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权臣大夫田常想要叛乱,投鼠忌器,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四家权臣的势力,为了转移他们四家的军队,田常决定去攻打鲁国。
孔子闻听此事,深感忧虑,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何不不挺身而出呢?”
子路立马挺身请求前去,孔子摆摆手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摇摇头没有答应。孔子看了看子贡,子贡起身,请求出使齐国说服田常停止进攻鲁国,孔子点点头答应了。
子贡到了齐国,立即去见田常,对他说:“您攻打鲁国不是明智之举啊。”
田常狐疑地看了一眼子贡。
子贡接着言道:“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您看,它的城墙是那么单薄而矮小,它的护城河那么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那么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那么虚伪而不中用,它的士兵百姓又都厌恶打仗,您不应去打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是难打的啊。”子贡话锋一转,“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城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卒经过挑选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而且还有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反而是容易攻打的。”
田常听到这里,忿然作色,道:“先生是何言哉!先生认为难做的事,别人却认为容易做;先生认为容易做的事,别人却认为是难做的。先生用这些话来指教我,难道别有用心吗?”
子贡好像并没有感到田常的愤怒,侃侃而谈道:“大人莫急,听我慢慢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聪明的人会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聪明的人会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齐君想多次授予您封号却都未能封成,这是因为朝中大臣有反对你的呀。你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无非是为了削弱别人以利于自己成就霸业。不过,您若是胜了,占领了鲁国土地,齐君就更骄纵,大臣们也会更尊贵,但您的功劳看起来也不比别人大多少,可是您和国君的关系却也会一天天疏远。对上您使国君产生骄纵,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如此情况下还想要因此成就大业,不是太困难啦吗!”
子贡子贡看了一眼田常,接着说道:“同时,国君骄纵就要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就会私欲膨胀。如此一来,对上,您会与国君产生感情裂痕;对下,大臣们会和您争权夺利。这样的话,您在齐国的处境不是很危险了吗?所以我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而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您孤立国君专制齐国就轻而易举了。”
田常听了子贡的一席长谈,恍然大悟,“感谢先生指教我啊。话虽如此,然而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的话,大臣们势必怀疑于我,又该怎么办呢?”
子贡信心满满地说:“大人不必多虑,赐为您安排。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我到吴国去见吴王,说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大人您就趁此机会出兵迎击吴军。”
田常高兴地说好,遂采纳了子贡的意见,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子贡马不停蹄地到了吴国,见到吴王夫差,游说道:“大王,我听说,施行王道就不能让诸侯属国灭绝,施行霸道就不能让另外的强敌出现,俗话说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即使再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也可能产生偏移。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侵占有千辆战车的鲁国,一旦成功,再来和吴国一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大王要是去援救鲁国,可是显扬名声的事情;攻打齐国,也是能获大利的事情。安抚泗水以北的各国诸侯,讨伐强暴的齐国,同时还能镇服强大的晋国,一举多得,没有比这样做获利更大的了。名义上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阻阨了强齐的扩张,又壮大了自己,名利双收,这道理,任何一个聪明人都是不会怀疑的吧。”
吴王夫差听了子贡一番话,热血贲张,说:“先生说的太好了。”然而他冷静下来后,不得不说道:“先生说得极为有理,可是寡人曾经和越国作战,现在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上,勤勉刻苦,善待百姓,优待士兵,有报复寡人的决心。您等寡人消灭越国后再按您的话做罢。”
子贡慨叹道:“越国乃弱小之国,力量不超鲁国,吴国的强大超不过齐国,大王把齐国搁置在一边,去攻打越国,等大王灭了越国,齐国也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正借着”使灭亡之国复存,使断绝之嗣得续“的名义,却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的表现,深为大王惋惜。勇敢的人不回避艰难,仁慈的人不让别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不会失掉时机,施行王道的人不会让一个国家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你们的道义。保存越国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威力于晋国,各国诸侯定会竞相来吴国朝见,大王称霸天下的大业指日可待。大王果真畏忌越国,我愿东去会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前去救鲁,这实际上等于使越国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
吴王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越王勾践听说子贡来越,亲自清扫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紧接着亲自驾驭着车子到子贡下榻的馆舍致以问候。
他亲切而又谦逊地对子贡说:“越国是个偏远落后的国家,先生怎么屈辱自己庄重的身份光临到这里来了!”
子贡回答说:“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然而他害怕攻打齐国时,越国会进攻吴国复仇,所以他想先灭掉越国,然后再攻打齐国。这样的话,吴国定会攻破越国了。”
子贡接着又对越王勾践说道:“况且,要没有报复人的心志而使人怀疑他,太拙劣了;要有报复人的心志又让人知道他,就不安全了;事情还没有发动先叫人知道,就太危险了。这三种情况是做事的最大祸患啊。”
勾践听罢叩头到地再拜,说:“寡人曾不自量力,才和吴国交战,被围困在会稽山,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燥,只打算和吴王一块儿拼死,这就是寡人的愿望。恳请先生指教寡人。”
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大臣们难以忍受;吴王穷兵黩武,国家弄得疲惫衰败,士兵不能忍耐;在吴国,百姓怨恨国君,大臣内部发生变乱,伍子胥因谏诤被杀死,太宰嚭执政当权,顺应着国君的过失,用来保全自己的私利。这些都是残害国家的政治表现啊。大王如能出兵辅佐吴王,以投合他的心志,用重金宝物来获取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言辞尊崇他,以表示对他的礼敬,那他一定会攻打齐国。如果那场战争吴王不能取胜,就是大王您的福气了。如果打胜了,他一定会带兵进逼晋国。请让我北上会见晋国国君,让他与您共同攻打吴国,这样一定会削弱它的势力。等他们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牵制住,而大王趁它疲惫不堪的时候攻打它,一定能灭掉它。”
越王非常高兴,答应照计行动。又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良矛二支,子贡没有接受。离开越国后,子贡立即返回吴国。
子贡回报吴王夫差说:“大王,我郑重地把大王的话转告了越王,越王非常惶恐,说:‘我很不走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又自不量力,触犯吴王而获罪,军队被打败,自身受屈辱,栖居在会稽山上,国家也变成了荒凉的废墟。仰赖大王的恩赐,使我能够捧着祭品而祭祀祖宗,我至死也不敢忘怀,怎么还敢另有其他的打算呢!”
过了五天,越国派大夫文种出使吴国。文种觐见吴王夫差,以头叩地,说:“东海役使之臣勾践谨派使者文种,来修好您的属下近臣,托他们向大王问候。如今我私下听说大王将要发动正义之师,讨伐强暴,扶持弱小,困扼残暴的齐国而安抚周朝王室,请求大王应允越国出动境内全部军队三千人,勾践请求披坚执锐,甘愿在军前冒箭石的危险以助大王。因此派越国卑贱的臣子文种进献祖先珍藏的宝器,铠甲十二件、斧头、屈卢矛、步光剑,用来作贵军吏的贺礼。”
吴王夫差听了非常高兴,把文种的话告诉了子贡,并问道:“越王想亲自跟随寡人攻打齐国,可以吗?”
子贡回答说:“不可以。使人家国内空虚,调动人家所有的人马,还要人家的国君跟着出征,这是不道义的。大王可接受他的礼物,允许他派出军队,但应辞却他的国君随行。”
吴王夫差欣然同意,接受了越国敬送的礼物,允许越国派出军队,同时拒绝了越王勾践的随军请求。
于是,吴王夫差调动了九个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
子贡离开吴国后迅速前往晋国,见到国君晋定公说:“大王,我听说,不事先谋划好计策,就不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不事先治理好军队,就不能战胜敌人。齐国和吴国即将开战,如果那场战争吴国不能取得胜利,越国必定会趁机扰乱它;和齐国一战取得了胜利,吴王一定会带他的军队进逼晋国。”
晋定公一听,惶恐万分,说:“那该怎么办呢?”
子贡说:“整治好武器,训练好将士,等着吴军的到来。”
晋定公便依照子贡的话做了。子贡离开晋国返回鲁国。
吴王夫差率军和齐国人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齐军打得大败,俘虏了七个将军的士兵而不肯班师回国,果然带兵进逼晋国,和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雄,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听到吴军惨败的消息,就带军渡过江袭击吴国,直打到离吴国都城七里才安营扎寨。吴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只好离开晋国返回吴国,和越国军队在五湖一带作战。吴军多次战斗都失败了,最后连城门都守不住了,于是越军攻进吴国都城包围了王宫,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国相伯嚭。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称霸东方。
子贡这一次出使,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东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不过,后人多有考证,说“子贡全鲁”是司马迁根据听闻写成,全鲁之事并非子贡所为,但无论如何,司马迁对子贡如此浓墨重彩地描写,足以证明他对子贡辩才与政治才能的认可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