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日本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改朝换代(日本天皇出现过朝代更替吗)

日本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改朝换代(日本天皇出现过朝代更替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52 更新时间:2024/2/3 5:02:51

自传说中的神武天皇以后,日本的天皇一直由同一家族传承,从来没有发生过更替,号称“万世一系”。

无论在东西方,改朝换代都是见的事情,为唯独日本天皇能“万世一系”呢?

公元700年以前的历史仍需验证

八世纪以前的日本历史,缺乏明确的字记载。

而且,出于各种原因,历代日本政府均限制相关的“遗迹”考古工作,因此,对于八世纪以前的日本历史,基本上只能参考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和720年成书的《日本书纪》,这两本都是日本天皇授意下编纂的,既有历史,也有神话的文学作品。

所以,最近几十年,有不少历史学家提出“朝更替论”,认为古代天皇实际上是几个家族联姻结合成的天皇家系,只不过,朝廷编写的《古事纪》和《日本书纪》将本不是一系的几个家系合而为一而已,以塑造出“万世一系”的形象而已。

对此,各方历史学家尚有争议。

总之,用两部包含了开天辟地之类神话故事的文学作品来当史料确实过于儿戏,但因为没有资料就否定人家“一系”也不合适,所以,这段历史暂切不讨论,留待考古论证吧。

不过,即便从700年算起,菊花王朝也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了,这1300年间,天皇世系确实没有改过,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似乎也不会更改。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精神领袖

还得回到奈良时期,也就是公元700年左右说起了。

当时的中国,正值盛唐,国力强盛,自然让日本羡慕不已,不断遣使来学,并引进古代中国的思想。

当时的学习,主要是官方行为,因此,日本朝廷也就以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引进”了。

他们引入了中国的“德政”、“天命”、“祭祀帝皇祖宗”等概念,加以学习。

同时,中国的“易姓革命”观念,则因不被天皇接受而不被引进。

这种情况下,奈良时期的日本朝廷“塑造历史”,将之前所有的日本天皇都视为同一家族的成员,并带入“三件神器”作为其历史留下的“神迹”,以此神化天皇。

如此,后世如果有“易姓革命”,也因为没有先例可循而没有合法性了。

同时,日本天皇也开始结合各种思想,开始严格的“神格化”。

佛教传入日本后,与日本本土的“神道”发生了冲突,彼此之间竞争激烈。

这种情况下,天皇组织了对改造。

由此,在神道教中,天皇作为天照大神的后裔,取得了宗教身份。

在日本佛教中,日本天皇成了佛教的圣王,也拥有了宗教身份。

随着神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日本是神国,日本天皇是神的观念,被日本贵族、平民普遍接受。

虽然古代统治者大多宣称自己“受命于天”,但没有人能像日本天皇这样,以影响深远、系统化极强、被普遍接受的两大思想为自己“神化”。

博弈

事实上,作为统治者,天皇的实际统治时间并不长。

从10世纪后期开始,天皇的大权就已落入摄政、关白之手,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才得以恢复。

其间,经历了几代幕府时期,乱成一锅的战国时代等时期,权臣以关白、幕府等方式(包括一些“挟幕府将军以令诸侯”的家伙)把持实权。

那么,为什么这些掌握实权的强力人物不“再进一步”呢?

这是博弈的结果。

日本的封建时代,是名副其实的“封建时代”,贵族、武士受封,拥有自己的领地、军队。

而这些贵族、武士,及他们的下属,都普遍信仰天皇是神,不容更替。

要再进一步,是挑战所有人根深蒂固的信仰,与全日本为敌。

因此,关白、幕府将军,尽管拥有强大的实力,把持朝政,但仍然不具备与全日本地方势力为敌的实力,仍然要忌惮各路拥有地方实权的贵族、武士。

如此,天皇、强臣(关白或幕府将军)、地方势力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博弈关系。

在任天皇需要强臣的支持,才能确保自己的天皇地位。(天皇“行为不当”时,幕府有责任从天皇一系中另立天皇)

强臣也需要天皇的地位,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以领导、压制拥有地方势力。

这一微妙关系,直到倒幕战争时期,“大政奉还”、“王政复古”才结束。

“统而不治”下的“免责”

由此,天皇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没有实际统治权。

天皇“统而不治”,也就成了日本历史的常态。

虽然不如大权在握来得爽,但这也意味着,天皇对现实问题可以“免责”。

在中国,出现各类社会问题时,人们会说“天下苦秦久矣”、“氏不爱汝曹”等,矛头直指天子,而在日本,出现各类社会问题时,责任是幕府或某位领主的。

因此,当出现危机时,日本会出现动乱、内战,但参战各方莫不打着“尊王”旗号。

这种情况下,出现社会问题,天皇不但不会受到追究,反而可能从中获取实际权力,如倒幕运动时期的明治天皇。

长时间受到的外在影响小

历史上,东西方许多王朝并非灭亡于内部的改朝换代,而是因为外部进攻。

亚欧大陆上的游

牧民族,时刻威胁着中国、中东、欧洲的帝国。

这带来了两种恶劣后果。

1、直接摧毁。

西周、西晋、两、明,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拔斯王朝等,无不直接为其所摧毁,人们被迫接受游牧民族的统治或者被迫在废墟上重建新秩序。

2、直接削弱帝王神权地位。

即使游牧民族的进攻不能直接摧毁帝国,也会给天子带来统治危机。

既然皇帝是上天派来的,那么,为何你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呢?是上天已经抛弃你了还是你在糊弄人呢?

这两种威胁,都直接威胁着皇帝本人的地位。

然而,日本历史上,则幸运地避过了这样的危险。

日本与亚欧大陆远隔重洋,历史上很少受到大规模的外部进攻。

元朝时,忽必烈曾组织了两次进攻,但都因当时航海条件的限制、恶劣天气的影响而失败。

结果,蒙古征日本的失败,反而使日本认为得“神风”相助,更加相信自己是“神国”,天皇是“神”了。

日本天皇“万世一系”,是由日本古代的社会结构、文化特点、地理位置及统治者对遗迹“刻意保护”等因素综合影响而成的,虽然罕见,但并非“神奇”。

当年,一些日本侵略者以此作为日本是“神国”的重要依据,自我膨胀,结果,给亚洲各国,包括日本自己带来了沉痛的苦难。

今天,仍有不少人以此为日本“优越”的说辞,这无疑也是错误、危险的。

更多文章

  • 明朝毛文龙驻扎的皮岛在什么地方(镇守的皮岛位置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皮岛,毛文龙,驻扎,位置,地方,明朝,什么

    皮岛,本非大明土地,“荒葺无人,多蛇虎”,是一个方圆数百里,开发程度很低的荒岛。然而,明清战争中,这个小岛却成了明清双方都瞩目的焦点。皮岛,也叫椵岛,今属于朝鲜平安北岛铁山郡。明朝时,这个岛也不在大明版图内。袁崇焕后来致书朝鲜国王时就表示“皮岛本非中国地”。很长时间内,这个岛都是“荒葺无人,多蛇虎”

  • 鸿门宴中为什么项伯帮刘邦不帮项羽(项庄舞剑项伯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鸿门宴,项庄舞剑,项伯帮,刘邦,结局,为什么

    “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脱险,项伯最后的结局如何呢?项伯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作为项羽的叔叔,项伯在鸿门宴前“泄密”,使刘邦躲过被袭击的命运,又在鸿门宴上不惜以身护刘,力保刘邦。此后的楚汉战争中,这位“好叔父”又屡屡“坑”侄子,帮助项羽。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吃里爬外”的叔父最后结局如何呢?项

  •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赵国在邯郸保卫战的策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保卫战,邯郸,策略,长平,赵国,秦国,攻打,失败,战后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几乎损失殆尽。然而,在接下来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却坚守邯郸两年,击败了秦军,甚至恢复了太原等失地。其中,赵人的血性、外交家的谋略、战国公子的义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长平之战,赵军主力被全歼,国中震恐。“人屠”白起一面平定上党全境,巩固胜利果实,一面请秦王增调兵马钱粮,准备一举灭赵。前2

  • 祖大寿为什么降清(祖大寿投降清朝后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祖大寿,投降,结局,清朝,为什么

    比之洪承畴、吴三桂,同为降清名将,祖大寿在降清后似乎没有那么大“风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祖大寿“销声匿迹”了。事实上,祖大寿“调转枪口”的速度比洪承畴更快,决心更大。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的“风头”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罢了。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正是举行投降仪式,对皇太极俯首称臣。

  • 司马懿建立的晋朝是怎么灭亡(为什么三国最后是司马家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家,司马懿,灭亡,建立,晋朝,最后,为什么,怎么

    三国英雄们打得热热闹闹,最后一统归于司马家。司马家,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然而,这个赢家却没有笑多久。280年,晋灭吴,天下一统。仅仅36年后,西晋就覆灭了,天下再次陷入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还得从司马家篡魏开始说起。曹魏的天下,是曹操一刀一枪,一城一城打下来的。司马懿家族,是以辅臣的身份,通

  •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把汗位传给拖雷(拖雷是成吉思汗第几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拖雷,成吉思汗,第几子,为什么

    成吉思汗诸子中,拖雷的军事能力是最强的。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了两年。然而,拖雷却并非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成吉思汗建国后,颁布了大扎撒,也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法典》,以之为大蒙古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对大蒙古国汗位继承制度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与中原地区宗法制不同,大蒙古国并没有所谓嫡

  • 韩国尹姓和中国尹姓一样吗(韩国为什么那么多姓尹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尹姓,韩国,中国,一样,为什么,那么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有中国人到达朝鲜半岛,并不断跟当地人融合,这包括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等等,才产生了现在的朝鲜半岛文化。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都自称小中华,正因为如此,韩国和朝鲜的人名跟中国是一致的,基本都是单姓,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起名习惯,但从姓名上来很难分辨到

  • 开封到底是几朝古都历史(开封分别经历几个历史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开封,历史,朝代,古都,经历,分别,到底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所以中国历代王朝多在中原地区建都。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至今拥有4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汴梁、东京等。开封夏朝多次迁都,老丘(开封)是其中之一,开始了开封的建都史。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魏国初建都安邑,魏惠王时期迁都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

  • 青楼名妓李师师的故事(水浒传中李师师是青楼女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师师,青楼,名妓,女子,故事,水浒传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东京的青楼名妓李师师和浪子燕青有一条微妙的“感情线”,还和宋徽宗有一段故事,因为她有绝世的美貌,又是青楼有名的妓女,多少文人墨客、京都显官都为她倾倒,她身上也增添了不少故事性。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师师其实和文学作品的形象有所差异,除了被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她还是一名有骨气、有

  •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介绍(三元里抗英战争事件发生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元里,事件,战争,介绍,历史,发生,时间

    道光二十年11841年)四月初七日,《广州和约》签订后,广东人民义愤填膺,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九日,英军士兵在三元里附近村落抢掠财物,霸占民房,奸淫妇女。村民们聚集三元古庙誓师,奋起反抗,当场打死英兵10余人,活捉12人。次日,各乡义勇约2万人在牛栏冈将英军团团围住,最后在广州知府余纯保的劝解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