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一个月前写的字和现在写的字,是否有进步?该如何改进?

一个月前写的字和现在写的字,是否有进步?该如何改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21 更新时间:2024/1/27 8:03:21

根据我的常识和实践,提三点建议:

一是不要用红笔写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内涵丰富,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朱笔也就是红笔,一般是皇帝阅奏章用朱批,老师阅作业用红笔,再就是处决犯人用红笔勾划,一些道家符也用朱砂笔画。正常是白纸黑字,就是一些喜帖,也用红纸黑字。

二是切记要选好帖,常临帖,最好选欧阳询、赵孟的小楷字帖,这个我专门回答过了,请查阅。

三是要有长期练习的心理准备,书法是一门非常有难度的综合性艺术,需要长年累月,持之以恒,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然,把每个月写的字都存下来,经常对照,就可以发现缺点,及时改正。功老先生曾经就是这么做的,每隔一段,把写的作品贴在墙上,与旧作进行对比,把不满意的去掉。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欢迎转发扩散!

书法是必须每天练习吗?为什么?

答:书法艺术必须要每天练习的,这是因为临习和创作书法是循序渐进、细水长流的过程,始终怀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切勿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想法,否则,书法作品永远达不到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

我们临习和创作书法,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悟书法发展史、书法理论、欣赏和涉艳文学、音乐、舞蹈、唐诗宋词,多多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多临习先贤圣人遗留下来的铭文和石刻文字,学习和领会他们凝炼奇古、雄伟挺拔、遵劲秀丽、丹心行气、质朴浑厚的书法艺术格,始终做到学古而不泥古,多参加书法作品展览及学术交流,多观阅借鉴各流派的艺术精华,始终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始终做到"脑、手、心"三者的高度集中、完美统一,方能有蕴深厚的艺术功底。

总之,一幅苍劲秀美的法作品源自于自己独特的天赋,严谨的治学理念,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精神尚;源自于自己长期的勤学苦练辛劳积累的过程!.

最好不要间断!

书法的高度是靠练习积累起来的,虽说也有天赋的因素,有了天赋也可能会使你的起点远高于其他人,可是没有辛勤汗水的积累也不成!

书法也是一件练习肌肉记忆的艺术!不间断地练习会更有利于肌肉记忆。

每天在固定的一段时间练习更有利于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也是成就艺术的关键!

习惯于有闲暇就练字,练字就能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而一但这种生存方式凝聚在骨子里,书法也就会真正地成为骨髓的一部分,若此,什么样的艺术不能达到顶峰呢?

我练习毛笔字有一段时间了,求老师指点,可以吗?

您好,通过观察您以上两幅作品,我觉得您的字“自我风格”很强,没有看出您学过哪一家。以您目前的水平,我认为有必要再加强一下基本功的练习,这样才能在不失法度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如何才能真正地学好书法?我做了如下几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怀素《论书帖》

首先,从优秀的古碑帖中选择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认真临摹。临帖是书家的毕生功课,所以选择一本好帖尤为重要。我们要在古碑帖中选出最好的,经典的版本,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出符合自己审美的,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初学书法建议先从楷书开始。唐楷法度严谨,结构精到,是初学书法者的最佳选择。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多宝塔碑》、《九嶷山赋》、《神策军碑》都是适合初学者的绝佳资料。

颜真卿《多宝塔碑》

先精临,再通临,直至把一种字体临透为止。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述: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况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犹疏,形骸未捡;跃泉之态,未睹其妍,窥井之谈,已闻其丑。孙过庭《书谱》

在这个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不仅是熟悉了传统书法的规矩法度,还会不断提升你的控笔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心、手、眼的配合能力,从而对进一步学习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由专到博;由“形似”到“神似”;由“临摹”到“创作”。通过不断临摹,就会入规矩,循法度,从而彻底掌握一种书体。此时再由专到博,由楷书到行书、草书,进而了解隶书、魏碑、大篆、小篆等。在专精一种书体的基础上广学众家之长,最终就会在不失法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在这一阶段,要多读帖,精研各家名碑名帖,深入了解各种书体的风格特点,利用背临、意临等手段不断强化对各家书体风格的记忆,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写出神采,从而逐步将“临摹”上升到“创作”。

秦大篆《石鼓文》

王僧虔《笔意赞》: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人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开张风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赵孟《心经》

第三,多读书,读好书。书法不是停止在技巧层面的艺术,它直接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书法是表现人的精神与万物哲理的艺术,它还可以表现社会与大自然蕴含的美的规律。正如西方人以音乐为重要艺术修养一样,中国人是以书法为重要艺术修养的。宗白华先生也说:“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书法蕴含一切美学特征,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诗词歌赋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学习书法的最终结果是“人书合一”,即如宋人崇尚的“魏晋风骨”,这也是书法人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王羲之《远宦帖》

总结以上几点是本人几十年习书和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各位书友分享交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练习毛笔字首先从基础笔划开始练,达到一定水平后继而练部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达到能将不同结构的部首写到位,然后开始写不同结构的字,这需要很长时间并确立一种字体的贴开始临贴,达到神似开始写作品,最后谋篇,布局,用章,落款,创作作品!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献之的书法创新精神是否高于其父王羲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问,王献之的书法是否高过其父……?答一一各有千秋。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婿。历任秘书郎,丞,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人称王大令。善丹青,攻书,以行草见长。幼学于父,行草别创新法。用笔外拓(开朗),俊迈而有逸气。受当朝人追捧。下图分别是王献之的(鸭头丸)法帖和其父王羲之的(雨后)法帖,可以作为比较

  • 颜真卿一生书法风格多变,他属于早熟的书法家还是大器晚成的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目前发现颜真卿最早的作品是《王琳墓志》,颜真卿书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时年34岁,可以看出刚过而立之年的的颜真卿还稍显稚嫩,许多字的结构也不够稳定,字形也更接近前朝隋碑,并没有典型的盛唐气象。《多宝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此时颜真卿44岁。人称“

  •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4个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1、张芝临池书法家张芝在书法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的贡献。张芝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的反光看得

  • 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超越了王羲之吗?王献之的艺术观为后世提供了什么思路?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邀请!大圣悟空又给我出题目了,题目是“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超越了王羲之吗?王献之的艺术观为后世提供了什么思路?”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讲个历史小故事:在王羲之作古之后,有一次谢安问王献之:”君书何如右军?“,王献之回答说:”故当胜。“,由此可知,王献之自视极高,自认为自己的书法水平超过其父王羲之了。

  • 学书法写半年是什么效果?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学书法半年后看效果要因人而宜。练书法,无论是硬笔或是软笔坚持练是第一动力。第二要临帖,开始练书法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自已自创字体,要耐心认真的模仿帖子,字的结构笔划轨迹,弄清后下笔试写。反复练书法,主要掌握字的偏旁部手,上下结构的字,因汉字是方形的,对每字要组成方形,下一步笔划搭配合适。俗话说得好:铁

  • 丝绸在中国古代代表什么和什么的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代表中国的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经济自信和战略自信。迄今为止,丝绸之路还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

  • 学习书法都喜欢号称“宗法二王”,但实际上学习王献之的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王献之最精彩的书法是什么?王献之最精彩的书法是草书,如果说王献之有强于他父亲的书法,那就是草书!可是,为什么学王献之的草书人不是很多呢?因为王献之草书承上启下的地位所造成的!你想前面有张芝那个大神存在,谁愿意学张芝?或许说不是不愿意学,是太难学了!后面呢?张怀被后人捧到什么地位了?草圣!可是世人忽略

  • 中国古代与西方贸易往来的主要商品有丝绸,茶叶,瓷器,香料,为什么偏偏叫丝绸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 古代学习王羲之笔法最得要领的是哪一位书法家?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用笔千古不易,我书意造本无法!故得笔法非苏轼不可。古人书法家大多习学王羲之,比如颜真卿也先学王后来独创一家。我觉得学王最好的应是赵孟,赵孟曾数遍临习《兰亭集序》,赵孟的行草书作品众多,他的行书如《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雪晴云散帖》、《赤壁赋》等为其代表作,其中好多笔法皆来自兰亭。赵孟创建赵

  • 丝绸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娅娅零作为“新匠人加速计划”合作伙伴,致力于宣传国货,致敬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你也是专注、偏执,具有新审美,新技术,新潮流的匠人,欢迎加入娅娅零的后宫团~~G20峰会国礼醉人2016年G20的召开,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峰会上各个角落融入的中国文化艺术元素也惊艳了世界。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