果说王献之有强于他父亲的书法,那就是草书!可是,为什么学王献之的草书人不是很多呢?因为王献之草书承上启下的地位所造成的!你想前面有张芝那个大神存在,谁愿意学张芝?或许说不是不愿意学,是太难学了!后面呢?张怀被后人捧到什么地位了?草圣!可是世人忽略

  • 中国古代与西方贸易往来的主要商品有丝绸,茶叶,瓷器,香料,为什么偏偏叫丝绸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 古代学习王羲之笔法最得要领的是哪一位书法家?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用笔千古不易,我书意造本无法!故得笔法非苏轼不可。古人书法家大多习学王羲之,比如颜真卿也先学王后来独创一家。我觉得学王最好的应是赵孟,赵孟曾数遍临习《兰亭集序》,赵孟的行草书作品众多,他的行书如《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雪晴云散帖》、《赤壁赋》等为其代表作,其中好多笔法皆来自兰亭。赵孟创建赵

  • 丝绸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娅娅零作为“新匠人加速计划”合作伙伴,致力于宣传国货,致敬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你也是专注、偏执,具有新审美,新技术,新潮流的匠人,欢迎加入娅娅零的后宫团~~G20峰会国礼醉人2016年G20的召开,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峰会上各个角落融入的中国文化艺术元素也惊艳了世界。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 我国有棉花,皮,毛,丝绸等深加工历史,最早发现丝绸的记录源于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你好!最早发现丝绸的记录源于《尚书禹贡》中的一段文字: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译文:那里的田地是第六等,赋税是第九等,耕作了十三年才与其它八个州相同。那里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那竹筐装着的彩绸。进贡的船只行于济水、漯水到达黄河。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