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羽为什么让傅士仁糜芳守后方(糜芳傅士仁为什么背叛)

关羽为什么让傅士仁糜芳守后方(糜芳傅士仁为什么背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79 更新时间:2024/1/22 1:08:08

第一首先我们必须确定一点,糜芳、傅士仁他们的职务是刘备任命的,与关羽无关。

虽然是关羽的麾下的将领,但任免之权却在刘备的手里,也就是说,关羽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实际上糜芳、傅士仁作为一方主将,二人的地位并不比关羽低,糜芳还是刘备的大舅子。一路跟随刘备。可谓劳苦功高,历经由弱到强。关羽声称处置糜芳、傅士仁更多地是恐吓。

但也必须承认,糜芳、傅士仁的投降加速了关羽的败亡。这和二人是几流武将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也说明关羽的驾驭能力不行。

地方军事主将投降敌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这首先是叛国,而投降又分为主动投降,濒临绝境被迫投降和被动投降。而糜芳、傅士仁显然是主动投降的。

属于卖主求荣,二人的投降属于典型的卖主求荣。这与夷陵之战黄权投降曹操有本质的不同

二人的投降从侧面说明荆州上下政治不和谐,关羽统治不当,糜芳当时是南郡太守,傅士仁是公安主将。

他们跟随刘备也有些年头了,二人不是荆州本土派,属于刘备嫡系,二人的忠诚度是没有问题的。

二人的投降应该和关羽的个人有很大问题,换言之,如果是张飞,或者说是魏延守荆州,糜芳、傅士仁未必会投降。

但拿糜芳跟关羽人际关系不对付作为投降的理由,未免有些牵强,糜芳投降只能说是面对危机,吓坏了,只好投降。

刘备成为汉中王以后,事业进入发达时期,刘邦加封糜芳为襄阳太守,重用糜芳不是在于其能力,而是看重他的忠诚可靠。只能说,糜芳辜负了刘备的信任。麋芳投降孙权没有任何好处。从

糜芳在孙权的处境也看得出来,糜芳也不是政治小白,更不是傻子。投降就是贪生怕死,见傅士仁投降也就一起投降了,当然也得承认,糜芳就算守襄阳也守不住。

至于说傅士仁,吕蒙白衣渡江兵临城下,傅士仁见抵抗无效的情况下投降吕蒙。麋芳看到傅士仁投降,知道公安已失。

也只有投降。关羽绝对不是大意失荆州,不能完全归咎于个人的过失 ,而且整个荆州集团失败,吕蒙顺利拿下荆州也说明荆州集团内部的不稳定不团结。

刘备做梦都不到当年在徐州、长坂坡时那么危险糜芳没有投降,而等到他飞黄腾达时却反而背叛了他。

这识人之明也就那么回事,刘备盲目相信关羽、高估了关羽的管理能力以及大舅子的忠诚度。

以至于最后损兵折将。而关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过于孤傲,不善于团结下属,缺乏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失败是必然的。而如果成功则是偶然的。多种因素作怪,关羽看不上糜芳与傅士仁只是极小的诱因。糜芳、傅士仁即便是一流战将也没有用,没有忠诚度,一切都没用。

标签: 傅士仁糜芳关羽背叛后方为什么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元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政策,民族,天下,实行,元朝,怎样

    朱元璋说“元以宽失天下”出自《明太祖宝训》。说某一日,朱元璋和朝臣讨论元朝为何立国不足百年而亡,讨论元朝的得失。其中一名朝臣拍朱元璋马屁说朱元璋得天下乃是上天所授,天命所归,朱元璋未置可否,而另外一个道:“元之天下,以宽得之,以宽失之”。这个说法得到了朱元璋的首肯,同意“以宽得之”这一点。但对“以宽

  • 刘邦为什么要杀萧何(刘邦为何几次三番对萧何动杀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动杀机,萧何,刘邦,为何,为什么

    刘邦对萧何动了三次杀机,都是为了什么?萧何靠吃瓜群众巧妙过关萧何为西汉政权建立的功臣第一,对刘邦忠心不二,共同进退,但刘邦仍然对萧何动了三次杀心。原因是在楚汉战争和随后诛杀异姓王的过程中,刘邦都领兵在外,萧何留守关中,作为丞相权柄一时无两,声望日隆。秦汉时期的丞相权力很大,不可避免与君权发生冲突,刘

  • 三国西凉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三国时候西凉的具体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凉,位置,地方,具体,三国,时候,现在,什么

    如今的西凉,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小小区县。可是古代的西凉,却是历朝历代想要占领的要地,而且从西凉也走出了不少名人。匈奴占河西走廊时称西凉为姑臧,西汉占据后称其为西凉。东汉末年西凉一带一直战乱不断,从西凉走出的几位名人,对当时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董卓率西凉铁骑入东汉,立新帝继位。西凉的

  • 司马懿通过什么掌握曹魏实权(如何清除曹魏老臣夺取政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魏实权,政权,司马懿,曹魏老臣,清除,夺取,掌握,通过,如何,什么

    司马懿能成功夺权,确实要感谢蜀将王平。 魏明帝驾崩后,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一开始,曹爽有事都要请教司马懿,二人合作还算顺畅。然而,一山岂容二虎,很快,曹爽与司马懿的竞争就开始了。权力竞争的关键,自然是军权竞争。曹爽的动作很快,其弟曹羲为中领军,弟曹训为武卫将军,又废除中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二

  • 谁点兵多多益善的历史人物(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故事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内容,历史,人物,故事

    我们常常听到民间传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在《秦时明月》里,也上演了一幕“韩信点兵”的场面,而且还出现了多多益善的台词,本以为韩信这次能够旗开得胜,但是没想到的是,他好像是出师不利。韩信赢得农家掌控权想要指挥农家弟子,那么必须要求农家弟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侠魁,为此韩信专门找田言

  • 郝昭为什么能抵挡诸葛亮(三国演义诸葛亮打不过郝昭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郝昭吗,抵挡,为什么,不过,三国演义

    228年冬十二月,诸葛亮率数万军,急攻陈仓,去被仅有千余人的郝昭所败。郝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如何以千余人击败数十倍于己的诸葛亮的呢?建有如此功勋的郝昭,为何后来又没有得到大用?他的结局如何呢? 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受挫。诸葛亮并不气馁,他严肃军纪、励兵讲武。通过整顿,“戎士简练,民忘

  • 多尔衮怎么把皇太极大儿子害死的(长子豪格为何没能即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太,豪格,多尔衮,长子,即位,害死,儿子,极大,为何,怎么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他勇武善战,军功卓著,威望非常高。皇太极去世后,豪格获得了两黄旗和正蓝旗主要大臣的支持,与多尔衮实力相当,是皇位有力的竞争者。然而,很快,他就险些遇害,靠着6岁弟弟福临的力保才保住了性命。此后,尽管他再次立下大功,但仍然无法逃过打压,最终死于狱中,连老婆都被多尔衮抢走了。能力杰

  • 丁奉斩杀张辽是真的吗(三国时期张辽和丁奉谁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张辽,丁奉斩杀,时期,厉害,三国

    没有比当曹军将领更惨的事情了。好端端的得以善终,老罗非要把人家搬出来挨一箭。想正常死亡?没门!五子良将,不论是否得以善终,都要被老罗安排成死于非命。没有比作东吴将领更幸运的事情了。老罗总会安排几个名将,硬塞给东吴将领,给他们刷一刷功绩。正史中的丁奉没有杀张辽,然而,他确实是被低估的猛人。 ”五

  • 胡服骑射是哪位君王的改革(春秋战国时期采取的军事改革)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改革,骑射,君王,胡服,军事,采取,时期,战国,春秋

    春秋战国,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有这么一个诸侯国,他们缔造了这个时期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也制定了极为完善的骑兵作战体系。甚至这个诸侯国差一点就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这个国家就是三晋之一的赵国。我们在阅读《战国史》时,对于赵国的印象多是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赵括的“长平之战”,还有那众志成城的“邯郸

  • 诸葛亮为何不采用魏延奇袭子午谷(他给诸葛亮计策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子午谷,诸葛亮,计策,魏延,奇袭,采用,为何,什么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为什么不敢一试?许多朋友对“子午谷奇谋”有误解,以至产生各种疑问。 228年春,诸葛亮进驻汉中,与众将僚属商议进军方略。督前部、丞相司马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主要包含3个步骤。1、魏延率5000精兵、5000背粮人,沿秦岭南麓,出子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