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林冲武松鲁达哪个官职更大(林冲教头相当于什么官衔)

林冲武松鲁达哪个官职更大(林冲教头相当于什么官衔)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837 更新时间:2024/1/7 23:14:34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这三个人的官职都很低。

八十万禁军教头,听起来很吓人,其实地位很低

先说一下“八十万禁军”。

北宋时的禁军,其实就是指国家正规军,并非保卫京师或皇宫的皇帝私军。这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以禁军统领的身份,在禁军的拥护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上的皇帝。

赵匡胤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决心将天下兵马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在中央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在地方以文臣知州军事,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这种军制对于保障皇权的稳定,发挥了良好作用。但由于互相掣肘,最后只能听命于皇帝一人,往往在战场上贻误战机,招致失败,最终被金国所灭。

北宋的禁军数量,太祖时只有20万人,此后逐年增多,到宋仁宗时达到巅峰,共有82.6万人。之后,又逐年下降,到宋徽宗时由于连年征战消耗,实际数量应该在三十万左右。

所以,所谓的“八十万禁军”,其实就是数量三十万左右的国家正规军。

再说“教头”。北宋禁军内设有专门训练士兵武艺的教练,根据各自的特长不同,有的教练负责教授枪棒,有的负责教授刀法,有的负责教授箭法……这些教练就被称为“教头”。林冲最擅长枪棒,所以他就是枪棒教头。

教头的地位很低,一来宋朝的国策就是“重文抑武”,武人在宋朝是得不到重视的,社会地位也比较低。

二来,禁军中的教头数量很多,一个教头只是负责教很少一部分士兵武艺,说白了就相当于一个课外辅导老师,连正式的军官都算不上,更别提什么级别了。

很多人在看到“八十万禁军教头”时,不自觉地就理解成了“八十万禁军总教头”,自己加了一个“总”字。

这就是施耐庵的厉害之处了,他在前面加一个“八十万”,就是误导你在后面加一个“总”,如果只是说“禁军教头”,你就不会觉得很厉害了吧。

武松的都头,只能算作县里的临时工

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后,阳谷知县看中了武松的能力,就对他说:“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当即跪谢:“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知县就吩咐押司做了文案,当日让武松做了步兵都头。

其实,宋朝的都头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军官,另一个只是人们恭维式的叫法,本质上只是县里的临时工而已。

宋朝武将官职普遍偏低,军中一把手殿前司都指挥使只是从二品,二把手殿前司副指挥使就是从四品了。禁军以五百人为一营,长官叫“指挥使”。

每营又分为五“都”,长官就叫“都头”,每“都”就是一百人。“都头”的级别应该是七品官,虽然不高,但却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被大家恭维称为“都头”,实际上宋朝地方官职系统中并不存在“都头”这个职务。

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县这一级的最高长官是知县,手下负责地方治安的有两个机构,县尉司和巡检司,其中县尉司负责县城的治安工作,巡检司负责乡里的治安。

县尉司的长官就叫县尉,手下管理着众多衙役,通常来说也就几十人而已。

衙役在本县有一定的权力,也就有一定的威力,人们为了讨好他们,往往会借用禁军中的都头职位,称呼这些衙役为“都头”,就好像很多人看到军官,就称对方为“将军”一样,只是一种好听的叫法而已。

所以,武松做了阳谷县的都头,就是做了阳谷县的衙役,归县尉管理,别说是官,就连吏也算不上,只能算作县里的一名临时工,并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吏,这种职位知县就能作主。只不过武松这个临时工,武力值太高,是知县亲自“塞”进来的。

鲁智深的提辖,可能只是经略府中的一名主管

鲁智深原名为鲁达,早年在延安府从军。可以说是仕途坦荡,积功至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鲁达因武功高强被调拨到渭州,让他在经略府担任提辖官。

“提辖”这个名称只在宋朝出现过,根据《宋史》七记载,“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

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可见“提辖”是个军队中的职务,要负责地方所驻士兵的日常训练,同时还要管理社会治安的问题。

宋朝一州的最高长官为知州,州内负责军事事务的称为“经略安抚制置使”,简称“经略”,大部分情况下,知州和经略都是由一个人担任的。

鲁智深官拜小种经略相公麾下的提辖,“小种经略相公”就是北宋名将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因为积极抗金,很受时人的尊重。“提辖”的全称应该是“提辖某州兵甲公事”,管辖的是一个州的军事事务。

宋朝的知州、经略都是五品,提辖比经略级别要低,应当是六品至七品,所以鲁智深的“提辖”职务级别很高了,手底下有兵,权力当然也很大,所以他才敢“拳打镇关西”。

但我对施耐庵所写的,鲁智深官居“提辖”一职表示怀疑,因为如果他的职位如此之高的话,似乎不至于因为打死一个屠户,就被官府追捕,不得已改头换面去当了和尚。

我猜测,鲁智深可能是在“小种经略相公”的府中任职,所任的职务极可能也和军事有关,出门在外,当地人都敬称他为“提辖”,实际上鲁智深可能只是经略府内中的一个主管而已。

综上所述,林冲、武松、鲁智深的职位都不高,其中唯一能算得上“官”的,只有鲁智深一人,级别应当是六品至七品。

武松只能算是阳谷县的一个临时工,顶多是签了聘任合同的临时工,连“吏”的级别都算不上。

而林冲只是军队请来的一个“辅导老师”,教授士兵枪棒而已,不在军队编制之内,那就更无所谓级别了,“八十万禁军教头”只是一个职业,而非职务。

结果是不是很意外?名头最响亮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居然级别最低,名震天下的“武都头”居然只是阳谷县的一名普通衙役,鲁智深可能只是经略府中的一名主管,真是让人出乎意料啊。

标签: 官衔教头松鲁达官职林冲武相当哪个什么

更多文章

  • 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哪个权力高(分别相当于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监掌,司礼,首辅,印太监,内阁,权力,相当,哪个,分别,什么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权力很大,但大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并不了解,可能以为他们只是依仗着皇帝的宠信才能胡作非为,其实不然,明朝的宦官在制度上还是要压文臣集团一头的。明朝管理内廷事务的衙门共有十二个,合称“十二监”,比如管马匹的就叫御马监,管皇帝衣服的就叫尚衣监,每个衙门的最高负责人称为“掌印太监”。除此

  • 罗艺为什么要反李世民(历史上罗艺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艺,李世民,历史,关系,为什么

    罗艺是隋唐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但他在民间演义故事中,和真实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演义中罗艺是大唐忠臣,而历史上则是举兵造反的叛臣,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罗艺呢?在《隋唐演义》等故事中,罗艺本是一个街头卖艺的落魄之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隐居的姜老员外看中,招为上门女婿,生下了长子罗松。姜员外将

  • 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死亡真相(曹冲几岁被谁害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真相,曹操,死亡,儿子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江山一时多少豪杰!然而,众多豪杰的后代,却大多都不成器。刘备的儿子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孙权的儿子孙亮更不行,被人废掉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内斗,将河北之地拱手让给了曹操,其他如刘表的儿子刘琮、刘錡,刘焉的儿子刘璋……似乎一个比一个窝囊。在这其中,唯一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 明朝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历史上胡善祥是谁的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胡善祥,皇后,历史,明朝,为什么

    胡善祥被废,无论是宣宗朱瞻基,还是张太后,还是朝中大臣们,甚至包括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她是受了委屈的,所以都很同情她,宣宗晚年也以“少年事”表示后悔。明成祖朱棣将朱高炽定为接班人,其中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看中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所以他对这位皇太孙格外上心,甚至精心为其挑选了个媳妇。永乐十五年,朱棣下旨

  • 失荆州是蜀国的转折点吗(大意失荆州对蜀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蜀国,转折点,大意失荆州,影响

    三国中忠肝义胆的刘皇叔是笔者最为喜欢的英雄人物之一,世人普遍认为刘皇叔最后失败的原因是自身国力孱弱,手下的将领特别是诸葛亮已经穷极一生,蜀国在本质上与魏国有着天地一般的差距.笔者并不是完全认同这一种说法,今天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及笔者认为刘皇叔的失败之处-大意失荆州。刘皇叔出身贫寒,刚出场的时候

  • 中山靖王刘胜有几个儿子(刘备说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山靖王,刘胜,刘备,儿子,之后

    中山靖王刘胜,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第一个原因,自然是他有120个儿子,这数量放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抓超生的重点打击对象。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后代里,有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刘备的开场白永远是开口脆: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实我们不能怪罪刘备,那时候认一个有名气的老祖宗十分重要。

  • 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谁的官大(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四大名臣,并称,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晚清

    所谓“晚清四大名臣”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种说法。这四个人都是晚清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功有过,对他们的评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曾国藩,往前推二十年,曾国藩的形象是“剿杀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而现在曾国藩则几乎是以圣人的形象出现在网络

  • 吕蒙杀关羽回去第二天就暴毙了(三国吕蒙之死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暴毙,吕蒙杀,原因,回去,第二

    公元219年十二月,吕蒙白衣渡江,端了关羽的大本营,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擒杀一代名将关羽,是吕蒙的人生巅峰,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不料仅一个月之后,吕蒙突然发病,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吕蒙之死,是非常奇怪的,在历史上也一直都有争议,传说故事都很多。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形象,写了

  • 吕雉为什么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历史上吕太后和戚夫人因果)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戚夫人,因果,吕太后,吕雉,人彘,历史,做成,为什么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大仇多大怨,才让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下手如此狠毒?吕后在刘邦死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手段之残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太子刘盈继位,吕雉进位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握了实际大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吕后掌权之后,下令将刘邦生前最喜爱的妃子戚夫

  •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最后结局(最终是谁救了明英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土木堡,明英宗,结局,俘后,最后,最终

    杨善变卖家财,将明英宗从瓦剌人手中赎了回来,时候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仅他本人官至正一品,就连他的儿子、养子、侄子也跟着沾光,先后受封的达十几人。杨善官居高位,趁机大肆收敛钱财,英宗也不管不问,直到杨善以75岁高龄病逝,未有一句责备之语。明英宗朱祁镇不懂治国理政,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一点无可辩驳,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