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记载:阿育王时期(公元前303年前232年),有位名叫“大天”的比丘,在出家前干了三件下地yu的大罪。一是弑父。他趁其父外出经商期间,竟然与自己的生母通奸(简直不可想像),当他父亲回家后,因担心奸情暴露,便与母亲合谋毒死了父亲。二是杀害出家人。在毒死父亲后,大天与母亲出逃,在摩揭陀国华氏城遇见认识自己的僧人,因担心他把自己的丑事张扬出去,于是又杀害了这个僧人。三是杀母。大天的母亲后来又与别人通奸,大天一怒之下又将母亲杀死。按佛教的规定,犯了这三种大罪的人肯定是要堕“无间地yu”的。
但是,像这种头顶长瘡,脚底流膿的坏人,为何后来又成了大众部的首领?并且又造成了佛教的根本分裂呢?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记载:大天干了这些十恶不赦的事情后,自己也觉得罪孽深重,非常的懊悔,而且非常害怕死后真的下地yu受苦。他听说佛教有消解罪孽,避免恶报的办法,于是他就去了城中的鸡园寺(阿育王捐建的)。来到寺门之外时,他听见里面有人吟诵:
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
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
意思是如果有人犯了重罪,只要勤修善行就可以灭除罪业,善行可以照耀世间,就像云彩遮不住皓月一样。大天听后,开心得不得了,于是便在鸡园寺出家了。
由于他智慧超群,又十分精进,对佛法三藏领悟得非常透彻,又善于说法,寺中所有的僧人都对他刮目相看。慢慢地,他就有了诸多追随的弟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德高僧。他认为自己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周围的人也相信这一点。
但是,有一天晚上他在睡梦中受了魔女的性骚扰,然后他就在梦中遗精了。
第贰天,他的弟子去河边清洗大天的裤子,发现裤子上有一团污渍,于是非常惊讶地跑回来问师父:“阿罗汉也会遗精吗?”
大天回答道:“当然,阿罗汉在受到外魔袭扰时,也会有漏失的。”
接着,大天便向在场的弟子们讲了阿罗汉的“五点不足”,这就是佛教史上所谓的“大天五事”:
一是阿罗汉依旧会有遗精,有大小便。阿罗汉虽然断绝了烦恼,但还有肉身在,所以在受到外魔的诱惑时会发生漏失。
二是阿罗汉断尽了“染污无知”(无明烦恼),却未能断“不染污无知”(余结,习气),所以是不是真阿罗汉果还需要他人的认证。
三是阿罗汉断除了“随眠疑惑”,但是未断除“处、非处疑”。
四是阿罗汉需要借助他人因缘,才能入道证果。
五是阿罗汉成道前需要借助“苦、空”等圣谛,才能入道。
大天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作为zui高果位的“阿罗汉”其实是不完满的,仍然有进步空间,只有“佛果”才是完满无漏的。
很快,大天对弟子所说的阿罗汉五大缺陷就传开了。这使得一些上座比丘非常不满(他们自认为自己就是阿罗汉,你现在竟然说他们有漏失),从而在佛教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西方、北方上座部僧团强烈反对大天的观点,但东南方的僧团却表示赞同。
两方僧团于是选出各自的代表,来到华氏城集会,就“大天五事”展开激烈辩论。zui后,大天所在的东方僧团取得辩论赛的胜利。
然后,阿育王下令驱除了西北的上座僧团,还派人用破船载着西北方的上座比丘,让他们在河中溺亡,以此验证他们是不是真的阿罗汉。据《大毗婆沙论》记载:“时诸贤圣,知众乖违,便舍鸡园,欲往他处,诸臣闻已,遂白王。王闻既瞋,便敕臣曰:宜皆引至殑伽河边,载以破船,中流坠溺,即验斯辈是圣是凡?”
另有典籍记载,当时这些阿罗汉各显神通,“现诸神变作种种形相,次乘空西北而去”。腾云驾雾回到西北去了。
经过这次事件后,大天提出的“五事”取得了合法地位。但在西北的上座僧团那里,他们仍然将大天比丘描绘成“十恶不赦”的大罪人。
从此之后,赞同大天五事的僧团被称为“大众部”,而反对者被称为“上座部”。
但佛教内很多部派认为“十非法事”才是造成根本分裂的原因。而真实的历史中,究竟是“十非法事”还是“大天五事”造成了佛教根本分裂已经说不清楚了。或许,佛教的根本分裂是这两件事共同促成的。
在大天之后,上座逐渐演变成了南传佛教,而大众部逐渐演变出了大乘佛教。当然,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通常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座部的寺院中也可能有大众部弟子,大众部的寺院中仍如此。后来很多大乘论师都是从上座部出家的。佛教内各部派经常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并不像其他宗教那样严重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