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用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串起来,写一段春秋战国历史
重耳退避三舍,以报楚王搭救之恩!真是因为重耳退避三舍才使得公元前633年,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始三千越甲把吴吞,庞涓围魏救赵败小人.
围魏救赵是发生在哪一年?
战国时期,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在围魏救赵聚沙成塔手不释卷中卷头发花繁叶茂万里哪个是历史故事
1、”围魏救赵“是历史故事2、”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3、围魏救赵的词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1]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