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於崤。
译文:郑缪公元年(前627)春季,秦缪公派三位将军率军偷袭郑国,秦军行军到滑国时,遇上郑国商人弦高,弦高怕被害,就谎称奉郑君之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秦军认为偷袭郑国的计划泄露,所以没再继续进军,秦军撤军回国时,被晋国在崤伏击,大败。
初,往年郑文公之卒也,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秦兵故来。
译文:郑文公逝世后,郑国都城的卫戍官缯贺把郑国的内情出卖给秦国,有了内应秦军才来出兵入侵郑国。
三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於汪。
译文:郑缪公三年(前625),郑国派军随晋国伐秦,联军在汪击败秦军。
往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二十一年,与宋华元伐郑。
译文:在前一年楚国太子商臣弑杀父亲楚成王自立。郑缪公二十一年(前607),楚国与宋国大夫华元联合入侵郑国。
华元杀羊食士,不与其御羊斟,怒以驰郑,郑囚华元。
译文:华元宰羊犒劳士兵,却未给为自己的驾车驭手羊肉,驭手羊斟怀恨在心,两军开战时,驭手把宋军主将华元的车赶到郑国军阵中,致使华元被郑国俘虏,
宋赎华元,元亦亡去。晋使赵穿以兵伐郑。
译文:宋国用重金赎回华元,而华元却已从郑国逃出。同年晋国命大夫赵穿率军入侵郑国。
二十二年,郑缪公卒,子夷立,是为灵公。
译文:郑缪公二十二年(前606),缪公去世,其子夷即位,即郑灵公。
灵公元年春,楚献鼋(yuán)於灵公。子家、子公将朝灵公,子公之食指动,谓子家曰:“佗日指动,必食异物。”
译文:郑灵公元年(前605)的春天,楚国派人宋给灵公一只鼋(鳖的一种,也是鳖类中体格最大的一种)。子家、子公准备来朝拜灵公,来的途中子公的食指颤动了一下,见到子家后,他对子家说:“刚才我的手指莫名其妙的颤了一下,今天我们肯定要吃珍奇的食物了。”
及入,见灵公进鼋羹,子公笑曰:“果然!”灵公问其笑故,具告灵公。
译文:等两人入宫后,见到灵公正在进食鼋汤,子公笑道:“果然如此。”灵公问子公为何发笑,子公把以上情况告诉了灵公。
灵公召之,独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
译文:灵公叫他过去,却没把鳖汤给他喝,子公很生气,就用手指在汤里沾了一下尝了尝(这纯属赌气啊),转头就出了宫。灵公被这一指头搅的大怒,一气之下要杀了子公。
子公与子家谋先。夏,弑灵公。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
译文:结果子公与子家已经提前商义,准备先下手干掉灵公。同年夏季,两人合谋弑杀灵公(一碗鳖汤引发的血案啊)。灵公死后,郑国贵族想拥立灵公的弟弟公子去疾为君。
去疾让曰:“必以贤,则去疾不肖;必以顺,则公子坚长。”
译文:去疾谦让说:“还是让贤能的人即位为君吧,而我是个无才无德的人;也可以按长幼顺序确定即位人选,这样的话公子坚比我年长,他比我合适。”
坚者,灵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坚,是为襄公。
译文:公子坚是灵公的弟弟,去疾的哥哥。于是贵族们拥立子坚为君,即郑襄公。
襄公立,将尽去缪氏。缪氏者,杀灵公、子公之族家也。
译文:襄公即位后,准备把缪氏一族灭门。缪氏就是弑杀灵公的子公一族。
去疾曰:“必去缪氏,我将去之。”乃止。皆以为大夫。
译文:去疾对襄公说:“君侯如果要诛灭缪氏一族的话,那我也将离开郑国了。”襄公这才停止了这一计划。并任命缪氏族人为大夫。
襄公元年,楚怒郑受宋赂纵华元,伐郑。郑背楚,与晋亲。
译文:郑襄公元年(前604),楚国记恨郑国曾经接受宋国贿赂而释放宋国大夫华元,所以楚国出兵伐郑。郑国也背叛了与楚国的盟约,转而与晋国亲近。
五年,楚复伐郑,晋来救之。六年,子家卒,国人复逐其族,以其弑灵公也。
译文:郑襄公五年(前600),楚国再次出兵伐郑,晋国出兵救助郑国。郑襄公六年(前599),子家去世,郑国贵族讲子家一族赶出郑国,原因是子家弑杀了灵公。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
译文:郑襄公七年(前598),郑国与晋国在鄢陵结盟。郑襄公八年(前597),楚庄王因郑国背叛自己,而与晋国结盟的原因,出兵讨伐郑国,楚军包围郑都三个月,郑国无奈,只能献出国都投降楚国。
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
译文:楚王从郑都皇门入城,郑襄公脱去上衣露出胳膊手牵着羊迎接楚王说:“我不能在边城事奉大王,让大王动怒,亲自来到我国国都,这是我的罪过。
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
译文:这都是我不听从大王命令造成的。大王可以把我流放到江南,大王把郑国赐给其他诸侯吧,我只能唯命是听。
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原也,然非所敢望也。
译文:如果大王没有忘记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不忍心断绝他们的祭祀,那么大王就赐给我一个不毛之地,让我能事奉你,这也是我的愿望。
敢布腹心,惟命是听。”庄王为卻三十里而後舍。
译文:作为亡国之君的我,是不敢再奢求什么了。我只不过冒昧地表露我的真心,对大王将唯命是从。”楚庄王命军队退却三十里后驻扎下来。
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
译文:楚国大臣们说:“我们千里迢迢从郢都打来到这里,官兵们经过长途跋涉之后也是很疲惫了。攻占了郑国,现在又选择放弃,为什么呢?”
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
译文:楚庄王说:“我们之所以出兵伐郑,只是教训教训郑国不听话的国君。今天郑国国君已经被教训的服服贴贴,还要什么过分的要求的呢?”最终楚庄王率军撤退。
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
译文:晋国听闻楚国出兵伐郑,也派兵前去救援郑国。晋军出发时,晋国国内意见不统一,犹不决,所以援郑的军队来迟了,等到到了黄河边时,楚军已经撤走。
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庄王闻,还击晋。
译文:晋国将帅有的想渡河追击,有的想班师回国,但最终晋军还是渡过黄河追击楚军。楚庄王听说后,率军转头攻击晋军。
郑反助楚,大破晋军於河上。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译文:郑国反而帮助楚国进攻晋军,郑、楚联军在黄河边上大败晋军。郑襄公十年(前595),晋国出兵伐郑,出兵的原因是郑国背叛晋国亲近楚国。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
译文:郑襄公十一年前(594),楚庄王出兵伐宋,宋国向晋国告急。晋景公想派军救助宋国,晋国大臣伯宗进谏晋君说:“上天有意助楚国兴旺,现在不能与楚国交恶。”
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
译文:晋国贵族找到一位壮士,霍国人解扬,字子虎。晋国让解扬前去欺骗楚国,然后让宋国不要投降,解扬路过郑国,郑国和楚国关系亲密,就逮捕了解扬,将他献给楚国。
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於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
译文:楚王赏赐给解扬一份厚礼并与他立约,让他到宋国说反话,叫宋国赶快投降,楚王还多次要挟解扬,解扬才勉强答应。于是楚王让解扬登上观望敌军的巢车,让他向宋军喊话。
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
译文:但解扬竟违背与楚人的盟约,反而传达了晋君给他的命令,大声喊:“晋国正在召集全国的军队前来援救宋国,宋国虽然形势紧迫,但千不要投降楚国,晋军马上就要赶到了!”楚王一听非常生气,准备处死解扬。
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
译文:解扬说:“国君以制定命令为本分,臣民以执行命令为信义。我接受我国国君的命令出国办事,宁死也不以让君命受损。”
庄王曰:“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
译文:楚庄王说:“那么,你已经答应了我,尔后又背叛,你的信用在哪儿呢?”
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
译文:解扬说:“我之所以答应大王,就是想借此来完成我国国君的命令。”解扬将要受刑时,回头对楚军说:“做人臣的不要忘记竭尽忠诚尔后去死!”
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於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
译文:楚王的弟弟们都进谏,劝楚王赦免解扬,最终楚王赦免了他,让他回国。晋国授予解扬上卿。
十八年,襄公卒,子悼公晞 (mì)立。
译文:郑襄公十八年(前587),襄公去世,其子悼公晞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