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为什么诸葛亮敢唱空城计?
按三国志诸葛亮未用过空城计之类的计谋,而演义把这一出空城计写得出神入化,从旧社会就以搬上了京剧舞台,由京剧名家马礼良,杨宝森等京剧名家把诸葛亮演活了,所以空城计也可说是家喻户晓。
空城计是紧接着失街亭后诸葛亮的不得而为知的计划,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见诸葛亮焚香抚琴,身后立两道童,以为有伏兵,而诸葛一身唯慎这是众所周知的,于是司马懿下令兵退三十里,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之手笔。
其实当时司马懿在魏一直是怀疑,受排挤的对象,只因为有了诸葛亮的出现,才迫不得已的起用司马懿,司马懿才有了统兵的机会,可见司马懿之心机,明知空城,也得退兵,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他很清楚。
诸葛亮采用空城计也不得已而为之,放手一博,赌一下心理战,从演义上来说诸葛亮赢了,各得其所吧!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吗?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故事,“失空斩”是一出好戏,可惜的是这不是历史史实。因为是无中生有,所以司马懿识就不能识破诸葛亮的这一计谋,否则,这事就玩不下去啦。
尽管不少人在过度解读,说什么这是司马懿老谋深算,故意不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不能灭掉蜀国,以预防”兔死狗烹“的悲剧。
但我还是尊重历史史实,没有的事不做过度的解读。
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在罗贯中笔下似乎是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神人。
而司马懿总是窝窝囊囊的屡败屡战的败军之将。
但不可否认的结果是诸葛亮总不能取胜,而司马懿就像灰太狼一样,总还会回来的。
这就是故事的趣味性,没人去怀疑灰太狼是不是应该回来,但许多人希望司马懿消失,最好不要再来。
司马懿的形象不是很好,作为杰出的政治家的历史地位,恐怕知道的比较少。
但其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历史给与司马懿的评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了曹魏四代的托孤重臣。
或许有人因为司马氏篡夺了曹魏政权,就诟病司马懿。可话说回来,曹魏自己不出现问题,司马氏也就没有机会;同样的道理,如同汉室不出现问题,曹氏也没有机会一样。
自己做不仁不智之君,就不要希望天下都是愚忠之臣。
回到题主的问题,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的智谋、胆识相差并不很多。如果真的出现空城计这一出,恐怕诸葛亮会输得很惨。
幸运的是,诸葛亮没给司马懿这个机会。
也就不必讨论司马懿为啥识不破诸葛亮的空城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