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26 更新时间:2024/3/30 20:21:0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什么哲学观点?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出处和大概意思。这两句诗出自主席的《七律送瘟神》。1958年7月1日,毛主席从《人民日报》得知江西省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而创作了两首诗。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世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

红雨细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两句诗就出自这两首七律诗的第一首里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大意是,人们在地球上,因地球的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里),地球在宇宙间转动,所以,人们在地球上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由此浮想联翩,从农村的自然灾难转到天上的牛郎谈话。这首诗,体现了毛主席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展示了无限的宇宙空间和悠久的历史,表现毛主席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情感。因而当获悉余江县消灭血吸虫这一旷古未有的消息时,激动万分,诗潮涌动,从而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

那么,这两句诗体现什么哲学观点呢?,愚以为应该体现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和互相转化的哲学观点。人和自然,天和地,地球和宇宙,好与坏,进步与落后等等,都是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矛盾对立面,它们既矛盾对立,又是互相统一。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没有矛盾对立社会就变得平淡无味,没有矛盾的互相转化,社会就不会进步。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时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好可能转化为坏,坏事也可能会转化为好事,这是最基本的哲学观点。自然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人们可以在实践中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比如农村建设问题,单干与集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新中国建立后,人民通过对几千年来农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认识,认为要想发展壮大农业生产,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选择了集体化道路,但后面由于一些人自私心理,心怕别人沾了自己的光,于是,主张分田单干,一开始有点作用,但时间一长,不少矛盾又出来了,通过实践又觉得农业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集体化,机械化,同时,要机械化也只有集体化。又如公有制与私有制,也是一对矛盾,人民希望社会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社会公平生活,因此,发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但一些私欲膨胀的人,就会觉得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欲,于是主张私有制,而几千年的私有制已经证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剥削和压迫,少数人会占据多数人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所以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走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先进的社会形态。这些就是矛盾对立的互相转化。正是这些矛盾对立的互相转化,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认识理解肤浅,不喜勿喷)

毛主席为消灭血吸虫,作的姐妹诗《送瘟神》的内容,劳动人民创造奇迹,只要勤于劳动就能《人定胜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苏东坡《题西林壁》蕴含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是苏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作,庐山真面目作为熟典,已在人们日常书面和口头语汇中广当流布,证明了此诗的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苏轼写诗思路很独特,此诗因形象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而被广为传诵。元丰七年(1084),苏轼怀着向往已久的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有一次我在一个面馆吃面,遇到一位僧人也在吃素面,看他面容沉静,眼神随和,感觉这是一位有点修为的师父,于是我过去攀谈。他也慈悲,对我的问题一一作答。我那时对禅啊哲学啊,很有研究的兴致,于是问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他笑笑说:哲学是什么?哲学也是人对世界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涉及哪些核心素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高考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重要题型,一是一道难题,从历年设题考查的情况看,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它均涉及。下面笔者就此做一详细的分析。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个“标准”同以往的标准或大纲的最大不同是就是凝练了语文核

  • 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有好处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浓缩的精华。它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想、享受艺术的美妙,还可以提升语文的素养。功利一点来说,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也是好处多多。大量背诵古诗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语言直觉思维能力,让我们可以更敏捷更准确地理解和判断语言。语感对于文言文阅读有着巨大的作用,

  • 一寸光阴一寸金体现的哲学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条件和必经阶段,当量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积极抓住机遇,才能促进事物的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一寸光阴”好比是“一寸黄金”,对我们而言都很重要,都值得珍惜,我们需要抓住每一寸光

  • 哲学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拓展资料:同时,在著名的科技

  • 哲学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通行。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 哲学上的对立统一观点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比如,人体之中存在矛盾对

  • 道家为何把“人道”与“天道”对立,提倡天道而“贬斥”人道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平时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天道:与人道的深刻道理,天道是什么?阴:阳,人道是什么?善与恶,本问题问《人道》与《天道》对立,提倡《天道》而《贬斥》人:道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命运复杂多变的,看你处在什么阶段。我如何能给大家讲明白,举个例孑吧!在兴旺时,苗木生于地中,是成长

  •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到底对立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在我国历史中的春秋丶战国时期,是各种思想,学说最活跃的时期。这是后来史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思想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影响历史最深刻的不同观点的治世思想学派,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他们相互对立的观点主要表现在治世的初始出发点是人善论,还是人恶论。即人是天生天赋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