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及内容(洪秀全1853年建都天京后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及内容(洪秀全1853年建都天京后颁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42 更新时间:2024/1/14 6:21:19

《天朝田亩制度》:系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一部旨在建造“天下一家、共享一家”社会,以“凡天下田,天下人共耕”为基本原则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

在以“农耕经济”为根本的封建朝社会,土地对于人数最多的农民阶层而言性命攸关,耕地问题对于封建王权而言,直接关乎皇权统治和社会稳定乃至整个王朝的综合国力、统治寿命等等。

所以,历朝历代对于土地问题都倍加重视,都专门制定土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对于太平天国而言,《天朝田亩制度》就是这样一份国家基本政策法规。

天平天国:乃系清朝晚期,为了推翻晚清政权的腐朽统治,农民阶层发动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历时十四年,统治疆域包括福建、江西、江苏、湖北、安徽等很大范围。

清朝能够从关外一隅发展成为统治中原地区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是爱新觉罗氏家族的巨大胜利,更是坚定支持爱新觉罗氏家族崛起的满洲贵族们的巨大胜利。

清朝入关以后,在治国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广泛借鉴和沿用前明王朝的成例,但在土地问题上却和任何朝代都不尽相同。

顺治朝开始,逐渐形成了以“满洲贵族”为主、汉民族地主阶级为辅、基层百姓拼命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全国土地状态。

清太宗皇太极驾崩以后,代表满主贵族阶层根本利益的爱新觉罗·多尔衮成为辅佐年幼君主——顺治皇帝处理朝政的摄政王,大权在握,操控国家大局。

经过皇太极一朝对满洲贵族阶层的百般打压和排挤,皇权基本已经完胜旗权,但多尔衮的当权再次让旗权成为和皇权旗鼓相当的实力存在,甚至在多尔衮的代表下,其权势和地位凌驾于皇权至上。

爱新觉罗·多尔衮

在旗权当道的顺治朝前朝,实际上的清朝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当然会不遗余力的保护满洲贵族们的基本离异,所以一到严重伤害农民阶层乃至汉族地主阶层的“圈地令”下达。

顺治元年,清朝顺利入关并定都北京,为了解决满洲八旗官兵的生计问题,多尔衮下达了“圈地令”,规定“近京各州县汉人无主荒地全部予以圈占,分给东来诸王兵丁人等”

根据上述命令,旗人携绳骑马,大规模地圈量占夺汉人土地。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饥寒迫身;同时又强迫汉族农民依附于满洲贵族,补充其壮丁队伍。

有些汉人地主为求得政治上的庇护,还带地投充。土地圈占后,八旗贵族和官员、兵丁,按照各自地位高低及所属壮丁多少,分得数量不等的土地。其大部分落入了贵族和官员之手。

清初时期满洲贵族对土地的不规模圈占和吞并,导致了:

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赖租种旗地为生。以致流民南窜,有父母夫妻同缢死者;有先投儿女于河而后自投者;

有得钱数百,卖其子者;有刮树皮抉草根而食者;至于僵仆路旁,为乌鸢豺狼食者,又不知其几何矣。

康熙皇帝亲政后,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康熙认为“家给人足,而后世济”。

在继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发展经济。康熙帝废止贵族圈近京州县田地的特权,将土地让与百姓耕种。

禁止满洲贵族圈地的康熙皇帝

《清实录·圣祖实录》记载了康熙二十四年,康熙皇帝关于禁止满洲贵族圈地的上谕:“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

但是康熙皇帝对圈地的禁令在其“仁政”统治思想的影响下,并没有彻底贯彻,再加上当时满洲贵族已经将土地圈占大部,退还的情况更是罕见。

所以,禁止圈占土地的禁令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清朝对于土地管理在满洲贵族和基层汉族百姓之间的区别对待为清朝晚期众多农民阶层发动反对清朝腐朽统治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占据晚清政权半壁江山。

差一点推翻清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发起的直接原因所在。

01 清朝统治下落后的土地制度

在明末清初时期,偏居关外一隅的满族绝对属于文化、经济等方面远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

明朝因为自己的腐朽而被农民阶层推翻了统治,清朝借此机会挥师入关,取代前明王朝,成为中原大地上的统治阶层。

但是,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满族统治阶层并没有汲取明朝得罪农民阶层的惨痛教训。

同时也为给以游牧为生的满洲八旗兵士在中原地区找到新的生计,对土地的管理制度不得不严重偏向于满洲贵族阶层。

多尔衮在顺治元年发布“圈地令”的时候,还给出了光面堂皇的理由:

我朝定都燕京,期于久远,凡近京各州县热主荒田,及前明皇亲哪焉公侯伯内监尺于寇乱者,姆主庄田甚多,尔部清囊:

如本主尚存及有文革存老,量口分抬,其余尽分抬东来诸王助戚兵 丁人等,盖非利其土地,良以东来藉王助臣兵丁人等,熊处安蹬,不得已而取之。

在“圈地令”中,多尔衮似乎对满洲贵族圈地有着明确规定,那就是“无主荒田”或者“前明皇亲或前明贵族们”所圈占的土地才能予以圈占,收归己有。

多尔衮“不得已而取之”的圈占土地思想更是基本等于胡说。

清政权建立之初,战火仍在燃烧,百姓死伤流亡甚多。全国在籍人口严重减少的同时,全国在册土地也减少近30%。

在此种情况下,多尔衮不思休养生息,从政策和法规上鼓励农耕经济尽快恢复,反而进一步压迫和损害农民阶层的根本利益。

这让清朝在晚期出现农民阶层的反清抗清活动埋下了 巨大的隐患。

标签: 天朝洪秀全颁布制度内容1853年时间

更多文章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西汉君主汉武帝为什么这么做)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百家独尊儒术,君主汉,武帝,意思,罢黜,西汉,为什么,这么

    儒家思想的内涵要想了解为什么汉武帝独尊儒术,我们首先要知道儒家思想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一直提倡以“仁”为本,儒家思想的核心也一直围绕着仁,义,礼,智,信五常进行衍化,其中“仁”是儒家思想内涵的核心,也是儒家推崇的伦理道德的最高点,是孔子的哲学观点。那么什么是“仁”呢?“仁”

  • 6部笑断气电影盘点(让人从头笑到尾的好电影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盘点,电影,笑断气,推荐,从头

    小时候亲戚放了一台VCD在我们家,还有一些光盘,其中一张就是东成西就,反反复复看了无数次,非常搞笑。对传统经典的结构,颠覆了以往的影视形象,无厘头荒诞喜剧,各种元素合集,麻将、枪战、济公、武状元苏乞儿等亮点不断,众星云集,大饱眼福。 非常经典的周星驰代表作,小时候一度以为历史就

  • 铁帽子王是啥意思(铁帽子王和一般王爷有哪些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铁帽子王,王爷,意思,区别,一般,哪些

    “铁帽子王”这个词是清代特有的,指的是亲王、郡王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传至后世不降等。其实,明代的藩王也都是铁帽子。只是因为亲王受封世袭罔替的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所以就没有“铁帽子的”这个说法。清代入关,鉴于明代的教训,在封爵上采取了降等袭爵的制度。也就是说,一般的亲王,死后由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但要降等为

  • 安禄山死后是什么朝代(756年2月5日安禄山建国大燕)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安禄山,大燕,朝代,建国,5日,756年,2月,什么

    安史之乱其实是大唐的制度原因?756年2月5日安禄山在洛阳建国大燕,改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以达奚珣为丞相。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大唐明明刚刚经历了开元之治,为什么会一下子被安禄山搞成这样?开元之治时代,我们的教材这么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20字(关于春节的由来与民风民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风,民俗,风俗,来历,由来,春节,关于,2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应该算古代把过春节描绘得最生动的一首诗了,今天是正月十四,恰逢西方的情人节,我在此先祝天下有情人结成眷属。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过完元宵佳节我们的春节就正式结束了。我在今天这个临近春节尾声之日,和朋友们谈谈春节文化和习俗中

  • 武则天为什么要迁都洛阳(从长安到洛阳到底是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洛阳,武则天,迁都,长安,原因,为什么,到底

    不得不说《风起洛阳》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侦探悬疑小说,这马上就要大结局了,关于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依然是看不出来,不得不说,这才是一个悬疑剧该有的样子。从《长安十二时辰》再到《风起洛阳》,华夏都市悬疑慢慢有了规模,长安与洛阳这两个古都,也成了展示华夏魅力最好的地点。我们都知道北魏孝文帝,为了迁都到洛阳,而

  • 柴荣去世为何赵匡义能夺权(柴荣刚病逝赵匡胤就用计夺权)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计夺权,赵匡义,柴荣刚,赵匡胤,病逝,去世,为何

    后周显德六年,世宗柴荣(又称郭荣)亲统大军北伐契丹,欲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料身染重病,回师京城后不久病逝,其子柴宗训继立为帝,是为恭帝,年仅7岁。赵匡胤赵匡胤青年时,他曾赋《咏日》诗,以言己志:“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抱负与豪情壮志。后汉时,

  •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代,三公九卿,指代,职位,制度,不同,哪些,分别,什么

    位列三公,在古代可以形容一个人很有能力,在朝堂上前途无量,同时也昭示着此人是朝廷重臣。中国古代封建史漫长而悠久,“三公”这个称呼,也在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几乎在每个朝代,“三公”所指代的官职都各有不同。那么,“三公”在不同朝代具体是指的哪三个职位呢?或许一提到“三公”,我们

  • 鲜卑人是什么民族(鲜卑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鲜卑,民族,哪个,现在,什么

    鲜卑族兴起于密林深处的大兴安岭,是首个统一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而这个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十二个地方政权。其中,拓跋鲜卑曾经横扫群雄,终结了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北魏

  •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的故事(不幸被老子道德经言中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经言,道德,起源,神话,传说,老子,人类,故事,不幸,关于

    从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看人的认知,我们都不幸被老子道德经言中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本来是一个非常严肃、庄重与极其重要的哲学终极问题,但却被很多愁善感的人或者想表现自己的人用来感叹或装逼,以此来展示自己是多么一个具有思想内涵与深沉的人。而就这个问题的本质而言,其之所以产生,则是源于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