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周厉王的“改革”戳到了谁的痛处?

周厉王的“改革”戳到了谁的痛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79 更新时间:2024/1/18 20:08:51

中国有确切文字史以来的商、周时期,四大昏君为、纣、幽、厉。即夏桀王、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奇怪的是,周幽王是周厉王的孙子,周厉王是周幽王的爷爷,二人却并称“幽厉”而不是“厉幽”。孙子在前,爷爷在后,成为历史上一大奇观。

周厉王

原因为何?周厉王的“昏”不象其他三位的“昏”,周厉王的“昏”是改革“昏了头”,他是中国有信史以来的第一位“改革家”,不过,他是“改革”失败的典范,上得罪贵族公卿,下得罪平民百姓,结果弄得天怒人怨,被放逐到了一个叫“彘”的地方。彘是猪的意思,这名字起的,厉王被放逐到“猪圈”里去了。

周厉王的老爸是周夷王姬燮(读“机械”),他在位时期,周朝走下坡路,许多诸侯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扩大自己的地盘,蛮夷之地,也柿子捡软的捏,常常侵略周朝国土。表现最突出的是楚国的第六任君主楚熊渠,不但不朝贡周夷王,反而攻打庸国(今湖北竹山县)、扬越(今湖北中部)、鄂国(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并占领之,僭越封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姬燮虽非无能君主,也曾征讨太原之戎,获战马千匹;也曾烹杀齐哀公吕不辰,改立齐王;也曾在黄河边上接受蜀国、吕国朝贡,显天子之威;也曾社林打猎,捕获犀牛……,但终究难以挽住周朝的颓势,忧病而死。

姬燮的名字读作“机械”,他的儿子即位后可能觉得老爸执政太“机械”了,墨守成规,于是施行“改革”,妄想“杀出一条血路”。这位“改革家”的名字叫姬胡,死后谥号为“周厉王”。周厉王姬胡重用三位“改革”副手,其一为荣夷公,主管财政;其二为虢公长父,主管军事征伐;其三为卫巫,负责监察。姬胡的“改革”手段,一是敛财,国库没钱怎么行?敛财的办法之一,是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强行缴纳赋税;二是卖官鬻爵,史载那时侯“爵以贿成”,没钱想当官,没门。用金钱出卖爵位以解决王室经济的困难。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的“改革”,颇有点“社会主义”的味道,和后世的王莽差不多,疑似穿越过去的人物。爵以贿成,好象现在改革开放的“副产品”,你看现在中纪委查出来多少贪官污吏啊,这些无耻的官员,遭到人民的极力反对。买来的官员,想收回买官时的“成本”,能不盘剥人民吗?山川林泽,本来是各级贵族地主的,你收他们的财产,你收他们的赋税,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能不反对你吗?所以姬胡的“改革”遭到了从上到下的反对。对于沸沸扬扬的反对声,姬胡的办法是“维稳”,派卫巫负责的“监察部”执行,凡反对“改革”的严惩不殆,禁止以“言论自由”为名反对“改革”。于是国人闭嘴,(本文来源:历史春秋网)乃至到了见了面只能点点头的地步。

军事上姬胡也没有闲着,凡不来朝贡及无故入侵周朝国土者,军事打击。姬胡在位期间,调“西六师”和“殷八师”及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车百乘,厮御二百人,徒兵千人发动了“攻噩之战”;在虢公长父为帅屡战不胜的情况下,御驾亲征发动了“淮夷之战”,全部取得了胜利。姬胡军事上的胜利极大地震慑了四方诸侯,就连自命不凡的楚国国君熊渠也畏惧周厉王的强大,恐其伐楚,自动取消了“句亶王”、“鄂王”、“越章王”的王号。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及“维稳”压力下,周厉王姬胡的“改革”冒似取得了极大成功,但人们对于他的“改革”并不是心服口服,大臣芮良夫谏责姬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当代文豪鲁迅曾说过一句话,“惨象,以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总觉得鲁迅先生不象是在纪念刘和珍君,反而象是在对周厉王姬胡说话似的。终于有一天,公元前841年,物极必反,周朝发生了“国人暴动”,姬胡被赶下台,逃到一个叫“彘”的地方去了。

周厉王的谥号名副其实,他是真的挺“厉害”,内,国人不敢言。外,楚王取消王号;姬胡的名字也名副其实,他的改革简直是“胡”来,开创了有周朝特色的山川江泽“国有化”先河,开创了公开“卖官鬻爵”先河,开创了“防民之口”不许言论自由强行“维稳”的先河。“国人暴动”并没有对姬胡赶尽杀绝,姬胡在彘地呆了十二年才去世,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姬胡不象其他昏君一样罪大恶极。姬胡的“改革”因为不顺从民意,最终失败了,他的“改革”为后世人民敲响了警钟,尤其对现在的改革具有极大的警示意义。改革如果只有国库获利,只有少数人获利,那不叫“改革”,那叫以国家名义盘剥;改革如果只注重军事力量的强大而不注重“军魂”的塑造,不会成为真正的长胜之军;改革如果不能畅通底层人民的上升渠道,而固化贵族阶层,必使国家统治僵尸化;改革如果使卖官鬻爵成为公开的潜规则,必贪官污吏遍地,后果不可收拾;改革如果限制言论自由,使人民敢怒不敢言,则必如鲁迅所预言,愤怒终有一天在沉默中暴发。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马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会相马的,非伯乐莫属。伯乐,姓孙名阳,因为相马有功,秦穆公封他为“伯乐将军”,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做《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将伯乐相马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孙阳认为:相天下绝伦的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其深知相马之精

  • 褒姒,孟姜,一笑一哭,两个帝国轰然倒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女人,因她们的笑与哭,给两个冒似强大的帝国判处了死刑,从而名留青史。烽火戏诸侯这两个女人,一是褒姒,一是孟姜。褒姒叫什么?实际名不可考了。她是褒国人,姒姓,所以后世人们跟她叫褒姒,也就是褒国一个姓姒的女人。褒姒的命运很惨,她是宫女与他人偷情所生,生下来后其母惟恐大难临头,便

  • 曹操用绰号为哪一位“奸臣”翻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恶来,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奸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亡国之君商纣王亲小人,远贤臣,其中的“小人”便是指费仲、飞廉、恶来,而贤臣指的是微子、箕子、比干。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恶来刁钻奸猾,翻云覆雨,喜进谗言,是一个“助纣为虐”的典型形象。凡亡国之君,心是奸臣当道,作

  • 谁是被商纣王称为“圣人”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提起圣人,大家都会想起“文圣人”孔丘,“武圣人”关羽。其实历史上获圣人称号的人有很多,比如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史圣司马迁,亚圣孟轲,医圣张仲景,乐圣李龟年,茶圣陆羽,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近代还有个康有为以“圣人”自居,毛泽东称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比

  • 人对神鬼的态度,从这个人始发生转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人作为东方人的代表,和西方人在文化习俗上是有明显不同的。比如对神鬼的态度,西方基督教与天主教信上帝,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而我们人类都是罪人,上帝的使者耶稣替我们赎罪,我们对于上帝只能敬畏丝毫不能怀疑;伊斯兰教呢,信真主安拉,他是这宇宙间唯一的主,地位和上帝是一样的。其实在远古时期,中国也是一个神的

  • 不是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究竟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便“飞流直下三千尺”,从天堂到了地下。尤其到了“夫为妻纲”的年代,妇女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反正你得围着男人转,否则没有出路。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妇女都那么悲惨,当中也出了许多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比如

  • 远古人的发型 玉器讲故事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距今4600年前,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北方人,男男女女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可没有文字,没有图片,没有照片。那时只有比着人的模样琢磨出来的玉器。人类的手闲时喜爱揣摩能带来舒适感的器物以放松愉悦平和情绪。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里面就有了玉器。近几十年有了那盈盈一握的手机,虽手

  • 商朝灭亡源于一位盐商的秘密情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周国只是商朝的一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但商周的牧野之战,周武王一战定天下,商纣王命陨摘星楼,铁打的江山一日失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周武王的情报工作做得好,策反了商朝的许多重要大臣。这些大臣,包括商纣王的大哥微子启,还有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商朝的大夫胶鬲。正是胶鬲,探知了商朝防务空

  • 揭秘三国时代魏蜀吴各国之间的派系斗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比较关注三个国家的斗争,蜀汉与曹魏的战争,东吴与曹魏的战争,蜀汉与东吴的战争,三个国家的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个国家的谋士你有谋来我有计。鲜为人知的是,这三个国家的内部,其实也充满了斗争,从而影响着国家的兴旺与历史的进程。蜀汉:四大利益集团并不团结,刘禅选择投降另有原因表面

  • 刘备的江山:得之于眼泪也失之于眼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刘备是最重情义的皇帝,刘备的江山,得之于眼泪,也失之于眼泪。“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是说评书的单田芳在《三国演义》里给他做的定位。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确实爱哭,因为各种事情哭,他这一哭,感动的别人稀里哗啦的,关羽、张飞、赵云誓死相随,诸葛亮鞠躬尽瘁。一没有天时,二没有地利的刘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