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鲜为人知的东晋“三阿大战”

鲜为人知的东晋“三阿大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10 更新时间:2023/12/8 18:36:33

东晋南迁

西晋时期,发生著名的“八王之乱”,结果导致“五胡乱华”,汉人失去传统家园中原地区,不得不南逃江淮流域。318年,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北方汉人闻讯,也纷纷向南投靠东晋政权,此后就是两百多年的南北割据,史称南北朝。

淝水之战

为躲避战乱,江淮间民众纷纷逃到江南,这里成了荒无人烟之地。

为安抚北方流民,东晋先在江南设置侨州、郡、县,即流亡政权,广泛接纳北方流民。随着江南地区人口密度趋于饱和,江南再也无力接纳日益增多的流民,于是,东晋又在江淮间设置侨州、侨郡等。

东晋时,江淮地区设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兖州等多个侨州、侨郡、侨县,即流亡政府,收容、安置相关地区的流亡民众。《宋书•州郡志》载:“自夷狄乱华,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平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为区分江南江北名称相同的流亡政权,人们就分别在其前面加“南”或“北”,如江南的东莞郡叫南东莞,江北的叫北东莞,再建一个同名的就不加“南北”。于是长江两岸、江淮间侨县云集,迁移频繁,史称“永嘉南渡”。

与南方土著苟安心里不同,这些北方流民人数虽少,却幻想着打回老家,收复失土,重建地方政权,这也是设置侨州郡县的原因所在。他们享受着政府的优待,不承担兵役、徭役,不缴纳税负。

此后几十年,东晋的祖逖桓温等先后北伐,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376年冬,前秦统一了北方,实力大增。此时,苻坚雄心勃勃,很快忘记王猛临终前“不可图灭晋朝”的告诫,准备一统天下。

此时,东晋感受到了来自北方王朝的空前军事压力,就下诏选拔良将,抵御强敌,谋求生存。值此危难之际,东晋重臣谢安举荐其侄谢玄(343~388)。

东晋劲旅

守江必守淮。为拱卫首都建康,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等职,坐镇广陵,坚守淮河。

此刻,东晋要抗御强大的前秦大军,就必须有一支骁勇善战、士气高昂的队伍,而此时东晋军队战斗力低下,畏敌如虎,兵无斗志。为了打败强敌,谢玄就必须另外组建军队,谢玄想到了江淮间成千上万的北方流民,他们无时不在思念收复故土,求战心切,可以利用。

谢玄到任后,在江淮地区北方流民中选拔骁勇士卒,颁布严格的军令,进行严格的训练。因这些人是北方人,又称“北府兵”。谢玄打破东晋盛行的门阀观念,从基层选拔了骁勇善战的战士刘牢之、何谦、田洛等当部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走上了历史舞台。《晋书•刘牢之传》载:“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平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勇应选。选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

建元十四年(378年),苻坚派征南大将军苻丕等率步骑七万攻打襄阳。东路派前秦兖州刺史彭超、后将军俱难(亦作句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率步骑七万攻淮阳、盱眙等地。

当时,东晋将兖、青、冀、幽州侨置于境内三阿。谢安命谢玄征徐、兖、青三州人丁入伍,实际上主要就是发动本地新居民入伍,以壮大北府兵,抗击前秦的东路军。谢安又让彭城内史何谦在淮泗一带游击,声援西路之襄阳。

379年二月,前秦攻下襄阳。东晋将领李伯护叛变通敌,却被苻坚所杀。骁将朱序力战兵败被前秦所俘,却被委以官。

东路前秦兖州刺史彭超立功心切,向苻坚请缨攻彭城戴逯。谢玄率东莞太守高衡、后军将军何谦领兵三万驻泗口(在淮安),救援彭城,小将田泓舍身巧妙送达军情。谢玄声东击西,声称让何谦攻击敌辎重所在地留城。彭超释彭城之围,引兵保留城辎重。戴逯乘机率彭城之众出奔谢玄,一起退守广陵。此战,谢玄初露锋芒。

三月,前秦毛当、王显率两万精锐之师自襄阳东会俱难、彭超,合攻淮南。俱难部见援军到来,士气大盛,顺利攻克淮安,又架桥渡淮,留邵保守淮安。

五月十四日(乙丑),俱难、彭超率众二万攻占盱眙,晋将毛璪(音早)之被俘。

接着,彭超率兵六万包围幽州刺史田洛于高邮县之三阿(今在金湖县塔集镇,历代《高邮州志》皆有此战之记载)。三阿,距广陵仅百里,是东晋北大门。如果前秦大军攻取三阿,可直取广陵、进军江南。

三阿大战

东晋赶紧调兵遣将,派两路大军过江,呼应谢玄,保卫京都建康:一路由征虏将军谢石统领,率水军出屯涂中(滁州);一路由右卫将军毛安之率兵屯堂邑(六合)。

前秦毛当、毛盛率骑二万袭堂邑,东晋毛安之部四万人马惊溃,朝野一片震惊。

谢玄见形势危急,立即亲率三万北府兵从广陵救援三阿,迎击前秦军。五月二十五日(丙子),谢玄部进至白马塘时,与前秦将领都颜遭遇。激战中,何谦奋力斩杀都颜,秦兵败后撤。

谢玄大军乘胜推进到三阿,对敌方构成反包围,双方于三阿展开大战。东晋军内外夹击,俱难、彭超不支,率残部退保盱眙。谢玄率部收复境内。

六月初七(戊子),谢玄与田洛率众五万从境内出发,进攻盱眙。俱难、彭超又败,退屯淮阴。

谢玄又遣何谦等帅舟师沿邗沟北上,夜焚淮桥,邵保战死,俱难、彭超又逃。

《晋书·苻坚载记》载:“太元四年,彭超陷盱眙,遂攻晋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谢元自广陵救三阿,率众三万次于白马塘。俱难遣其将都颜率骑逆袭元战于塘西,元大败之,斩颜;元进兵至三阿,与难、超战,超等又败,退保盱眙;元进次石梁,与田洛攻盱眙,难超出战,复败,退屯淮阴;元遣将军何谦之、督护诸葛侃率舟师乘潮而上,焚淮桥,又与难等合战,谦之斩其将邵保,难超退师淮北。”

五胡乱华

谢元即谢玄,因宋代避赵匡胤始祖赵玄朗之讳而改。最后,谢玄又穷追猛打,与何谦(即何谦之)、戴逯、田洛等共追之,再战于盱眙君川,复大破之。俱难、彭超北遁,仅以身免。谢玄部下、参军刘牢之部夺得敌大量辎重及运输船只。

三阿大战,东晋五战五捷,前秦兵开始对晋军望而生畏。谢玄的北府兵得到实战锻炼,威震北国,为四年后淝水之战鼓舞了士气、打下了基础。

回逃路上,俱难、彭超相互指责,俱难一气之下杀了彭超部下柳浑。苻坚闻败大怒,令人追究责任。该年七月,彭超自杀,俱难降为庶人。前秦势力遂被控制在淮河以北,东晋与前秦划淮为界。

太元八年(383年),苻坚亲率八十多万大军南征,意图消灭东晋。晋孝武帝令谢玄统领徐、兖、青州及扬州之晋陵等八万人抗击。在朱序帮助下,谢玄取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大战。朝廷加授谢玄前将军、假节,谢玄坚辞不受。

三阿大战,是关乎东晋政权生死存亡的一场重要战役,挫伤了打击了前秦兵的锐气,更打出了北府兵的自信,可以说没有之前三阿大战的铺垫,就没有四年后淝水大战的胜利。

384年,谢玄乘胜北伐,收复北方兖、青、司、豫四州。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李广“飞将军”难封,四大原因浅析李广为何封不了侯?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李广是汉代的名将,善射箭,有勇气,动作快,有“飞将军”之美誉。李广爱兵如子,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是他的优点。他率部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多次获胜,匈奴很畏惧他。汉文帝时,李广因讨伐匈奴有功封散骑常侍,武帝时任北平太守,此后未能晋升封侯。与李广一起征战的将士,纷纷因功受封;李广部属士卒,先后封侯的也很多

  • “割袍断义”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近查“割袍断义”出处,发现网络上又称"管宁割席",说是典出三国管宁因华歆拾金欲昧、羡慕虚荣而“割席分座”,载于刘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德行》。细读有关典籍,发现此说移花接木,并不正确。“割袍断义”,应出自三国之另一重要人物陈矫。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庚子日,一代枭雄魏武王曹操在洛阳去世。

  • 赵云竟因为这个理由选择追随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在人们的心目中,赵云是一位常胜将军,长坂坡在百万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一战赢天下。但鲜有人分析,赵云是为何而战的。熟读《三国》,赵云虽是武将,但更有文人风彩。他的白马长枪,实际上是为“仁政”天下而战的。赵云可以说是三国里最雅的“儒将”。赵云三国时期,因为宦官当政,皇帝昏庸,黄巾战乱,广大人民流离失所

  • 周厉王的“改革”戳到了谁的痛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有确切文字史以来的商、周时期,四大昏君为桀、纣、幽、厉。即夏桀王、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奇怪的是,周幽王是周厉王的孙子,周厉王是周幽王的爷爷,二人却并称“幽厉”而不是“厉幽”。孙子在前,爷爷在后,成为历史上一大奇观。周厉王原因为何?周厉王的“昏”不象其他三位的“昏”,周厉王的“昏”是改革“昏了

  • 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马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会相马的,非伯乐莫属。伯乐,姓孙名阳,因为相马有功,秦穆公封他为“伯乐将军”,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做《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将伯乐相马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孙阳认为:相天下绝伦的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其深知相马之精

  • 褒姒,孟姜,一笑一哭,两个帝国轰然倒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女人,因她们的笑与哭,给两个冒似强大的帝国判处了死刑,从而名留青史。烽火戏诸侯这两个女人,一是褒姒,一是孟姜。褒姒叫什么?实际名不可考了。她是褒国人,姒姓,所以后世人们跟她叫褒姒,也就是褒国一个姓姒的女人。褒姒的命运很惨,她是宫女与他人偷情所生,生下来后其母惟恐大难临头,便

  • 曹操用绰号为哪一位“奸臣”翻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恶来,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奸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亡国之君商纣王亲小人,远贤臣,其中的“小人”便是指费仲、飞廉、恶来,而贤臣指的是微子、箕子、比干。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恶来刁钻奸猾,翻云覆雨,喜进谗言,是一个“助纣为虐”的典型形象。凡亡国之君,心是奸臣当道,作

  • 谁是被商纣王称为“圣人”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提起圣人,大家都会想起“文圣人”孔丘,“武圣人”关羽。其实历史上获圣人称号的人有很多,比如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史圣司马迁,亚圣孟轲,医圣张仲景,乐圣李龟年,茶圣陆羽,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近代还有个康有为以“圣人”自居,毛泽东称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比

  • 人对神鬼的态度,从这个人始发生转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人作为东方人的代表,和西方人在文化习俗上是有明显不同的。比如对神鬼的态度,西方基督教与天主教信上帝,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而我们人类都是罪人,上帝的使者耶稣替我们赎罪,我们对于上帝只能敬畏丝毫不能怀疑;伊斯兰教呢,信真主安拉,他是这宇宙间唯一的主,地位和上帝是一样的。其实在远古时期,中国也是一个神的

  • 不是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究竟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便“飞流直下三千尺”,从天堂到了地下。尤其到了“夫为妻纲”的年代,妇女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反正你得围着男人转,否则没有出路。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妇女都那么悲惨,当中也出了许多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