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赵云竟因为这个理由选择追随刘备

赵云竟因为这个理由选择追随刘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13 更新时间:2024/1/19 15:44:45

在人们的心目中,赵云是一位常胜将军,长坂坡在百万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一战赢天下。但鲜有人分析,赵云是为何而战的。熟读《三国》,赵云虽是武将,但更有文人风彩。他的白马长枪,实际上是为“仁政”天下而战的。赵云可以说是三国里最雅的“儒将”。

赵云

三国时期,因为宦官当政,皇帝昏庸,黄巾战乱,广大人民流离失所。不但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军阀也各自为战,皆有觊觎之志。曹操曾做了一首诗《蒿里行》,其中描写那时的境况是“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据统计三国总计郡县编户人口才为7672881人,现代学者加上考虑到被世家门阀荫庇的佃客、部曲还有屯户、兵户、吏户、逃户、漏户、隐户以及居于汉地的少数民族等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群,至多3000万人,为东汉人口峰值的百分之四十。

在这样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赵云做为一名有报负的战将,是有济国安已之志的。“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赵云是河北正定人,第一任主公,是来自河北迁安的公孙瓒。公孙瓒和赵云一样,也是大帅哥一枚,史载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年轻时在涿郡当小吏时,涿郡刘太守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公孙瓒成为一方军阀时,赵云投奔了他,同时依附他的,还有落魄时投奔他的同学刘备(二人同师事过卢植)。公孙瓒问赵云:“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赵云回答的很干脆。我投奔的不是你,追随的是“仁政”。但公孙瓒显然不是他心目中的“仁政”所在。南朝范晔在《后汉书》记载“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公孙瓒最过份的地方,是杀死了深受人民爱戴的刘虞,刘虞为人品德高尚,在任上执行民族团结的政策和轻赋免役的爱民政策,在东汉末年朝野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但公孙瓒因为与刘虞政见不合害死了他,这也是公孙瓒丧失人心土崩瓦解的开始。当赵云发现公孙瓒并非他心目中的明主时,去意已决,以兄长去世需要料理的理由辞职不干了。

在公孙瓒帐下,赵云与刘备曾有一段短暂的“同事”关系。这段关系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暗通款曲,阴有扶保之意。因为这段因,结下了赵云二次出山扶保刘备的果。事实上,既便在刘备帐下,追随的也不是刘备个人,而是刘备所施的“仁政”。故赵云不仅是军人,是战将,更兼象一名“谋士”。只不过因为刘备帐下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巴、张芝等文人之光太盛,掩盖了赵云这名武将的“文人之光”而已。

白马将军赵云

赵云以武将身份最有名的两次建议,一是助刘备夺取益州时,刘备亦欲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以收买人心。但赵云不同意,他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赵云比别人想得更深更广,分赐战将田园金箔,收的只是少数战将的人心,但让益州百姓安居乐业,将田宅房产归还给他们,收的却是益州一州的民心。胸襟大小,一目了然。刘备听从了赵云的建议,稳坐益州蜀汉江山五十年。

赵云第二次建议,是刘备意欲东伐孙吴时,赵云不同意刘备的做法,他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夺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刘备不听,坚持伐吴。故赵云未跟随刘备伐吴,后有夷陵之败。此战之后,蜀汉元气大伤,开始走下坡路。

做为一名出色的武将,赵云不仅“浑身是胆”,而且腹有良谋,这是一般的武将做不到的。不仅如此,赵云还是一名非常自律的良将,平定桂阳时,原桂阳太守赵范与赵云八拜结交,意欲将有倾国倾城美貌的寡嫂樊氏嫁给赵云,但赵云拒绝了。赵云非不是不爱美女,而是另有家国情节。正象当年霍去病所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样,赵云的理由是“大丈夫功成名就,何患无妻?”,这时侯赵云认为自己没有功成名就呢,故不考虑婚事。而潜在的理由是“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测”。事情最后果然验证了赵云的看法。

在成都武侯祠中,赵云虽为武将,却身穿文官服,成为武侯祠一景。为何?因赵云文武俱备也。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赵云之谓也。赵云是去世后才封侯的。同为武将,曾在战场上唯一击败老年赵云的姜维最懂赵云,可以说与赵云是惺惺相惜,英雄爱英雄。他亲自谏议给赵云封侯,向后主刘禅建议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赵云做为一名出色的武将,一生追求“仁政”,最后得“柔贤慈惠”之顺平侯美名,也算“求仁得仁”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周厉王的“改革”戳到了谁的痛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有确切文字史以来的商、周时期,四大昏君为桀、纣、幽、厉。即夏桀王、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奇怪的是,周幽王是周厉王的孙子,周厉王是周幽王的爷爷,二人却并称“幽厉”而不是“厉幽”。孙子在前,爷爷在后,成为历史上一大奇观。周厉王原因为何?周厉王的“昏”不象其他三位的“昏”,周厉王的“昏”是改革“昏了

  • 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马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会相马的,非伯乐莫属。伯乐,姓孙名阳,因为相马有功,秦穆公封他为“伯乐将军”,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做《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将伯乐相马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孙阳认为:相天下绝伦的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其深知相马之精

  • 褒姒,孟姜,一笑一哭,两个帝国轰然倒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女人,因她们的笑与哭,给两个冒似强大的帝国判处了死刑,从而名留青史。烽火戏诸侯这两个女人,一是褒姒,一是孟姜。褒姒叫什么?实际名不可考了。她是褒国人,姒姓,所以后世人们跟她叫褒姒,也就是褒国一个姓姒的女人。褒姒的命运很惨,她是宫女与他人偷情所生,生下来后其母惟恐大难临头,便

  • 曹操用绰号为哪一位“奸臣”翻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恶来,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奸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亡国之君商纣王亲小人,远贤臣,其中的“小人”便是指费仲、飞廉、恶来,而贤臣指的是微子、箕子、比干。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恶来刁钻奸猾,翻云覆雨,喜进谗言,是一个“助纣为虐”的典型形象。凡亡国之君,心是奸臣当道,作

  • 谁是被商纣王称为“圣人”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提起圣人,大家都会想起“文圣人”孔丘,“武圣人”关羽。其实历史上获圣人称号的人有很多,比如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史圣司马迁,亚圣孟轲,医圣张仲景,乐圣李龟年,茶圣陆羽,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近代还有个康有为以“圣人”自居,毛泽东称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比

  • 人对神鬼的态度,从这个人始发生转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人作为东方人的代表,和西方人在文化习俗上是有明显不同的。比如对神鬼的态度,西方基督教与天主教信上帝,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而我们人类都是罪人,上帝的使者耶稣替我们赎罪,我们对于上帝只能敬畏丝毫不能怀疑;伊斯兰教呢,信真主安拉,他是这宇宙间唯一的主,地位和上帝是一样的。其实在远古时期,中国也是一个神的

  • 不是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究竟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便“飞流直下三千尺”,从天堂到了地下。尤其到了“夫为妻纲”的年代,妇女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反正你得围着男人转,否则没有出路。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妇女都那么悲惨,当中也出了许多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比如

  • 远古人的发型 玉器讲故事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距今4600年前,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北方人,男男女女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可没有文字,没有图片,没有照片。那时只有比着人的模样琢磨出来的玉器。人类的手闲时喜爱揣摩能带来舒适感的器物以放松愉悦平和情绪。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里面就有了玉器。近几十年有了那盈盈一握的手机,虽手

  • 商朝灭亡源于一位盐商的秘密情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周国只是商朝的一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但商周的牧野之战,周武王一战定天下,商纣王命陨摘星楼,铁打的江山一日失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周武王的情报工作做得好,策反了商朝的许多重要大臣。这些大臣,包括商纣王的大哥微子启,还有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商朝的大夫胶鬲。正是胶鬲,探知了商朝防务空

  • 揭秘三国时代魏蜀吴各国之间的派系斗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比较关注三个国家的斗争,蜀汉与曹魏的战争,东吴与曹魏的战争,蜀汉与东吴的战争,三个国家的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个国家的谋士你有谋来我有计。鲜为人知的是,这三个国家的内部,其实也充满了斗争,从而影响着国家的兴旺与历史的进程。蜀汉:四大利益集团并不团结,刘禅选择投降另有原因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