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孔子是如何看待“节俭”的?

孔子是如何看待“节俭”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64 更新时间:2024/1/16 10:42:25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说:“奢侈的人不谦逊,节俭的人固执。与其不谦逊,宁可固执。”

孔子向来提倡节俭,在《八佾》篇中,孔子曾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主张在礼节仪式上与其奢侈,不如节俭。本章进一步阐述奢侈和节俭对人道德品质的不同影响,他认为:过分奢侈的人常常表现的不谦逊,节俭的人通常表现的很固执,与其不谦逊,倒不如表现的固执一点。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呢?

正如孔子所言,一般情况下,生活奢侈的人往往好自我夸耀,好攀比,他们财大气粗,敢说大话,花钱大手大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谦逊。然而钱不能从天上凭空掉下来,是前辈或者个人一分一分地积攒的,花完就没有了,所以生活奢侈不谦逊的人,最后往往导致一事无成。相反,节俭的人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常常固守一个正确的信念,知道钱应当花在什么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多花,看上非常顽固甚至抠门,然而却能集中精力干成自己想干的事情,所以孔子说:“与其不孙也,宁固。”

奢和俭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得失,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团体。据《韩非子十过》记载:秦穆公有一次问由余:“你说,古代君主使国家兴盛和覆亡的原因是什么?”由余回答说:“由于勤俭而使国家兴盛,由于奢侈而使国家覆亡。”后来,唐代诗人李商隐又取其意,写成《咏史》诗一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指出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在于勤俭,奢侈则招致破败,也就是“成由勤俭破由奢”。

奢侈浪费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在一些政府部门举办或一些婚宴的豪华宴会结束后,随处可见几乎没有动过的整只鸡、整条鱼等“剩物”被当作垃圾倒掉。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任何理由浪费。我国还有一大批多农村扶贫对象、城市低保人员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们国家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这种严重的浪费现象实在令人十分痛心。中央颁布的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痛击用公款大吃大喝的歪风,迅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紧迫。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

勤俭节约不仅是做人的根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教育学生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粮食做起。当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学生乱花钱、比吃喝、比穿戴,奢侈浪费的现象相当十分严重。不管是否需要,大中学校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有些学生还不止一部,至于手机的档次也愈发高档,和弦、彩铃、摄像、拍照等功能一应俱全。如果某人没有手机,而且手机档次没有赶上时代的要求,就会感觉低人一等。而在食堂,剩菜、剩饭随处可见,浪费现象很严重。这种不良社会风气正在滋生蔓延,势必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据报道,前些年烟台大学的7位保洁员积极响应学校“光盘”行动,捡食学生剩饭。他们在收拾餐桌时,看到学生们剩下的、未吃的馒头、油条、米饭等主食和部分没有污染的菜,就统一收回,加热后食用,剩饭不够吃的再购买,他们的举动触动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烟台大学师生的内心。我为这7位保洁员叫好,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虽然这一行动看上有点固执,让人难以理解,但他们却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为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本回答来源于作者新浪博客,已关联!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劝学》中涉及哪些哲学知识?为怎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曾经担任过三次稷下学宫的“祭酒”。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等,位于齐国,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亚圣孟子两次游齐都没有收到重视,至始至终没能在这里混出

  • 为什么古代要抑商扶农,难道古人不懂钱的好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重农抑商的国策从秦朝时就确立了,而确立重农抑商国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重农”十分好理解,毕竟没有人种地,国家就没有粮食吃。那为为什么要“抑商”呢?原因就是为了“重农”跟“重战”。如果一个国家的商业过于发达,那么百姓就会都去搞商业,农民和士兵就没有人愿意去干。如果一个国家商业氛围过

  • 为什么古时候有人要辟谷?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认为辟谷可以轻身长生乃至修道成仙。据说三国方士左慈就善于辟谷不食,据说寿命达到了二百岁。辟谷并非一定要什么东西都不吃,有的人将茶叶放入水中熬成浓汁,据说每天服下两盏能够不饿。也有食用茯苓一类的山中奇珍充当餐饭的,茯苓被认为有养身长生之效。也有为了方便而辟谷的。古代医书中有行军辟谷方,用的是煮熟的

  • 《老子》怎样体现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老子》已非《老子》,而是太史公曰:“与时迁移。”以当下为界的话,(怎样体现哲学思想)应始于胡适之先生。而唐君毅,与傅伟勋两位先生以诠释与创造的诠释学的风格用结构主义分层《老子》。而金岳霖先生更是以《老子》作为元学贯穿他,构建他的整个逻辑大厦。以至陈鼓应先生耕笔于一生,法《老子》之教者。外国

  • 浅谈你对唐朝的认识500字~900字(唐朝在我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有什么贡献和对世界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外交、打仗、人民平安、人民富裕、人民安全、扩大土地、管理、诗词等,国家的繁盛全是基於平民百姓,只要他们好,国家就安定、富裕.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唐

  • 中国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2005年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写于1905年6月,发表于同年9月)100周年和逝世(1955年4月18日)周年。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是千百年难得一遇的超级天才人物。他的科学思想、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思想、社会政治观点、自然观、科学观、教育观、宗教观乃至

  • 亚里士多德有哪些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一)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学科定位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科学,而不是感觉、经验和技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其目的是追究事物的本原和原因的知识,才能称之为科学。人们通过感觉拥有记忆,对统一事物的众多记忆导致经验,由经验得到技术,最后才能知晓事物的本原和原因,从而达到科学。他认为这

  •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派有那几派?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没有特别争论的话,所谓中国古典哲学不外包含法、释、道、墨、儒五个主干流派其它的小流派过分陷溺于个别分支,与主流研究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层次,可以暂时不加理睬;另外还有一些理论派别完全可以归到这五个派别中,因此也可以暂时放在一边。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它们的特点呢?为了比较圆满地解释这个问题,肯定需要写上

  • 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仁、义、礼、智”。先秦儒家提出了以“仁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孔子以“仁、义、礼”构建礼治秩序,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西汉中期以后,新儒家杂糅了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兵家等各个学派,建构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价值学说体系。董仲舒将孔孟的基本价值规范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为“五常

  • 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上古哲学思想,指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中国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从殷代后期起,经历了殷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殷周之际是古代思想的起源时期;西周则学在官府;周室东迁前后,官学崩溃,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一阶段。周王东迁以后的思想,以至春秋邹鲁缙绅先生的《诗》《书》传授之学,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二阶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