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封建社会商人地位为什么那么低(古代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

封建社会商人地位为什么那么低(古代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91 更新时间:2024/1/13 20:05:19

商人不仅在古代地位不高,在现代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一个社会的组成是很复杂的,但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老祖宗将所有人分为四个社会阶层,仔细想想,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要有“生产者”。这些人就是“农”,他们负责种粮食、种棉花、种蔬菜水果、种植树木等工作,生产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资。

其次,要有“加工者”。这些人就是“工”,他们负责将“农”生产出来的物资进行加工,以便于人们进行使用,各种能工巧匠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再次,要有“交易者”。这些人就是“商”,所有生产出来的物资,以及加工的产品,需要进行流通,才能交到需要的人手中,如此就会产生交易,专门从事交易的人,就被称为“商人”。

最后,要有“管理者”。这些人就是“士”,士在古代属于贵族,他们要对整个社会进行管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使整个社会不断发展,如此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而在古代,中国要是农耕经济,自己生产,自己消费,自给自足,很多人一辈甚至都不怎么需要交易,对他们来说商人这种存在,可有可无。

对国家来说,商人本身并不进行创造,也不进行加工,他们不会为国家创造价值,所以在“管理者”看来,商人的作用远没有“工”“农”的作用大。

由于中国古代对交易的需求很低,所以商人的社会地位自然也就很低,在最后一位也就理所当然了。

但是,随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各类物资极大丰富,生产者加工者的地位开始下降。

比如粮食,在古代,能吃饱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但现在科技水平发达,粮食的亩产量比古代提升了十倍不止,谁还为吃不饱饭而发愁呢?

再比如加工产品,我们所用的桌子、椅子,乃至手机、汽车,哪一个不是流水线生产呢?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产品供大于求,所以加工者也不那么吃香了。

而随着各种物资和加工产品的极大丰富,分工越来越细,交易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一个人所从事的只能是某一个很窄的行业,他要获得从事行业之外的东西,就必须依靠交易。

不像以前的农民,在种粮食的同时,还可以种菜、养鸡、养猪,自己纺线织布,自己裁剪做衣服,自给自足。现代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交易越来越频繁,那么从事交易的商人也就越来越重要。他们从生产者和加工者那里,低价买来各种物资,然后加价卖给需要的其他人,从中赚取差价。随着交易的进行,商人也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而如果没有商人,很多生产者和加工者的物资,就只能留给自己,无法交易。

比如种植果树的果农,如果没有商人来收购,那么他们大部分的果实就只能烂在地里,而无法产生收益,之后也就无法将种植果树的收益,转为自己需要的其他物资。

拥有大量财富的商人,地位逐渐超过了生产者和加工者,但仍低于“挂历者”。这一点,我想应该不会有多人感到疑惑。

毕竟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社会的最高阶层都是管理者,否则便无法有效地对整个社会进行有效管理。

我身边很多老板,资产千万、上亿的都有,但他们宁可花费巨额资金,也要送自己的孩子进最好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

孩子毕业后,不想让孩子继承家族资产,而是千方百计让孩子考务员,哪怕只是到乡镇上干一名普通公务员也在所不惜,其思想深处,无非是觉得“管理者”的社会地位更高。

以上,是为什么古代商人社会地位最低,而现代虽然略有提升但仍然不高的根本原因。

但是,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其实是对商人的地位有着刻意打压的。

作为国家的统治者,最希望看到的,是社会稳定,社会稳定了国家才能稳定,皇位才能坐得稳。所以,古代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人口的流动,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把人民限制在土地上”,建立详细的户籍资料,以便于征收赋税和征兵打仗。

而商人的本质是交易,交易的本质在于流动,这和统治者的愿望是反的,如果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那么必然带来人员的大量流动。

而现实的情况,又必须有商人存在,以进行最基本的商品交易,所以必须打压商人,既让他们促进商品流动,又不能带动人员流动,这才是最佳方案。

综上所述,古代商人地位低是必然的结果,因为社会不需要大量交易,统治者也不希望看到大量人员流动,尽管商人从交易中获得了大量财富,甚至可以享受和统治者一样的奢靡生活,但在社会地位上,始终处在最底层。

历史发展来看,商人的地位是不断提高的,距离现代越远,商人的地位越低。秦汉时期,商人是受鄙视的存在,唐时期已经可以作为社会阶层的一员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后期,甚至凌驾于部分统治者之上了,现在……呵呵。

更多文章

  • 刘裕杀了多少司马皇族(刘裕灭司马家满门真的吗 )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杂谈

    刘裕有很多外号,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皇帝杀手”,因为他前前后后一共杀了6个皇帝,是历史上杀皇帝最多的人。刘裕本是东晋北府兵的一名骨干将领,这支北府兵原本是由谢安的侄子谢玄统领,在淝水之战中打破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打得苻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可惜中国也失去了一次南北大统一的机会。谢玄死后,北府兵由刘

  • 西晋灭亡后东吴为何不复国(司马睿为什么能建立东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睿,东吴,灭亡,建立,不复国,西晋,东晋,为何,为什么

    西晋八王之乱后期,东海王司马越击败诸王,取得了最后胜利,以太傅录尚书事的身份掌控西晋政事。306年晋惠帝中毒死后,司马越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次年改年号为永嘉。永嘉元年(307年),司马越上书,奏请让安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司马睿出镇建邺,其时王导为司马睿的司马,两人遂一起渡江赴任。司马睿

  • 正史上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汉昭帝生平资料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正史,刘弗陵,生平,汉昭帝,简介,资料,怎样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他是一个极其幸运,也极其聪明的皇帝,只可惜英年早逝。刘弗陵的出生极其具有传奇色彩,正史中记载他的母亲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才生下他,而此时他的父亲汉武帝已经62岁了。老来得子,汉武帝当然非常高兴,对怀胎14个月这件事,他不仅不怀疑,而且觉得是一个很祥瑞的事情,因为传说

  • 李世民为什么宠爱高阳公主(唐太宗和高阳公主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公主,高阳,李世民,唐太宗,宠爱,关系,为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有21个活下来的公主,其中最受他宠爱的,自然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四位公主。但除此之外,在其他庶出的公主之中,李世民最宠爱的莫过于十七女高阳公主。高阳公主出生时间未见于史料记载,但根据估算,约在武德九年或贞观初年,也就是说当高阳公主稍稍长大的时候,李世民已经稳坐皇帝宝座了。因此高阳公主得以经常

  • 吕布为什么害怕张飞(吕布后来忌惮打不过张飞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吕布,张飞,忌惮,害怕,后来,为什么

    要说论武艺,吕布绝对不怕张飞,只怕比张飞还要稍强一点。但是,每次吕布见了张飞,都有些发怵,根本原因在于张飞瞧不起吕布,并且丝毫不给他留面子。张飞和吕布第一次相见,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吕布镇守虎牢关,公孙瓒自不量力挑战吕布,结果差一点被杀死,危急时刻,张飞出手。《三国演义》中写道,“傍边一将,圆睁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李世民为啥不选李恪)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恪,李世民,儿子,为啥,到底

    吴王李恪其实资质平平,并无特别出彩之处,之所以他在后世史书中多次出现,其大半原因倒是因为他冤死于长孙无忌之手,一小半原因则是因为他的弟媳妇武则天。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生母杨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李恪出生于619年,即武德二年,这一年李唐王朝刚刚建立,四周强敌环伺,谁也不知道唐朝能够存在多久,

  • 清皇陵为什么会分东陵和西陵(东陵西陵为什么隔这么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陵,皇陵,分东陵,为什么,这么

    就像一个王朝很难实现父传子一脉到底的愿望,各个王朝的皇帝死后想要葬在一起,似乎也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西汉9位皇帝都葬在“五陵塬”上,但汉文帝的霸陵和汉宣帝的杜陵却不在其中。唐朝21代皇帝,但关中十八唐帝陵中,加上武则天也只埋葬了19位皇帝,唐昭宗李烨的和陵和唐哀帝李柷的温陵也不在其中。明朝十六帝,

  • 唐朝李承乾的后代简介(历史上李承乾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承乾,简介,后代,历史,儿子,唐朝

    李承乾虽然被唐太宗废为庶人,但他的孙子却在唐玄宗时期做到了宰相,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李承乾得以陪葬昭陵,算是了了李承乾的一桩心愿。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有14个儿子,但嫡子只有三个,即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其中,李承乾还是李世民的长子,所以作为嫡长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很快就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对

  • 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水师,马尾海战,福建,全军覆没,见死不救,北洋,为何

    中法战争期间,李鸿章的表现简直让人喷饭,镇南关大捷以后,李鸿章主动跟法国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事儿可能自打有人类以来,没有第二个国家做得出来。在陆战上已经取得了几次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不平等条约?刚打出来的民族自信心,一眨眼功夫又被李鸿章搞没了。以至于左宗棠拍着桌子大骂: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

  • 汉武帝的钩弋夫人是谁(汉武帝为何赐死钩弋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夫人,赐死钩弋,为何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在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这场祸乱涉及到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皇后和太子刘据。这两母子在这场祸乱中丧失了生命,汉武帝也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亲人,如果没有巫蛊之祸的发生,就不会有后来的钩弋夫人和刘佛陵的什么事。钩弋夫人的出场具有神话色彩,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