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马光为什么能完成《资治通鉴》的编撰

司马光为什么能完成《资治通鉴》的编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672 更新时间:2023/12/8 5:37:38

宋朝文人很多,像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朱熹等等等等,那个搬出来都是一等一的大文豪 ,但是为什么偏偏是他司马光呢?

因为只有他具备编著这么一部旷世奇书的条件:简单来说就是,1有人力财力,2懂政治,3有时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只有司马光满足这3个条件。

有人力财力: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又都来自正史,这么庞大的时间跨度和史学内容,都需要人去考究收集。以前的资料查阅可不像现在,上个图书馆上个网就能查阅非常多内容,以前保留下来的藏书多数都在皇家书库,或官宦贵族世家,民间只有极少部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去誊写摘抄,这些人的工作可都需要发工资的,而司马光在仁宗期间,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于他策划了立太子的事件,奠定他的朝堂地位,后面过继太子英宗继位,当然赏识司马光了 ,将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行为使其成为一个政府行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有皇帝撑腰 ,干活才方便嘛。

懂政治:

很多人知道司马光,是从小时候的课本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司马光还一个特别厉害的事,他7岁开始读《左氏春秋》 ,一直读到老,并且是读到废寝忘食,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这奠定了他的史学兴趣。

而司马光登进士第,历任四朝的朝臣,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给皇帝都讲过课,所以他一定是懂政治的。不然光有文学素养是写不了史书的。

有时间:

《资治通鉴》这本书历时19年完成,这可不是个短的时间,如果是懂政治的国之栋梁肯定在朝为官了,一定没有时间去编写这么久的书,但是司马光有啊。神宗在位期间,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派,全部被贬,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就是这个时候。但是其他人是真贬啊。你看苏东坡,陆续被贬谪到了黄州、惠州和儋州。越贬越远。但司马光不一样,神宗可能念及他以往的贡献,还给他派了闲职,让他退居洛阳,而司马光呢,从此不论政事 ,安心编书长达15年之久。你看,虽然政治斗争失败了,但是人家没受打击,继续干自己喜欢的事。还干成了。

标签: 资治通鉴司马光

更多文章

  • 西南联大人物之陈寅恪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南联大,陈寅恪

    先说说这个“恪”为什么读“que”。陈寅恪先生是客家人,在南方的一些省份“恪”的读音接近于“que”,但在普通话这个字读”Ke“。在北方教学期间,对其相熟的人习惯了用方言称呼其南方

  • 成语取青媲白是什么意思?读音是什么?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取青媲白

    【成语名字】:取青媲白【成语拼音】:qǔ qīng pì bái【成语释义】: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成语出处】: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始见于唐朝柳宗元《读韩愈所著

  • 成语东床坦腹是什么意思?成语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东床坦腹

    东晋时,“太尉”郗鉴〔郗xī〕要为女儿挑选一位理想的好女婿,特派心腹门生到丞相王导府中去提亲。提亲的门生,到了王家,表明来意。王导说:“你往东厢房去,我家男孩子们都在那里,你可以任意挑选!”他便把这个大贵族家庭的子弟,一个个仔细看过,然后回去向郗鉴复命

  • 为什么说康熙遗诏传位皇十四子胤禵的传说是假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遗诏,十四子胤禵

    传说,清朝康熙皇帝临死的时候,遗诏传位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勾结顾命大臣隆科多,将遗诏中的“十”字改为“于”字,然后继立。其实,根据史料分析,改诏是不可能的,传说是假的。第一,清制立储诏书都是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汉字的“十

  • 成语彣彣彧彧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典故来源以及成语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彣彣彧彧

    【成语名字】: 彣彣彧彧【成语拼音】: wén wén yù yù【成语注音】: ㄨㄣˊ ㄨㄣˊ ㄩˋ ㄩˋ【成语释义】: 寓意为文采昌茂。彣彧这两个字,很生僻,但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是趣味高雅,谈吐文雅的意思。【成语出处】: 出自《诗&mid

  • 《醒世恒言》:从社会底层市井生活中,看小人物的反抗与妥协之道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醒世恒言,市井生活,小人物

    中国的古代文学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不同的朝代都有着代表性的文学题材。比如提到汉朝就会想到文辞斐然的汉赋,唐朝则是大名鼎鼎的唐诗,至于两宋则是或婉约、或豪放的宋词。到了明朝的时候,因为前人几乎已经把诗词歌赋都写尽了,于是大明士人便将小说这个题材发扬光大,诞生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中既有四大传奇小说这样的鸿

  • 成语树栅连营是什么意思?树栅连营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树栅连营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树栅连营见于《三国志·文帝纪》,时间是在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主人公是魏文帝曹丕。原文如下: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

  • 成语鞭辟入里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用法与成语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鞭辟入里

    【成语名字】:鞭辟入里【成语拼音、注音】:biān pì rù lǐ、ㄅ一ㄢ ㄆ一ˋ ㄖㄨˋ ㄌ一ˇ【成语释义】: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成语出处】: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

  • 佛教分为大乘与小乘,两者有高下之别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大乘”是梵语 Mahayana(摩诃衍那)的意译,意思是装载量很大的车。“小乘”是梵语 Hinayana(希那衍那)的意译,意思是装载量很小的车。这是大车与小车的区别,按说大车并不见得比小车昂贵,现实中的大货车、大班车往往不如一些小汽车值钱。但是,梵

  • “灭十族”中的“十族”都包括哪些人群?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灭十族,十族,方孝儒

    朱棣推翻明惠帝后准备登基,众臣推荐大儒方孝孺起草诏书,才把方孝孺从狱中释放出来。朱棣自称是效法周公辅成王才起兵靖难的,方孝儒就问朱棣,成王在何处?朱棣说,自焚死了。方孝儒又诘问,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说,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方孝孺又问,为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说,别问多了,速去草诏。方孝孺不允。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