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生态哲学的原理介绍

生态哲学的原理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4/1/24 0:00:28

生态哲学就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方法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进行的社会哲学研究的综合。起初,生态哲学以“新唯灵论”为理论根据,它宣扬人和宇宙的精神统一性,确认自然界的和谐性和完整性。人的道德问题在生态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生命哲学”也对生态哲学有很大的影响。生态哲学的拥护者反对不加节制的工业发展、技术统治的理性主义、大都市主义,还形成一个政治团体“绿党”。

唐代兴的生态理性哲学的基本蓝图

生态理性哲学,是当代人类走生态明所需要的新哲学。本人致思和创建生态理性哲学,目的于求解时代存在困境和消解发展进程中的生态危机,因而,努力于从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首先是探索和澄清生态理理性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本体论问题、形而上学问题、宇宙生成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以及人如自由、幸福的生存问题,然后运用生态理性哲学理论、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当代人类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即日益全球化和日生活化的当代灾疫问题,包括如何调节失律的气候、治理失律的地球,展开可持续生存以及怎样重建生境化的低碳生活问题。整体上讲,唐代兴对如上从多问题进行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的探讨,最后形成如下五个方面的具体的初步贡献。1.构建“生态理性哲学”基础理论生成“生态理性哲学”本体论思想------即生态语义场本体论,其论述专著《语义场导论:人类行为动力研究》(1998)。重新探讨世界本原及其人类行为的整体动力,构建起生态语义场理论,为生态理性哲学奠定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视野。探索“生态理性哲学”宇宙生成论蓝图-------即生态化书写与被书写的双重生成论,其论述专著《人类书写论》(1991)构建“生态理性哲学”形而上学原理-------即“人、社会、自然、地球生命”共生互生的自由创化论原理,其论述专著《生态理性哲学导论》(2005)。其主要论文①《哲学探询的中国当代方向》(香港:社科研究,2005/06);②Eco-Reason:ThePhilosophicalThinkingontheLimitationExistence(ECOLOGICALECONOMY,April.No.2,2005);③Eco-Reason:TheContemporaryDirectionofthePhilosophicalInquiry(ECOLOGICALECONOMY,April.No.3,2005)2.创建“生态理性”哲学方法生态理性哲学方法论--------即生态化综合方法,其论述专著《生态化综合:一种新的世界观》(2014),另见已出版的《语义场导论:人类动力研究》第15章“生态化综合”和《生态理性哲学导论》第3章“生态化综合:生态理性之思的哲学方法”。3.创建“生态理性”本体论美学蓝图“生态理性”本体论美学是建立在“语义场”理论基础上的,是对“生态语义场”的美学探索。这一本体论美学体系由四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对美进行形而上学思考;二是探讨生存与永恒的时空韵律;三是探讨生存语义审美学蓝图;四是重构艺术理论体系。“生态理性”本体论美学,其论述专著《当代语义美学论纲:人类行为意义研究》(2001、2003);主要论文《文学话语形态:文艺学研究的新视域》(2001/12)、《生态化综合:全球化语境下的文艺学方法》(2002/09)。4.创建“生态理性”伦理学体系生态理性伦理学体系,即是生境伦理学体系,其论述专著《利益伦理》(2002)、《公正伦理和制度道德》(2003)、《优良道德体系》(2004)、《宪政建设的伦理基础与道德维度》(2008)、《生存与幸福:伦理构建的知识论原理》(2010)、八卷本《生境伦理学》,包括《生境伦理的人性基石》、《生境伦理的哲学基础》、《生境伦理的知识论构建》、《生境伦理的心理动力》、《生境伦理的规范体系》、《生境社会的宪治伦理基础》、《生境社会的制度伦理规训》、《生境社会的伦理教育方向》。5.开创“生态理性”灾疫伦理学新学科“生态理性”灾疫伦理学,即生境主义灾疫伦理学,它是一门新型的整合从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资源而形成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人文科学。灾疫伦理学,就是运用生态理性哲学和生态化综合方法,来整体审查和系统研究日益全球化和日常生活化的当代灾疫防及其防治所涉及根本伦理问题,以为根治当代灾疫提供一个全新的视域、整体的路向、宏观的社会学方法。其论述专著《灾疫伦理学:通向生态文明的桥梁》(2012);其主要论文①《灾疫伦理学:当代应用伦理研究新视域》(道德与文明,2010/0/02);②《灾疫伦理学:一种生态文明的话语方法》(伦理学,2010/02);③《灾疫伦理研究的背景、目标、视域、方法----灾疫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上)》(吉首大学学报,2009/05);④《灾疫伦理研究的姿态、公理、原则----灾疫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中)》(吉首大学学报,2009/06);⑤《灾疫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核心问题、多元方向----灾疫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下)》(吉首大学学报.2010/01);⑥《在重建生境中开创生态文明:灾疫伦理学角度下当代灾疫防治》(河北学刊,2011/06);⑦《重建社会整体动员的灾疫预防国策的伦理社会学考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03)。6.尝试探索构建以生态理性为规范的软实力学灾疫伦理、气候伦理研究和软实力拷问,是本人运用生态理性哲学、生态化综合方法论和生境主义伦理学理论来进行应用研究的两个维度的尝试:对灾疫失律和气候失律的研究,这是尝试探讨如何重建地球生境问题;对软实力的拷问和对软实力学的探索构建,这是尝试探讨如何重建社会生境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讲,是如何重建健美人性的当代国家的问题。而地球生境和社会生境重建,合起来就是生境文明。软实力既是当代社会的新国际政治理论,也是当代社会的新国家政治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政治理论,它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有五:一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主导力问题,即政府作为问题;二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社会动力问题,即人性主义的教育能力问题、健康的学术思想发展问题和科学、艺术的创造力正常的问题;三是重新耕耘和培育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土壤问题,即社会化的伦理水准和如何在选择、净化、整合、运用中充分释放传统魅力的问题;四是如何重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政治取向和制度活力的问题。五是如何锻造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统合能力的问题,即如何重塑国民素质的问题。其基本著作《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2008);论文:①《创建文化软实力学的宏观视野与基本思路》,《湖南大学学报》,2010(1);②《中华文化当代重构的全球生态视域与方法》,《理论与改革》,2010(3);③《软实力的学科定位及发展蓝图》,软实力研究论丛(1),济南出版社,2012(9);④ResearchonSoftPowerandItsDisciplineOrientation,InternationalBusinessandManagement,2012(1);⑤《国家软实力的构成及其功能体系》,2012(10)济南软实力会议参会论文集;⑥《政府作为: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导航力量》,2012(10)济南软实力会议参会论文集;(⑦《国家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2012(10)济南软实力会议参会论文集。唐代兴的初步思想贡献1.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的新存在论思想,旨在为当代人类创建全球化的生境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全境视域和新的价值坐标2.重新探讨世界本原及其人类行为的整体动力,构建起生态语义场理论,为生态理性哲学奠定了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视野3.批判性整合中西思辨哲学智慧和悟性哲学智慧,创建体现人类当代方向的生态理性哲学4.以生态理性哲学为思想基础、以生态化综合为方法,构建起“生态本体论美学思想体系”(美学家高楠语)5.以生态理性哲学为思想基础、以生态化综合为视野和方法,初步构建起以“人-生命-自然”相共生互生的生境伦理学体系:其理论体系构建的准备性研究成果有《利益伦理》(2002)、《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2003)、《优良道德体系论》(2004)、《生存与幸福:伦理构建的知识论原理》及《当代新功利主义》和八卷本《生境伦理学》6.运用生态理性哲学思想和方法,伦理学方法,初创宪政伦理研究新领域,其专著成果《宪政建设的伦理基础与道德维度》(2008)7.运用生态理性哲学思想和方法,构建起一个本土化的新国际政治理论学科蓝图、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即文化软实力学,其专著成果《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2008)和论文《创建文化软实力学的宏观视野与基本思路》,《南大学学报》,2010(1)。8.运用生态理性哲学思想和方法,构建一门大综合型的新型应用性人文学科:灾疫伦理学。已发表系列论文《灾疫伦理学:开辟当代应用伦理研究新领域》、《灾疫伦理研究的背景、目标、视域、方法:灾疫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上)》、《灾疫伦理研究的姿态、公理、原则:灾疫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中)》、《灾疫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核心问题、多元问题:灾疫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下)》、《灾疫伦理学:一种生态文明的话语方法》、《灾疫伦理研究的开放视域与方法》、《当代灾疫频发之多元成因的伦理学检讨》等十篇;专著《灾疫伦理学:通向生态文明的桥梁》(2012)。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和评价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仁。儒家,以人为本的核心也。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

  • 第一位哲学家是谁?主张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泰利斯(约前624前547)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出身于米利都的名门望族。据说他最早研究天文学,曾预言过公元前585年5月25日的一次日食。据说在政治上由于主张和波斯联盟而使伊奥尼亚免除灭顶之灾。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把埃及的丈量土地的方法引入希腊的人,奠定了希腊几何学基础。

  •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较早是在明清时期,如李贽等人,较多体现摆脱程朱理学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但与真正的以人为本还是有差距的,中学教材称之为反正统思想。此时出现这种思想从经济上讲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政治上是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抵制,从思想上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反叛。

  •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不是起源于古代中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最早起源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周便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之后儒家的“仁”政、墨家“兼爱、非攻”都含此义。其中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直接地阐述了把人或民当作根本的思想。但以人为本的思想普遍被人们接受是在16世纪的西方。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神学统治的黑暗时期,“哲学是神学的婢

  • 生态文明思想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一种思想是否正确?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不正确。中国古代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都是从万物生长的意义上来谈天地乾坤的。孟子提出了“仁民爱物”命题。“仁民”是对人的同情仁爱,“爱物”则是爱护人之外的动物植物等。宋明时期的哲学家以“万物一体”为仁学思想的核心

  • 什么是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

  • 唐代兴的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著作提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提要出版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哲学是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境遇性生存困境的不懈觉悟与执着追问,其基本方式是沉思,或悟性之思,或理性之思:前者开辟出诗意(悟性)智慧的中国传统;后者开创出以“经验理性→观念理性→科学理性”为历史道路的技艺(思辨)智慧之西方传统。

  •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其中人天共享典型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是标题没写全吧,人天共享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谁??人天共享?是天人合一么?董仲舒吸收了阴阳家、老庄、法家等的一些思想,弄出来的一套准信仰的儒家机制你想表达什么

  • 唐代兴的生态理性哲学的六个基本命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立足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世界风险、全球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发展三者所形成的存在境遇,尝试创建的本土化当代新哲学,即是生态理性哲学和生态化综合方法,以为化解其世界风险、全球生态危机,顺利实现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生境化的认知、思想、方法资源。所致力探索的生态理性哲学及其整体蓝图,由如下六个基本命题构成:人是世界

  • 哲学到底是什么。对于世界有什么意义。哲学似乎涉及很多领域,是一种我弄不明白的玄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实事求是的。进行抽象的和虚化的就是玄学了。哲学追求的就是:这是什么?从哪来?有什么功能?会干什么?有什么用?将来还要去哪里?还会有什么用?还可怎么用?等等。所以哲学的十大终极追溯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怎么来到这里?我来这里干什么?我会做什么?我可做什么?我还将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