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和意义影响(改革自上而下的意思)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和意义影响(改革自上而下的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04 更新时间:2024/1/25 17:15:57

鲜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前秦灭亡后,鲜卑族中的拓跋部趁机崛起,发动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统一了北方建立起少数民族政权,史称北魏。

在鲜卑原有的草原化影响下,鲜卑族在征服中残害各族人民,压迫多了人们自然不乐意了,纷纷放下农具拿起武器,在北魏统治期间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起义。这时,孝文帝即位,开始了改革。

一、孝文帝改革措施

为了巩固统治,孝文帝开始着手于改革,即使在旧贵族势力的阻扰下,孝文帝的改革决心不减反增。在经济上,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让人们有地耕,有粮食吃,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经济来源,百姓生活得到了保障自然也会安定。

土地明确了私有,这也保证了封建地主的利益,让百姓与鲜卑族地主暂时处于和平的时期。在吏治上,北魏孝文帝实行俸禄制。孝文帝之前,官吏没有俸禄加上大草原的风俗,官吏只会去剥削百姓。

实行俸禄制之后,根据政绩发放俸禄,大大整顿了腐败的吏治,巩固了封建政治的统治。

在政治上,孝文帝力排众议,发挥了聪明才智,借进攻齐国的理由出军,在根据炎热的天气和鲜卑官兵的心理,将都城迁移到洛阳,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土地用于耕作,保证了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也可警惕北边的柔然与南边的齐国。

孝文帝还注重文化上的改革,从鲜卑族自身出发,改善了鲜卑族在草原上生活留下的种种陋习。

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孝文帝还推行了一系列汉文化传播的政策,如改汉姓、任用汉吏儒生、通婚姻、许婚配、说汉语、穿汉服等。将汉族门阀制度直接照搬到北魏上。

《魏书‧官氏志》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

二、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北魏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一来北方混乱的局面,发展了封建农业的生产,大大巩固了北魏政权。

由于冯太后的教导以及拓跋宏自己对于汉文化的往,积极地保留了汉族文化,这样的改革一方面加速了民族的融合,让秦以来的民族融合趋势不退反进,

另一方面许多汉代的典籍保留了下来,在战火纷飞的西晋,保留住了汉族文化的火种。正是因为孝文帝的励精图治,才成就了我们新时代的友好团结的友好新型民族相处关系。

在战火纷飞的西晋后期,少数民族政权争相建立,个个积极打压汉族人,打压汉族文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尤为可贵,这也正是北魏强势一时的原因。

此外这一系列的改良改革很好地继承了汉族文化,以至于汉文化在混乱的西晋也可保存下来,没出现文化的断层,为后来的汉族文化的复兴奠定基础。

结语

世间万事万物,在其发展当中,总会有一个由乱到治、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来自适当的改革。

适当的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一个国家想要不断发展,就必须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做出变革。一个只懂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国家,只会被时代抛弃,成为历史长河的尘埃。

北魏孝文帝改革发展了小农经济,巩固了封建统治,让刚统一的北魏政权得到了恢复。

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其丰富。深度促进了以鲜卑族为首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为之后南北朝的大一统打下了物质文化上的基础。

自上而下的改革留下了很多封建残,为后来北魏政权的覆灭埋下了很大的伏笔,同时孝文帝一味的推崇汉文化,对于汉族文化不加选择地移植到北魏文化上,

一方面泯灭了北魏鲜卑族文化的个性阻碍了北魏鲜卑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孝文帝改革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的将门阀制度转移到北魏上,导致北魏后期官吏腐败,百性疾苦,具有很深的负面性。

我们要以史为镜,改革要将基本国情与理论相结合,不可一味的模仿,要做到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

更多文章

  • 乾隆的所有妃嫔及皇后名字列表(乾隆多少个皇后妃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的所有妃嫔及皇后

    一、封建帝制,皇权至上,君主独裁,男尊女卑。相比较现在女性的高地位,古代普通家庭的女性那是惨得不要不要的,她们几乎没机会读书,她们更没有可打拼的事业,她们要专攻女红,相夫教子便是她们的一生中最主要的任务。不过也有女性是例外,比如说进入皇帝后宫的那些女人,她们便可以仗着皇帝的宠爱,成为人上人,走向人生

  • 藩台官职的正式名称是布政使(藩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藩台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在日常看清代古装剧时,总会遇到官员间相互称呼制台大人、抚台大人、藩台大人。那么他们到底指哪些官职呢?小编下面为你详细解读!一、制台清朝时制台是地方“督扶”中的总督职位。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

  • 阿弥陀佛和如来佛谁大(阿弥陀佛和大日如来对比谁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阿弥陀佛和如来佛谁大

    一只要爱看西游的人都知道,如来是西天CEO,灵山扛把子,西游世界的最牛领导人,谁惹谁倒霉。孙悟空最初不把他放眼里,打了鸡血一样要与他拼高低,结果被关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重出江湖后,见到如来只剩下敬畏了。金蝉子因为师父搞培训时打了一个盹,脑子开了一下飞机,就被扔到东土转世投胎。重新做人后,走哪里都把师父

  • 日本人评价邓世昌优秀品质(著名人物邓世昌是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日本人评价邓世昌

    邓世昌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很熟悉,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学到过。知道他是北洋水师里的主力干将,知道他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但其实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加入当时的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英勇举动?鸦片战争后的1849年,邓世昌出生在清朝晚期时的广东番禺,正处在国家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

  • 臬司衙门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明朝臬司衙门是什么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臬司衙门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

    明清时期的武昌就已经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湖广总督署、湖北巡抚署、武昌府署,江夏县署四级重要的官府衙门都在设这里,城内官署林立,衙门遍布。除督署、抚署、三司外,还有府署、县署等各级大小衙门遍布整个武昌。几百年过去了,这些衙门早已不复存在,但以明清时期衙门命名的地名、街道名至今仍然保留。武昌早期地图(图

  •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为啥要传位给朱允炆)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其实,站在朱棣角度上去想,他也挺无奈的。对于帝王家庭来言,历来都是老爸把皇位传给儿子,或是在兄弟之间传承。若朱棣没本事,啥也别说了,可偏偏朱棣还文韬武略样样皆能!原来皇位是哥哥朱标的,他没啥想法,过得还很滋润,一口气生了9个子女。可哥哥朱标一去世,老爸朱元璋却瞅都不瞅他一眼,就把皇位指定了侄子朱允炆

  • 锦衣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明朝锦衣卫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锦衣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打个赌,说起锦衣卫许多人立马会想到这三件:飞鱼服、鸾带、绣春刀。在我们的第一印象中,这三件是那群精神小伙标配,好像是个锦衣卫就有,好像任何场合都能穿来装酷,但事实真如此吗?首先第一个问题,锦衣卫都有飞鱼服绣春刀吗?答案是否定的。所谓飞鱼服顾名思义,就是绣着飞鱼的锦服,长这样。调皮的朋友看了图就纳闷了

  • 竹书纪年可信吗(历史上竹书纪年和史记哪个真实)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竹书纪年可信吗

    看到这个标题的大部分读者想必都是一脸茫然,毕竟《竹书纪年》这个名字实在是陌生。但标题却又将其与《史记》相提并论,这又是为何呢?实际上,这正是近百年来史学界的一个争议点之一。《竹书纪年》其中的真伪价值,到底可信与否。这本书的发现,来自于晋国太康二年(281)年的一次“盗墓”活动。这一年,在今河南省卫辉

  • 举人一般封什么官职(科举的举人能做多大的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举人一般封什么官

    科举考试作为古代唯一能够让人“改变阶层”的方式,从隋朝正式开启以来,就源源不断地在为不同朝代的朝堂输送文武之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科举制度其实也是分了不同的等级。只有能够达到一定等级的人,才能够顺利走上仕途。而古时候的读书人只要能够达到“举人”这个层次,就连“县太爷”也得对他们客客气气的。那么,

  • 康熙为什么要杀伍次友(康熙王朝中伍次友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为什么要杀伍次友

    康熙应该是对伍次友起了杀心,在《康熙王朝》中,伍次友是一个帝师级的人物。可以说,正是他帮助少年康熙渡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奠定了康熙作为帝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后的岁月里,伍次友还培养了周培公、李光地等人,间接地影响康熙王朝的走向。那么,对于一个有能力影响王朝走向的人,一般来说,皇帝要么就是把他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