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探春为什么远嫁 (探春远嫁的原因和结果)

红楼梦中探春为什么远嫁 (探春远嫁的原因和结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71 更新时间:2024/2/3 10:58:10

中国的亲历史悠久,在历代的统治者中,都会用和亲的方式来换取一些政治资本,从而实现统治阶级的各种利益,而作为公主和郡主的肩上就担负了和亲的使命。

在《红楼梦》中,探春就是因为和亲而远嫁,成为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她本不是公主,也不是郡主,这和亲的重任为会落在她的肩膀上呢?

第一,因为南安郡战死沙场,打了败仗

朝廷与海外的藩邦打了一场仗,朝廷这边派出的总指挥军是南安郡王,南安郡王不只没打赢这场战役,还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这场战役主战军被敌军打死,朝廷面临着的就是一场败仗,为了尽量避免损失,只好无奈的选择了和亲之路。

南安郡王打了败仗,他捅的这个娄子当然还得靠他来修补,和亲那就只能是他南安郡王的女儿,他的女儿虽不是公主,但也是郡主,又是南安郡王打了败仗,去和亲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可南安太妃又怎么舍得自己的女儿去趟这浑水,所以荣国府的府姑娘们就成为了南安太妃挑选的对象,而探春就是那个被她挑中的人。

第二,被形势所逼,探春和荣国府皆身不由己

探春想远嫁海外吗?贾府又同意探春远嫁吗?当然是不想的,只是身不由己。

试想一下南安太妃自己的女儿不嫁,而要把探春认作义女,代为和亲,这是为什么?

这可以从侧面证明,这趟和亲远嫁是风险重重的,如果是好事情当然是轮不到探春了,只是此时的荣国府又能拒绝南安太妃吗?

当然是不能拒绝的,这是国家大事,虽然是由南安太妃出面,这上面也一定有皇帝的授意。

而此时的荣国府也非往日的辉煌盛景了,从贾母的叹息声中,仿佛预知了这个家族的未来。

朝廷或许已经把对荣国府的清理布上了日程,如果此时探春能够远嫁和亲,或许能给这个家族带来一定的转机,能够为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朝廷自然要看这一情面。

拘于这样的形势下,探春和荣国府只能无奈的接受和亲远嫁。

第三,探春聪慧过人,让南安太妃一眼相中

南安太妃为什么没有挑中其他的姐妹,在这众多的姐妹中,偏偏挑中了探春呢?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虽是庶出女儿,但从小跟在王夫人身边长大,探春的能干南安太妃可能早就有所耳闻。

所以她到贾府时,就直接点名要见探春,见到探春的模样,就更加肯定了南安太妃要认作义女代为远嫁的心。

可见探春不只有才能,而且人也长得漂亮,是集才华和美貌一身的女子。也正是因为南安太妃的相中,才有之后探春的远嫁。

其实从作者给探春的判词中,对于探春的远嫁早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就给出了答案:“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远嫁的结局是确定的,至于是因为什么原因,那就是南安郡王打了败仗,代替郡主远嫁和亲。

由于自己家族的衰落,也没有拒绝的资本,只能顺从,或许皇帝还会念及三分情义,网开一面,当然贾府的落败也不是探春远嫁所能拯救的,对探春和亲的命运也亦无力反抗!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如何自尽的(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雀,刘兰芝,悲剧,自尽,形成,东南,如何,怎样

    《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悲壮爱情故事。刘兰芝心灵手巧,聪敏好学,贤良淑德,她在未出嫁前就学会了很多的技能,能织出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也能诵读诗书。十七岁时嫁给焦仲卿,焦仲卿是太守府的小官吏,他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陪伴他的娘子,但小两口的感情并未受到影响,反而是更加的

  • 诸葛亮李严谁有兵权(三国刘备为什么把兵权交给李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兵权,李严,诸葛亮,刘备,交给,为什么

    这是一个误会。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刘备以李严掌兵权”的说法来自上面的记载。这个任命令人感觉有些自相矛盾。首先,“统内外军事”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确实是史书上唯一一次出现的说法。三国时期,掌握最高军权的任命,用的都是“督中

  • 贾元春为什么不受宠(贾元春不得宠为什么还是贵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贾元春,不得宠,贵妃,受宠,还是,为什么

    贾元春封妃发生的就很诡异,贾元春省亲的时间安排又是很诡异,这两件事情加在一起。从表面上看那是得到了皇帝无限的荣宠才有可能实现的事情,正所谓皇恩浩荡,才会有元春的封妃和省亲,这又是何等荣耀。这样看来元春不是得到了皇帝的圣宠吗?我们来分析一下元春在皇宫中到底受不受宠,如果不受宠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 孙权依然没有一统天下的原因(孙权有机会统一天下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权,一统天下,原因,统一天下,机会,依然,没有

    很简单,孙权是弱君。他的实际的权力在三国三个皇帝里面是最弱于一个,江东士族把持着实际权力,如果孙策在,说不好能一统天下。但孙权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远远不如哥哥孙策,也不如刘备,曹操和曹丕。综合因素之下,孙权只能维持现状,这里要指出的是,刘备和曹操都说打江山出来的,唯独孙权是守江山的。公元200年,孙策

  • 李治为什么要杀高阳公主(高阳公主和李治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治,公主,高阳,关系,为什么

    高阳公主是不是风姿绰约,这个我们就没法考究了。不过人家的出身的确令人羡慕,她是唐太宗的爱女,打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因此高阳公主特别喜欢惹事,这也让唐太宗比较头疼。不过怎么办呢?自己的女儿,难道杀了不成?唐太宗去世以后,唐高宗李治对这个姐姐,可就没那么好耐心了,抬手就把高阳公主给宰了,这是怎么回事

  • 韩信为什么害郦食其被烹(刘邦见郦食其的典故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郦食其,典故,刘邦见,韩信,故事,为什么

    按照现在的角度来看,郦食其就是一个死间(高级间谍),但郦食其原本可以不死,但他死于韩信的功名利禄之手,有句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韩信必须为郦食其的死全权负责,这也是韩信一生最大的污点,刘邦对此肯定也是心怀芥蒂的。郦食其(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字食其。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麾下的谋士,中

  • 丁汝昌是太平天国投降的吗(丁汝昌为什么会被清朝重用)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丁汝昌,投降,重用,清朝,为什么,太平天国

    为何会被重用,一是满清无人,二是丁汝昌的李中堂心腹。丁汝昌最后自杀,让后世对他有了一个忠诚和精忠的名声。但就个人能力来说,作为一个陆军下海的海军舰队司令,显然不如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亨佑。丁汝昌比伊东亨佑大七岁。但就成就而言显然不如伊东亨佑。但问题在于,丁汝昌作为一个太平军降将,为何得到李鸿章的重用

  • 武则天孙女墓被意外考古发现(被挖出来有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女,考古,武则天,东西,意外,发现,出来,什么

    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自己的老妈武则天给废了!理由很荒谬:这货总爱乱说话!那么李显究竟说了什么话,导致武则天非要把这个亲儿子给废了呢?原来李显打算提拔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为豫州刺史,甚至打算加封为侍中,也就是宰相。这事儿遭到了当朝宰相裴炎的强烈反对,李显对此非常不屑,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把天下给我

  • 弟子规在当今社会是否适用(弟子规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及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弟子,意义,影响,社会,适用,生活,现代,当今,是否

    对现代社会来说,《弟子规》当然还适用,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变,人性始终是不变的。从《弟子规》中的三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可见对现代社会还是适用的。“财物轻,怨何生”,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如果不那么斤斤计较财物,彼此之间又哪里会产生怨恨呢?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和怨恨,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不管是单位的

  • 水浒传五大恶人排名(五大恶人分别是谁及其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恶人,排名,特点,及其,分别,水浒传

    在我看来,《水浒传》的五大恶人是高俅、宋江、陆谦、李逵、孙二娘。高俅从一个破落户的浮浪子弟出身,屡次遭遇好运,加上自己尤其善于投机、捕捉机遇,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位高权重的太尉。身为太尉,可以主宰太多人的生杀大权,此后,高俅利用自己位高权重的巨大优势,干了不知道多少坏事。只因为高俅年轻时候被王进的父亲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