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沐猴而冠的意思解释(关于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

沐猴而冠的意思解释(关于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51 更新时间:2024/2/2 23:56:50

楚人沐猴而冠,楚人是猴子吗?为什么这么说?

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沐猴而冠”,如果望文生义,从字面理解的话,就是给猴子洗澡后,戴上帽子。这样理解,当然是大错特错。

大多数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沐猴而冠也不例外,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第一猛将项羽,他制造了一个小人物的惨案。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空前强大的大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

诸多起义军中,最强大的就是原楚国贵族之后项羽,此人身高八尺二寸(折合现在数值为1米9),相貌堂堂,力能抗鼎,武功盖世。

作战方式直接粗暴,凭借天下第一的武力,率军正面硬扛任何敌人,打遍天下无敌手。

秦朝军队主力的十之七八,就是被他这么干掉的。因此,也养成了项羽骄傲自大的性格和无与伦比的强大的气场。

楚国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之一,疆域辽阔,国力雄厚,但被秦国生生用阴谋诡计给玩残了,最终亡于秦国大将王翦之手,所以楚国遗民对秦国是恨之入骨。

公元前207年,项羽带领军队进入原秦国首都咸阳。为了发泄国仇家恨,项羽在咸阳城内大肆屠杀平民,并杀死秦降王子婴,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大火整整烧了三个月。

项羽还对秦地进行了疯狂洗劫,搜括了无数金银财宝,掳掠了大批美女。出尽恶气的项羽志得意满,准备荣归故里。

项羽手下有一个谋士,名叫韩生。这应该不是一个真名字,我个人认为,“韩生”应该是对韩国读书人的一种统称或者是姓韩的读书人。生,在古汉语里是对读书人的一种尊称。

古代史书通常是极为简略的,一些小人物就没有留下名字,类似的还有“韩娥”、“黄生”、“辕固生”等。在这里,我们和《史记》保持一致,就叫这个人为韩生。

韩生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他就劝项羽说:“关中这个地方很险要,土地肥沃,是一个理想的建都之地。”

项羽见宫殿都烧毁了,又想着赶紧回乡显摆一番,说:“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像穿着华美的衣服在漆黑的深夜行走一样,谁会知道呢?”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成语,衣锦还乡。

韩生又急又气,一时没管住嘴,就说道:“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意思就是,人家都说楚国人像只戴着帽子的猕猴,徒有虚名,果然如此啊。

项羽一听,勃然大怒,老子玉树临风,神勇盖世,要颜值有颜值,要气质有气质的绝世英雄竟然被你这样一个小人物贬斥为猴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项羽就将韩生扔入鼎中,煮成了一锅人肉汤。

项羽虽然是楚国贵族后代,但他其实就像个土豪,目光短浅,取得一点点成就,就急于回乡显摆,所以才被憨直的韩生讽刺为沐猴而冠。

结合具体的语境,这个成语当然不是把猴子当成宠物,又给洗澡,又给穿衣戴帽。沐猴,在古汉语中指的是猕猴,沐猴而冠意思就是猴子戴帽。

猴子即使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但终究还是猴子,徒有其表,本质掩盖不了。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的人。

韩生的眼光是很精准的,但不应该说出来,祸从口出,成为了悲剧;项羽骄傲自大,不听忠言,也成了悲剧。

标签: 沐猴典故意思解释故事关于

更多文章

  • 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真实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地狱,菩萨,来历,誓言,真实,地藏王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要发如此沉重的誓言?地藏王菩萨是我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与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齐名。地藏王菩萨修炼多年,普度众生,功德深厚,早已经拥有成佛的资格,却始终没能成佛。这是因为地藏王菩萨前两次转世时,母亲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下了地狱,这也让地藏王菩萨看到了地狱的

  • 嫁妆是什么意思(关于结婚嫁妆彩礼的前世今生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嫁妆,彩礼,意思,历史,结婚,前世,今生,关于,什么

    嫁妆(彩礼)的前世今生:现代社会的“封建残余”。嫁妆这玩意和古代的宗族观念直接绑定,用途是彰显女方家庭的财力。 嫁妆并非中国独有的概念,最早可考的记录,比如《汉谟拉比法典》中,嫁妆已经被描述为早已存在的习俗。这个习俗的规则包括:妻子在其丈夫死后可以获得其原嫁妆的一部分做为其遗产,这笔遗产只能够被她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什么意思(典故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萧何败,典故,意思,历史,人物,哪个,什么

    秦末大乱,各路英雄豪杰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各路豪杰纷纷响应,同年九月,项羽随叔父项梁于会稽起义。十月,刘邦于沛县起义,自称赤帝子。也就在此时,韩信加入项梁、项羽义军。随军征战,多次向项羽进言献策,但都没有得到项羽的采纳,未得重用。公元前206年,韩信离开项羽,加入刘邦的队

  • 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成语南辕北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辕北辙,成语,道理,意思,告诉,什么,我们,一个

    教科书解释成语“南辕北辙”实在太浅薄、草率、没文化!我们小学课本即学过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但小学语文通常只会给学生解释其含义,却不剖析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很多人理解成语只关心引申义,以至于很难理解成语深层次的意思。 我们开篇即把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出处作为二级标题强调出来,以便告诉大

  • 朱重八是谁的原名(朱元璋传奇一生起步阶段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重八,传奇,原名,朱元璋,阶段,起步,一生,故事

    历经苦难的朱重八踌躇满志!公元1351年,上天给元朝命运的最后一根儿稻草终于压了下来,元朝的末日到了。宰相托托坚决要求治理黄河的愿望是好的,元朝那腐败到极点的官吏,是他所不了解的,他终于尝到苦果了。当元朝命令沿岸17万劳工修河堤时,各级的官吏那是异常兴奋,首先,皇帝拨给的工钱是可以克扣的,民工的口粮

  • 周培公清朝个人资料简介(凭借三寸舌降服十万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培公,舌降服,简介,资料,清朝,个人,凭借,十万

    周培公:铮铮傲骨,智勇双全,三寸舌降服十万军。周培公,康熙的重要谋臣之一。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丧母。乳母龚嬷嬷把他接回家抚养,见周培公天资聪颖,乳母让自己儿子去当兵挣钱,省吃俭用供周培公读书。周培公也非常争气,应考府试、乡试连战连捷。但是在会试中,因为周培公在文章中将“玄”字最后一笔没有缺笔,犯了

  • 明朝空印案是怎么回事(朱元璋空印案是不是冤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空印案,冤案,朱元璋,明朝,怎么

    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不是冤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不是冤案?明初四大案是指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铲除对朝廷有威胁的人而策划的著名屠杀事件。明初四大案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

  • 爱新觉罗·福临是顺治皇帝吗(关于顺治皇帝的几个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顺治,皇帝,关于,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世祖,6岁即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是清王朝的第三任帮主,也是清入关以来的第一任帮主。笔者对他的概括就是谜一样的人生。 顺治帝的生母便是孝庄,关于“太后下嫁”的说法,在历史上延续了好久。其一,皇太极没有明确继承人,而当时的福临仅有

  • 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赔款还清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条约,赔款,签订,辛丑

    《辛丑条约》约定39年还清,10年后清朝就亡了,剩下的钱呢?《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

  • 高阳公主的历史简介(敢爱敢恨高阳公主最后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公主,高阳,简介,历史,结局,最后

    高阳公主——敢爱敢恨!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十五岁的时候,皇帝爸爸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但是房遗爱虽然贵为当朝宰相的儿子,却并不是高阳公主喜欢的类型,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对这位高大雄壮的驸马是一百个不满意。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进公主闺房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