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死亡真相(曹冲几岁被谁害死的)

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死亡真相(曹冲几岁被谁害死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007 更新时间:2023/12/27 5:32:21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江山一时多少豪杰!

曹操最聪明的儿子

然而,众多豪杰的后代,却大多都不成器。刘备的儿子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孙权的儿子孙亮更不行,被人废掉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内斗,将河北之地拱手让给了曹操,其他如刘表的儿子刘琮、刘錡,刘焉的儿子刘璋……似乎一个比一个窝囊。

在这其中,唯一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便是曹操的儿子们。曹操有25个儿子,其中曹丕和曹植与曹操合称“三曹”,在文学上的造诣极高,曹丕后来接过权柄,威逼汉献帝禅位,也展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此外,如曹昂、曹熊、曹彰等,在战场上都是勇猛过人的武将。

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曹丕、曹植等人都是一时之人杰,才能绝不在孙权之下。但曹操最喜欢的,也是最聪明、最有才智的儿子,却是他的第七子曹冲。

曹冲出生于公元196年,这一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业上开始走上坡路了;刘备也是这一年被吕布击溃,投奔了曹操;孙策则是在这一年攻占了会稽郡,奠定了孙家在江东霸业的基础。

这一年,曹丕刚刚十岁,曹植才五岁,但此时他们都还是曹操的庶子。曹操的原配是丁夫人,丁夫人无所出,便认曹操的长子曹昂为嫡子。

197年,曹操因为贪恋张绣婶婶邹夫人的美色,遭到张绣突袭,曹昂将马让给曹操骑着逃走,自己步行跟随,最终战死在宛城。曹昂死后,丁夫人对曹操非常不满,就和曹操闹起了离婚。

曹操和丁夫人离婚之后,便立次子曹丕的生母卞氏为妻,所以曹丕、曹植,以及曹彰、曹熊也就都成了嫡子,其中曹丕更是以嫡长子的身份,具备了继承曹操事业的法定资格。

曹冲的生母是环夫人,属于曹操众多姬妾中的一名,共为曹操生下了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就是曹冲。重生儿子的数量来看,环夫人应该很受曹操的宠爱,至少在曹冲出生前后的三四年中很受宠,否则也不可能接连生下三个儿子来。

曹冲出生时,曹操已经有六个儿子了,而且此时他处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处理汉献帝来到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周边的张绣、袁术、吕布甚至袁绍,都对他虎视眈眈,可谓机遇和风险并存。这个时候他忙于工作,自然是顾不上刚出生的曹冲的。

但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老七,却很快就表现出了他过人的才智。《三国志》记载,“(曹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意思就是,曹冲五六岁的时候,其才智就跟成年人差不多了。要知道,当时聚集在曹操身边的可都是精英啊,能和这些人相提并论,可见幼年的曹冲有多么的聪明。

曹冲的轶事典故

关于曹冲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曹冲称象”。

当时,孙权给曹操进贡了一头大象来,所有人都围着观看,感慨这个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曹操问众位谋士,如何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众人皆不能答。只有六岁的曹冲说道,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于是曹操大悦,按照曹冲的办法,果然得到了大象的重量。

还有一个“智救库吏”的故事。

曹操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负责看守仓库的人非常害怕,想要去主动承认错误,又怕曹操责怪,于是踌躇不已。曹冲知道这件事以后,对这个库吏说,“不要担心,你三天之后就去汇报,保证不会受到惩罚。”库吏将信将疑,但曹冲向来以聪明著称,所以也只好姑且信之。

曹冲回去之后,用刀子将自己的衣服割烂,看起来好像是被老鼠咬坏了的样子,然后故意走到曹操面前,装出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曹操很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曹冲说,“人们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就要倒霉,所以不高兴。”曹操顺口安慰道,“那都是瞎说的,没事。”

过了不久,库吏来汇报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情,曹操哈哈大笑,“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因此,库吏竟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据《三国志》记载,“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也就是说,曹冲靠着他的聪明才智,至少从曹操手里救下了几十个人。

当然,这些事当时瞒过了曹操,但事后曹操肯定会想明白过来。可是,曹操不仅不生气,还对曹冲十分赞赏,甚至多次向身边的大臣称赞曹冲,流露出将来传位给曹冲的意思。

曹冲死于疾病,年仅十三岁

然而,天妒英才,公元208年,曹冲因病早夭,年仅十三岁。《三国志》关于曹冲的死,只有一句记载,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

这一年,正是发生赤壁之战的时间。曹冲出生时,曹操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而他死时,曹操则恰好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利,处在事业的低谷期。

关于曹冲的死,主流意见认为就是如史书所说,是病死的。古代医疗条件差,很多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小病也可能发展为要命的重病,所以古代孩子早夭的概率很大。曹冲虽然聪明,曹操虽然权势很大,但对生老病死这四个字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曹冲病死早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不太靠谱的说法。

第一种,是曹丕害死曹冲说。

这种说法满足了很多人的猎奇心理,或者是阴谋心理,包括很多历史大咖为了吸引眼球,也会这么说,借此来忽悠大家,其实曹丕害死曹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持此说法的人,主要理由是:因为曹冲太过聪明,受到曹操的喜爱,曹丕担心将来曹操传位给曹冲,所以提前下手害死了曹冲。这本身就是在假设的前提之下进行假设,其结论必然是空中楼阁,但为了说明情况,还是要驳一驳。

曹冲死后,曹操非常伤心,曹丕前去安慰,结果曹操反而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意思是:曹冲的死对我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却是你们的幸事。很显然,曹操暗指如果曹冲不死,就没曹丕继位的份。

但是曹操一向喜怒无常,此时新丧爱子,又遭大败,心情自然很差,曹丕这个时候来安慰,可能不知道那句话触怒了曹操,这才有了上面这句话。

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康熙在第一次废掉太子之后,大阿哥就来安慰康熙,结果说错了话,被康熙大骂一顿,不久之后就将其圈禁了起来。曹丕的情况应该和大阿哥差不多,只不过曹操并没有处置曹丕,只是言语上警告了一番而已。

除此之外,曹丕在称帝之后,曾经说过,“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他哥哥曹昂没死,那么继承家业是分内之事,如果弟弟仓舒(曹冲)还在的话,这天下也没我什么事。

的确,曹昂不死,丁夫人就不会和曹操离异,卞夫人就无法扶正,曹丕当然也成不了嫡长子,自然也就没资格继承王位。那么后半句呢,我认为只是曹丕的自谦罢了。

古代最讲究尊卑有序,嫡长子是第一继承人,其次是嫡子,再其次是庶子,曹冲不仅是庶子,而且排行第七,对曹丕的威胁实在不大。曹操所谓将来传位给曹冲,不过是表达对其喜爱之情罢了。

乾隆帝十分喜欢十公主,曾说过“你如果是皇子,朕一定立你为储。”难道说乾隆真的打算传位给固伦和孝公主?

曹操晚年为立储的事情犹豫不定,曾征询贾诩的意见,贾诩听后不说话。曹操说道,“我问你呢,为啥不说话?”贾诩说,“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曹操问,“你想啥呢?”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曹操哈哈大笑,遂定曹丕为世子。

袁本初就是袁绍,刘景升就是刘表,两个人都是在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兄弟阋墙,地盘最终都归了曹操所有。

贾诩是在提醒曹操,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曹操也很愉快地接受了贾诩的意见。更何况,无论曹丕还是曹植,都是嫡子,不过是长幼区别而已,庶子就更没有机会了。

由此可见,曹操即便心里不是非常喜欢曹丕,到最后为了政权的稳定,还是还选择曹丕的,这既是传统,也是保障。

所以,曹冲虽受宠爱,但他对曹丕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曹丕绝对没有必要冒着搭上自己前途命运的风险,去害死曹冲。

第二种,是周不疑害死了曹冲。

周不疑也是一个神童,他的舅舅是刘表的部下。后来曹操占领荆州之后,就把周不疑带回了邺城。曹操对周不疑非常欣赏,曾想把女儿嫁给他,但被周不疑婉拒了。

不过,同为神童,周不疑和曹冲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果然智商高的人和我们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世界。

但巧合的是,周不疑到了曹冲身边不久之后,曹冲就染上了重病,不久就夭折了。曹操怀疑是周不疑害死了曹冲,于是派刺客暗杀了周不疑。

这种说法的基础,也是假设。假设周不疑痛恨曹操,在没有机会杀死曹操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害死了曹操的儿子曹冲。理由是曹操占领荆州,周不疑的家人都被曹军杀死了,所以周不疑痛恨曹操,时刻准备报仇。

我看说这种话的人,不仅没有看过《三国志》,甚至不曾看过《三国演义》,曹操占领荆州,是刘琮主动投降的,基本没有打仗,周不疑也是官宦之间,怎么可能其家人都被曹军杀死呢?

事实上,在曹操攻打柳城的时候,久攻不下,周不疑献上十策,城乃破,可见周不疑是心甘情愿为曹操效力的。

曹操要杀周不疑时,曹丕曾劝阻,曹操说了一句话,暴露了他的本意。曹操说,“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也就是说,曹操认为,曹丕是驾驭不了周不疑的,所以为了防止以后周不疑闹出幺蛾子,所以先行下手除掉。

所谓怀疑周不疑害死曹冲,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真正的原因是担心以后无人能够驾驭周不疑,为祸曹魏政权。

综上所述,作为曹操最聪明的儿子,曹冲在十三岁时因病早夭,实在是可惜。

网上流传甚广的曹丕害死说,以及周不疑害死说,都是某些“别出心裁”的人为了博眼球而炮制出来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如果你仔细看看他们的分析,其实大多是拿现代人的思维去推断当时的情况,然后强行推断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来,这当然是不对的。

标签: 真相曹操死亡儿子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历史上胡善祥是谁的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胡善祥,皇后,历史,明朝,为什么

    胡善祥被废,无论是宣宗朱瞻基,还是张太后,还是朝中大臣们,甚至包括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她是受了委屈的,所以都很同情她,宣宗晚年也以“少年事”表示后悔。明成祖朱棣将朱高炽定为接班人,其中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看中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所以他对这位皇太孙格外上心,甚至精心为其挑选了个媳妇。永乐十五年,朱棣下旨

  • 失荆州是蜀国的转折点吗(大意失荆州对蜀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蜀国,转折点,大意失荆州,影响

    三国中忠肝义胆的刘皇叔是笔者最为喜欢的英雄人物之一,世人普遍认为刘皇叔最后失败的原因是自身国力孱弱,手下的将领特别是诸葛亮已经穷极一生,蜀国在本质上与魏国有着天地一般的差距.笔者并不是完全认同这一种说法,今天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及笔者认为刘皇叔的失败之处-大意失荆州。刘皇叔出身贫寒,刚出场的时候

  • 中山靖王刘胜有几个儿子(刘备说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山靖王,刘胜,刘备,儿子,之后

    中山靖王刘胜,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第一个原因,自然是他有120个儿子,这数量放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抓超生的重点打击对象。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后代里,有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刘备的开场白永远是开口脆: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实我们不能怪罪刘备,那时候认一个有名气的老祖宗十分重要。

  • 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谁的官大(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四大名臣,并称,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晚清

    所谓“晚清四大名臣”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种说法。这四个人都是晚清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功有过,对他们的评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曾国藩,往前推二十年,曾国藩的形象是“剿杀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而现在曾国藩则几乎是以圣人的形象出现在网络

  • 吕蒙杀关羽回去第二天就暴毙了(三国吕蒙之死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暴毙,吕蒙杀,原因,回去,第二

    公元219年十二月,吕蒙白衣渡江,端了关羽的大本营,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擒杀一代名将关羽,是吕蒙的人生巅峰,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不料仅一个月之后,吕蒙突然发病,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吕蒙之死,是非常奇怪的,在历史上也一直都有争议,传说故事都很多。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形象,写了

  • 吕雉为什么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历史上吕太后和戚夫人因果)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戚夫人,因果,吕太后,吕雉,人彘,历史,做成,为什么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大仇多大怨,才让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下手如此狠毒?吕后在刘邦死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手段之残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太子刘盈继位,吕雉进位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握了实际大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吕后掌权之后,下令将刘邦生前最喜爱的妃子戚夫

  •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最后结局(最终是谁救了明英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土木堡,明英宗,结局,俘后,最后,最终

    杨善变卖家财,将明英宗从瓦剌人手中赎了回来,时候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仅他本人官至正一品,就连他的儿子、养子、侄子也跟着沾光,先后受封的达十几人。杨善官居高位,趁机大肆收敛钱财,英宗也不管不问,直到杨善以75岁高龄病逝,未有一句责备之语。明英宗朱祁镇不懂治国理政,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一点无可辩驳,但英

  • 武则天的墓到底有没有人盗过(为什么不敢盗武则天的墓)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盗武,武则天,到底,为什么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两位皇帝的陵墓。尽管至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但唐高宗和武则天依然安然沉睡在陵墓之中,没有受到任何打扰,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没有被盗掘的陵墓。相传高宗继位之后,就派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和太史令李淳风去选墓地。两人一路查看,当来到距离长安七十多公里的梁山时,李淳风大为惊叹,认为此山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什么意思(三国的法正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法正,意思,厉害,什么

    法正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名声只在诸葛亮和庞统之下。但如果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就实在太过分了。从历史上看,法正多奇谋,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并无所长。之所以会出现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主要是因为法正深得刘备信任。如果法正不死,肯定就能劝阻刘备伐吴,也就不会有之后的猇亭之败,三国鼎立之势也就不

  • 刘备和诸葛亮一定置刘封于死地(刘封被赐死的悲惨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封,死地,诸葛亮,刘备,结局,悲惨,一定

    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黑点,但之所以诸葛亮这样做,也是为了刘家江山的缘故。刘封之死,不在于他是不是要造反,而是在于他可能会造反,也就是说刘封造反这件事,将来可能会发生。那么,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是否和刘禅竞争皇位继承权的资格?对刘禅的皇位到底有无威胁呢?下面我结合史料,给大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