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治娶武则天没人反对吗(历史上武则天和李治感情好吗)

李治娶武则天没人反对吗(历史上武则天和李治感情好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3/12/20 8:12:32

唐朝的男女关系很乱!武则天本是李治的庶母,还是个尼姑,但李治名正言顺娶了她,4个理由,连李世民在世都无法反驳。

子娶父妻,这种婚嫁习俗在其他朝代根本就难以想象,可在唐代,司空见惯。

李治的老爸唐太宗李世民就带头娶了自己的弟妹;李治的孙子唐玄宗也抢了自己的儿媳,做爱妃。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中有两人情投意合,所以,李治娶武则天,既合情,又合理。

武则天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从名分讲,她终究是李治的庶母,这二人到底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公元637年,年仅14岁的武则天,因为长相俊俏,被选入宫中,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这个才人在后宫中是个什么级别呢?

我们先看一段《旧唐书》关于唐朝后宫等级的记载:

“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武则天初进宫,就被封为正五品才人,还被李世民赐名“武媚”,看起来,她颇为受宠、前途无量。

可不知怎么得,这以后的12年中,武则天仿佛在后宫被边缘化了,既不见她受宠的记载,也不见她在后宫中的位份有所晋升。

正在武则天为自己的命运担忧时,她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出现了。

1、李世民病重,二人情窦初开

公元643年,秉性敦厚的李治被立为太子,为了让太子尽快熟悉国家军政大事,唐太宗时常将太子带在身边。

慢慢地,李治进入后宫的机会就多了起来。

有一次,唐太宗病重,李治一直在旁侍候,恰好这天武则天当值,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四目相对,顿时一见钟情。

《新唐书》用一句话记载了此事:

“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

这个“悦之”,很好地表达了二人当时的状态。

武则天比太子大4岁,而且通过这几年的宫廷生活,早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做事干脆果断,她迫切需要一个改变命运的人和机会;

而李治则生性软弱、做事犹豫不决,而且据考证,他对年长的女性还有一种天然的依恋,也就是俗称的“恋母情结”。

这么看来,二人的性格和需求倒是可以完美地互补,这或许也是他们一见钟情的原因。

尽管郎有情妾有意,但碍于李治和武则天当时的身份,他们也只能谨守宫规、借机眉目传情。

2、感业寺出家,二人旧情复燃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按照大唐法令:后宫中凡是没有生育子嗣的嫔妃,一律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与青灯古佛为伴,了此残生。

26岁的武则天也在“被出家”之列。她真不甘心就这么默默过一辈子,她想到了此时唯一能解救她的人——新皇帝唐高宗李治。

《旧唐书》:“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

而此时李治在做什么呢?也许是忙着处理军国大事,也许是被新的妃嫔牵绊住了,总之,李治有长达一年的时间,丝毫没有想起感业寺还有个武则天。

直到耐不住寂寞的武则天,主动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

在这首李白都自叹不如的诗中,武则天诉说了自己的思念:“我心绪纷乱,精神恍惚,把红的都看成绿的了,为什么我如此憔悴呢?因为我整天想着你。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就请打开我的石榴裙看看吧,上面沾满了我的泪水。”

读到信后的李治大为感动,这才重新唤起曾经的激情来。

650年5月,李治趁唐太宗周年忌日,前去感业寺祭奠,这才又遇到了已经27岁的武则天。

据《旧唐书》载,二人时隔一年再见面时,“武氏泣,上亦潸然”,一场眼看就要夭折的旧情又复燃了。

3、武则天有孕,二人心愿达成

不久,武则天发现自己怀孕了,恰在此时,身在后宫的王皇后正为日益得宠的萧淑妃、徐婕妤头疼不已。

为了打压萧淑妃等人的风头,王皇后毅然决定成全皇帝、主动接纳武则天入宫。有了王皇后的鼎力支持,外人也不敢有太大非议,就这样,武则天走出了感业寺,进入了李治的后宫天团。

后世总有人拿“人伦纲常”这套说法,去指责李治和武则天。可从史实出发,他们的结合,真不算是败坏人伦。

为什么说李治娶武则天,不算是败坏人伦?

1、唐朝皇室的婚嫁习俗,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点

李世民的奶奶独孤氏、母亲窦氏都是鲜卑人,李治的母亲长孙皇后也是鲜卑人,所以,整个李唐王室都具有明显的鲜卑血统。

鲜卑族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盛行“收继婚制”。

所谓收继婚,就是部落的老首领去世,即位的如果是儿子,那么儿子就可以继承除生母外的其他母亲;如果即位的是兄弟,那么他就可以继承兄长所有的老婆。

毕竟,古代少数游牧民族的资源有限、面对的生存环境也较恶劣,收继婚的盛行,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现有的人口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保证这些失去倚仗的女人生存下去。

李治按照少数民族的传统,在父亲死后,娶自己的庶母,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2、唐朝社会风气整体比较开放

关于夫妻人伦,《左传》中有这么一句话:“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意思就是说,夫妻双方如果出自同一个姓氏,他们的后代可能就兴盛不了。

为啥呢?这是古人在发现近亲结婚的危害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流行的这种伦理观,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性。

到了两汉时期,这种夫妻伦理就演变了:“父系近亲不能结婚生子,母系近亲则可以”,说白了就是,堂兄妹这种关系的不能结婚,表兄妹之类的可以结婚。

西汉初年,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吕后就做主,让汉惠帝刘盈娶了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说起来,张嫣还得叫汉惠帝一声舅舅。

直到宋朝,程朱理学兴起,才对夫妻人伦关系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动,除了父系近亲依然不能结婚外,像庶母、儿媳、孙媳、嫂嫂、婶婶等关系,一律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背了人伦。

唐朝时,程朱理学还未出现,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再加上,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整体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儿子娶庶母、父亲娶儿媳、小叔子娶嫂嫂,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

3、唐太宗临终前把武则天赐给了李治

公元655年,李治执意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但遭到了褚遂良长孙无忌等顾命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武则天曾为先帝才人,怎么能立为后呢?

被逼急的李治,在李绩的支持下,终于使出了杀手锏——父皇早就把武氏赐给我了。

这件事被记载在《立武昭仪为皇后》的诏书里:

“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大概意思是说,武则天出身名门,品貌绝佳,而且侍奉先皇非常周到妥帖,而我李治当太子时,也很孝顺,一直在尽心尽力辅佐先皇,先皇念及我们的辛劳,临终前特把武氏赐给我了!

那么李世民生前真做过这样的事吗?暂且村存疑,因为除了这条诏书的内容,我在《旧唐书》、《新唐书》上,都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

反正李世民已经不在了,李治想咋编排老子都可以。

退一步讲,如果这事是真的,那李治娶武则天更有理有据了,自古君权大于一切,皇帝赐婚谁敢不要?

4、武则天的身份被“洗白”

虽然说,李治娶武则天这事,并不算违背人伦,但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还是要做些面子功夫的。

比如,武则天在嫁给李治之前,就在感业寺当过近3年的尼姑,经过这次出家,武则天的“往事尘缘”被全部斩断,再还俗的话,就相当于和过去的自己彻底划清了界限,可以重新开始新生活了。

这样的招数,武则天用过,后来的杨玉环也用过。

740年,唐玄宗为了合法霸占自己的儿媳杨玉环,就以祈福的名义,让身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出家为道士, 道号 “太真”。

五年后,杨玉环还俗,立即被唐玄宗册立为“贵妃”。

这种做法虽然有点欲盖弥彰,但从面上看,起码还能说得过去。

总结:

综上所述,唐王朝杂糅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游牧文化等多种文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包容和开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李治娶武则天这事,并不算是一件违背人伦的大事,起码在当时,并没有掀起什么大的风波。

包括之后的太平公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做的那些事,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丑闻,可在唐朝人看来,这或许仅仅就是李唐王室的“标配”和“常规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费尽心思娶到的武则天,虽然展现出了超强的政治才能,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但她却亲手“灭了”大唐,建立了大周,自己当上了皇帝。而李唐子孙,也几乎被屠杀殆尽。

不知,如果知道这些,李治会不会后悔娶武氏?

标签: 李治娶武则天历史反对感情

更多文章

  • 魏蜀吴三国最后谁赢了(三国时期三国争夺最后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吴三国,魏蜀,争夺,时期,结局,最后

    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说吧。蜀国被灭时,虽然已经是司马氏掌权,但毕竟名义上还是魏国所灭,蜀国最后一任皇帝那就是人尽皆知的刘禅-刘阿斗了。 公元263年,邓艾奇袭成都,刘禅随即放弃抵抗痛痛快快的投降了。随后虽然有姜维、钟会叛乱这样的一些小波折,但是大势已经无法挽回。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都被魏军当作战利

  • 乾隆为什么讨厌乌拉那拉氏皇后(历史上乾隆第二任皇后被废)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后,乌拉那拉氏,历史,讨厌,为什么,第二,乾隆

    乾隆是有名的“风流天子”,他不仅处处留情、而且来者不拒,他宠幸过的女人,有青春少女、已婚妇人、也有江南名妓、剃度尼姑等等。皇帝的纵欲和无所顾忌,成了帝后失和、皇后乌拉那拉氏失宠的主要原因。1765年2月,乾隆皇帝正与几位风尘女子共度良宵,忽然,皇后那拉氏破门而入,看着满屋的狼藉,皇后不禁掩面羞愤道:

  • 当时孙殿英带领的军队要多猖狂(东陵大盗孙殿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殿英,东陵,军队,带领,故事,多猖狂,当时

    1928年,清东陵惨遭灭顶之灾,30多亿财宝被孙殿英盗掘一空,慈禧太后被扒光曝尸、长满白毛,乾隆皇帝的头骨则被压成碎片。末代皇帝溥仪为此勃然大怒,亲自电告蒋介石,要求严惩凶手!并立下重誓:“不杀此贼,誓不为爱新觉罗子孙!”在一片喊杀声中,大家都认为孙殿英必死无疑,谁知孙殿英不仅安然无恙,还大言不惭地

  • 历史上的多尔衮死后掘坟(多尔衮被顺治掘墓鞭尸)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多尔衮,鞭尸,掘坟,历史,顺治

    1650年8月,多尔衮在外出狩猎时,因不慎坠马而死。顺治帝听闻这一消息,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在东直门外,迎接多尔衮的遗体回京。他不仅按皇帝的规格厚葬了多尔衮,还追谥多尔衮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对他的后人大加抚恤。仅仅过了两个月,多尔衮身后的境遇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顺治先是褫夺了多尔衮生前及身后

  • 历史上的宝日龙梅最后结局(康熙王朝宝日龙梅喜欢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宝日龙梅,王朝,康熙,历史,结局,喜欢,最后

    草原上,宝日龙梅当着大阿哥的面,临幸了康熙。在此之前,大阿哥胤禔对宝日龙梅不仅有救命之恩,而且还对她一见钟情。有着“草原月光”绰号之称的喀尔喀公主宝日龙梅,本来是天之骄子,父亲土谢图是喀尔喀蒙古部落的四大首领之一,她原本可以在草原上幸福快乐地生活着,过上那锦衣玉食的日子,因为在草原上,她并不是平民,

  • 曾侯乙嘴巴里含有什么小动物(古代葬俗中的饭含之礼)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葬俗,曾侯乙,嘴巴,动物,含有,古代,什么

    首先,“饭含”是古代丧葬习俗之一。在古代,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死后入殓时都会在嘴里塞点东西,称为“饭含”。 《白虎通•崩薨》载:“所以有饭含何也?缘生食,今死,不欲虚其口,故含。用珠宝物何也?有益死者形体,故天子饭以玉,诸侯饭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贝也。” 也就是说,人活着的时候都要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历史真相(安禄山杨贵妃有染的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贵妃,安禄山,真相,历史,洗澡,情况

    751年,32岁的杨贵妃刚认了48岁的安禄山做儿子,就急不可耐催促道:“禄儿快来,母亲要为你洗澡!”一个当朝受宠的贵妃给一个臣子洗澡,这听起来已经够荒诞了,更令人咋舌的是,此时的杨贵妃还比干儿子安禄山小16岁!民间有很多关于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香艳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禄山之爪”,据说有一次,作为“

  • 司马懿晚年为何讨厌老婆(历史上司马懿真的怕张春华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张春华,历史,老婆,讨厌,晚年,为何

    咱们先看看司马懿到底有多烦自己的发妻张春华。据《晋书》记载:其后柏夫人有宠,后罕得进见。帝尝卧疾,后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帝惊而致谢,后乃止。帝退而谓人曰:“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这里有三个表现:一、 司马懿晚年宠爱柏夫人,很少与张春华见面;

  • 刘邦为什么那么多人帮他(刘邦驾驭人才之道的人能力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驾驭,能力,人才,为什么,那么

    吕雉一家为了躲避仇家,就从山东来到了江苏沛县,由于她的父亲吕太公与当地县令关系很好,所以很多人都慕名来访。由于来人众多,吕太公就定下规矩:凡是来人拿的贺礼不到1000钱的,直接安排在院子里吃饭。作为底层官吏的刘邦这时也前来凑热闹,他宣称携带贺礼万钱,吕太公一听,这人出手阔绰啊!赶忙出门迎接,迎为

  • 汉宣帝为何给刘据谥号为戾(汉宣帝追封刘据谥号为戾)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宣帝,刘据,谥号,追封,为何

    汉武帝晚年老糊涂了,听了江充和苏文的谗言,居然把自己培养了多年的太子刘据给逼死了。此后田千秋为太子喊冤,汉武帝这才恍然大悟。为此汉武帝诛杀了江充全家,也将苏文给活活烧死,此后更是修建思子宫、归来望思台,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由此可见,汉武帝已经认识到这件事的错误了,但是他没有认错。所谓轮台罪己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