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人很多,像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朱熹等等等等,那个搬出来都是一等一的大文豪 ,但是为什么偏偏是他司马光呢?
因为只有他具备编著这么一部旷世奇书的条件:简单来说就是,1有人力财力,2懂政治,3有时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只有司马光满足这3个条件。
有人力财力: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又都来自正史,这么庞大的时间跨度和史学内容,都需要人去考究收集。以前的资料查阅可不像现在,上个图书馆上个网就能查阅非常多内容,以前保留下来的藏书多数都在皇家书库,或官宦贵族世家,民间只有极少部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去誊写摘抄,这些人的工作可都需要发工资的,而司马光在仁宗期间,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于他策划了立太子的事件,奠定他的朝堂地位,后面过继太子英宗继位,当然赏识司马光了 ,将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行为使其成为一个政府行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有皇帝撑腰 ,干活才方便嘛。
懂政治:
很多人知道司马光,是从小时候的课本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司马光还一个特别厉害的事,他7岁开始读《左氏春秋》 ,一直读到老,并且是读到废寝忘食,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这奠定了他的史学兴趣。
而司马光登进士第,历任四朝的朝臣,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给皇帝都讲过课,所以他一定是懂政治的。不然光有文学素养是写不了史书的。
有时间:
《资治通鉴》这本书历时19年完成,这可不是个短的时间,如果是懂政治的国之栋梁肯定在朝为官了,一定没有时间去编写这么久的书,但是司马光有啊。神宗在位期间,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派,全部被贬,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就是这个时候。但是其他人是真贬啊。你看苏东坡,陆续被贬谪到了黄州、惠州和儋州。越贬越远。但司马光不一样,神宗可能念及他以往的贡献,还给他派了闲职,让他退居洛阳,而司马光呢,从此不论政事 ,安心编书长达15年之久。你看,虽然政治斗争失败了,但是人家没受打击,继续干自己喜欢的事。还干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