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武帝为什么怕窦太后(历史上窦太后是汉武帝什么人)

汉武帝为什么怕窦太后(历史上窦太后是汉武帝什么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15 更新时间:2024/2/1 6:21:09

汉武帝一代雄主,纵横捭阖,立有不世之功业,但要说他最害怕谁,那无疑就是他的祖母窦太后了,理由很简单而且唯一,因为窦太后随时可以废掉他的皇位。

窦太后的发迹史

窦太后的名字没有记载,唐朝人司马贞给她考证她的名字是窦漪房,但此处存疑。窦漪房大约出生于汉高祖元年,此时秦朝已经灭亡,但项羽分封了十八位诸侯,天下仍然处在战乱之中,而刘邦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汉王。

为了躲避战乱,窦漪房的父亲带着她和两个兄弟隐居在观津县,却不幸掉入河中淹死了。父亲死了之后,家中失去了唯一的支柱,一家人只好各自寻找出路。窦漪房就被选入了宫中当宫女。

宫女也是分很多等级的,窦漪房是最低级的那一等,称为“家人子”。按说能够被选入宫中,窦漪房的相貌应该是不差的,万一被当时的皇帝汉惠帝刘盈看上,未必没有翻身的可能。

但在事实上,窦漪房根本没这个机会,因为当时是吕后掌权,为了让儿子刘盈及早和侄女张嫣生下儿子,吕后将所有长得漂亮的宫女都收到了自己居住的长信宫中,因此窦漪房实际上伺候的是吕后,连皇帝的面也见不着。

就这样过了几年,吕后为了监视刘邦各位儿子们的言行,选了一批宫女赐给各诸侯王,每人五个,说白了,这些人就是吕后派在各诸侯王身边的间谍,以监视刘邦各位儿子们的言行。

窦漪房因为自己老家距离赵国较近,就请求负责遣送的宦官,把她放在去赵国的名单上。不知道是不是这位宦官忘记了,还是因为窦漪房送的贿赂不到位,结果正式名单一出来,窦漪房被送去了最偏远的代国。

当时,西汉的第一任赵王刘如意已经被吕后杀了,第二任赵王是刘邦的第六子刘友。如果窦漪房真的去了赵国,成了刘友的姬妾,其下场肯定很惨。因为刘友的王后是吕后的侄女,而且非常善妒,后来因为刘友不喜欢她,竟然向吕后告发,导致刘友被吕后幽禁最终活活饿死。窦漪房如果在赵国,恐怕不是死在吕后侄女之手,就是死在吕后之手。

万幸的是,窦漪房去的是代国,此时的代王是刘恒,刘邦第四子,但因为不受刘邦喜爱,8岁时就到代国就藩了。窦漪房去的时候,刘恒已经有了王后,但这并不妨碍他宠爱窦漪房,不久之后窦漪房为刘恒生下了一女二子,分别是后来的馆陶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和梁王刘武。

能有今天的地位,窦漪房已经感觉很幸福了,但还有更大的幸福在等着她。吕后死后,陈平、周勃诛杀诸吕,废掉并杀死了后少帝以及刘盈其他的儿子。刘恒因为没有娘家势力,无外戚专权之祸,被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

而此时汉文帝的原配已死,原配所生的四个儿子在刘恒登基之后也先后死去,所以刘启就被立为了太子,而窦漪房也成为了皇后。

景帝时窦太后并未过多干预朝政

后来窦漪房不知因何原因,双目失明,渐渐失去了汉文帝的宠爱,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她的亲戚们知道自己家族成了皇后,纷纷来投奔,汉文帝对这些人进行了妥善安置。比如,窦漪房的弟弟窦广国被封为章武侯,亲侄子窦彭祖被封为南皮侯,渐渐地诸窦子弟遍布朝廷。

汉文帝死后,窦漪房的儿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汉景帝是个有名的大孝子,对窦漪房十分孝敬,甚至因为窦漪房喜爱小儿子刘武,生出了将来传位给弟弟的想法。但很快汉景帝就后悔了,而且窦漪房的侄子窦婴也坚决反对此事,最终没有实现。

对此,窦漪房感到十分失望,甚至因此削去侄子窦婴的名簿,不准他再出入宫廷,但是她并没有强迫景帝传位给刘武,对景帝的朝政也没有过多干涉,此时的她和专政弄权丝毫搭不上边。

景帝时,任用晁错进行削藩,引起了七国之乱,景帝想来想去只有窦婴能解决此事,窦漪房为了大局亲自请窦婴出山,最终窦婴和周亚夫两人相互配合,平定了叛乱。事后,窦漪房向景帝建议拜窦婴为丞相,景帝没有同意,而是拜建陵侯卫绾为丞相,这足以说明窦漪房对景帝只能提建议,而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景帝头上。

再举一个例子,窦太后喜欢黄老之学,有一次召一个人叫辕固的博士来问《老子》,可这个辕固是个儒生,就对窦太后说“此家人言矣。”窦太后大怒,命人将辕固投进养野猪的圈栏中。景帝知道后,让人偷偷塞给辕固一把利刃,结果辕固手刃野猪生还。窦太后知道此事后,也未再加以追究。试想,如果窦太后真的专权,辕固只怕难逃一死。但历史记载,辕固一直活到了九十多岁才去世。

武帝时窦太后权倾朝野

虽然窦太后在景帝时并未过多干预朝政,但她的势力还是很大的,因为此时诸窦弟子已经遍布朝廷,尤其是窦婴被封为魏其侯,任职大将军,掌管全国军务,地位显赫,唯有丞相卫绾可与之相提并论。

因为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因此儒生在景帝一朝都得不到重用,而所有黄老官员自然而然地簇拥在窦太后周围,以其为依仗,因此窦太后的权势还是很大的。

景帝死后,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武帝时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在经过文帝、景帝两朝的努力下,西汉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国力增强,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武帝继位时只有16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他看到国家如此富强,却还要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十分不满,于是决定推行新政,进行改革。

汉武帝新政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让列侯就国,解禁函谷关的禁令,整顿宗亲等等。武帝认为,“宗亲犯法,与民同罪”,这让那些习惯了高高在上、横行不法的贵族感到十分不满,于是天天到窦太后跟前告状。这些,窦太后都是认可的,毕竟这也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对汉朝廷还是有利的。但之后汉武帝做的两件事,就让窦太后无法容忍了。

第一件事,是武帝要废除黄老之学,改用儒学。窦太后是黄老之学的铁杆粉丝,景帝时就因此差点杀死辕固,武帝这么干她当然不同意。在她看来,儒生误国,只有继续执行黄老之学,才能维护西汉王朝的稳定与发展。

第二件事,是武帝积极准备对匈奴开战。以当时西汉的国力来说,或许已经足够强了,但在军事上恐怕还远远不是对手。窦太后先后辅佐文帝、武帝,也经历过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深知匈奴不好惹,贸然开战极有可能会使得汉王朝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坚决反对。

就在这个时候,汉武帝做了一件蠢事。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由于祖母窦太后的反对,武帝感到处处受到掣肘,十分不快。御史大夫赵绾向汉武帝建议:以后朝中大事不用向窦太后汇报,你自己拿着玉玺,盖章就能生效。武帝深以为然。

然而,这话传到窦太后耳朵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窦太后看来,年轻的汉武帝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毁坏祖宗的基业,葬送西汉王朝的江山,如果任由武帝抢走了权力,继续胡闹下去,说不定建国六十多年的大汉王朝会就此覆灭。

因此,窦太后进行了反击。她下旨罢免了赵绾、王臧等人的官,这些人都是崇拜儒学的,并且还让人调查赵绾是否犯过罪,不争气的赵绾以前果然作奸犯科,被窦太后抓个正着,于是两人直接被下了大狱,其后两人在狱中自杀。

这一次窦太后重拳出击,将武帝信任的很多重臣直接罢免,甚至斩杀,就连自己的侄子,时任丞相的窦婴因为支持武帝也被罢免了,受武帝重用的太尉田蚡也被罢免。

窦太后曾对武帝说了一句话,意味深长,“此欲复为新垣平也!”新垣平是个人,曾在汉文帝面前装神弄鬼,得了富贵,后来被人揭发,被诛三族。窦太后这句话表面上是说赵绾、王臧,在武帝面前装神弄鬼,罪该万死,隐藏的意思却是,如果你一定要保住这两人,那你就自身难保了!

这是窦太后和汉武帝的首次对抗,最终的结果是汉武帝完败。年轻的汉武帝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也让他认识到,自己严重低估了窦太后的实力,自己的力量完全不是对手,如果继续和窦太后对抗下去,那么真的可能会被废掉。

太后废掉皇帝,并非没有先例,仅四十多年前,吕后就废掉了前少帝刘恭,改立后少帝刘弘继位。汉武帝即位时,他的十三个兄弟大部分还活着,窦太后身为太皇太后,废掉武帝,另立他的兄弟为帝并不是难事。

也就是说,汉武帝在第一次和窦太后的交锋中,被彻底打服了,这一次窦太后只是惩处了他手下的大臣,废除了他的新政,但下一次就可能直接废掉他皇位了。因此,武帝从此之后,再也不敢和窦太后对抗,始终屈服于窦太后的威严之下。

直到武帝六年,即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武帝才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继续推行自己的新政。

综上所述,汉武帝之所以害怕窦太后,就是因为他打不过窦太后,还要时刻担心自己会被废掉。尤其在经过一次惨败之后,更加不敢和窦太后抗争,只能选择隐忍,等窦太后死后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标签: 汉武帝太后历史为什么

更多文章

  • 古代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的意思与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将军,意思,区别,古代

    东汉末年,三国期间,将军的封号特别乱,哪个高,哪个低?今天咱们就来理一理。 吴国为了表彰陆逊的功劳,曾专门设置了一个“上大将军”,这有一点像后世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劳,增设了一个“天策上将”职务,地位虽然崇高,但不属于常规职务。大将军的地位尚在三公之上,只在大司马之下。名号有建威大将军、

  •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都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州牧,刺史,官员,时期,太守,级别,三国,什么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经常搞不清太守、刺史、州牧是什么关系,谁的官职更大,谁管着谁,后来读书多了才慢慢了解,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豫州牧——刘备) 我们从头说起。周朝的时候,县比郡大,一个县有好几个郡。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国就是一个县,比如有一个小国叫做权国,在被楚国灭掉之后,就将其改为权

  • 大月氏国是现在哪里(西域大月氏国是现在是什么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月氏,西域,国是,国家,现在,哪里,什么

    大月氏为中亚古国,中心区域在今阿姆河北岸。大月氏为古族名,是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于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公元前5~前2世纪初,其族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称“月氏”。秦统一六国时,月氏势力强大,成为有“控弦十余万”的强大的游牧民族,时谓“东胡强,月氏盛”,敢于同匈奴抗衡,

  • 刘秀为什么立郭圣通为皇后(刘秀废郭圣通愧疚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立郭,郭圣通,皇后,刘秀废,愧疚,为什么

    因为刘秀过河拆桥呗!刘秀打小就有一个梦想:娶妻当娶阴丽华。这话早就四海皆知,也就是说刘秀早就向阴丽华公开表白,并且成功娶了阴丽华。但是娶了阴丽华才3个月,刘秀就跑河北去创业了。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你想好好创业?那也得看看当地的经商环境吧?刘秀来了以后便四处碰壁,一点儿优势都没有。由此可见,在经商环境不

  • 刘备为什么不给关羽谥号(关羽被杀对刘备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羽谥号,关羽,影响,为什么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关羽去世以后,身体留在了东吴,脑袋送给了曹操,只有衣冠冢是在刘备这儿。所以说关羽是分成了三个地方下葬的。最重要的当然是脑袋,被曹操弄了个木头身子,以诸侯的礼仪葬在了洛阳。可是关羽去世以后,刘备作为大老板,居然没有给他弄个谥号,这倒是挺奇怪的。一直到了关羽去世40年

  • 曾国藩为什么能打败洪秀全(对比一下洪秀全和曾国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洪秀全,曾国藩,打败,对比,为什么,一下

    太平天国的失败,不完全是因为曾国藩的湘军,其实更多原因是出现在他们自己身上。这么说吧,是洪秀全作死,才会把太平天国给搞没了。 天京事变无疑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洪秀全刚起家的时候,号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你别说,这事儿还真有不少人相信。尝到甜头的洪秀全,索性放弃了科举制

  • 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是什么意思(荀彧收到空盒子就自尽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盒子,荀彧,意思,曹操,自尽,收到,什么

    要是你走亲访友时,带一个空盒子去送礼,会不会被亲友给打出来?这是人干的事情吗?显然不是啊!可是在《魏氏春秋》里,荀彧生病了,曹操贴心地让人送了个礼盒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什么情况?这盒子居然是空的!于是乎荀彧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把曹老板的人打出去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曹老板为啥要送一个空盒子给自己呢?难道

  • 史书记载霍去病与霍光之死是什么原因(卒与薨的差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去病,史书,霍光,原因,差别,记载,什么

    司马迁死的时候,霍光还活得好好的,《史记》中怎么可能写霍光的死?估计提问者可能问的是:为啥司马迁的《史记》用“卒”,而东汉班固的《汉书》用“薨”。但在我们的印象里,可以用“薨”的人级别更高,而用“卒”的人级别就要低一点,是霍去病不如霍光地位高吗?还是司马迁对霍去病有意见?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更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赐死皇后(北魏孝文帝和他皇后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后,孝文帝,北魏,故事,为什么

    提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孝文帝改革,他为民族大融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拓跋宏五岁就登基,二十四岁亲政,三十三岁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并非都是好的,比如他的第二任皇后就让他相当失望,以至于在临死的时候下遗诏,叮嘱自己的弟弟,在他死后,赐皇后自尽。那么,孝文帝的皇后究竟做了什么事,让

  • 朱棣为何登基后没有生孩子(在位22年没生下一儿半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登基,朱棣,孩子,为何,没有,22

    朱棣从32岁以后,就再也没生下一儿半女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不出孩子这种事情,要么是男人的问题,要么是女人的问题。朱棣无论是做燕王的时候,还是做皇帝的时候,身边的妃嫔肯定不在少数,如果说一个女人不能为朱棣生下子女,那可能是这个女人的问题,可是所有的妃嫔都不能为朱棣生下子女,那就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