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生态思想家有哪些?

生态思想家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53 更新时间:2024/2/10 1:26:05

中国生态思想概括起来就三个字:老子的“道”;荣寰的“全”;刘宗超的“”老子,姓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生态思想家。被唐朝帝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道生万物。宇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道产生的。“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等等。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侧重涵义有所不同。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真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张荣寰,独立学者,生态思想家,当代最具价值的思想家,生态文明智库发起人。自2007年4月创立全生态世界观、全息逻辑、生态文明、全息方法论以来,不断以全新思想和认知,提出全生态思维、全息人学、人学原理、成全范式、世界伦理学、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中华环流文明、智慧城市、文明走廊战略、国际就业工程战略、大数据在线模式、机器人装备制造业引领21世纪工业革命、极平台、云产业、全数据、零废处理、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动力底座;智能制造模式;万物互联的时代;世界+全然思想+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文明产业再造等超前思想发展观。“全然有生、万物互联、道验大象、人格成全”,其人为本的思想,以开发人至高人格全息潜能为使命的思想体系,打通了神学、哲学、科学的固有疆界,阐明了人学所蕴涵的绝对真理之真、相对规律之善、全息逻辑之美;生态文明所彰显的万物皆可以互联,人皆可以成全,互联成全生态,最重要的是他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全生态的思维模式,全生态世界观,无不是未来人类文明的思想指南。刘宗超,安徽人、生态思想家、科技哲学博士、著名生态农业专家、“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生态文明理论的奠基者和领军人物、中国生态文明学派的创始人、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生态安全中心研究员、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提出“地球表层信息增值进化与全球生态文明观”全新理念;构建生态农业的“管理---生产---交换---消费---分解---还原---再生”七环节循环经济概念,创立了生态还原技术,研制出高效安全的生态型肥料;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思想举办生态文明、生态产业、生态安全、生态技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讲座数百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力求使之融为一体。他将汉字“”作为生态文明的中国文化之根、并将“家”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学派的称谓,赋予“”字全新的生态意蕴。刘宗超确信,经过现在和未来无数代人的努力,人类将会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中国人“天地一体、万物同源,生态文明、道法自然”的大一统有机整体宇宙观将会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思想,“”所代表生态文明理念也将成为一种世界精神。

老子,道法自然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人类思想和哲学思维将会走向何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思想很难走向统一是因为有多种哲学意识形态思维的混合存在!各种信仰又与现实科学犯直观冲突!哲学思维是不停地想了又想地重复变换思维过程去想直接验证真理和现实世界!而科学恰恰相反是不停地通过大量的实验去验证证实所想的实际!而在这种验证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大量的财力资源!二者是直接验证或间接验

  • 如何辩证对待古代中外各种生态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摘要学术界一般将传统思想文化理解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传统儒道佛思想文化。实际上,传统思想文化还应包括传统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及制度,以及传统民俗文化两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中,民俗文化是基石,是先于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及制度形成的,而儒道佛哲学层面的许多内容则是社会政治法律思想进一步升华的产物。本文所说的传统生

  • 急!运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简单的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论哪一次历史变革,无论哪一次革命,都是人民的力量成就的。从哲学的角度讲,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也是中国政府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提出的最有力的治国良策。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

  •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以人为本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人”即“仁”也。仁爱以待人。“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

  • 生态哲学的原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生态哲学就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进行的社会哲学研究的综合。起初,生态哲学以“新唯灵论”为理论根据,它宣扬人和宇宙的精神统一性,确认自然界的和谐性和完整性。人的道德问题在生态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生命哲学”也对生态哲

  • 如何理解和评价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仁。儒家,以人为本的核心也。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

  • 第一位哲学家是谁?主张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泰利斯(约前624前547)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出身于米利都的名门望族。据说他最早研究天文学,曾预言过公元前585年5月25日的一次日食。据说在政治上由于主张和波斯联盟而使伊奥尼亚免除灭顶之灾。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把埃及的丈量土地的方法引入希腊的人,奠定了希腊几何学基础。

  •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较早是在明清时期,如李贽等人,较多体现摆脱程朱理学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但与真正的以人为本还是有差距的,中学教材称之为反正统思想。此时出现这种思想从经济上讲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政治上是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抵制,从思想上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反叛。

  •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不是起源于古代中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最早起源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周便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之后儒家的“仁”政、墨家“兼爱、非攻”都含此义。其中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直接地阐述了把人或民当作根本的思想。但以人为本的思想普遍被人们接受是在16世纪的西方。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神学统治的黑暗时期,“哲学是神学的婢

  • 生态文明思想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一种思想是否正确?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不正确。中国古代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都是从万物生长的意义上来谈天地乾坤的。孟子提出了“仁民爱物”命题。“仁民”是对人的同情仁爱,“爱物”则是爱护人之外的动物植物等。宋明时期的哲学家以“万物一体”为仁学思想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