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共封了多少亲王和郡王(明朝亲王庶子封什么王)

明朝共封了多少亲王和郡王(明朝亲王庶子封什么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27 更新时间:2023/12/11 2:33:07

历史总喜欢不断轮回,汉朝刘邦搞分封制,把自己老刘家的子侄封了个遍,清一色的实权王爷。结果导致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差点没把汉景帝给灭了。

到了明朝,朱元璋没有吸取汉朝的教训,依旧把自己二十来个儿子全都分封为诸侯王。结果又造成了靖难之役。这回建文帝朱允炆就没那么幸运了,朱棣就这么把他给赶下了台。

但是朱棣是因为反对削藩走上皇位的,即使他再想削藩,也不能削藩是不?不过他上台以后,也开始搞历史轮回。

怎么个轮回法?汉武帝时期,流行地方官举报诸侯王的现象。但凡有人举报基本上一查一个准,这个诸侯王就算不杀头也要被削藩,这事儿可谓是屡试不爽,诸侯王们一个个战战兢兢。

到了朱棣时期,这哥们也开始搞这一套。他让地方官各种监视这帮诸侯王,但凡有一丢丢越雷池的现象,朱棣也要把他给收拾了!所以说明朝这帮亲王、郡王,那小日子别提多难过了!

一、明朝的王爵都是恩封,一出生就决定了!

朱元璋曾经两次分封,一共分封了23个儿子为亲王,一个从孙为郡王。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帮人的儿子、孙子又该怎么册封呢?大家都是老朱家的人,封得不好得内讧。

因此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仔仔细细地确立了明朝的分封制度。那么在《皇明祖训》中,是怎么规定册封郡王的呢?

第一种情况: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

这话什么意思?也就是说,皇太子的嫡长子,可以被立为皇太孙,也就是说将来会被封为皇帝。至于皇太子的其他儿子(不论嫡庶),只要年满10岁,就会被封为郡王。

第二种情况: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

这种情况是谈论亲王的,朱元璋的儿子基本上都是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到了10岁,就可以被立为王世子,将来可以继承亲王爵位。其余次嫡子和庶子将来只能被封为郡王。

如果亲王到了30岁,他的正妻还没能生下嫡子的话,那么他的那些庶子,也只能被封为郡王,别想着继承亲王爵位。这是为了保护亲王正妻的权益,毕竟能嫁给亲王的女人,都不是一般出身。

第三种情况: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至十岁,皆封郡王。

这种情况是为了弥补刚才那种情况的漏洞。那就是如果亲王和正妃到了50岁还是生不出嫡子来咋整?这个时候亲王就可以把庶长子立为王世子,将来继承亲王爵位。至于其他的庶子,到了10岁以后,就可以被封为郡王。

总体来看,郡王的来源有两种,第一种来自于皇太子的次嫡子和庶子,第二种来源于亲王的次嫡子和庶子。

二、明朝只有亲王和郡王是可以世袭罔替的!

我们看清宫剧,总是会听到铁帽子王的称呼,其实压根就没有所谓的铁帽子王。这种说法就好像说你考上了有编制的工作,那你就是端上了铁饭碗一样。

其实铁帽子王和铁饭碗是个级别的俗称,它们真正的称呼应该是世袭罔替王爵身份。这种身份在整个清朝,也就12个人获得。

世袭罔替王爵是啥意思呢?清朝采取降级袭爵制度,也就是说亲王的儿子一般只能是郡王,郡王的儿子一般只能是贝勒。可是有了世袭罔替这个资格以后,亲王和郡王的儿子,在承袭爵位时,就一直都是亲王和郡王,不需要降级。

在明朝,有世袭罔替权力的,可不仅仅只有12个人了。但凡是亲王和郡王,其实都有世袭罔替的资格。

也就是说,在大明朝,但凡你得到了亲王爵位,那你的子孙后代里,肯定会有亲王。郡王也是一样,肯定会有一个子孙后代继承你的郡王爵位。

哪些级别是要降级世袭的呢?郡王的子孙中,没有继承君王爵位的那帮人,会被授予一定的官职,这就没有爵位那么牛掰了。

郡王的儿子们会被封为镇国将军,孙子则被封为辅国将军,曾孙被封为奉国将军,玄孙则被封为镇国中尉,五世孙被封为辅国中尉,六世孙以及此后的孩子们,全都是奉国中尉。

这说明啥?这说明越往后的越不值钱。比如说奉国中尉,几乎是烂大街的职位,是个老朱家的孩子都能被封为奉国中尉,因此不需要争抢。

三、亲王儿子太多,郡王封号不够用咋整?

一般来说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朱元璋时代所封的23个亲王,清一色都是一字王。啥意思?就是地位最高的王爵,而郡王一般都是二字王。

功臣们就算功劳再大,在明朝也不可能被封为亲王,所以说亲王其实就那么23个,在明朝一直没有改变过。

可是郡王就不一样了啊!这23个亲王的儿子里,没有继承亲王爵位的人,都能被封为郡王。皇太子的其他儿子也能被封为郡王,每一代亲王所生的儿子,同样也可以被封为郡王,那郡王可就海了去了!

这么一来给郡王找封号,就成了一个大难题,甚至可以搞一个课题专门研究一下。最早的郡王封号,都是以古代郡县的名字来命名的。

天下那么大,有多少个郡县可以册封为他们的封号呢?所以说压根就封不完。到了后来实在是找不到的时候,也没关系,可以查字典,把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新的郡王封号了。

中华汉字那可多了去了,你确定老朱家的郡王能够达到这个数量?不好意思,还真达不到,因为大明朝也就两百多年光阴,还没为这事儿发愁,就已经灭亡了。

总结:老朱研究这套东西可谓是煞费苦心!

朱元璋之所以要这么搞,其实就是为了保证,将来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天下。只要各路诸侯王都还掌权,那谁来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说老朱只知道帮助朱允炆清除那些功臣,却从未想过要帮他清除掉那些藩王。因为将来即使藩王作乱,这天下还不是老朱家的嘛!

标签: 亲王郡王庶子明朝多少什么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嘉靖为什么不杀海瑞(海瑞上奏折骂嘉靖帝那一段)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海瑞,奏折,历史,为什么,嘉靖帝

    嘉靖皇帝只是喜欢修道,不喜欢上朝而已,但他绝不是一个昏君,相反嘉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他为什么要处死海瑞呢? 公元1566年,即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已经五十二岁了,还只是户部里的一个小官云南省主事,官秩为正六品。虽然职位不高,但此时海瑞的名气却很大,“海青天”的名声甚至比一些一品二

  • 英国胜利丘吉尔为什么下台(丘吉尔对英国的胜利的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丘吉尔,胜利,下台,英国,贡献,为什么

    这是一张1945年2月份雅尔塔会议时期的照片,照片上的三巨头,就是英美苏三国当时的领导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英国领导人还是丘吉尔。但是到了1945年7月17日的波茨坦会议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丘吉尔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在柏林近郊举办的波茨坦会议,其实就是分赃大会。可是会开到7月28日,英国大选的结果

  • 清朝的摄政王有多大的权力(大清朝摄政王是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摄政王,权力,大清朝,什么

    清朝的摄政王,无非就是多尔衮和载沣两位。多尔衮是清朝入关时期的摄政王,可以说大一统的清朝就是这位老兄奠定的基础。载沣则是清朝灭亡前的摄政王,由于他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所以清朝就这么没了。一个开启了帝国的宏图大业,一个结束了帝国的宏图大业。虽说都是摄政王,可是这两位的差距还真不是一星半点的。有人问,既

  • 齐襄公和文姜到底什么关系(齐桓公和文姜是兄妹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姜,齐襄公,齐桓公,兄妹,关系,到底,什么

    文姜号称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息妫、夏姬、西施。西施是大家都知道的,由此可见文姜究竟有多美。不过文姜的出身要比西施强得多,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千金小姐,她老爹是齐国国君齐僖公,异母哥哥是著名的齐襄公和齐桓公。可以说这姑娘从小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让文姜闻名天下的,可不是她的出身,也不是他的美貌,

  • 历史上因为小事而引发的大事(出其不意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小事,引发,大事,出其不意,故事,因为

    崇祯年间有个御史叫毛羽健,这个人在历史上倒也不怎么出名。明朝的官员都比较刚,喜欢怼天怼地怼空气,尤其是御史,更是谁都敢怼。因此魏忠贤掌权那会儿,毛羽健就被怼下台了。为啥?因为他这回要怼的人,是阉党核心成员杨维垣、阮大铖两人。魏忠贤作为他们的大老板,能答应吗?因此毛羽健就麻溜地滚蛋回湖北老家了。等到崇

  • 关陇集团势力有多大(历史上关陇集团真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陇,集团,势力,历史,存在,真的

    关陇集团中的关和陇是分开的。关指的是陕西关中,陇指的是甘肃陇山。从北魏开始,在关中和陇山一带崛起的门阀势力,被历史学者们称之为关陇集团。北魏在全国设立六大军区,早期都是鲜卑贵族充当将士,后来汉人逐渐取代了鲜卑人的位置,成为了六大军区的主力军。尤其是到了北魏孝武帝时期,关中大行台贺拔岳与大丞相高欢分庭

  • 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吗(历史上左宗棠怎么评价曾国藩)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曾国藩,左宗棠,历史,评价,瞧不起,怎么

    左宗棠为啥瞧不上曾国藩?当年左宗棠跟着曾国藩后面混的时候,发现曾国藩总是打败仗,而且还多次要跳河轻生。你说目睹这一切的左宗棠,咋能看得起他?左宗棠这个人是个天才,纵然40出头才出来搞事情,进士都没考上,可一眨眼功夫就成了清朝的封疆大吏。而曾国藩这个人是个稳步前进的人,他考上进士以后,一步步往前走,可

  • 张作霖乘坐专列被炸事件称为皇姑屯事件(专列被炸毁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专列,事件,皇姑屯,炸毁,乘坐,张作霖,地方,称为

    炸死张作霖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奉军自己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炸弹放在了桥上!而且诡异的是,日军知道张作霖的出行时间、火车班次、坐在哪一节车厢,你说说,张作霖还能怎么避免这件事呢?如果没有自己人把这件事出卖给日军,你说这些细节他们是怎么把握住的?尤其是张作霖为了防止自己出意外,特地提前释放了好几个假消

  • 外族入侵孔子后人投降真的吗(每个朝代都不敢惹孔子后人 )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孔子家族,和中国封建王朝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西汉汉高帝十二年时,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便被汉高帝刘邦册封为奉祀君。汉元帝时期,改为褒成君。汉平帝时期,直接封为褒成侯,而孔子也被追封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时期,孔子被尊为王爵,而孔子的嫡长子孙则被封为文宣公。奉祀君、褒成侯、文宣公等称号,大家不是很熟悉,

  • 古代的三妻四妾分别为哪些(古时候三妻四妾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意思,古时候,古代,哪些,分别,什么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笼统地说,可称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一个男人,同一时期只能有一个妻子,却可以有多个小妾。所谓“三妻四妾”,就是妻妾众多的意思,其中的三、四,并非确指,而是泛指,四妾尚有可能,三妻绝无可能。 无论是礼制,还是法律,古代都规定男子只能有一个妻子,并且得到了严格执行,即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