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里的探春远嫁后的结局(贾探春远嫁后的过得怎样)

红楼梦里的探春远嫁后的结局(贾探春远嫁后的过得怎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72 更新时间:2023/12/16 18:41:06

贾探春的结局与大姐元春一样,是被弓弦勒死的。元春、探春都是不能善终的结局,那么,她们家中的姐妹们当中还有比这更惨的结局吗?

探春究竟“远嫁”到了哪里

我把远嫁二字打上了引号,说明“远嫁”只是一种借喻手法,真正要写的并不是探春出嫁了。《红楼梦》与《西游记》都受《水浒传》的发,甚至是继承了《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以婚姻嫁娶、男女情爱来指代或者象征皇权争夺与归属。因此,贾探春的“远嫁”,隐藏的是南明时期朱家彻底“消亡”的历史或者朱家的家史。

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经依据文本和历史真实,破译了“清明涕泪江边望”这句判词,贾探春“远嫁”的是真真国。

真真国是薛宝琴所到的西海沿子,那里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子,写了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所讲的就是真真国所在之处,也就是“汉南”的缅甸。宝琴带回的这首五言律诗中,隐藏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的结局,也就是贾元春、贾探春,以及林黛玉、香菱、王熙凤等人的悲惨命运,她们都是因为“两地孤木”而被缢杀的

薛宝琴说,真真国在西海沿子,是一个“水国”。水国中那个写汉诗的女子身挎倭刀,这把“倭刀”就隐藏了秦可卿故事中的“猫狗打架”。倭刀,在《红楼梦》中并非指的是北海道等地虾夷族的蕨手刀,而是苗刀。据冷兵器专家所云,倭刀是以唐刀、苗刀仿制改造的,真真国女儿诗中的“汉南”就隐藏着与倭刀有关的南明历史。

《南明实录》、《明季南略》,以及“南明野史”等史料记载,永历十二年(1658年),吴三桂率清兵入滇,攻打南明永历小朝廷。永历皇帝朱由榔在征南将军、黔国公沐天波等人的保护下,由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渡江,逃到了缅甸——这就是薛宝琴讲的“真真国”。

宝琴讲真真国故事之前,曾经写了“怀古十绝”,这十首诗的第一首是《赤壁怀古》,“预言”的就是大明亡于之火亡于“水国”的结局,贾探春册页画的大船,就毁在了这首怀古绝句之中。这首诗的第三句写的是“喧阗一炬悲风冷”,喧阗之“阗”一般做叠声用,也就是“阗阗”。按照书中惯用的“拆字法”解读,“阗阗”就是真真。

因而,贾探春“远嫁”的就是真真国,因为“猫狗打架”而惨遭末世劫难。在这场劫难中,不仅贾探春没有得到“善终”,红楼姐妹也没有几个人能逃脱王朝末世覆灭的厄运。

贾探春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薛宝琴当着众姐妹诵读的真真国女儿诗,第一句就隐伏了南明逃亡番外的历史,这两句写的是“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朱楼梦”就是《红楼梦》,更是朱家复国之梦。但是,这个梦却化作了“水国吟”。上文讲到,水国就是真真国,就是缅甸。真真,表示由滇入缅,这个地方就是“汉南春历历”中的大汉南疆之南,同时,“真”又反映了缅甸的宗教状况,其国也信真主教。

当时的“真真国”以缅历纪年,其泼水节就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是最盛大的国节。缅甸又确实在“西海沿子”上,西部有很长的海岸线,呈半岛状,也就是薛宝琴所说的“岛云蒸大海”。所以,“水国”就是真真国,真真国就是缅甸。而“岚气接丛林”,则又说的是真真国的气候特征,以及从“汉南”入缅的地理环境。

永历帝朱由榔于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十八进入缅甸境内,二月初一到达伊洛瓦底江,二月初四开始渡江。这一年闰正月,也就是有两个正月,那么,这一年的二月初一到二月初四期间,必定有清明节。所以,贾探春判词中的“清明涕泪江边望”,指的就是永历皇帝离开“朱楼”前往“水国”渡江前的状况。

林黛玉选定三月初二开桃花山,但却遇到了贾探春的生日,黛玉说:“我这一社开得又不巧,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林黛玉的这句话,其实是高度写实的“春秋笔法”。永历皇帝渡江进入缅甸这段时间,因为闰正月而将出现两个“生日”:清明节在阴历二月,贾探春过了一回生日。到了三月初二,贾探春还得过一回“寿日”。

贾探春的寿日是清明节,而《红楼梦》中的“清明”更是指的明清之交的末世。故而,探春判词第一句就交代了她将“远嫁”的历史悲剧——“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精明”,其实也是“清明”。《红楼梦》写的就是“清明”的末世劫难,怎么扯到了清朝的九子夺嫡呢?

朱由榔逃到缅甸的第三年,也就是书中写的“三春”,缅甸发生政变,莽白杀了莽达夺了王位。这年(永历十五年,1661年)七月十八日,莽白以喝咒水盟誓为名,把黔国公沐天波等三百余名永历侍卫骗过伊洛瓦底江,制造了“咒水之难”,杀掉了所有赴约的永历侍卫。随之,派兵围攻永历驻地劫掠财富宫娥,一时间哭声闻之十余里。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说的是离开“朱楼”故国的南明小朝廷在真真国的痛苦呻吟,绝不是惬意地做梦、吟诗。此时此地,“望家乡,路远山高”,朱楼之梦已是昨日之梦,“焉得不关心”?

当年十二月,吴三桂攻入缅甸,莽白把朱由榔交给了清兵。永历十六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将朱由榔等二十五口人以弓弦勒死于篦子坡金蝉寺。这真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红楼梦》高度写实,只是我们并没有读懂罢了。

贾元春的册页画中有一把挂在香缘的弓,并不是暗示贾元春死于宫廷政变,而是有“香缘”的人都会死于弓弦之下,或者都逃不过这场末世劫难。

我曾经解读过“香缘”,指的就是朱家的事。贾探春“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两地”就是香菱判词中的“自从两地生孤木”中的两地,“孤木”加两地,就是个“桂”字。桂,指的是曾经袭封桂王的朱由榔,以及以弓弦勒死永历皇帝的吴三桂。同时,又着重写到了桂林靖江王。

大明这一支“孤木(朱由榔是木字辈)”一度孤悬海外,正是探春“远嫁”的真实写照。

金陵十二钗结局简述

金陵十二钗中,第一个离开的是秦可卿,她是“淫丧天香楼”。脂砚斋说,这一笔也是“史笔”,是故意隐瞒历史的“春秋笔法”。其实,秦可卿也是被缢杀的。但是,她却有缢杀、病死两个结局。

薛宝钗的结局本当是“金钗雪里埋”,但她却与林黛玉“钗黛合一”。因此,宝钗的另外一个结局便与林黛玉一样,是“玉带林中挂”,也是被缢杀。林黛玉被缢杀,书中有多处伏笔,比如《离魂》这处戏就暗示她“不在梅边在柳边”,与秦可卿的结局一样,是在“煤边”终局,也就是暗喻了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

同样,林黛玉也有两个结局,脂砚斋在书中批注,以贾菱、贾菖暗伏了林黛玉将终于药石。宝黛合一,林黛玉有养荣丸,养的是荣国府,薛宝钗有冷香丸,暗喻的是朱家正统,无论是荣国府还是朱家正统,其结局都因贾菱、贾菖而终结于药石,薛宝钗也有几种结局。

王熙凤的结局是“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绝不是说的凤姐婚姻三个阶段,而是隐伏了秦休、琹休(薛宝琴)、朱休、众休、春休、冷香休……等等朱明王朝的终局。而其《聪明误》中的“意悬悬”、“荡悠悠”,则又暗示凤姐也是被缢杀的。

写到这里,金陵十二钗中已经有六个死于缢杀,其中还有几个是两个悲惨的结局。自崇祯而后,南明称帝与不称帝的藩王中,有桂林靖江王朱亨嘉(称帝)、朱亨歅死于缢杀,其中,隆武帝秘密缢杀朱亨嘉之后,对外宣称其得暴病身亡。标志着大明灭亡的朱由榔,则是死于弓弦勒杀。

假如说《红楼梦》写的是九子夺嫡,那么,有这么多红楼金钗被缢杀吗?除了金陵十二钗,还有副册中的香菱也是魂归“两地”,死于缢杀。

大观园的姐妹中,恐怕只有惜春、史湘云、巧姐逃过了缢杀厄运,她们都出家了。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实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城,林黛玉在荣禧堂所见,就隐藏着第十二代靖江王,也就是被追谥为“荣穆王”的朱履祜,荣穆王的儿子就是被隆武帝缢杀的朱亨嘉。朱亨嘉称帝,以“林代玉(己卯、庚辰本中写的是“林代玉”)”,被隆武帝活捉于靖江王城。靖江王城被攻陷时,一个太监将他的儿子抱出王府,藏在了王城中的雪洞之中,这个雪洞,也叫“刘蟾洞”。

“刘蟾洞”在书中化身为刘姥姥(程本中叫刘老老),这就是巧姐得救的故事。太监救下了朱亨嘉的儿子,然后带着这个小王子来到了全州,在湘江边上的湘山寺出家。这个小王子就是后来的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

林黛玉住在潇湘馆,号潇湘妃子,史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飞”、“水涸湘江,云散高唐”都与湖南无关,暗喻的就是石涛出家的湘山寺。而一心一意要做姑子的贾惜春是大观园中的画家,更是石涛在书中的主要投影

贾探春在大观园中的姐妹大致是这样的结局,没有谁能逃过末世劫难。至于李纨,她象征的是自朱洪武以来的历朝皇帝,随着大明的终局,她当然也是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而收场了。

妙玉虽然算不上贾探春的姐妹,但也是与大观园相邻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妙玉原本是“庙宇”,来自与蟠香寺,居住在槛外“土馒头”中的“故人”。妙玉的结局就是在“梅边”,栊翠庵的梅花早就暗示她的一个结局,与秦可卿一样,已经去了“梅边”。

因此,贾探春的“远嫁”暗喻的是南明末世劫难,覆巢之下无完卵,大观园的姐妹们都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结局。金陵群钗来自九天薄命司,她们都是大结局都是“薄命”。

写到这里,顺便还要说一句,后四十回续书应当是忠实地反映了原著精神,比如林黛玉死于掉包计,就是再现了己卯、庚辰本中的“林代玉”。而贾宝玉追随一僧一道出家,更是末世之中“不幸中之大幸”。其结局以“延世泽”进一步假语存、甄士隐,让这部伟大的著作保留了主题精神,并得以流传千古——在此,向高鹗、程伟元致敬。

标签: 贾探春结局过得怎样红楼梦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作者爱新觉罗·弘暟真的吗(真实作者是康熙孙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作者,孙子,康熙,真实,爱新觉罗·弘暟,红楼梦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我虽然也有心中的人选,但却不敢妄下结论。不过,我却敢坚决地否定,这部伟大的著作,肯定不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弘暟写的。以下,我简要地以《红楼梦》文本,以及其中隐藏的历史背景,证伪爱新觉罗·弘暟《红楼梦》作者之说。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

  • 武松为什么要替施恩报仇(武松为了答谢施恩做了哪些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松,答谢,施恩报仇,哪些,为什么,为了

    这个细节隐藏着极深的机密,是大明王朝的一段隐秘历史。假如把这个细节解读出来,一段被争议了几百年的悬案,恐怕就有答案了。那么,武松得免死罪,施恩反而大哭,究竟是什么原因,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水浒传》中的绰号,尤其是七十二地煞的绰号,除了孙立而外,都是施耐庵原创。既然是原创,就不

  • 水浒108将哪个最无能(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谁排名垫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垫底,好汉,梁山,排名,无能,哪个,108,水浒传

    梁山没有无能之辈,水浒108将人人都是可用之才。但是,如果仅从文本故事中解读,梁山却似乎有很多能力低下之人。以下,我就举几个比较“公认”比较低能的梁山好汉,大致看看他们文本背后的形象,了解一番108将中到底有没有最无能的人。 书中唯一没有交代会武功的人就是宋清,以武功论,宋清肯定是最无能了

  • 中年女人穿着看出生活质量(人到中年穿衣服懂得品味 )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有人说,看中年女子的穿着,就能看出她的生活质量。这话太片面,我觉得靠穿着看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太靠谱。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穿着贵气光鲜亮丽的女人,不一定就有钱,生活就有质量;穿着朴素不太讲究的女人,不一定就没钱,生活就没有质量。关键是这个“质量”二字,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体现在

  •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古代学历等级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学历,贡士,顺序,进士,举人,秀才,等级,相当,古代,现在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清朝时期,科甲出身的官员被称为“正途”出身,由此可见科举取士在清代

  • 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对文化交流的历史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西洋,影响,郑和,意义,历史,交流,文化,明朝

    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郑和舰队的大航海时代,要比之欧洲的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早了整整一百多年。可是,最后郑和舰队辉煌的航海成果,却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形式被彻底毁灭了。让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次航海的终止,中国跟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自此,中国也许因此失去了大半个世界。1399年,朱棣的千军万马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简介(蒙古族特色和习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俗,习俗,简介,特色,介绍,习惯,蒙古族

    蒙古族食物以奶制品、肉和面食为主。蒙古族除手抓肉外,还喜炖羊肉、火锅。面拌以炒面为主。食用时加酥油或牛羊油,以茶水搅拌。各类面食也是常用食物。奶茶和面制干粮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以笑面迎接,摆上奶酪、奶油和各种面制干粮,捧上奶茶。茶后,向客人敬上醇美的奶酒和白酒,主人把自己酒碗里的酒让在座的

  •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梗概(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普罗米修斯,梗概,神话,内容,希腊,故事,主要

    普罗米修斯是最古老的泰坦神之一。他是亚帕托斯的儿子,也是伊比·莫特斯的兄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Chance,因为他随时随地畅想未来,对明天、下周、明年甚至100年后会发生的事情做实时准备。他的弟弟也有一个名字叫后嗣,因为他总是在回顾昨天、去年甚至100年前发生的事情,而不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泰坦与宙斯

  •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科举制从诞生到完善的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科举制,发展史,历程,制度,诞生,影响,完善

    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引入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中国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905年清朝进行现代化尝试时废除。考试制度在隋朝(581-618年)系统化,成为招募官僚的正式方法。目的是确保任命政府官员是基于才能,而不是世袭。从理论上讲,中国的任何成年男性,无论其财富或社会地

  • 人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显著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新石器,时代,标志,特点,进入,显著

    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二期和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出土的局部磨制石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器,距今年代约15000年。全部磨光的石器在距今约9000年以前出现,如江西万年仙人洞上部堆积中的磨制精细的梭形器。中国从出现局部磨光的石器至通体磨光的石器的出现,大致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