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11 更新时间:2024/1/22 9:48:06

有一次我在一个面馆吃面,遇到一位僧人也在吃素面,看他面容沉静,眼神随,感觉这是一位有点修为的师父,于是我过去攀谈。他也慈悲,对我的问题一一作答。

我那时对禅啊哲学啊,很有研究的兴致,于是问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他笑笑说:哲学是什么?哲学也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学问,我们无论是学习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定义。

像你说的这样,也是一个定义。你可以理解为是,也可以理解为不是。

如果你理解为是,只是站在某一个角度去认知六祖这句话。我不能说是错也不能说是对,我只能说,这句话怎么去理解,都有偏差。除非你实际证悟到这一步,那就不必多说了。

我问:其实我们凡人,只不过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这样等于把这个世界的依据给拆散了,什么都没有了,难道不是唯心吗?这在哲学上就是唯心主义啊。

他说:唯心主义这个词,不过是一个片面的定语,为什么唯心就不好呢?我们的世界又是否都是唯物的呢,我们要打个问号。

这四句话,是六祖早期题写的偈诗,它代表着一种知见,这个知见认为真理是具有空性的,本来就在,无需多造作。

任何多余的造作,都无法与这个空性亲近。这个知见在当时,可以说是悟道之语,所以六祖凭借这四句,成为衣钵传承者。

在对世界真相的根本,他用四句来做了一个表达,这个表达,基本上比较通达穷尽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哲学家,也从未做过这样的表述,

他们即使再聪明智慧,也无法达到真正通过修行而实际证悟到的境界。依然还守在思维层次。当然,思维层次有的已经很接近真理了,并且说出来的道理,与真理非相似。

然而这还只是某些个别的哲学家,在沉静地个人修为里,得到了一点智慧的开,但实际去做修证,亲自去验证的人,极为少数。

所以哲学上认为这是唯心主义,只不过他们和这个隔的距离比较遥远,用他们的角度来看,也只能做一个武断粗率的定义。

比如后来六祖说的,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在哲学家眼里看起来,更加是虚无缥缈的唯心主义。根本不足以相信。

试想一个习惯于以世间知识学问和大脑思维交织看待这个世界的人,又怎么可能突破知识的障碍去理解这样的实修境界表述呢?

知识学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的人,有两种倾,一种是更加不相信这些,他们困在已有的知识架构里无法出来,所以理解不了这些架构以外的东西。

还有一种是会毅然抛开知识束缚,转向对道的实际探索中去,因为这些知识无法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也很喜欢学FO求道的原因。

但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要学,最难办的就是脑子里的知识太多太杂太滑溜了,已经结网了定型了浇筑了水泥钢筋,忽然之间要他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这是很难改变的。满眼都是尘埃,动静皆是是非,在这些障碍里无法解脱。

所以学FO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知识高的人,而是天真老实简单单纯的人。

我说:原来如此,那依法师如此说,哲学家比起修行者,会低一级别了?

他说:我们从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会因为这些做标准,去定义高低,人人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平等无分别的心态,是一个修行人最基本的心态。

不在比量上纠结差别,人就不会扭曲地看待世界,看什么事什么人,都会平等平常,无圣无凡,不带各种我见偏见邪见见取见,这才是自在。

我说:多谢法师指点,今天的素面我请您吃吧。

他笑笑:我已付过款,今天与你有缘,说多了几句,施主的好意我心领了。

这不算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这只能算是佛教上的一种“导人慰人”的禅语。当时,慧能大师看到人生总是这么艰难地活着,不忍心,就写出:“菩提本无树”:(印度语,本意是指聪明,愚昧或烦恼,本来就不存在的。),“明镜亦非台”:(就是台上的镜子,本来也是没有的。),“本来无一物”:(人都是空空而来,又都是空空而去),“何处惹尘埃”:(又何苦活着争来斗去呢)?慧能这首诗,一切皆冲着其师弟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作的。说实话,就时代而言,神秀较现实。试想,做人能真正做到像慧能所说的:因一切皆空,所以做人要与世无争,坦然活着(躺平),这也是一种快乐啊。(但现实可以这样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涉及哪些核心素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高考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重要题型,一是一道难题,从历年设题考查的情况看,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它均涉及。下面笔者就此做一详细的分析。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个“标准”同以往的标准或大纲的最大不同是就是凝练了语文核

  • 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有好处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浓缩的精华。它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想、享受艺术的美妙,还可以提升语文的素养。功利一点来说,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也是好处多多。大量背诵古诗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语言直觉思维能力,让我们可以更敏捷更准确地理解和判断语言。语感对于文言文阅读有着巨大的作用,

  • 一寸光阴一寸金体现的哲学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条件和必经阶段,当量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积极抓住机遇,才能促进事物的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一寸光阴”好比是“一寸黄金”,对我们而言都很重要,都值得珍惜,我们需要抓住每一寸光

  • 哲学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拓展资料:同时,在著名的科技

  • 哲学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通行。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 哲学上的对立统一观点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比如,人体之中存在矛盾对

  • 道家为何把“人道”与“天道”对立,提倡天道而“贬斥”人道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平时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天道:与人道的深刻道理,天道是什么?阴:阳,人道是什么?善与恶,本问题问《人道》与《天道》对立,提倡《天道》而《贬斥》人:道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命运复杂多变的,看你处在什么阶段。我如何能给大家讲明白,举个例孑吧!在兴旺时,苗木生于地中,是成长

  •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到底对立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在我国历史中的春秋丶战国时期,是各种思想,学说最活跃的时期。这是后来史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思想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影响历史最深刻的不同观点的治世思想学派,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他们相互对立的观点主要表现在治世的初始出发点是人善论,还是人恶论。即人是天生天赋的本性

  • 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是什么关系?有何差异性?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从《易经》到《道德经》到黄帝内经》,阴阳都是指的气(),不是泛指,不是抽象概念,不是哲学名词。具体的阴气、阳气具有对立统一的特性,但阴阳学说与矛盾的对立统一性绝不是一回事。谢谢邀请,试着作答。人们对阴阳学说的理解我认为是有层次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有黑就有白,有正必有负,有高必有低,有胜必有败、有盛必

  • 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哪些对立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荀子是孔门弟子,而所谓的法家其本都是荀子的弟子。孔门是儒家学说,那么也就是说法家是儒家的一个分支。孔子曰仁,孟子说义。仁即仁爱,义即担当。仁爱与担当是普世价值。孔门传播的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人人有用。荀子讲的是治国之学。治国须要有方法。所以,荀子讲的是法。学法之人必须要成为国家重臣才有用。对普通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