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宋最杰出的皇帝是哪个(南宋时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南宋最杰出的皇帝是哪个(南宋时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15 更新时间:2023/12/12 9:17:19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南宋的皇帝是一群享乐的自我催眠主义者。但有一位南宋帝王,可以说是赵家少有的明君能人,胸怀抱负而不得,他就是宋孝宗赵昚,史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意外成为太子

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是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公元1162年,80多岁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宋孝宗。

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了改变对金国的屈辱局面,他还多次主动对金出击,以图光复河山,但是都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虽则如此,在南宋一朝,他仍旧是一位相当杰出的君王。

赵昚能当皇帝原因比较复杂。公元1129年金军奔袭扬州,宋高宗赵构突受惊吓,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也就在这一年的秋天,高宗唯一的亲儿子也突然夭折,一时间高宗膝下无人皇储空虚。

朝中大臣劝高宗早日册立太子,以安时局,赵构于是命人在太祖后代的孩子中选择子嗣继承帝位。经过一番选择,最后只留下了赵伯琮和赵伯浩二人。

宋高宗赵构原本是比较看好健硕的赵伯浩的,但就在斟酌之际,一只猫从两人身边经过,赵伯琮淡定不动,但是赵柏浩却飞起一脚向猫踢去。高宗赵构见此,认为赵伯浩轻狂难当社稷,于是决定留下赵伯琮,此时他才只六岁。

在宫中赵伯琮由张婕妤养育,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他便被授为和州防御使,赐名赵瑗。当时高宗赵构的宠妃,吴才人却闷闷不乐,也想养育一子。高宗于是又选了宗室的一个五岁幼童赵伯玖赐名为瞿,交由吴才人抚养。

如此一来,宫中就有了两位储君,这就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安。公元1135年,高宗赵构应大臣赵鼎之请,让赵瑗在资善堂读书,还请了学识渊博的老师教授他学习。赵瑗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深得高宗赵构的喜爱。

在他15岁那年,高宗赵构还封他做了晋安郡王,让他开始接触政事。年轻的他对秦桧的妥协投降主张十分不满,还经常出言顶撞秦桧。秦桧也忌惮于赵瑗的能力,于是便经常教唆高宗赵构免去赵瑗皇子的身份,好在赵构看出了秦桧的心思,没让他得逞。

公元1154年。浙江衢州发生了强盗抢劫的案件,秦桧没有上奏就私自调动军马进行拘捕。赵瑗就将此事密告到高宗赵构那,赵构得知后非常震惊,心里对秦桧的擅权举动感到十分不满。

此时,高宗的另外一个养子赵璩也已经成人了,被封为恩平郡王。对于同为太祖之后的两人究竟立何人为嗣,高宗赵构又犹豫不决了。

最终高宗赵构想出了一个高招,他赐给两人美女各十名,名为赏赐,其实另有打算。过了一段时间后,高宗赵构又将美女召回,经过检查发现赐给赵璩的十名美女已非完璧之身,而赐给赵瑗的那十名美女仍是完璧之身。经此事,高宗赵构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登基称帝,决心北伐

公元1162年金兵退兵后不久,朝廷百废待举,而朝中主战主和两派再起纷争。高宗赵构心灰意冷,决心禅位远离朝堂的是是非非。在这年的五月,正式下诏册立赵瑗为皇太子,并改名赵昚。到了六月,高宗退位,移居德寿宫,赵眘继承皇帝位,是为宋孝宗。

孝宗继位之后锐意恢复,在他继位的第二个月,他就用抗金名将张浚为江淮宣抚使,同时还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追复其官爵。孝宗的这些举动顺乎民心,朝野上下为之一振。

到了第二年四月,宋孝宗就授意张浚筹划北伐。到了五月张浚就派遣李显忠渡江出击,先后收复了灵壁、虹县等地,继而又攻陷了宿州。宿州之战,宋军斩杀金兵数千,俘获近万人,捷报传来,举国欢腾。

孝宗便任命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任命邵宏渊为副使。金军左副元帅屹石烈志宁亲自率10万大军来攻,李显忠一边率领部下浴血奋战,另一边又要求邵宏渊发兵,合力夹击金军。

但是邵宏渊却按兵不动,还对部下说,现在正当盛暑,就算是摇着扇子也不凉快,何况是顶着炎炎烈日披甲作战呢。士兵们听了这话,军心动摇,甚至有些参战的将领还带兵临阵逃脱。

李显忠孤军奋战终是难支,只好趁着夜色撤离了宿州,那金兵就趁势掩杀,宋军大败,死伤不可计数。军资器械几乎丧失殆尽,孝宗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无人可托,北伐梦碎

北伐失败之后,张浚上书请罪,朝中的妥协派官员便趁机诋毁北伐的主张,提出求和的主张。而孝宗此时信心动摇,便启用了汤思退为相,让他主持与金议和之事。汤思退是秦桧的余党,力主求和。

他极力排斥主战派将领,致使张浚被罢官,不久死于谪途。公元1164年,金世宗为了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发兵南下,先后攻占楚州、毫州、滁州等地,并准备渡江南下。

在这种情况下,孝宗只得同意签订议和协议。协议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南宋皇帝不再向金称臣,改称叔侄关系,南宋给金每年的岁贡改为岁币,南宋割让商州,秦州给金,那这就是历史上的“隆兴和议”。

虽然说宋的地位自此有所改善,但这仍然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既然合约很屈辱,孝宗签订之后更是力图振作,希望能够再度北伐,改变屈辱局面。

他整顿士卒的同时,在朝中精选抗金良将,为日后北伐做准备。但是此时的朝堂君虽有光复之心,却无可托之将。

随着南宋一系列名将如岳飞、韩世忠、张浚等人的先后离世,朝中可以托付军国大事的,就只有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一人了。

虞允文这个人颇有军事才能,曾经在完颜亮南侵之时,于采石矶大败金兵,从而名扬天下。孝宗对他非常赏识,先提拔他为枢密使,后又将他任命为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让他到四川整军备战,而且还和他相约来日出兵,东西并举,共克金室。

可惜的是天不假年,公元1174年,虞允文因劳累过度,带着一身遗憾与世长辞。孝宗受此打击,再加上高宗掣肘、朝臣离心,心灰意冷之下,再也不提北伐了。

专心国事,开创乾淳之治

那自此之后,孝宗安于外事,转而对内政进行治理。他多次下诏减免百姓赋税,对于以往提前征收赋税的做法加以制止,要求各地按照时间征收田赋,违者严惩,以此来保护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此外,孝宗还要求各地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解决关乎民生社稷的实际问题。在文化方面,孝宗又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环境。正是由于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在他统治的年代,涌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和文人,比如说思想家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等人,又比如说著名的文学家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人。

宋孝宗他还非常的孝顺,他自幼被高宗抱养入宫,因此一直以来对高宗极为的恭敬又孝顺。高宗退位之后,仍然时常干预政事,在对金的问题上和孝宗意见相左,便常以太上皇的身份加以掣肘。

但孝宗对此并不生气,为了避免父皇动怒,他有时候还尽量满足高宗的一些无理要求。公元1187年,81岁的高宗病重,孝宗非常担心,便常留在德寿殿昼夜侍奉高宗。

到了九月份,高宗病逝,孝宗更是下诏表示要为高宗守孝三年,在服丧期间他只吃少量素食,以至于日见憔悴,面容枯槁。

他的一位吴姓妃子见状非常担心,就暗中吩咐内侍在他的膳食里加一点鸡汁,孝宗发现之后十分恼火,当即将这位吴姓妃子驱逐出宫。

公元1189年的二月,金世宗病死,他的孙子完颜璟继承了帝位,是为金章宗。那按照隆兴和议,年过花甲的孝宗要向年仅21岁的金章宗自称为侄。

孝宗自然是不愿意见到这种尴尬的局面,就把皇位禅让于太子赵惇,自己退居重华殿做起了太上皇。赵惇继位之后,皇后李氏嫉妒又霸道,与孝宗的关系非常不好,她当上皇后之后就在光宗赵惇面前离间他们父子,致使孝宗父子关系日渐疏远。

孝宗独居重华殿有时候想见见自己的儿子,都因为李皇后的阻挠而无法实现。孝宗为此常常闷闷不乐,身体也每况愈下。公元1194年六月,南宋唯一有心光复江山的皇帝宋孝宗孤独的病逝于重华殿,也带走了一生未能实现的壮志。

标签: 皇帝时期南宋杰出作为哪个比较

更多文章

  • 林冲武松鲁达哪个官职更大(林冲教头相当于什么官衔)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官衔,教头,松鲁达,官职,林冲武,相当,哪个,什么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这三个人的官职都很低。先说一下“八十万禁军”。北宋时的禁军,其实就是指国家正规军,并非保卫京师或皇宫的皇帝私军。这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以禁军统领的身份,在禁军的拥护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上的皇帝。赵匡胤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决心将天下兵

  • 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哪个权力高(分别相当于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监掌,司礼,首辅,印太监,内阁,权力,相当,哪个,分别,什么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权力很大,但大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并不了解,可能以为他们只是依仗着皇帝的宠信才能胡作非为,其实不然,明朝的宦官在制度上还是要压文臣集团一头的。明朝管理内廷事务的衙门共有十二个,合称“十二监”,比如管马匹的就叫御马监,管皇帝衣服的就叫尚衣监,每个衙门的最高负责人称为“掌印太监”。除此

  • 罗艺为什么要反李世民(历史上罗艺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艺,李世民,历史,关系,为什么

    罗艺是隋唐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但他在民间演义故事中,和真实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演义中罗艺是大唐忠臣,而历史上则是举兵造反的叛臣,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罗艺呢?在《隋唐演义》等故事中,罗艺本是一个街头卖艺的落魄之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隐居的姜老员外看中,招为上门女婿,生下了长子罗松。姜员外将

  • 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死亡真相(曹冲几岁被谁害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真相,曹操,死亡,儿子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江山一时多少豪杰!然而,众多豪杰的后代,却大多都不成器。刘备的儿子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孙权的儿子孙亮更不行,被人废掉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内斗,将河北之地拱手让给了曹操,其他如刘表的儿子刘琮、刘錡,刘焉的儿子刘璋……似乎一个比一个窝囊。在这其中,唯一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 明朝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历史上胡善祥是谁的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胡善祥,皇后,历史,明朝,为什么

    胡善祥被废,无论是宣宗朱瞻基,还是张太后,还是朝中大臣们,甚至包括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她是受了委屈的,所以都很同情她,宣宗晚年也以“少年事”表示后悔。明成祖朱棣将朱高炽定为接班人,其中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看中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所以他对这位皇太孙格外上心,甚至精心为其挑选了个媳妇。永乐十五年,朱棣下旨

  • 失荆州是蜀国的转折点吗(大意失荆州对蜀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蜀国,转折点,大意失荆州,影响

    三国中忠肝义胆的刘皇叔是笔者最为喜欢的英雄人物之一,世人普遍认为刘皇叔最后失败的原因是自身国力孱弱,手下的将领特别是诸葛亮已经穷极一生,蜀国在本质上与魏国有着天地一般的差距.笔者并不是完全认同这一种说法,今天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及笔者认为刘皇叔的失败之处-大意失荆州。刘皇叔出身贫寒,刚出场的时候

  • 中山靖王刘胜有几个儿子(刘备说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山靖王,刘胜,刘备,儿子,之后

    中山靖王刘胜,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第一个原因,自然是他有120个儿子,这数量放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抓超生的重点打击对象。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后代里,有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刘备的开场白永远是开口脆: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实我们不能怪罪刘备,那时候认一个有名气的老祖宗十分重要。

  • 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谁的官大(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四大名臣,并称,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晚清

    所谓“晚清四大名臣”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种说法。这四个人都是晚清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功有过,对他们的评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曾国藩,往前推二十年,曾国藩的形象是“剿杀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而现在曾国藩则几乎是以圣人的形象出现在网络

  • 吕蒙杀关羽回去第二天就暴毙了(三国吕蒙之死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暴毙,吕蒙杀,原因,回去,第二

    公元219年十二月,吕蒙白衣渡江,端了关羽的大本营,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擒杀一代名将关羽,是吕蒙的人生巅峰,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不料仅一个月之后,吕蒙突然发病,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吕蒙之死,是非常奇怪的,在历史上也一直都有争议,传说故事都很多。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形象,写了

  • 吕雉为什么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历史上吕太后和戚夫人因果)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戚夫人,因果,吕太后,吕雉,人彘,历史,做成,为什么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大仇多大怨,才让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下手如此狠毒?吕后在刘邦死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手段之残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太子刘盈继位,吕雉进位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握了实际大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吕后掌权之后,下令将刘邦生前最喜爱的妃子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