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我国最早的兵书是哪一部(早期历史上孙子兵法作者是谁)

我国最早的兵书是哪一部(早期历史上孙子兵法作者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29 更新时间:2023/12/19 1:19:27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编写的一部著名的军事书籍,其作者是齐国的孙武,从完成到现在,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在如此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部书的内容是否发生了变化,在使用上是否有所不同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寻一下答案。

《孙子兵法》完成于春秋时期,全书共十三篇,当然,也有人说应该是八十二篇。但因为,当时传播方式和保存形式的局限性,使该书并没有被广泛的流传和应用。

直到战国时代,各路诸侯纷争四起,战事连年,才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这部兵书。

之后,学者们纷纷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并在原来的十三篇基础上,丰富了更多的内容,从而不断地扩增了篇幅。

到了汉代时期,官方开始组织对该书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到了东汉时期,在班固的《汉书》中,已经有了“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的说法。

在魏晋时期,曹操对《孙子兵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编撰了《孙子略解》,主要是结合自身的战略、军事经验。

《孙子兵法》“十三篇”作为理论依据,总结写成了孙子兵法的战略论述。可以说,这也是曹操的经验之谈。

与此同时,他也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最终,只保留下来了十三篇。

从隋唐时期之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学士以及军事家,都结合不同的战略情况,对《孙子兵法》做出了不同注解,但主要还是围绕原来的“十三篇”展开论述。

到现在,《孙子兵法》已经作为军事典籍中的经典之作,走出国门,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在军事领域,同时,也在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上派上用场。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还是原著中的“十三篇”,也是《孙子兵法》中被大众普遍所接受的内容。

此外,在《孙子兵法》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句。针对其中的精髓部分,笔者做了以下总结,大概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

攻其不备:在敌人没有注意,没有预先防备的时候,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与敌人早有准备,或是已经洞悉到我方行动计划的时候,所用的战略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在与敌人对抗的时候,要尽可能出其不意,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让其没有时间反应。这样的话,既可以提升成功的概率,还可以降低自身的损失。

知己知彼:对于自己的战斗情况了如指掌,对于对方的作战现状也要充分掌握,这样打起仗来,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如果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对对方的情况不知道,那是很难取胜的。

因地制宜:在自己不熟悉的土地上作战,如果,没有熟悉当地地形地貌的人协助,是无法充分利用地形等优势,助力自己顺利完成战斗的。而且,不熟悉地形,很容易增加对方的获胜概率。

避免战争:打仗,如果可以百战百胜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有其它方式获得胜利,那还是不要打仗的好。

因为,战争无论胜负都会有所损伤,所以,尽可能地避免战争用最小的伤亡解决争端才是上策。

视如己出:作为将领,要把自己的士兵当作自己的婴儿,视如己出一般优越对待。

这样的话,士兵们才会更加乐于与将领同甘共苦,赴汤蹈火,才会不惧怕生死,全心全意追随你。

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作为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兵书,其概述内容精深,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中国的军事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而它的作者孙武,也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之所以说这部书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孙子认为:战争能否胜利与鬼怪迷信之说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而且,他主张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战略战术的制定,从而达到夺取战斗胜利的最终目的。

此外,就是凭借这部兵书,孙武从公元前512年开始为吴王阖闾效力,并在吴国军队中大展身手,巧用计谋,屡立战功。

公元前506年,他曾经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不仅占领了楚国国都,还差点将楚国灭国了。

可以说,孙武在军事上的诸多哲学理论,奠定了其在春秋时期,与孔子老子相并列的地位。

他的作战思想,直到现在还有着非常大的学习价值,其在战略、军备、后勤等多方面的先进思想,以及完整的军事主张,对于现代军事战略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其实,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一个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标签: 兵书兵法孙子作者历史我国早期

更多文章

  • 云南王有几个云南王(古代被称为云南王号称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云南,号称,称为,古代

    自古以来,从封建王朝至今云南地区的最高掌权人通常被人们称作“云南王”,从云南政权出现之初,到现在为止能够掌握云南大权的人也不过二十人左右。自近代史以来民国时期云南地区就出现了四个云南王,统治了云南近半个世纪之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四大“云南王”分别是谁,到底谁才是实至名归?第一位:蔡锷民国初期,全

  • 公元1918年是什么朝代(中国1918年属于什么年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朝代,公元,年代,属于,中国,1918年,什么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以战胜同盟国而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11月28日,刚被选为大总统不久的徐世昌为庆祝一战胜利而在太和殿阅兵(一战时中国为战胜国)故宫太和殿挂上五色旗消息传来,人们欣喜若狂,14日在故宫召开庆祝大会,规定从l4日到l6日,28日到30日为举行庆祝活动日。2

  • 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解释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五体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体投地,含义,佩服,意思,解释,什么

    在《封神演义》中,女性角色不多,而且很多还是如苏妲己这样让人爱不起来的妖怪。所以,像邓婵玉这样长得又好看,有又能打的女人,就成了整个《封神演义》中最受男读者欢迎的女性角色。当初看《封神榜》的电视剧,她嫁给了土行孙,多少男人为之心碎啊!在《封神演义》中,邓婵玉在西岐第一次上阵打仗,遇到的对手是哪吒。但

  • 离骚一共多少句(离骚原文全文有几段分别讲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离骚,原文,全文,多少,分别,一共,什么

    《离骚》全诗有373句,不算标点有2400多字,其间有很多经典句子。你心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哪一句?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一种说法是,屈原,本来名平,字原,后来他自己又名为正则,字灵均;一种说法是,父亲给他取名为正则,字灵均。总之,名字中有美好的寓意。他希望自己或者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正直、有原则

  • 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区别与联系(两种战术什么时候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运动战,游击战,战术,联系,区别,时候,开始,什么

    游击战争是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作战方式,对于游击战争的战略任务,一句话——就是“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游击战是仅仅依靠人民的战争,是在争取人民的基础上展开的战争。要善于利用人民的掩护,要做好深入民众的工作以及能够灵活战争。利用人民、发动人民并且保护人民。大规模的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补给线,辅助正规军

  • 孙武和孙膑是什么关系(历史上他们关系是怎样,哪个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武,孙膑,关系,历史,厉害,哪个,怎样,他们,什么

    中国的历史上有两本著名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两部著作都是中国珍贵的军事兵法。《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膑兵法》的作者是孙膑,那么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个人吗?如果不是同一个人,那么他们两个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小编搜集了一些他们的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武和孙膑两人是指的同一个人吗?孙膑

  • 周扒皮半夜鸡叫故事简介(半夜鸡叫原型发生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扒皮,原型,简介,地方,发生,半夜,故事,什么

    宅家实在无聊,睡不着觉,防控疫情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全国各地也陆陆续续传来复工的消息。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想到小学读过的高玉宝写的关于周扒皮半夜鸡叫的故事。故事真假暂且不论,如果你是老板,从现在职场管理的角度,也许会能从故事中感悟点什么出来!话不多说!翠花,上故事!晚上,天已很黑,地里走出了累得晃晃荡荡

  • 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关系(师生李鸿章和曾国藩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国藩,李鸿章,师生,历史,关系,故事

    晚清既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不堪回首的黑暗时代,但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光辉时代。曾国藩、李鸿章,同为晚清中兴名臣,前者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享寿61岁;后者出生于1823年,病逝于1901年,享寿78岁。两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著名人物,一生亦师亦友,交织纠葛无数,除了

  • 武松和鲁智深谁厉害谁力气大(原著武松和鲁智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鲁智深,武松,原著,力气,厉害,故事

    虽说水浒传里有一百单八将,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汉不会超过20位,有不少好汉要么成对出现,比如解珍解宝;要么纯粹是个过场性的人物,比如白面郎君郑天寿、险道神郁保四;就算排位第五的大刀关胜,他浑身上下全是关羽的影子,人物性格也很模糊。但即便如此,并不能就此否认《水浒传》对人物的刻画就是失败的,对于如此人物

  •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建议,废黜,采取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余的各家学说如法家,道家等均受排斥,是汉武帝接受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董仲舒先生的建议而确立的官方统治理论和伦理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大家也耳熟能详的"三纲五常",而其教育思想、"大一统"以及"天人感应"理论,都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