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的意思与区别

古代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的意思与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77 更新时间:2024/1/17 19:44:06

东汉末年,三国期间,将军的封号特别乱,哪个高,哪个低?今天咱们就来理一理。

武官之中,级别最高的是大将军。

吴国为了表彰陆逊的功劳,曾专门设置了一个“上大将军”,这有一点像后世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劳,增设了一个“天策上将”职务,地位虽然崇高,但不属于常规职务。

大将军的地位尚在三公之上,只在大司马之下。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那只是叫法不同,都是大将军。

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后,就被封为大将军,当时还没有丞相一职,所以这就已经几乎是最高的职务了。

后来,在封袁绍的时候,给的职位是太尉,这是三公之首。但袁绍以职位低于曹操为耻,坚决不肯接受。曹操主动辞去大将军职务,让给了袁绍,自己领了司空(三公之一),兼车骑将军。

三国时,比较出名的大将军还有蜀国的姜维,魏国的夏侯惇等。

接下来,分别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大将军之下,就是骠骑将军,汉武帝时设置,与三公并列。,一个担任此职位的就是霍去病。三国中,刘备称帝的时候,曾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后来李严也曾担任此职。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邓艾以大将军是身份,借天子的名义封刘禅为骠骑将军,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曹魏方面,大家熟悉的司马懿、曹洪都曾担任过骠骑将军的职务。

骠骑将军将军往下,就是车骑将军,地位略低于三公。三国时担任过这个职位的可就多了,汉献帝的岳父董承,刘备背叛曹操是所杀的车胄,还有张飞、张郃、程昱、黄权等等。

车骑将军之下,便是卫将军。卫将军一般掌握禁军,是皇帝的亲信才能担任。

再往下,就是四方将军了

所谓四方将军,即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分为四个方向,故称四方将军。

四方将军地位仅次于卫将军等之下,属于军中的高级武官,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四大军区司令。

四方将军在设立之初,职责是和其名字息息相关的。春秋时,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可以有六军,大的诸侯国可以有三军,小的诸侯国只能有一军。天子的六军具体怎么称呼没有记载下来,但顾名思义,所谓前将军,即统帅前军,负责战斗的将军;后将军,即统帅侯军,负责接应的将军。

诸侯的军队有三军,中军,左军,右军,左将军显然是统帅左军,右将军统帅的是右军。

从军中的职责来说,前、后、左、右四军都是相对独立的一支军队,区别不大,如果非要说有所区别的话,前军主要负责冲锋,后军主要负责接应,左右军主要负责掩护。

四方将军中,以前将军地位最高,其他三位不分高低。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大家熟悉的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得到封赏,这是因为四方将军已经是刘备这个汉中王所能封的最大的官了,更高级别的官职,以他现在的身份是没资格封的,除非他称帝。

其实,刘备登基称帝之后,对他们进行了补偿。除了将马超晋升为骠骑将军,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外,还封诸葛亮为丞相,领益州牧,赵云也被封为镇军将军。

四方将军之下,还有四征、四镇、四安、四平等正牌将军,再往下就是杂牌将军了

四征将军,可以视为军区副司令员,同样四镇将军也是如此,彼此牵制而已。三国后期,四方将军渐渐成了虚职,四征将军的权力反而越来越大,最后等到西晋时,四征将军就彻底取代掉四方将军的职责,而四方将军也由此被废除。

比如,蜀国的魏延就是征西将军,赵云也曾被封为征南将军、镇东将军,这都是正牌将军,所以有人说赵云一生都是杂牌将军,是不对的。何况赵云还担任过中护军,这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侍卫,掌管禁军,宿卫皇室,位置极为重要,不能说刘备对赵云不够信任。

四字开头的正牌将军往下,就是各种杂牌将军了,名号繁多,什么征虏、将军、荡寇、扬威、振奋……名字虽然响亮得多,但地位就低多了。

偏将军属于将军助理,地位就比较低了

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在将军中的地位较低,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而且其任命往往不需要皇帝,大将军直接就能说了算。

关羽、马超、赵云、徐晃、于禁、张郃……三国时很多人都担任过偏将军。赤壁之战后,赵云就是以偏将军的身份,领荆州的桂阳郡太守。

关羽投降曹操后,斩颜良文丑,也被封为偏将军。张郃刚投降曹操的时候,也是被封偏将军,到了曹丕的时候才熬到了左将军,临死前晋升为车骑将军。

由此可以看出,在三国时期军官晋升的路线大致是这样的,先混上个裨将军,这是低级武官的称号。

然后晋升偏将军,再晋升杂牌将军,再晋升正牌将军,再晋升四方将军,然后依次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就算到顶了。

标签: 将军意思区别古代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都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州牧,刺史,官员,时期,太守,级别,三国,什么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经常搞不清太守、刺史、州牧是什么关系,谁的官职更大,谁管着谁,后来读书多了才慢慢了解,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豫州牧——刘备) 我们从头说起。周朝的时候,县比郡大,一个县有好几个郡。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国就是一个县,比如有一个小国叫做权国,在被楚国灭掉之后,就将其改为权

  • 大月氏国是现在哪里(西域大月氏国是现在是什么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月氏,西域,国是,国家,现在,哪里,什么

    大月氏为中亚古国,中心区域在今阿姆河北岸。大月氏为古族名,是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于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公元前5~前2世纪初,其族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称“月氏”。秦统一六国时,月氏势力强大,成为有“控弦十余万”的强大的游牧民族,时谓“东胡强,月氏盛”,敢于同匈奴抗衡,

  • 刘秀为什么立郭圣通为皇后(刘秀废郭圣通愧疚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立郭,郭圣通,皇后,刘秀废,愧疚,为什么

    因为刘秀过河拆桥呗!刘秀打小就有一个梦想:娶妻当娶阴丽华。这话早就四海皆知,也就是说刘秀早就向阴丽华公开表白,并且成功娶了阴丽华。但是娶了阴丽华才3个月,刘秀就跑河北去创业了。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你想好好创业?那也得看看当地的经商环境吧?刘秀来了以后便四处碰壁,一点儿优势都没有。由此可见,在经商环境不

  • 刘备为什么不给关羽谥号(关羽被杀对刘备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羽谥号,关羽,影响,为什么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关羽去世以后,身体留在了东吴,脑袋送给了曹操,只有衣冠冢是在刘备这儿。所以说关羽是分成了三个地方下葬的。最重要的当然是脑袋,被曹操弄了个木头身子,以诸侯的礼仪葬在了洛阳。可是关羽去世以后,刘备作为大老板,居然没有给他弄个谥号,这倒是挺奇怪的。一直到了关羽去世40年

  • 曾国藩为什么能打败洪秀全(对比一下洪秀全和曾国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洪秀全,曾国藩,打败,对比,为什么,一下

    太平天国的失败,不完全是因为曾国藩的湘军,其实更多原因是出现在他们自己身上。这么说吧,是洪秀全作死,才会把太平天国给搞没了。 天京事变无疑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洪秀全刚起家的时候,号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你别说,这事儿还真有不少人相信。尝到甜头的洪秀全,索性放弃了科举制

  • 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是什么意思(荀彧收到空盒子就自尽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盒子,荀彧,意思,曹操,自尽,收到,什么

    要是你走亲访友时,带一个空盒子去送礼,会不会被亲友给打出来?这是人干的事情吗?显然不是啊!可是在《魏氏春秋》里,荀彧生病了,曹操贴心地让人送了个礼盒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什么情况?这盒子居然是空的!于是乎荀彧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把曹老板的人打出去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曹老板为啥要送一个空盒子给自己呢?难道

  • 史书记载霍去病与霍光之死是什么原因(卒与薨的差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去病,史书,霍光,原因,差别,记载,什么

    司马迁死的时候,霍光还活得好好的,《史记》中怎么可能写霍光的死?估计提问者可能问的是:为啥司马迁的《史记》用“卒”,而东汉班固的《汉书》用“薨”。但在我们的印象里,可以用“薨”的人级别更高,而用“卒”的人级别就要低一点,是霍去病不如霍光地位高吗?还是司马迁对霍去病有意见?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更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赐死皇后(北魏孝文帝和他皇后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后,孝文帝,北魏,故事,为什么

    提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孝文帝改革,他为民族大融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拓跋宏五岁就登基,二十四岁亲政,三十三岁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并非都是好的,比如他的第二任皇后就让他相当失望,以至于在临死的时候下遗诏,叮嘱自己的弟弟,在他死后,赐皇后自尽。那么,孝文帝的皇后究竟做了什么事,让

  • 朱棣为何登基后没有生孩子(在位22年没生下一儿半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登基,朱棣,孩子,为何,没有,22

    朱棣从32岁以后,就再也没生下一儿半女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不出孩子这种事情,要么是男人的问题,要么是女人的问题。朱棣无论是做燕王的时候,还是做皇帝的时候,身边的妃嫔肯定不在少数,如果说一个女人不能为朱棣生下子女,那可能是这个女人的问题,可是所有的妃嫔都不能为朱棣生下子女,那就肯定是

  • 宋真宗死在泰山封禅的经过(在泰山封禅的皇帝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泰山,封禅,宋真宗,皇帝,经过,哪些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宋朝后世的皇帝之所以不封禅是因为后世的君王不屑于宋真宗站在同一个位置。个人觉得完全就是胡扯。首先何谓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其实说白了封禅泰山就是帝王的一场政治作秀而已,只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