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你怎么看待王献之用十八缸水练字的故事?

你怎么看待王献之用十八缸水练字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47 更新时间:2024/1/20 2:56:35

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众所周知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任何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努力一万个小时就会取得成功。而这个定律来自于科学家的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成名的音乐家在20岁之前,比其他的琴童平均多练习一万个小时。也就是起码有十年时间比其他人每天多练习3个小时。如果你有有幸来到西安碑林,你就会发现古人与现代所谓的书法家的作品巨大的差距,我想差距就在于这十八缸水吧。

王献之学书法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

这件事给了王献之很大的启发,他知道自己的书法水平和父亲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此以后,他痛下决心,苦练书法.王献之废寝忘食地写完了十八缸水,让他在书法生涯中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知道了功到自然成的真意,同时,我也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失败的情况下,不妄自菲薄,要看到成功的希望,成功时也不要趾高气扬,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困难面前不要低头,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奋发图强,更不要失去信心,保持冷静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王献之的草书为什么非常精彩?

王献之(344一386年)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原籍琅砑临沂(今日山东)人,王献之的书法极富个性,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轻松快意,骏利放逸,妩媚秀丽之感。

谢邀。上面几位老师已把王献之的生平简介作了说明,这里我不再赘述。那么王献之的草书精彩吗?当然精彩。大家看看他的《鸭头丸帖》和《中秋帖》(文下附图)就可明白。

那么王献之的草书为什么精彩呢?

纵观东晋的书法史,我觉得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是时代风气的熏陶。众所周知,东晋是一个崇尚玄学的时代。人们由于追求心灵的自由,便把儒家的道德礼仪抛到了云外,而把老庄的世处哲学当做皈依。人们,特别是贵族阶层品评人物不再以道德、操守、气节等为标准内容,而开始转向人的才情气质,进而又扩充到人的容貌及言行举止与精神状态,做起了以语言机巧争辩的清谈“逍遥游。在尚清奇、好妍美、以风神卓约、超然脱俗为高的品藻风气影响下,东晋的书法也首当其冲,开始了去拙朴、好妍美,变隶书章草为楷行、今草等新体,使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创新和发展。而王献之做为书法革新派领头羊王羲之的儿子,生于斯,长于斯,当然比前人更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写出来的字也就更逸气纵横、超脱潇洒。我认为,这是王献之草书之所以精彩的社会深层原因。

其二是天纵才。做为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七八岁就表现出了对书艺的浓厚兴趣和过人天分。大家都知道王羲之偷掣其笔和其拿着扫帚沾泥汁作方丈大字的故事,从中我们领略了王献之少年学习书法的风彩。在此文,我要给大家说的是,王献之在少年时期还能敏锐地把握书法的脉博,劝年迈的父亲变法创新。其理由是“古之章草未能宏逸,而应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意思就是要打破章草拘敛滞拙的常式,使写出来的草书更加开张纵横、潇洒流美。可见早慧而见识超人的王献之,小时不仅字写的好,还有自己的审美意向。由此可见,之所以王献之的草书非常精彩,是与其超常的天分和专精的卓识分不开的。

其三是敢于否定权威的气魄。汉歙《论书表》里有一个故事:东晋一个叫谢安的人问王献之:你的书法比其右军(其父)如何?献之回:故当胜。谢安说:别人的评论正好相反。王献之答道:平常人那能知道这个道理。

虽然这个故事王献之有点不合人伦,但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王献之在书法上敢于否定、突破前人樊篱的勇气和胆魄。也正是具备了这种可贵的特质,他的草书才能超越前人达到空前的高度,而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楷模。清王世贞曾这样评赞:“大令书神情散朗,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姿态超逸,有御风霞之气,令人做天际真人之想”。而一生吃着王献之饭的米芾,更是发出了“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的感叹!

以上,是晋风对“王献之草书为什么非常精彩”问题的回答。恳请方家同道批评指正,如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栏留言,以备交流探讨。谢谢!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献之如果不是早亡,其书法成就晚年能否超越其父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书法又不是竞技体育,不能这样去比较的。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中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是书家审美、性情、才智、思想的综合表现,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只有献之在后世与其父并称“二王”,而其他的孩子据说写字也不错,但为什么没有称“三王”或者“四王”

  • 学习魏晋笔法应该从谁的书法入门并上溯到魏晋,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魏晋书法入门不易,不可起始就学魏晋书法。个人认为学习魏晋书法有三条路径可以作为跳板,他们是智永,陆柬之以及赵孟!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三人都是王羲之的传人,也是学王羲之比较成功的书法大家,学习魏晋书法从这三家学起,可以说是最佳的路径!再有一点必须说明,在学习魏晋书法前还需要学习一种字体,那就是隶书!为

  • 你比较喜欢谁的书法风格?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孔继涑的行书对联:“绕砚龙香晴戏墨,隔帘莺语晓催诗”自己很喜欢并一直收藏!这幅拓片是我2015年在山东孔府内一文物商店购得。这之前,我还不知孔继涑何许人也。因为喜欢他的字,也由此开始了解孔继涑。孔继涑,字信夫,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曲阜人,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第五子。他成名得益于自我宣传的结果,也很

  • 王羲之的书法和王献之的书法,哪个比较好?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据记载王右军夫人曾经对王献之说过“吾儿磨尽三缸水,未有一笔似乃父”,大唐孙过庭《书谱》中提到王羲之去蜀中会亲戚,临行在墙壁题字,王献之偷偷抹去自己重新写上,右军归家后叹曰“吾临行真醉耶”,王献之曾经将自己得意的作品送给谢安,期望谢写评论,未料到谢安尽然置之不理,由此可见在古代对父子俩的书法

  • 怎样看待用钢笔写硬笔书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书写,随处可见的是便捷的签字笔、圆珠笔,但是曾经风靡一时的钢笔却渐渐隐匿。其实钢笔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连接文化与艺术的契合点,时代的进步,可以不普遍,但不能匿迹,因为这是一个时代共同的记忆。钢笔,蕴含了一代人的情感钢笔的前身其实是“贮水笔”,但是贮水笔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动。写字的人

  • 孩子如何练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一位从教23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让孩子练好字,我想给出以下三个建议:一、基本功1、笔画与偏旁要想写字漂亮,必须天天苦练基本功。著名书法家田英章,今年70多岁,每天还要练笔画;达芬奇每天画很多鸡蛋,日积月累地训练,让他成为一代大师。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练字,先练笔画,笔画练得好,写字就成功了一半

  • 练硬笔半年,自知很多不足,斗胆发出来,各位大神指点一下好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秀丽笔写的吧,虽然线条粗实,但不易出锋,使转中的控笔发力也较难驾驭,我建议换成普通钢笔种中性笔,练习硬笔书法,秀丽笔不好,美工笔也不好。文无第一,书法也一样。每一位书法爱好者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长,也同时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发作品图片来探讨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首先态度上诚恳,其次是效果直观便

  • 小鬼当佳是不是以前的格林童话??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楼主问的应该是两家儿童摄影店吧?小鬼当佳和格林童话都是发展还不错的连锁经营的摄影店,格林童话据说总部在韩国首尔,有250多家门店。小鬼当佳成立于2002年。一楼的回答虽然所答非所问,但很有创意哟】君子善假于物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恰如钻石懂得利用星光让自己的生命绽出光彩,聪明的人懂得

  • 读了水滴穿石这个故事,你还想到了哪个童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绳锯木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磨杵成针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集腋成裘出自《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

  • 学书法数十年过去了,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学书法的初心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学书法数十年过去了,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学书法的初心吗?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我学书法,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书学“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由形入神,形神兼备,楷行俱佳。尤以写得一手漂亮的“雨夹雪”,而名闻十里八乡。在我小的时候,父亲手把手地教我抓笔,教我起笔、行笔、收笔写笔画;教我一笔一画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