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为啥要传位给朱允炆)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为啥要传位给朱允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36 更新时间:2024/1/5 16:53:50

其实,站在朱棣角度上去想,他也挺无奈的。对于帝王家庭来言,历来都是老爸把皇位传给儿子,或是在兄弟之间传承。

若朱棣没本事,啥也别说了,可偏偏朱棣还文韬武略样样皆能!原来皇位是哥哥朱标的,他没啥想法,过得还很滋润,一口气生了9个子女。可哥哥朱标一去世,老爸朱元璋却瞅都不瞅他一眼,就把皇位指定了侄子朱允炆

那么为何朱元璋舍弃文武全才的朱棣,非选定孙子朱允炆呢?这个问题,只要站在朱元璋的视角去观察便会发现,朱元璋没法传位给朱棣,这三大原因,注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没用!

其一:朱棣没有代言人

大明朝既是朱家人的,也是文武百官的。朱棣由于远在北京,替大明镇守北疆,就注定了他在京城内没有代言人。

而皇位的争夺不是由老皇帝指定,就是百官推荐。也就是说,新皇帝几乎都是在皇权和官僚集团的博弈中产生。故而朱棣本事再大,由于在京城内缺乏自己的势力,而没有代言人替他到前台来争取。

反观朱允炆,由于朱标当了25年太子,已是根深蒂固,其势力已不亚于朱元璋了。故而,站在百官角度上来分析,自然都会推荐朱允炆。因为这样能保证百官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哪怕朱元璋动过选朱棣的心思,也只能很快打消。

如朱元璋曾问过刘三吾,朱标死后谁来接替?

刘三吾道:“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倘若这时,有朱棣代言人呢?必然会反驳,拥护朱棣。如此一来,朱棣这才可能有机会。可如今几乎满朝文武都赞成刘三吾这句话,朱元璋再强悍,也只能妥协。

所以,对于皇位争夺来言,代言人这个角色,从来都是非常关键的。没有这个角色,朱棣自己蹦出说:我推荐我自己!别说群臣了,就是朱元璋都会急眼,这叫心怀不轨,意图篡位。

其二:朱棣的嫡系身份有问题

朱棣的生母是谁?一直是笔糊涂账。朱棣自己说:我老妈就是马皇后!但一大堆野史却争先恐后地反驳,甚至都传出了: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之说。

同时专门记录皇家册立、冠婚、祭祀、礼乐等大事件的《南京太常寺志》,也拿出了证据反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所以朱棣的嫡系身份,是遭到质疑的。且就算朱棣是嫡生,可他还有两个哥哥在上面,一个叫朱樉、一个叫朱棡!

论资排辈来谈,也是照样轮不到老四朱棣,更何况他的身份还存疑呢?这几乎算是第一时间,就被剥夺了资格,排除在外了!

其三:朱棣有一位“完美”老爸

朱元璋几乎是所有开国帝王中,最为后代着想的的老爸。哪怕子孙的名字,他都搞出了一个五行相生,生生不息的格局来。

可想而知,这样的老爸帝王,会如何为继承人着想了。最明显的例子是朱标,朱元璋刚当上吴王,就让从13岁的朱标开始参政——回老家去祭拜祖坟。后来,又给朱标组建了宋濂、徐达、常遇春,这套超豪华的太子培训班子。

而在朱标死后,为了让朱允炆不受威胁,朱元璋抖擞精神大开杀戒,连蓝玉他都杀!这些迹象都说明了,朱元璋是铁了心要当一位“完美老爸”,替子孙干完八辈子的事。

也正是出于朱元璋的这种表现,可以断定他绝不会选朱棣,因为前朝的教训就在眼前,为了争夺皇位,兄弟相残的事层出不穷。

如今谁都服气的朱标死了,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倘若贸然立朱棣,万一其他兄弟反了呢?大明朝极有可能二世而亡!

所以只有立朱允炆才最保险!一则群臣支持和拥护,基础非常好。二则是朱棣想谋反也没法在兄弟间搞串联,因为他们之间就有天然矛盾,可以轻易被分化。

就这样朱元璋为朱允炆设计好了一切,几乎使朱允炆立于不败之地。因而朱棣本事再大也没用,根本就不可能被朱元璋选中。

哪料,朱元璋都做得如此地步了却还是被翻盘——不是朱棣牛,而是朱允炆昏招频出。

故而从这个角度来言,朱棣的靖难之役,实则是在跟朱元璋“过招”。而朱允炆竟然当了神助攻,帮着朱棣都一一破除了朱元璋的设置,如兄弟间的串联,朝中大臣被“送”过来等,因而朱棣这才得以成功。

其实明朝除了“朱棣意外翻盘夺天下”外,还有其他许多问题,如朱棣为何非要迁都北京?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

更多文章

  • 锦衣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明朝锦衣卫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锦衣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打个赌,说起锦衣卫许多人立马会想到这三件:飞鱼服、鸾带、绣春刀。在我们的第一印象中,这三件是那群精神小伙标配,好像是个锦衣卫就有,好像任何场合都能穿来装酷,但事实真如此吗?首先第一个问题,锦衣卫都有飞鱼服绣春刀吗?答案是否定的。所谓飞鱼服顾名思义,就是绣着飞鱼的锦服,长这样。调皮的朋友看了图就纳闷了

  • 竹书纪年可信吗(历史上竹书纪年和史记哪个真实)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竹书纪年可信吗

    看到这个标题的大部分读者想必都是一脸茫然,毕竟《竹书纪年》这个名字实在是陌生。但标题却又将其与《史记》相提并论,这又是为何呢?实际上,这正是近百年来史学界的一个争议点之一。《竹书纪年》其中的真伪价值,到底可信与否。这本书的发现,来自于晋国太康二年(281)年的一次“盗墓”活动。这一年,在今河南省卫辉

  • 举人一般封什么官职(科举的举人能做多大的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举人一般封什么官

    科举考试作为古代唯一能够让人“改变阶层”的方式,从隋朝正式开启以来,就源源不断地在为不同朝代的朝堂输送文武之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科举制度其实也是分了不同的等级。只有能够达到一定等级的人,才能够顺利走上仕途。而古时候的读书人只要能够达到“举人”这个层次,就连“县太爷”也得对他们客客气气的。那么,

  • 康熙为什么要杀伍次友(康熙王朝中伍次友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为什么要杀伍次友

    康熙应该是对伍次友起了杀心,在《康熙王朝》中,伍次友是一个帝师级的人物。可以说,正是他帮助少年康熙渡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奠定了康熙作为帝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后的岁月里,伍次友还培养了周培公、李光地等人,间接地影响康熙王朝的走向。那么,对于一个有能力影响王朝走向的人,一般来说,皇帝要么就是把他留

  • 历史上真有陈寿亭这个人吗(真实大染坊陈寿亭人物原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真有陈寿亭这个人吗

    一部名为《大染坊》的电视连续剧曾经风靡全国,主人公陈寿亭胸怀大志,从一个讨饭少年成长为青岛印染界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时值日本侵略岛城,日本人软硬兼施,希望与陈寿亭的印染厂合作,以达到垄断青岛印染行业,实施经济掠夺的目的。然而陈寿亭坚决不肯与日本人合作,宁肯放火烧掉自己一手创建的工厂。纺织、印染是青岛工

  • 资治通鉴适合什么人看(普通人读了有什么意义用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资治通鉴适合什么人看

    原因无外乎找不到方向,不想努力奋斗,即使努力奋斗,也得不到正反馈。就好像脚下有百元钞票,肯定马上弯腰去捡,换成一元呢?换成一分硬币呢?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从而使付出的努力和收获成正比呢?首推读历史,读历史首推《资治通鉴》。读历史的好处“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 都察院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明都察院是什么级别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都察院相当于现在什么

    大明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也曾经是世界文明的最高峰。要论起大明王朝各部门的权力大小来,都察院应该排在第一从位。先看一下它的架构:这个部门的老大是左都御史,他跟六部的尚书,并称七卿,是内阁以下最大的官员。因为都察院的职责比较特殊,按明太祖与明宣宗的敕谕要求,都察院左都御史是百官表率。所以,都察院

  • 朝鲜李氏王朝绝后了吗(历史上朝鲜李氏王族后人的现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朝鲜李氏王朝绝后了吗

    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改元称帝,曾经臣服中国千年的藩属国“朝鲜王国”瞬间升级为“大韩帝国”。大韩帝国随着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而不复存在,但从法理上来说韩国皇帝没有被废除,韩国皇室还在。只是随着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人虽然保留了天皇的制度,但是做出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天皇只能保留有限的几个亲王。作为

  • 资治通鉴和史记哪个更值得读(史记好看还是资治通鉴好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资治通鉴和史记哪个更值得读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最有代表性的记言、记事的二元化模式,并称为“史学双璧”。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读史,一本是《史记》,一本是《资治通鉴》,你选哪本?鲁迅先生曾经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华夏的王朝有个习惯,就是本朝给前朝编史来证明

  • 举人相当于几品官职(古时候的举人是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举人相当于几品官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在语文课本中,《范进中举》更是大家都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就《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意在通过范进中举这件事情,并用岳丈在范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