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有好处吗?

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有好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96 更新时间:2024/4/6 7:42:29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浓缩的精华。它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迪我们的思想、享受艺术的美妙,还可以提升语文的素养。功利一点来说,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也是好处多多。

大量背诵古诗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语言直觉思维能力,让我们可以更敏捷更准确地理解判断语言。语感对于文言文阅读有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影响文言文的断句,也可以影响文言文的翻译。“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没有语感,就可能有这样的断句。没断好句子,翻译也闹笑话。语文哪里都需要语感,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题也是需要的。

大量背诵古诗文,可以有效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达到有效运用的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也应该是理解下的背诵。古诗文背诵多了,你也渐渐地掌握了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认识了文言文句式的特点,懂得了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了解了古代的文化知识。单单文言文这一块,高考就有19分的分值!

大量背诵古诗文,你就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渲染气氛;你也明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你也懂得“举头望明月”的“明月”是思乡的意象;你也清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写法,借兄弟思念自己来含蓄表达自己的强烈思乡之情;你更能体会“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背诵中,你就掌握了许多诗歌鉴赏的技巧,而高考诗歌鉴赏可是有9分的分值呢!

大量背诵古诗文,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写作技巧、谋篇布局策略、思想感情抒发特点,让你的作文有格局。退一步说,单是积累的名言名句就可以为作文增添许多文采,单是文言故事就可丰富作文素材,让作文与众不同。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

对高考而言,大量背诵古诗文,这是其显性的好处,而隐性的作用,那是无法估量的呢!还不翻开书本背诵啊!

正好是一名高三语文老师,从教十七年整,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体会吧!积累大量古典诗文对高考主要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

先说一下显性作用。

高考古诗文阅读分值为35分,权重非大!从现实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在古诗文阅读方面都存在短板。古诗文考查包括文言文和古代诗歌两类阅读考查,学生做古诗文题第一道难关便是读不懂!!然而,新高考试题的设计越来越重视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举例说明:

试题1:你如看待某某人物的任性?

试题2:如何理解尾联的含义?

如果平时注重对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背诵,考生哪怕面对一篇全新的古诗文,他的阅读障碍将大大降低,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据我所知,双一流高校的古代汉语教授能完整背诵《史记》!当然,我们没必要要求考生这么做。我只说明一个共识:大量背诵能为阅读古诗文做好坚实的积累,当然前提是理解性的背诵,死记硬背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再说一下隐性的作用。

大量背诵古诗文能为考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对考生的高考作文是非常有帮助的。考生能将古诗文恰当入文,一方面增添了文采,显得有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文的开阔视野,古今中外的思考视野是非常难得的!文采和深刻恰恰是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两项重要指标!所以,60分的高考作文,一类卷往往53分以上,而普通作文也就是45左右,你看分值相差8分。作文分就拉开8分的差距,实惠也是相当大的!此外,大量背诵古诗文对考生的思想觉悟,人生境界的提升也是潜移默化的,说起来玄乎,但只有做过的人才能有体会。

如“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这样的句子,会影响考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或价值观!

总之,将背诵古诗文当做一种学习积累的重要内容,当做一种思考的优良媒介,不要当做一种应付性的死记硬背,学会多运用!其发挥的作用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

一孔之见,只为分享!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一寸光阴一寸金体现的哲学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条件和必经阶段,当量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积极抓住机遇,才能促进事物的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一寸光阴”好比是“一寸黄金”,对我们而言都很重要,都值得珍惜,我们需要抓住每一寸光

  • 哲学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拓展资料:同时,在著名的科技

  • 哲学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通行。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 哲学上的对立统一观点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比如,人体之中存在矛盾对

  • 道家为何把“人道”与“天道”对立,提倡天道而“贬斥”人道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平时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天道:与人道的深刻道理,天道是什么?阴:阳,人道是什么?善与恶,本问题问《人道》与《天道》对立,提倡《天道》而《贬斥》人:道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命运复杂多变的,看你处在什么阶段。我如何能给大家讲明白,举个例孑吧!在兴旺时,苗木生于地中,是成长

  •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到底对立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在我国历史中的春秋丶战国时期,是各种思想,学说最活跃的时期。这是后来史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思想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影响历史最深刻的不同观点的治世思想学派,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他们相互对立的观点主要表现在治世的初始出发点是人善论,还是人恶论。即人是天生天赋的本性

  • 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是什么关系?有何差异性?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从《易经》到《道德经》到黄帝内经》,阴阳都是指的气(),不是泛指,不是抽象概念,不是哲学名词。具体的阴气、阳气具有对立统一的特性,但阴阳学说与矛盾的对立统一性绝不是一回事。谢谢邀请,试着作答。人们对阴阳学说的理解我认为是有层次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有黑就有白,有正必有负,有高必有低,有胜必有败、有盛必

  • 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哪些对立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荀子是孔门弟子,而所谓的法家其本都是荀子的弟子。孔门是儒家学说,那么也就是说法家是儒家的一个分支。孔子曰仁,孟子说义。仁即仁爱,义即担当。仁爱与担当是普世价值。孔门传播的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人人有用。荀子讲的是治国之学。治国须要有方法。所以,荀子讲的是法。学法之人必须要成为国家重臣才有用。对普通人没

  • 如何从哲学角度看待永恒和瞬间的对立统一?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瞬间和永恒是对立的统一,相对立而存在,相依存而发展。瞬间即永丶永恒亦瞬间。倒如:我的母亲现在永恒了,但她完成这个永恒当时只是瞬间的事;我们俩面对面都在努力那件事永远不要发生,但是瞬间她就走了,这个瞬间不是孤立的,同时诞生了一个永恒,即我对她永远丶不可磨灭的思念。(注,这里我本想以毛主席为例,但一想到

  •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①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经孔子的创造和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儒学勃兴;②西汉武帝:,董仲舒对儒学思想改造,发展成为新儒学,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③两宋出现程朱理学,明代王阳明又将理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④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开始出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