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由来已久,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于中国。由此可见魅力最强悍的就是中国两个字,文字游戏规则也是中国编制的。一字多音,一音多字,天地万物,阴阳生灵,姓氏地名,花草杂木,称呼规矩,法律文书,艺术武坛,传说历史,科技演说……等等都与汉字息息相关。在中国汉字无处不在,在世界谁都知道中国,就算不了解中国历史,却都明白今日中国的份量,中国,中国,中国,任凭风云怎变,中国依然是中国。
邀请!
我说几句,不谈古,只说今,只有中文(汉语)在全国通行,连世界很多人都学中文。
书法定义是什么?中国哲学在书法中有哪些运用?
书法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哲学在书法有哪些运用?
答曰: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的汉字书写方法,借助于文字的书写来抒情感,陶冶性灵,表现事理,荟萃风情,将作者的思想、情趣、性格、素养等集于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
解释:书法之所以可以成为一门艺术,首先是由于我国的汉字的特点所决定的,古人造字“依类象形”“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书法的内涵受其儒释道思想影响,崇尚道法自然,鉴赏思维,源自书法的虚实,具象与抽象,故注重意境的体现,一如中国画。
朴素的哲学思想,辩证统一关系,譬如黑白布局,欹正,笔法运用上力究大小,抑扬,顿挫,疾速迟缓。刚柔相济。丑俗雅美。
从书写到欣赏也体现出辩证的关系。由此可见书墨形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书写性。是书法最高境界。
若要违背中国鉴赏的朴素哲学思想,就不会理解中国书法的真正艺术内涵。
——道法自然。
一个简单的写毛笔字方法被复杂化了,看一下《辞源》等有关资料是怎么说的,[有的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有的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法则。]
看见了吗,就那么的简单,如果是定义的话,这就是目前为止的定义。为书法定义很复杂,所以当下就先从复杂化下手,问题是就个难度就连万能的“度娘”都没有合理的答案了。哈哈哈……
哲学在书法决的应用?别胡闹了,有中国哲学吗?
大名鼎鼎的《易经》就算是半部哲学书,中国的道士到是发明了咒语书写格式。请看网上流传的张三丰真迹。
可是,这种东西不是被公认为是江湖体的吗?
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与书法家几乎都看不懂《易经》,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个睁眼瞎,哪来什么哲学思想。
哎…尽是些扯蛋的破事。
能说说你对某个中国汉字的理解吗?
《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下上通也。”。丨下上通于口即是一个的范式。即下种。下种必须要有种子。是种子必然有中心。种子的中心是仁。有仁的种子是好种子,没有仁的种子是坏种子。有仁爱的是神圣的美好的纯洁的是好字的来源。没有仁爱的是下流的丑恶的肮脏的是坏字的来源。
这个中字包含了三观。
口表示种子的外壳,丨下上通表示种子生根发芽。种子生根发芽指向外壳以内便是中心所在。这就很好解释甲骨文中字的形象。那不是旗,而是枝叶与根须。这是在提示认识是相对的。相对于外壳以内是中间,相对于外壳内的核心是中心。长短、高低、美丑、好坏都是相对比较出来的,有怎么样的比较就会有怎么样的观点。这是认识观。
种子的中心是仁。人者仁也。天地仁爱有了人,父母仁爱有了我,我与我的外在仁爱我将拥有一个世界。我们从仁爱中来亦将追随仁爱而去。我们的仁爱是什么,我们的世界将是什么。这是人生观。
人类以仁爱为中心。事物因仁爱而增值,因不仁爱而贬值。仁爱才是世界上最普世的价值观。好坏是以仁爱为参照来认识与区分的。
所以认识中这个字,不仅仅只是认字而已,更是培养与建立了三观。
就说“玉”这个汉字吧!多少也让人们了解点玉的知识和相关文化。就当闲扯扯。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但中华民族用玉的历史却有八千年,这方面是有历史考古的实证的。那么,什么是玉呢?玉的原始定义是,“玉,石之美者也”,即最早的玉的概念,就是美丽的石头就是玉。
我的理解,“玉”字,有“王”字右下方加一个“、”组成,那么所谓的“玉”,要够得着是王的腰间佩戴的一块十分精美、显眼的美丽的石头,它才能达到是“玉”的级别,一般、普通、好看点的美石,是称不上“玉”的。
人类社会的早期是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在地球上到处奔波谋生,大约N万年前,人们在用石头做工具和武器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石头非常美丽好看,为了讨好部落首领,有的人就把这种美丽好看的石头,贡送给部落首领。部落首领呢?一方面当然是爱美的,另一方面也想显示、显摆自己是首领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而且还拥有“玉”这个美丽好看的东西。于是,部落首领就把这块美丽的石头,挂在了腰间。所以,“玉”和“玉”字,与王有关,与美丽有关,与部落有关。
或许旧石器时代,玉斧、玉刀、玉片是实用器。但我国考古发现的玉钺、玉刀、玉琮、玉璧、玉斧、玉环等,却更多的在当时是礼器。估计人们尤其是在用玉的过程中,对玉的选择、使用、态度上,也还是有一个进化的认识的成长的过程的。“玉”是王腰间佩戴的美石,“宝”是家中有玉称为“宝”,中国第一次简化汉字,就是将“国”中有玉才是“国”的。
全世界只有中国最崇尚玉文化。红山、良诸文化,以及后来历朝历代皇帝、皇后、王公贵族的陵墓挖掘,几乎都以玉的出土、多少和玉的规格,来确立考古规模、等级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讲,“无玉不成国”是深入中国五千年文化深处的。玉树临风、“艰难困苦,玉汝玉成”、玉成某事、“玉有五德”,中国玉文化现象深入到人名、文化、生活、道德的方方面面。
中国汉字中,据说与“玉”有关的汉字达五百多个,玛瑙、玻璃、琉璃等左边偏旁的“王”字,都不是“王字边”,而是“玉字边”,这一点又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的。“玉”除了与美丽、石头、王、部落、国家有关之外,它通常又比较细密、比较油润、比较透明、比较坚硬、比较韧劲。
玻璃现在很便宜了,人类早期发现天然玻璃时,对玻璃是玉一样对待的。广义的玉石中,玛瑙也是归到玉的类别的。现今的广义的玉石,田黄、寿山石、青田石、玛瑙都算玉石。狭义的玉石,通常包括翡翠、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祁连玉、蓝田玉等玉种,近年戈壁彩玉、黄龙玉在市场上也相当热门。
我们中国人是相当喜欢和崇尚玉石的,男士、女士,官员、百姓,富人、穷人,老人、孩子,几乎无人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块玉石。当然,由于古代是王才拥有玉石,玉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所以,有条件、有机会的人,都想拥有一块自己喜欢的美丽的玉石。故,玉的收藏和购买,又一直是投资领域里的一个热门话题。