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01 更新时间:2024/2/25 11:29:56

今天大夫跟大家唠个闲嗑,有人提问:“古人是如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这个问题不但是很多朋友想问的,也是张大夫自己感兴趣的。今天我也来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说,在古代没有仪器能够检测一个东西是否具备药用价值,所以在就有了“神农尝百草”这种说法。而“神农”这个人物不可能有各种疾病状态,所以说即使他尝过百草,也不会全部验证百草具有对某种疾病的治疗价值。说的更加通俗点,你连某个病都没有,即使是你尝了百草,那治疗价值到底怎么样,也没法说啊。我想这一点是很多人心里面一样有疑问的地方。所以说,古人对于一个东西药物属性的界定,肯定不能来自于一个人。即使是后期如何神化一个人,一个人也肯定干不成这个事。

那么,我们的古人如何认识不同东西的药物属性和治疗效果的呢?我个人觉得,还是实践出真知。中国的古人,一代一代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疾病,于是在实践中找解决方法,时间久了就对很多东西的药物属性认识清楚了。或者说“神农尝百草”这句话里,神农可以是很多人,而非一时一人之功,认识过程肯定跨越很长时间,汇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智慧。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在古代出现了一位叫“神农”的神仙,他尝遍了百草,他一尝就知道了百草能治疗什么病。

这个事就像《黄帝内经》一样,《黄帝内经》这部中国古典医学巨著,虽然名字有“黄帝”二字,但是其中内容也是一个跨越很长时间,汇聚了很多人的智慧而成。如果谁非要说《黄帝内经》是“黄帝”自己写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说的更加通俗点,黄帝即使是在几千年前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啊,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写一本医书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最后,张大夫简单总结一下,关于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这个问题,张大夫认为古人是在生活实践中一点点认识不同东西药性的,这其中会有一些聪明人,他们认识得更多、更快,还记录了下来,这就逐渐汇聚成了我们神农尝百草

神农弄

我只说一下我多年学习中医的一个感觉:人可以修炼到很高的层次和境界,现在的社会和科学束缚了我们的思想,人到达一定境界之后会拥有沟通万物的能力,会认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会认识到更高层次的经络腧穴,普通人没有谁能够在没有学习经络腧穴之前,透彻的了解经络,并给经络腧穴命名。中药也是一样,达到那个层次后已经透彻的了解了所有药物性味归经,然后才敢尝百草,绝对不会是对药物一无所知就敢随意尝试。我们对古圣先了解的太少太浅显了,很多东西都高明到了无法想象的程度,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现在仅仅是一些浅显的知识更多一点而已,坐井观天,就敢妄论古圣先贤,太可笑了。一点浅见,贻笑大方。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从医学哲学的角度来看,医学的本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医学的本体论。医学哲学包含认识论、本体论/形而上学和医学伦理,重要的是医学伦理。而题主所问从医学哲学的角度看医学的本质是什么,那么涉及到的就是本体论或者形而上学的部分。(1)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的本体论革命(2)笛卡尔二元论,与现代医学的关系(3)单因素致病论(4)安慰剂和安慰剂效应至于,涉及临床实践

  • 我想知人是否都有两面性?有善良面,也有邪恶面,看谁主宰心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不光是人,都有两面性,就是所有的事,实际也都有两面性的,即便是善良的事,也会有其不良的一面,即便是邪恶的事,其中也有值得总结思考的意义在其中。例如,看到乞丐,进行施舍,本意是出于行善,是帮助穷苦人,但同时,也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思维,助长了不正之风。打架斗殴不是有益的行为,但简单的打一场架,化解了矛盾,

  •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一分为二看问题对么?世间事物是非此即彼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熟知的立杆见影、形影不离、如影随形三个成语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它反映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太极思维。事实上,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整体的、阴阳并存的。譬如天地、乾坤、雌雄、男女、上下、前后、左右、干湿等等,不一而足。用哲学语言讲,也就是说事物在一分为二的同时,又是合二而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我

  • 古代哪一家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很开心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古代学说中儒学对于我国的封建社会影响特别大。原因有以下几点。儒家的学派学说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主张我们积极进取的。认为我们必须得努力奋进,要怎么在集体中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这十分契合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理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很多将

  • 世界的三大哲学体系各有什么优劣?对国家有什么长期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知识面太广,只能片面的讲述自己的观点。西方哲学以希腊哲学为代表,自然规律为基础,强调实事求是的实证主义观点。说白点就是唯物主义印度哲学都赋予宗教的性质,任何思想与观点如果不披上宗教的外衣它们都会站不住脚。他们讲究唯心主义,所作所为,也只是为了给心找一个去心苦,不起苦的理由。中国哲学,可能与本

  • 如何看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即孔子全部政治哲学就是“事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不事君,你想造反吗?谁能允许呢?事君也是帝王崇拜孔子的主要原因。请问有谁能享受历代帝王祭拜呢?独一无二。不知这位老兄从哪里看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是“事君”?看待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看待任何历史人物也是如此。没有人会指责当年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何不配备美式装备和武器,为何主要打游击战

  • 中医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哲人医家(公元前90年至公元90年)创作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她代表着哲学辩证医疗模式的中医学理论元典。中国古哲人医家,针对“道之性与道之生”,亦即,针对“道”客观存在普遍性与普遍行为规律,解释“道”中的“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属性,而且认为“阴阳五行”就是道生化万物的生命机制,也是

  • 增广贤文里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为什么愚者会得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说不太聪明的人如果肯动脑筋,同样会有所收获。如我们熟悉的愚公,被大山挡住了路,经过认真思考,想出了个挖山开路的办法,最后感动了神仙,终于取得了成功。《三国演义》里的猛张飞,性格粗鲁,脾气暴躁,但有时动动脑筋,也能想出个计策来,张飞一生一共用了三条计,即长坂桥吓退曹兵,智擒老

  • 有人说古代中国的医学家,大多是道士出身,你怎么看?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医道医道,合二为一,两者相通。道教与中医诞生于同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可谓同源异流。即都以“气论”“道论”“太极阴阳”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许多医家都受过道教文化的熏陶,有些道教学者又是有名的中医,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因此清代医家沈金鳌说:“医道通仙道。”以内丹术为核心的中国气功学,是医家

  •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赞同,你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一把双刃剑,精华与糟粕并存。历代封建独裁统治者,只取其糟粕(比如等级观念,“驭民术”,天赋君权等等)而弃其精华(比如“民重君轻”,“有教无类”等等),因此,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便成为了维护独裁统治的帮凶。人有两面性,文化就有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