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相传生于在夏朝以前,现存的文字记载多出现于战国以后。
中国上古传说中,比较有名的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教人医疗和农耕,被中国人视为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和守护神。被尊称为“药王”、“五谷王”和“神农大帝”等。
从战国至汉朝时期,神农氏传说出现的文字记载有如下:
《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至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太平御览》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世本》:“神农和药济人。”
《淮南子》:“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在历史上流传很广,以至于妇孺皆知。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非常艰苦,被各种疾病侵袭,人们又不知道如何治疗,所以神农氏决定探寻救治之道。《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
相传神农氏面貌奇特,身形削瘦,全身除了头和四肢外,其余部位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在尝百草过程中,只要药草有毒,服下后相应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药草对人体哪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的判断出来。
神农氏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每天品尝各类草木,然后记下各种草药的药性、气味和种类,适合治疗什么疾病。日积月累掌握大量草药的性能,总结了各类疾病的治疗经验。最终神农氏找出了365种可以用于治病的草药,为后人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医药基础,也为后世提供了几千年中药发展的根基。
吃草药治病并非人类独有,许多动物也有吃草药治病的现象。原始农业兴起后,人类发现许多植物不仅可以食用,还有治病的功能,不同的植物以及植物的不同部位,都具有不同的酸、苦、甘、辛、咸等味道,食用后引起人体寒、热、温、凉的性质也不一样,于是原始的草药“四气五味”说就出现了。
“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体现了我们祖先最初的医药探索之路。我国最草的药物类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应该是假托神农名的学术专著。它成书于东汉,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整理、总结的药物类专著。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始能人说。”
中医是生活和实践的医学,我们祖先的生活经验是中医实践的基础,祖先们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并按照这个运行规律,开展相应的生产和生活、并繁衍生息,这种生存经验为中医学的不断充实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也逐步形成了医学基础,并吸收了先贤们的思想智慧,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最终形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护佑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的答案:神农尝百草为后世的医疗做了巨大的贡献。
分析:神农神农在草木中采集能治病的药物。为了分辨草药的药性和功用,神农亲自吞咽百草,并且记录它们在人体中的反应。神农找到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再根据病的症状对症下药。神农以一种草治一种病的叫本草,以几种草治一种病的叫医方,从此医道建立。
本草和医方在医学里面长期使用,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的本草应该借鉴于神农创建的医道。
神农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表明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勤劳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