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浓缩的精华。它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想、享受艺术的美妙,还可以提升语文的素养。功利一点来说,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也是好处多多。
大量背诵古诗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语言直觉思维能力,让我们可以更敏捷更准确地理解和判断语言。语感对于文言文阅读有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影响文言文的断句,也可以影响文言文的翻译。“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没有语感,就可能有这样的断句。没断好句子,翻译也闹笑话。语文哪里都需要语感,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题也是需要的。
大量背诵古诗文,可以有效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达到有效运用的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也应该是理解下的背诵。古诗文背诵多了,你也渐渐地掌握了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认识了文言文句式的特点,懂得了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了解了古代的文化知识。单单文言文这一块,高考就有19分的分值!
大量背诵古诗文,你就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渲染气氛;你也明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你也懂得“举头望明月”的“明月”是思乡的意象;你也清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写法,借兄弟思念自己来含蓄表达自己的强烈思乡之情;你更能体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背诵中,你就掌握了许多诗歌鉴赏的技巧,而高考诗歌鉴赏可是有9分的分值呢!
大量背诵古诗文,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写作技巧、谋篇布局策略、思想感情抒发特点,让你的作文有格局。退一步说,单是积累的名言名句就可以为作文增添许多文采,单是文言故事就可丰富作文素材,让作文与众不同。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
对高考而言,大量背诵古诗文,这是其显性的好处,而隐性的作用,那是无法估量的呢!还不翻开书本背诵啊!
正好是一名高三语文老师,从教十七年整,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体会吧!积累大量古典诗文对高考主要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
先说一下显性作用。
高考古诗文阅读分值为35分,权重非常大!从现实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在古诗文阅读方面都存在短板。古诗文考查包括文言文和古代诗歌两类阅读考查,学生做古诗文题第一道难关便是读不懂!!然而,新高考试题的设计越来越重视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举例说明:
试题1:你如何看待某某人物的任性?
试题2:如何理解尾联的含义?
如果平时注重对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背诵,考生哪怕面对一篇全新的古诗文,他的阅读障碍将大大降低,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据我所知,双一流高校的古代汉语教授能完整背诵《史记》!当然,我们没必要要求考生这么做。我只说明一个共识:大量背诵能为阅读古诗文做好坚实的积累,当然前提是理解性的背诵,死记硬背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再说一下隐性的作用。
大量背诵古诗文能为考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对考生的高考作文是非常有帮助的。考生能将古诗文恰当入文,一方面增添了文采,显得有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文的开阔视野,古今中外的思考视野是非常难得的!文采和深刻恰恰是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两项重要指标!所以,60分的高考作文,一类卷往往53分以上,而普通作文也就是45左右,你看分值相差8分。作文分就拉开8分的差距,实惠也是相当大的!此外,大量背诵古诗文对考生的思想觉悟,人生境界的提升也是潜移默化的,说起来玄乎,但只有做过的人才能有体会。
如“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这样的句子,会影响考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或价值观!
总之,将背诵古诗文当做一种学习积累的重要内容,当做一种思考的优良媒介,不要当做一种应付性的死记硬背,学会多运用!其发挥的作用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
一孔之见,只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