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墉字会被甲骨文,金文概括为最神圣,最经典,最富哲理?

为何墉字会被甲骨文,金文概括为最神圣,最经典,最富哲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58 更新时间:2024/1/24 21:09:17

感谢邀请。

请恕孤陋。“墉被甲骨文、金文概括为最神圣、最经典、最富哲理”,有这个说法吗?

表示怀疑。那个建筑的造型,与上述的“三个最”,没啥直接关系吧?

不过,“墉”的字形字义字音变化,确实很有意思。

甲骨文中有“墉”,为

见于“一期.前四.一一.一”、“三期.掇一.三九四”等十余版甲骨卜辞。

徐中舒先生对此字的解释是,象古代穴居有台阶旁出,台阶上并有覆盖之形。中间为穴居之室,上下为台阶。

他说,古代营穴居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穴旁有台阶以供出入,为免雨水下注,其上必有覆盖。

徐先生有一篇很著名的论文,叫《黄河流域穴居移速考兼论地上建筑的由来》,专门讲述这件事。他讲,《世本.作篇》说:作城郭,禹作宫室,作瓦屋。这些传说,究竟有多少信史价值?

他是就此进行考证的。

本人去过宁夏的水沟洞遗址,足以证明,旧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先民,已经住在半地下的穴居中,且上面有覆盖物,周围有阻拦雨水淌入的围挡。

“城郭”,或叫“城垣”,就是甲骨文卜辞中“墉”的含义。当然是第一个引申义。

而且,城郭之“郭”的本字,是“墉”的另一写法。

“墉”的两种小篆写法如下

怎么会有两种写法呢?

徐中舒先生说,上面第一个写法请原谅,实在打不出此字是“郭”的本字;这个字和第二种写法原本是一个字;后来逐渐有了两种读音,就为了适应新的读音,造了“墉”字。

最初,小篆的“墉”只有一种写法第一种。因为读音逐渐分化,就又造了第二种写法。

《说文》对第一种写法的解释是,“度也。民所度居也。”度,是边界;民居的边界,也就是“城郭”或“城垣”。

“郭”或“垣”之内为“城”;城之“围”或“界”为“郭”、“垣”。

小篆里,“郭”后来又有演化,写为

《说文》释曰:“郭,齐之郭氏墟。”段玉裁注说,郭本国名,在齐境内。虚即墟也,古今字,如少昊之墟、昆吾之墟、大之墟、祝融之墟,等等。

墟,也就是遗址。许慎通过这个“郭”字,讲了一段历史。“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郭国之君进退失据,以至亡国。段玉裁说,这个“郭国”,即左传中虢国。

关于“墉”,《说文》曰:“城垣也。”

段玉裁举了若干古籍中关于“墉”的例句,不必复述。

段氏说,这个写法,是因为前面那个本字,在秦以后,读若“郭”了,这是音变的起始时间。他还举例说,豕与亥,也是在这个时候分为不同读音的。

段玉裁在音韵学研究上非常之利害,著有《六书音均表》。他这个说法可信。

我不知道题主所引用的是那一本书,作者是谁,为什么说出这种无厘头的鬼话。

我以为,「墉」字「最富有哲理、最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这种话,就是类似于一种文学修辞。

就如同我说: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好、最善良、最勤劳的女人。

你相信还是不相信?

「墉」字的初文就是一个象形字,像「城垣四方有四亭之形」,有时候也省写成「二亭」。

这个字一般隶定为:

小篆变成了从「土」从「庸」的形声字「墉」:

「墉」本是「城、城郭」,「墉、郭」是一字分化,是同源关系:

「墉」表示城墙,

「郭」表示城外。见《字源》一书的解释:

引自:《字源》,页1188「墉」字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先秦的城郭建筑,跟千万个象形汉字一样,可能有些信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

但要说「墉」字是什么「最富有哲理、最经典、最神圣」,我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来。

我不知道这个「墉」字的「三最」是如何量化的?

比「墉」字的「哲理、经典、神圣」少那么一点的字又是什么?

所以,这种「最XX」之类的鬼话,他那么一说,你那么一听就行了,千万当不得真。

比如:鲁迅曾经被钦定为「五最作家」最光荣、最正确、最忠实、最热忱、最坚决的空前民族英雄。

此等何语??????

如果鲁迅是「五最作家」,那巴金、矛盾、老舍等作家和鲁迅相比,「光荣、正确、忠实、热忱、坚决」要低那么一个等级?

所以。,在一些根本无法量化的事物上,「最XX」的论断最好不要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人说汉字是唯一具备数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文字,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我擦!哪只“慧”眼看到的?[what][what][what][晕][泣不成声]任何语言文字都能表达万事万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各种语言文字都具备数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也具备其他各种逻辑思维。各种语言文字表达意思方面存在差别是肯定的,表达意义、内容是否明了、简便、永恒不变,是判定语言文字是否最优

  •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怎么理解 详细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那几个时期?各在什么地域?各自时期的代表作品都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章中国文化植根的土壤第一节中国文化的特质第二节中国古文化植根的土壤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一)第一节远古文化第二节夏商周文化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四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统一第三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二)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混一第二节隋唐文化第三节宋元时期的文化第四节明清文化第四章中国神话

  • 汉字的艺术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汉字是一个服务于汉语表达的书面符号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汉字是中国社会的多姿多彩的投影,汉字可以反映汉族人民从心理、礼俗到生活习惯的许多情况,提供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许多线索,以至于有不少专门研究汉字的学者认为:“解释一个汉字常常就是作一部中国文化史。”所以汉字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间接地表现了古代

  • 孙子兵法放到今天的视角来看,其军事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兵书的鼻祖,《孙子兵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拥有崇高的声誉。比如美国前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就曾在他的自传《美国一兵》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内容作为重要的军事准则。而如今,《孙子兵法》的应用早已超出军事领域,扩展到个人成长、商业竞争、国家战略等更为广泛的空间中。那么孙子兵法到底有什么智

  • 是谁引进"哲学"一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1)翻翻《说文解字注》吧,看段玉裁版的,最好看《续修四库全书》(小学部),第几卷我忘了,因为这套书学校图书馆是不让外借的,我也没相机,不然拍给你看。古代人(不详)就已经有了这“哲”字,或从三个吉字,或下面一个甲骨文的“心”字。(2)再者,根据一些实在论的观点,文字所代表之意是指向实在的,换句话说,

  • 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主流和核心?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秦—五代时期)。(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化(宋—清前期)。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

  • 穷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句话意思是指事物在时间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变化的。不过,更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从这句话中,摘出了两个字,表达了更为实用主义的意思。那便是“变”和“通”二字,合起来,即为“变通”。变通一词,目前仍然极具通用性。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

  • 中国古代关于道德对于人来说是最先的标准的书籍或者名著,最好详细讲讲主要思想。谢谢,急求,在线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

  • “安”字的结构是房子里有个女人,古人说就有安宁了,是这样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测字,:安:,宝盖头下面加:八:是不是一个家?家里就有女人,生活才有保障。因为家里的所有事大部分全是女人干,没有女人不成家。[大笑]谢谢你的邀请,我有兴趣回答你的问题。首先肯定你说的是对的。安字的结构是上面一个“宀”,意思是一座房子,下面是一个女”,意思是房子里有女人,这个家就安定”了。那么反过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