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宣帝为何给刘据谥号为戾(汉武帝戾太子刘据)

汉宣帝为何给刘据谥号为戾(汉武帝戾太子刘据)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4/1/16 21:40:28

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迫自尽,这是汉朝以来最大的一场冤案。当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当了皇帝之后,却并没有为当年刘据的冤案翻案,并且还给刘据定了一个恶谥为“戾”。

这是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宣帝这么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自己十分不稳固的皇位。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巫蛊之案的来龙去脉。

汉武帝晚年,迷信方术,所以京师之中聚集了很多方士和各类神巫。

最受汉武帝宠信的方士江充和太子刘据有仇,于是趁汉武帝生病在甘泉宫修养的时机,告发说在太子居住的宫中挖出了很多木偶小人,汉武帝的病就是太子诅咒的结果。

刘据被诬陷之后十分害怕,打算去甘泉宫向汉武帝说明情况。但这个时候,他的老师石德给他出了馊主意,石德说,这种事情是说不清楚的。

况且如今皇帝是否还活着都不一定,难道你忘记了秦朝太子扶苏的事情了吗?不如先杀了江充,再找机会向皇帝解释。

刘据觉得有理,便派人杀死了江充和他手下的巫士,但还是有人漏网跑到了汉武帝那里,告发太子谋反。于是,汉武帝派丞相刘屈氂带兵去讨伐,刘据很害怕,便将长安城中的囚犯和市民武装起来进行对抗。

双方大战五天,最终杂牌军还是打不过正规军,刘据兵败逃走。刘据的母亲、当朝皇后卫子夫在宫中自尽。刘据逃亡后不久便被追兵赶上,自知逃走无望的刘据自杀,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杀害。

刘据谋反案发生之后,朝中很多大臣以及长安的老百姓都知道太子是冤枉的,议论纷纷,慢慢便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

当汉武帝知道事情的始末之后,非常后悔,他将已经废除了近百年的“夷族”刑罚重新用,江充、刘屈氂等人都被灭族,其他相关人等也先后被杀。

汉武帝还修建思子宫以寄托哀思,又修建了归来望思之台,时常登上高台,思念太子。

然而,自负的汉武帝却始终没有对这一案件进行平反,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在汉武帝看来,太子刘据虽然没有行巫蛊之术诅咒自己,但是在被江充诬陷之后,没有及时向自己解释,而是起兵拒命,这就不对了。

巫蛊之案的前半段,刘据是被冤枉的,但后半段却是实实在在的造反,不能被原谅。

换句话说,汉武帝认为,无论有任何理由,刘据起兵造反是事实,这个案子翻不了。尽管汉武帝也认为刘据死得冤,但他并不觉得错在自己,而是认为错仍在刘据。

所以,刘据唯一的孙子刘病已一直在大牢之中没有被赦免,要不是邴吉暗中保护,这个刘据仅剩下的骨血也将死在汉武帝手中。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小儿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在位时,十分信任托孤大臣霍光,霍光因此得以掌握朝政大权。

后来,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桑弘羊联合燕王刘旦意图谋反,事情泄露被杀,另外一名辅政大臣金日磾又早已去世,因此霍光权倾朝野,成了汉朝廷实际上的决策者。

公元前74年,汉昭帝病逝,死后并没有留下子嗣。霍光于是选择了汉武帝的孙子、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在位仅27天就被霍光废为海昏侯。

刘贺被废之后,霍光再次挑选,最终选择了流落在民间的,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

刘病已即位,是为汉宣帝。后来他因为民间犯了他名字忌讳的人太多,便将自己名字改为刘洵,以免这些人被定罪,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了。

他和前任汉昭帝在位共38年的时间,被后来的史学家们称为“昭宣之治”,和之前的“文景之治”并驾齐驱。

汉宣帝即位之后,其实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他没有自己的班底,所以皇位很不稳固,主要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威胁,一个是权臣霍光,另一个是其他皇家宗室。

先说霍光,汉昭帝在位时霍光已经权倾朝野,昭帝死后就更没有人可以限制霍光的权力了,甚至废立皇帝这种事,也不过就是霍光一句话就可办成。

那么,汉宣帝即位之后,当然也害怕自己步海昏侯刘贺的后尘,生怕哪天霍光不高兴,便将自己废掉,另立新君。

因为汉宣帝的实力,即便比起刘贺也远远不如,因为他不仅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帮忙,甚至连朝中的大臣也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自己人,虽然身为皇帝,但真正要跟霍光打起来,那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再说其他皇家宗室。汉昭帝死后,霍光选择昌邑王刘贺继位,这是因为从法理上来说刘贺是和汉昭帝最亲近的一支。但是,是不是刘贺被废之后,汉宣帝就是法理上最合适的人选呢?并不是。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这一脉只剩下了宣帝一个。次子齐王刘闳无后。三子燕王刘旦,在汉昭帝的时候造反,而且就是被霍光镇压的,这一脉是没可能继承皇位了。

四子广陵王刘胥,仍然活着,而且他还有六个儿子和很多孙子。五子昌邑王刘髆已死,留下的就是刘贺。六子即汉昭帝刘弗陵,无后。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汉昭帝死后,刘贺的确是最适合的皇帝人选,可惜这个人不争气,被霍光废掉了。

但是,这时候广陵王刘胥还在啊,他和汉昭帝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血缘关系更近。事实上,汉昭帝死后,朝中很多大臣就提出让刘胥来当皇帝。

然而,霍光认为汉宣帝孤身一人,更加容易控制,所以力排众议选择了刘病已,但这并不意味着刘胥没有想法,朝中的大臣们没有想法。

由于面临着霍光和宗亲两个威胁,汉宣帝要想保住自己的皇位,就必须想办法消除这两个威胁。

霍光权力太大,根深蒂固,况且霍光也正是他在位的基础,不能动。眼下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不断强化自己的正统地位,宣示主权。

在这方面,汉宣帝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给太爷爷汉武帝立庙。

西汉的庙号制度还是很严格的,在汉宣帝之前的皇帝中,只有开国皇帝刘邦、汉文帝刘恒有庙号,分别是太祖、太宗,其他皇帝都是没有的,包括汉昭帝刘弗陵也没有给汉武帝上庙号。

但汉宣帝为汉武帝立庙,庙号为世宗,庙乐为《盛德》、《文始》、《五行》舞曲。

这就等于向世人强调,我是汉武帝的亲曾孙,是嫡出,和昌邑王刘贺、广陵王刘胥这些人是不一样的,甚至和汉昭帝刘弗陵也是不一样的,你们不要妄图染指皇位,你们的身份跟我没法比。

同时,汉宣帝也告诉霍光,我不是刘贺这种杂牌旁支,你不能随便废掉我,因为我是武帝的嫡系。

当然,以上这些话是不能拿出来说的,只能作为潜台词,局中人自然都能看得懂。

第二件事,就是给自己的爷爷刘据定性。

刘据当年的巫蛊之案是冤案,这一点大家早有共识,问题是这个案子怎么定性,一直没有定论,按照汉武帝的想法,事情已经那样了,就让它那样吧,你不说,我不说,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

但汉宣帝必须要给出个说法,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刘据的亲孙子,更重要的是,他要借此说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这一点很重要。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六月,汉宣帝颁布诏书,“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经过大臣们讨论,宣帝批准,确定刘据的谥号为“戾”。与此同时,还确定了刘病已亲生父亲刘进的谥号为“悼”。

“戾”在古代属于恶谥,关于这个谥号的解读有很多,我在所有解释中反复掂量,最后认为“不思顺受曰戾”这个说法,应该是当时汉宣帝和大臣们的本意。

意思大概为,刘据在被江充等人陷害之后,没有选择逆来顺受,向武帝解释,而是起兵拒命,这就叫做“戾”。

汉宣帝为什么要给爷爷刘据上这么个恶谥呢?其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宣示自己继位的正统地位。

汉武帝时,卫子夫是皇后,刘据是卫子夫所生,所以是武帝的唯一嫡子。如果没有巫蛊之乱,那么刘据这一脉是嫡传、大宗。

但是,事实上当皇帝的是庶子刘弗陵,那么刘弗陵这一脉就自然而然成了嫡传、大宗,尽管刘弗陵无后。

而之后的刘贺,当皇帝之前是要“以小宗入大宗”,改认刘弗陵为父的。但他很快又被废掉,史称废帝。既然是废帝,那么当然也就从刘弗陵这一脉中被剔除了。

接下来的刘病已又是以什么身份继承皇位的呢?有人说是以“汉武帝曾孙”的身份,这是不对的,他能继位的底线是武帝血脉,而不能说依靠这一点继位,更不能说因为他是凭借是故太子刘据的孙子而继位。

实际上,刘病已即位之前,仍然要“以小宗入大宗”,纳入刘弗陵这一脉之中。而由于古代古代宗法制度严格,近支宗室辈分肯定是不能乱的,从史料来看,刘病已应该是过继为汉昭帝的孙子。

刘病已就是以“汉昭帝之孙”的身份继承皇位的。

按照古代法理关系大于血缘关系的规矩,当了皇帝的刘病已,是刘弗陵的孙子,亲爷爷刘据已经成了他的大爷爷,关系已经比较疏远了。

为了向所有人表明这一点,刘病已给刘据定谥号为“戾”,就等于说是和刘据划清了界限。

如果汉宣帝坚持要追封刘据为皇帝,那么等于说自己的皇位传承自刘据,这就是不承认汉昭帝皇位的合法性了。

而汉昭帝的皇位是汉武帝亲自留下诏书传位的,其合法性不容置疑。如果宣帝连汉武帝都要质疑的话,那么他自身的合法性就会被所有人质疑了。

给汉武帝立庙,给刘据定谥,这两件事的目的都一样,宣扬自己是武帝之后的身份和继位的合法性,其目的就是防止其他皇室宗亲来争位,也让霍光对废立自己有所忌惮。

综上所述,刘病已即位为汉宣帝,却给亲爷爷刘据定了“戾”的恶谥,并不是因为怨恨,也不是因为什么亲情,这其中感情的因素几乎不存在,一切都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

配合着给汉武帝立庙这件事,刘病已一面强调自己是“武帝之后”的身份,一面强调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拉近了自己和汉武帝的关系。

同时也划清了和刘据的界限,表明自己为汉昭帝之后的身份,这是巩固自己皇位的需要。

我看到不少人强行解释,有的说“戾”其实是个很好的谥号,还有的说汉宣帝能争取到这个谥号已经很不容易了。

其实这是太想当然了,刘病已那时候刚刚继位,恐怕没什么心情和能力为刘据平反吧,如果真的想为刘据翻案,至少要等到霍光死了之后、自己掌握大权才行吧。

标签: 刘据宣帝汉武帝谥号太子为何

更多文章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出来救北宋(大宋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灭亡,杨家将,救北宋,原因,大宋,出来,为何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很多,但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最厉害的却是杨家将,这当然得益于《杨家将演义》。就如同很多人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只是因为《三国演义》流传甚广,而没有小说演义的南北朝、五代十国反而了解的人很少。 在演义中,杨家将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双龙会、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大破天门阵

  • 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谁赢了(合肥战役张辽八百破十万)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合肥,战役,张辽,时期,三国,八百,十万

    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对这个弟弟还是很了解的,孙权搞搞阴谋整整人还行,上战场打仗那是真不行。关键是孙权还没有自知之明,总以为自己是很会打仗,动不动就“御驾亲征”。赤壁之战时,孙权让周瑜率大军到前线抗击曹操

  • 汉武帝为什么怕窦太后(历史上窦太后是汉武帝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太后,历史,为什么

    汉武帝一代雄主,纵横捭阖,立有不世之功业,但要说他最害怕谁,那无疑就是他的祖母窦太后了,理由很简单而且唯一,因为窦太后随时可以废掉他的皇位。 窦太后的名字没有记载,唐朝人司马贞给她考证她的名字是窦漪房,但此处存疑。窦漪房大约出生于汉高祖元年,此时秦朝已经灭亡,但项羽分封了十八位诸侯,天下仍

  • 古代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的意思与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将军,意思,区别,古代

    东汉末年,三国期间,将军的封号特别乱,哪个高,哪个低?今天咱们就来理一理。 吴国为了表彰陆逊的功劳,曾专门设置了一个“上大将军”,这有一点像后世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劳,增设了一个“天策上将”职务,地位虽然崇高,但不属于常规职务。大将军的地位尚在三公之上,只在大司马之下。名号有建威大将军、

  •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都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州牧,刺史,官员,时期,太守,级别,三国,什么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经常搞不清太守、刺史、州牧是什么关系,谁的官职更大,谁管着谁,后来读书多了才慢慢了解,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豫州牧——刘备) 我们从头说起。周朝的时候,县比郡大,一个县有好几个郡。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国就是一个县,比如有一个小国叫做权国,在被楚国灭掉之后,就将其改为权

  • 大月氏国是现在哪里(西域大月氏国是现在是什么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月氏,西域,国是,国家,现在,哪里,什么

    大月氏为中亚古国,中心区域在今阿姆河北岸。大月氏为古族名,是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于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公元前5~前2世纪初,其族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称“月氏”。秦统一六国时,月氏势力强大,成为有“控弦十余万”的强大的游牧民族,时谓“东胡强,月氏盛”,敢于同匈奴抗衡,

  • 刘秀为什么立郭圣通为皇后(刘秀废郭圣通愧疚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立郭,郭圣通,皇后,刘秀废,愧疚,为什么

    因为刘秀过河拆桥呗!刘秀打小就有一个梦想:娶妻当娶阴丽华。这话早就四海皆知,也就是说刘秀早就向阴丽华公开表白,并且成功娶了阴丽华。但是娶了阴丽华才3个月,刘秀就跑河北去创业了。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你想好好创业?那也得看看当地的经商环境吧?刘秀来了以后便四处碰壁,一点儿优势都没有。由此可见,在经商环境不

  • 刘备为什么不给关羽谥号(关羽被杀对刘备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羽谥号,关羽,影响,为什么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关羽去世以后,身体留在了东吴,脑袋送给了曹操,只有衣冠冢是在刘备这儿。所以说关羽是分成了三个地方下葬的。最重要的当然是脑袋,被曹操弄了个木头身子,以诸侯的礼仪葬在了洛阳。可是关羽去世以后,刘备作为大老板,居然没有给他弄个谥号,这倒是挺奇怪的。一直到了关羽去世40年

  • 曾国藩为什么能打败洪秀全(对比一下洪秀全和曾国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洪秀全,曾国藩,打败,对比,为什么,一下

    太平天国的失败,不完全是因为曾国藩的湘军,其实更多原因是出现在他们自己身上。这么说吧,是洪秀全作死,才会把太平天国给搞没了。 天京事变无疑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洪秀全刚起家的时候,号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你别说,这事儿还真有不少人相信。尝到甜头的洪秀全,索性放弃了科举制

  • 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是什么意思(荀彧收到空盒子就自尽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盒子,荀彧,意思,曹操,自尽,收到,什么

    要是你走亲访友时,带一个空盒子去送礼,会不会被亲友给打出来?这是人干的事情吗?显然不是啊!可是在《魏氏春秋》里,荀彧生病了,曹操贴心地让人送了个礼盒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什么情况?这盒子居然是空的!于是乎荀彧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把曹老板的人打出去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曹老板为啥要送一个空盒子给自己呢?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