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谁赢了(合肥战役张辽八百破十万)

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谁赢了(合肥战役张辽八百破十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523 更新时间:2024/1/31 9:07:38

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对这个弟弟还是很了解的,孙权搞搞阴谋整整人还行,上战场打仗那是真不行。关键是孙权还没有自知之明,总以为自己是很会打仗,动不动就“御驾亲征”。

赤壁之战时,孙权让周瑜率大军到前线抗击曹操,自己亲率大军在后接应,临行时对周瑜说,如果接战不利,就退回来,我将亲自与曹贼一战。这就很很可笑了,如果周瑜都打了败仗,你去顶啥用?

话不多说,还是具体讲讲三国史上最著名的逍遥津之战吧。此战,张辽军七千人,孙权十万人,打起来的时候,张辽只用了八百敢死队就杀得孙权大败,两次几乎活捉孙权,此后一直到张辽去世,孙权都对张辽怕得不要不要的。

公元215 年,曹操去打汉中的张鲁,临走前让护军薛悌给镇守合肥的张辽、李典乐进送去了一封信,并叮嘱说,“敌军到了,才能打开。”

果然,不久之后,孙权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直奔合肥而来。这一次孙权出征,可谓倾全国之力,吕蒙甘宁凌统潘璋徐盛丁奉等著名将领几乎全部带上了,而且此时孙权刚刚和刘备缔结了湘水之盟,划定了荆州界线,也没有后顾之忧。

而此时镇守合肥的曹军只有七千人,不足孙权军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曹操的主力此时都在汉中,和刘备对峙,短时间内不可能对合肥进行救援。

无论怎么看,似乎孙权都应该拿下合肥才对,但战争的进程却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

孙权到了之后,张辽等人赶紧打开曹操送来的锦囊妙计,里面就一句话,“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所有人都一头雾水,啥意思啊?本来我们人就少,竟然还让我们主动出击,这不是要命吗?

只有张辽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他说,“曹公的意思是,让我们在敌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去攻击他们,这样就可以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就能顺利守城。很难理解吗?”

于是,张辽连夜召集了八百名敢死队,杀牛吃肉,准备大战。而孙权的部队渡过长江之后,就在陆上安营扎寨,但十万大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过来的,所以过江的只是一部分,有多少史书上没有记载,按照惯例,猜测可能为两三万人。

第二天,张辽带着八百敢死壮士,直冲孙权阵营。要说东吴军队的战斗力真的不行,张辽在数万大军中左冲右杀,斩了两名将军和数十名士兵之后,大喊一声“张辽在此!”居然就把吴军给吓住了。

张辽喊着自己的名字,直接就冲到了孙权的麾下。眼看张辽杀得越来越近,孙权傻眼了,周围的将领也傻眼了,不知道怎么办了,只好簇拥着孙权登上了一个土坡躲避,并让军士举着长戟围起来,这才安心。

张辽看杀不进去,就高喊让孙权下来决一死战,孙权不敢答话,更不敢真的下来打。

说实话,这要是他的哥哥孙策,肯定就直接杀下来了,张辽还真未必是敌手。可孙权不行啊,虽然方脸紫髯,看起来很威风,其实战斗力就是渣。

孙权不敢下来,张辽胆子就更大了,在吴军阵营里一阵搅和。但他毕竟只有八百人,吴军至少有数万人,很快就将张辽的人马围了起来,而且围了好几层。

然而,吴军的战斗力实在太低了,就这种形势,还是被张辽杀开缺口,突围了出去。这时候还困在里面的魏兵说,“将军要放弃我们吗?”张辽听到后,又杀了回来,把这些魏兵都救了出去。《三国志》记载,当时“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这次冲击虽然错动了孙权军的锐气,但其实造成的实际伤害不大。等大军陆续渡江之后,孙权指挥大军对合肥发动了猛烈攻击。哪料到墙高城深,一连打了十几天,根本攻不下来,这时候东吴军中突然流行起了瘟疫,孙权无奈,只好决定退军。

退军之时,各路大军都渡江回去了,只剩下孙权和凌统、甘宁,带着一千多护卫军还在北岸。在城中的张辽看到这一情况,毫不客气,当即和乐进就带着兵马杀了出来。

孙权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往南跑,留下凌统和甘宁断后。要说这两位,那真是东吴的猛将,要不是他们,孙权很可能就死在张辽手下了。

甘宁宁引弓射敌,死战不退,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可谓豪气冲天。凌统带着三百人保护孙权到了桥上,可是此时桥已经断了,中间有一丈多的距离,孙权的马跳不过去。

于是凌统转身杀回,身上受了数十创,身边所有的人都战死了。等到凌统觉得孙权已经过江了,这才潜水回到东吴。

那孙权过江了吗?答案是过去了,孙权身边一个近侍,他让孙权骑着马后退一段距离,然后策马助跑,他则在后面使劲用鞭子抽打,战马吃痛,一跃居然越过了断桥,救了孙权一命。

据说张辽在冲杀的时候,是见过孙权的,可惜他不认识他,战后问降卒才知道,后悔不及。

魏文帝曹丕说起这场战役时,曾说道,“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而孙权也彻底被张辽吓破了胆,从此以后再打合肥时,孙权就不敢上岸了,一直窝在船上,想必张辽当时留给他的阴影实在太大了。

多年以后,孙权再次攻打曹魏,曹丕派张辽和曹休到海陵防御,当时张辽已经病重,但孙权知道张辽来了之后,对众将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至于为什么张辽八百人就打败了孙权的十万人,就是因为孙权不会打仗,还喜欢装。老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孙权本来就不会打仗,进攻的时候非要把自己的营帐扎在前面,退军的时候非得留下来断后,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要是小霸王孙策这样做,我们能理解,因为孙策不怂啊,当年和太史慈从马上打到马下,还不允许别人帮忙,每次打仗就是冲锋在前,也没见他像孙权这么狼狈过。

如果不是孙权带兵,而是孙策带兵,张辽第一次带着八百人冲阵的时候,估摸着孙策早就嗷嗷叫着迎上去了,如果主将上去了,还怕其他将领和士兵不出力?

可你看看孙权呢?一个字,跑!当张辽叫阵的时候,还不敢答话,真是怂到家了。

可你怂就怂吧,还特别喜欢装,结果被张辽一突击,就原形毕露了,露出了怂的本质。

所以,合肥之战,张辽的突袭战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孙权太怂又太装!

标签: 合肥战役张辽时期三国八百十万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什么怕窦太后(历史上窦太后是汉武帝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太后,历史,为什么

    汉武帝一代雄主,纵横捭阖,立有不世之功业,但要说他最害怕谁,那无疑就是他的祖母窦太后了,理由很简单而且唯一,因为窦太后随时可以废掉他的皇位。 窦太后的名字没有记载,唐朝人司马贞给她考证她的名字是窦漪房,但此处存疑。窦漪房大约出生于汉高祖元年,此时秦朝已经灭亡,但项羽分封了十八位诸侯,天下仍

  • 古代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的意思与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将军,意思,区别,古代

    东汉末年,三国期间,将军的封号特别乱,哪个高,哪个低?今天咱们就来理一理。 吴国为了表彰陆逊的功劳,曾专门设置了一个“上大将军”,这有一点像后世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劳,增设了一个“天策上将”职务,地位虽然崇高,但不属于常规职务。大将军的地位尚在三公之上,只在大司马之下。名号有建威大将军、

  •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都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州牧,刺史,官员,时期,太守,级别,三国,什么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经常搞不清太守、刺史、州牧是什么关系,谁的官职更大,谁管着谁,后来读书多了才慢慢了解,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豫州牧——刘备) 我们从头说起。周朝的时候,县比郡大,一个县有好几个郡。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国就是一个县,比如有一个小国叫做权国,在被楚国灭掉之后,就将其改为权

  • 大月氏国是现在哪里(西域大月氏国是现在是什么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月氏,西域,国是,国家,现在,哪里,什么

    大月氏为中亚古国,中心区域在今阿姆河北岸。大月氏为古族名,是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于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公元前5~前2世纪初,其族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称“月氏”。秦统一六国时,月氏势力强大,成为有“控弦十余万”的强大的游牧民族,时谓“东胡强,月氏盛”,敢于同匈奴抗衡,

  • 刘秀为什么立郭圣通为皇后(刘秀废郭圣通愧疚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立郭,郭圣通,皇后,刘秀废,愧疚,为什么

    因为刘秀过河拆桥呗!刘秀打小就有一个梦想:娶妻当娶阴丽华。这话早就四海皆知,也就是说刘秀早就向阴丽华公开表白,并且成功娶了阴丽华。但是娶了阴丽华才3个月,刘秀就跑河北去创业了。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你想好好创业?那也得看看当地的经商环境吧?刘秀来了以后便四处碰壁,一点儿优势都没有。由此可见,在经商环境不

  • 刘备为什么不给关羽谥号(关羽被杀对刘备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羽谥号,关羽,影响,为什么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关羽去世以后,身体留在了东吴,脑袋送给了曹操,只有衣冠冢是在刘备这儿。所以说关羽是分成了三个地方下葬的。最重要的当然是脑袋,被曹操弄了个木头身子,以诸侯的礼仪葬在了洛阳。可是关羽去世以后,刘备作为大老板,居然没有给他弄个谥号,这倒是挺奇怪的。一直到了关羽去世40年

  • 曾国藩为什么能打败洪秀全(对比一下洪秀全和曾国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洪秀全,曾国藩,打败,对比,为什么,一下

    太平天国的失败,不完全是因为曾国藩的湘军,其实更多原因是出现在他们自己身上。这么说吧,是洪秀全作死,才会把太平天国给搞没了。 天京事变无疑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洪秀全刚起家的时候,号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你别说,这事儿还真有不少人相信。尝到甜头的洪秀全,索性放弃了科举制

  • 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是什么意思(荀彧收到空盒子就自尽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盒子,荀彧,意思,曹操,自尽,收到,什么

    要是你走亲访友时,带一个空盒子去送礼,会不会被亲友给打出来?这是人干的事情吗?显然不是啊!可是在《魏氏春秋》里,荀彧生病了,曹操贴心地让人送了个礼盒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什么情况?这盒子居然是空的!于是乎荀彧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把曹老板的人打出去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曹老板为啥要送一个空盒子给自己呢?难道

  • 史书记载霍去病与霍光之死是什么原因(卒与薨的差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去病,史书,霍光,原因,差别,记载,什么

    司马迁死的时候,霍光还活得好好的,《史记》中怎么可能写霍光的死?估计提问者可能问的是:为啥司马迁的《史记》用“卒”,而东汉班固的《汉书》用“薨”。但在我们的印象里,可以用“薨”的人级别更高,而用“卒”的人级别就要低一点,是霍去病不如霍光地位高吗?还是司马迁对霍去病有意见?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更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赐死皇后(北魏孝文帝和他皇后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后,孝文帝,北魏,故事,为什么

    提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孝文帝改革,他为民族大融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拓跋宏五岁就登基,二十四岁亲政,三十三岁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并非都是好的,比如他的第二任皇后就让他相当失望,以至于在临死的时候下遗诏,叮嘱自己的弟弟,在他死后,赐皇后自尽。那么,孝文帝的皇后究竟做了什么事,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